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老人失智怎麼辦?推薦回答

作者:和田秀樹

  別把「憂鬱」當「失智」,錯過黃金治療期   在台灣,每5個老年人就約有1人罹患憂鬱症,   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蔡佳芬 審訂推薦   會老是自然,但憂鬱不該是應然。   倘若一個人因老化,而無法愛變得如此的自己,   失去了愛自己的能力,就成了老年憂鬱的好發族群。   老年憂鬱因症狀近似老化、失智,而常被忽視或誤解,   讓我們開始認識它、發現它,幫助...

作者:胡君梅

  ★第一本融合華人豐富教學經驗的【自我療癒修練指南】   ★臺灣首位美國麻大醫學院正念中心(CFM)認證導師不藏私解惑書   ★【圖解 ● 音檔加強版】25個正念練習:收錄42個圖表  × 22項正念瑜伽伸展  × 94個分解動作插圖  × 各項練習音檔QR CODE      ★「正念減壓」風靡全球近40年,影響各界:   醫學界(改善睡眠障礙、癌症、高血壓、慢性疼痛等病症)、   心理...

作者:貝瑞‧雅各布茱莉亞‧梅爾

  ★ 亞馬遜年老雙親類暢銷榜 第1名   你因為照顧家人,而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嗎?   家庭照護者,是家中最常被忽略的背影,   就算感到疲累、焦慮、怨恨,也只能往肚裡吞。   但如何平衡自己的負面情緒與精神上的壓力?   照顧久病家人前,別忘了先照顧好自己!   照顧失智症的父母、中風的另一半、罕見疾病的孩子……   家庭照護,是一條艱辛的漫漫長路。   在身心靈上或與家人之間,...

作者:安田和人

台灣每100人中,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 如果有一天,我忘記我自己,怎麼辦?   這種飲食法,絕對可以「預防」和「改善」失智。   30歲就要開始改變飲食習慣,大幅降低失智風險。   ◆預防失智風險X延緩病變,可同時從飲食著手──   經過全球醫學團隊證實,這些飲食和營養素,的確能降低失智的風險。從現在開始多吃活腦飲食,防老又防病,預約三十年後的精彩熟齡人生!   ◎每周喝三次蔬果汁...

作者:長谷川嘉哉

  ◎最近你常把「那個叫什麼來著」掛嘴邊嗎?   ◎腦中一直想著晚餐要吃啥,卻想不起來三天前的晚餐內容。   ◎和父母通電話時,發現他們會同一件事不斷重複講。這跟失智有關嗎?   ◎你知道人的大腦最多可以同時處理幾件事情嗎?超過了怎麼辦?   目前40歲到50歲的人,即將迎來人類有史以來最長壽的「百歲時代」,   在日本,每一百個老人有十五個確診出不同程度失智,   另有將近十五名老人出現...

作者:藤田孝典

  ★日本在2025年會出現45萬的照護難民,台灣呢?   ★因為國家沒有錢,所以我們必須忍耐較差的長照及年金制度,真的是這樣嗎?      引爆台日兩地熱議、人人自危,日本銷售超過20萬冊,台灣銷售超過3萬冊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的最新續作,面對即將破產的未來,提出的迫切建言!       *日漸趨向貧窮化的老人,我們稱之為下流老人。這個名詞來自日本,但目前在台灣也已被廣泛使用。 ...

作者:河合千惠子

  若你偶爾放慢腳步,讓自己落在後面好好看看父母的背影,你會看見,現在父母已不像養育你時那麼硬朗,總有一天,逐漸衰老的雙親終會需要子女照顧。   尤其,當父母兩人當中有一位被留下來時,失去老伴,只剩下自己的父母,面對著往後人生的不安和寂寞,這時候,身為子女,要如何照顧他們而不影響目前的生活呢?   父母年過七十歲,就要開始思考的課題   現代社會因為醫療進步,營養充足,年過六十五歲還活...

作者:河合千惠子

  若你偶爾放慢腳步,讓自己落在後面好好看看父母的背影,你會看見,現在父母已不像養育你時那麼硬朗,總有一天,逐漸衰老的雙親終會需要子女照顧。   尤其,當父母兩人當中有一位被留下來時,失去老伴,只剩下自己的父母,面對著往後人生的不安和寂寞,這時候,身為子女,要如何照顧他們而不影響目前的生活呢?   父母年過七十歲,就要開始思考的課題   現代社會因為醫療進步,營養充足,年過六十五歲還活...

作者:漂亮家居編輯部

這個功夫不能省!   國內第一本以老前住宅為題   7大NG檢視,100個未來老後會面臨的居家設計問題,以及設計師的100個圖片妙招拆解   從現在開始的未來裝潢,打造終極人生夢想棲家   [我家要有18間房,兒子孫子都來住!]   結果兒孫一年來兩天,望著大宅空房興嘆沒人愛   [房子格局就是要又大又氣派!]   端個三菜一湯要走400公尺,還沒整理完就又髒了   [沒想到我也有這...

作者:藤田孝典

  本套書共有兩冊:《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續‧下流老人: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你也養不起你自己,除非,我們能夠轉變》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如果你沒有五萬月薪,如果你對自己的健康沒有充分的把握,   如果你沒有長期良好的社交關係,   那麼,無論你現在幾歲,你未來注定會變成「下流老人」。   如果有一天,我們因此...

作者:邱泰源

台灣醫療水準,很高;就醫環境,卻紛爭不斷;生病時,我們真能得到有品質與方便的照護嗎?你我一定得先學會的自保     21世紀的醫療,會逐漸走向預防重於治療,重視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會轉變成門診治療多於住院治療。社區的醫療網發達、一般醫療執業醫師增多而專科醫師減少,會是將來的醫療趨勢。   教學醫院應負的責任,是住院醫師的一般醫學訓練;所有的住院醫師均應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取得最基本的臨床經驗...

作者:NHK特別採訪小組

  「三重子,認得我嗎?」   丈夫輕聲呼喚坐在輪椅上的妻子。由於失智病程進展,已經喪失交談能力的三重子雙眼緊閉,右手被丈夫輕輕握著。   2014年5月12日正午前,因失智症遊走症狀走失,失蹤長達七年的柳田三重子,終於和丈夫柳田滋夫重逢。   NHK驚爆社會的專題報導,獲第62回菊池寬賞   電影或文學大師宮崎駿與司馬遼太郎才能得到的獎項「菊池寬賞」,第62回頒給了NHK電視台,因為「失...

作者:王培寧劉秀枝

「預防」是失智症,也是所有疾病最好的治療。 從年輕時開始做起,徹底「降低」老人失智症風險!     近年來,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臺灣也在攀升當中,無論家中是否有長者都應該瞭解失智症,更何況此病症也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你也許有過這些疑問:     ◎ 父母得到失智症了?   ◎ 父母不記得我了,怎麼辦?   ◎ 我將來會不會像父母一樣得到失智症啊?   ◎ 我要如何做才能對病人有幫...

作者:王天明

史上第一本針對高齡及長期照護編撰的百科專書 家有65歲以上長者必備!   超過800張圖解,剖析居家照護的省力步驟   羅列100則對策,依障礙程度提供科學方法   日本高齡醫學的專業級指南,讓照顧者告別腰痛、沮喪與手忙腳亂   (家人)「家人病倒了,該怎麼辦?」   (子女)「我做到流汗,卻被老爸老媽嫌到流涎!未來日子還長,我要怎麼辦?」   (長者)「我老了,動不了、走不快、反應鈍...

作者:八千子

  那齣戲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過往的日子,總是在睡覺,就算醒了,沒多久又會睡去,就算夢境裡的一切我什麼也記不得,但還是寧願就這麼睡去,我的生命好像是由戲與夢構成的,當戲演完後,我只須進入夢鄉即可。     八年級青年代表作家八千子X質感大手繪師CLEA   填補您的親情渴望、化解您的家庭遺憾,為您創造圓滿回憶的角色扮演事務所──開張營業!   回憶《解憂雜貨店》與《時光當鋪》...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