【問題】精神疾病 無行為能力?推薦回答

作者:張子午

  非營利媒體《報導者》對於重大精神疾病事件之深度追蹤報導   完整圖文集結   一本不一樣的精神疾病議題書籍   透過偶發的社會事件切入,展開理解,深化議題,並促進社會各界之對話   當我們討論精神疾病,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光是疾病名稱,就分成數種表現不同的類型:憂鬱症、躁鬱症(後更名為雙極性情感疾患)、精神分裂症(後更名為思覺失調症),而這些只是目前的精神醫療主要依據——《精...

作者:伊恩‧弗格森

二○二○年,憂鬱症將成為最主要的精神障礙 全球受憂鬱症所苦的人口已上升到三點五億!   是誰讓我們墜入痛苦深淵?   心衛工作者必讀的啟蒙之作,   拆解精神痛苦的社會根源   「罷工糾察線不見了,全都變成勞工額頭上的皺紋。」   在心理疾病高度汙名化的時代,無論是職場、校園霸凌,或是工作身心創傷,我們幾乎都忘了致病的最大成分不是自己的大腦,而是社會。特別是社會貧富不均加大,有錢人不...

作者:張君威

  預防X輔導X醫療   部隊是一個封閉且高壓力的工作環境,因而導致許多歷經嚴格篩選、長期班隊培訓的官士兵,卻在役期中因精神疾病而不得不提早離開軍中,無疑是一大損失。如何協助這些肩負保家衛國、救災助民重任的國軍官兵,及早發現、輔導與治療精神疾病,是本書最重要的課題。   從事軍隊精神衛生工作二十餘年、常應邀國軍各單位擔任心理衛生教育講座教官的作者張君威博士,以部隊生活故事為主軸,寫弟兄的...

作者:張君威

  軍人是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第一道門檻,但是他們內心中的那一道坎,則需要你我來共同守護。   據101~104年的統計,每年因精神疾病而停除役的國軍弟兄居然高達總停役人數的48%!   部隊長官、心輔系統與弟兄家屬應如何及早察覺弟兄精神狀況,及時協助,以免釀成不幸?   軍人心理健康,攸關軍隊戰力。本書的主旨是協助軍方、家屬與當事人三方間,如何判斷與協助患有精神疾病之國軍弟兄,以免釀成憾...

作者:莎拉.克勞斯諾斯坦

  正因為人心並不純粹,充滿雜質,我們才學會了溫柔與包容--   正因為人生路坑坑巴巴,我們只能跌跌撞撞,一路推開過去,匍匐前進--   正因為自己的人生難以梳理,於是才懂得幫助他人,整頓生命中的狼藉--     一個四十年不曾離開,睡在垃圾堆積成山的家中的女人。   一個在客廳裡安靜孤獨流血至死的男人。   一個和老鼠一起生活的精神病患者。   一個患有精神分裂,住在惡臭書海中的超級學霸。...

作者:吳建昌

司法精神醫學鑑定是為了正義而存在; 讓病人得到治療、讓犯人得到懲戒, 才能維護精神疾病犯人的權益與社會公平!   ●失智症患者拿走鄰居的東西,他犯了竊盜罪嗎?   ●躁症發作時買了豪宅,付不出錢可以反悔嗎?   ●自稱因幻覺而殺人,會被判刑嗎?   犯罪的人必須負起刑事責任,但精神異常者犯罪時,該不該負起刑責?   這時,司法精神鑑定就扮演了關鍵角色。   隨著近年國內發生多起令...

作者:苗延琼

  抑鬱症是一種常為大眾傳媒提及的疾病,但人們對於它的認識仍然有限,甚至有很多誤解。作為精神科醫生,作者在書中描述了典型抑鬱症臨床表現的真實情況,也揭開一些「偽裝了」的抑鬱症,以及說明與抑鬱症常常「手牽手」的共病狀態,並且對各種診斷方法、現有的藥物及其他有效的治療過程,也一一介紹。   無論抑鬱症患者、病者親友和照顧者、醫護人員、教師、社工、輔導專業人員、家長等,以及所有關心精神健康、心理...

作者:江建勳

  近幾年臺灣時常發生虐待情事,報紙上的報導讓人讀了怵目驚心,有狠心的父親將幼兒丟進滾燙的麵湯裡燙死,有母親的情人將小孩暴力打得遍體鱗傷致死,有保母將他人的心肝寶貝凌虐而亡。根據兒福聯盟統計,近七年共發生217起重大兒虐案,造成99名兒少受虐致死。   本書的論述都是以科學實驗來強調虐待、創傷對兒童產生的傷害,包括成長至成年期時可能發生暴力循環、精神疾病甚至自殺事件,肉體的傷口或許可以癒合,...

作者:楊延光

導 讀知識的累積,不在於記憶能力的多寡,而是感覺的烘托;經驗的傳承,不在於技術層級的高低,而是現實的需要。(楊延光)本書主旨醫治精神疾病的目的不只在治療疾病本身而已,更應該協助病患和家屬以及受此疾病波及的人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在長期的醫治或照護的過程能重建自我的信心,重燃對生命的喜愛激發內在的潛能,並調整自己的概念、行為與態度,但不是全然的變更自己的個性,如何達到此目的呢?除了希冀透...

作者:(法)米歇爾·福柯

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米歇爾·福柯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學習,於1952及1953年分別獲得精神病理學和實驗心理學相關文憑,並在此期間聆聽了法國精神分析學大師雅克·拉康的課程。1954年,福柯發表了他的第一本專著《精神疾病與人格》(Maladie mentale et Personnalité),但后來他對這部著作不甚滿意,認為它不成熟,因此在1962年再版時做了大量修訂,書名也...

作者:郭浩然、胡佩怡

  我國於98年公佈「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引起精神疾病認定參考指引」,並開始實施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引起之精神疾病的認定。但精神疾病之致病因素多元,一個患者的發病通常有多項原因。為順利落實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引起之精神疾病的認定,需進行我國勞工工作壓力與精神疾病之危險因子流行病學研究。

作者:陳長安、周勵志

  共5篇27章收載各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藥物,分別以本書收載疾病的主體方式如下︰針對每一項疾病分定義簡介,相關器官,盛行率,疾病因素,常見症狀,臨床表徵,併發症,預防保健,鑑別診斷,檢驗法,治療目標,藥物療法,非藥物療法,預後,參考文獻;每種藥品主體分別以藥理作用,適應症,用法用量,藥動力學,副作用,禁忌,交互作用,注意事項,飲食提示論述。 本書特色   完整收藏全國精神疾病治療與藥品的...

作者:劉智民

●我有憂鬱症,好擔心遺傳給小孩! ●哪種精神疾病會遺傳,哪種不會? ●產前檢查可以檢驗出胎兒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嗎? ●遺傳高風險群一定會發病嗎?可以預防嗎?   精神疾病會不會遺傳,是許多病友、家屬共同的疑問。   為什麼父母雙方都沒有病史,小孩卻發病了?即將步入禮堂的新人,該不該告訴對方自己家族有精神病史?現在有沒有檢測機制?病友能生出健康的下一代嗎?針對上述種種令人心焦的疑問,劉智民...

作者:羅伯特‧惠特克艾倫.法蘭西斯

深陷親人過世的悲傷是患了憂鬱症嗎? 害羞 vs. 社交恐懼症、貪吃 vs.狂食症,該如何區隔? 調皮好動坐不住的孩子,何時開始成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精神疾病是生物學、心理學,還是社會關係的問題?     精神醫學作為一門專科起始於19世紀的精神病院,只是當時的精神病院仍以收容、照護為主;19世紀末陸續開始出現高壓淋浴、藥物注射、睡眠療法等物理治療方式,不過仍與今日概念中的精神醫學相去甚...

作者:李貞嫺林冠含

  本研究蒐集30篇文獻以了解工作心理壓力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關係,文獻中探討最頻繁的工作壓力暴露為長工作時數與工作壓力,其次為職場霸凌與職場性騷擾。而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則為憂鬱症,其次是焦慮症。文獻皆發現工作壓力與精神疾病呈現正向關係,亦即工作壓力越大或遭遇一些工作暴露風險,罹患精神症狀或疾病的風險就增加。此外,工作壓力引起精神疾病認定之相關政策,以日本所制定的認定基準最為詳盡,法國則是在做精神...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