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有哪些症狀?如何預防?治療、照顧方案 | 失智症

失智症是最常見的老人失能原因,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就有一人有失智症,若是到80歲,則每5人就有一位失智者。

過去一般認為失智症是無 ...Skiptocontent三高疾病/疾病知識/腦神經失智症有哪些症狀?如何預防?治療、照顧方案由iHealth·2019-04-12失智症是最常見的老人失能原因,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就有一人有失智症,若是到80歲,則每5人就有一位失智者。

過去一般認為失智症是無藥可醫的,但是近年來對於失智症的治療有許多進展,患者仍有可能透過治療改善症狀或是延緩惡化,提昇日後病患和家屬的生活品質,因此及早就醫是很重要的關鍵。

本文重點失智症症狀失智症危險因子失智症類型及治療預防失智症照護失智症失智症家屬資源失智症症狀老化的確會造成健忘,但是失智症(dementia)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況。

失智症不單純只有記憶力減退的狀況,還會出現語言能力、空間判斷、計算能力、注意力、抽象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的認知功能退化,還可能有性情上的改變,甚至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

老化偶爾會忘記某些事,但事後會想起來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失智症對於發生過的事完全忘記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性情改變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變差空間判斷能力變差認知功能退化到會影響正常生活失智症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一樣的症狀:早期症狀完全想不起剛剛發生的事在不熟悉的地方容易迷路忘記生活瑣事(如物品放置位置、鎖門、關水龍頭等等)無法處理複雜的事物(如購物採買、規劃旅行、準備料理)難以集中注意力情緒低落或是暴躁仍可自己維持生活起居中期症狀進程及遠程記憶障礙(如無法記得自己的電話、地址或是以前念的學校)定向感障礙,對人、時、地失去定向感(如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尿失禁生活規律失常(如日夜顛倒)產生幻覺、妄想社交退縮反覆問同一件事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晚期症狀喪失分辨時間、地點、認人的能力喪失溝通能力大小便失禁活動力降低變得幼稚出現不適當之行為(如吃下異物、玩穢物等)失去活動力,長期臥床生活須完全依賴別人照顧失智症危險因子多數失智症都是先天的因素加上後天的環境所造成,因此就算無法改變先天的因素,仍可以藉由改善後天的環境因素(如飲食、生活習慣等)來降低失智症風險。

年齡在所有失智症病例中,退化型的失智症佔一半以上,因此年齡為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三高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根據研究,糖尿病會造成記憶及認知功能的衰退。

而收縮壓>160mmHg且未治療的高血壓患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

透過治療控制血壓,則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吸菸根據研究,抽煙者的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而戒菸後可以降低風險。

遺傳有失智症家族病史的人,發生失智症的機率也較高。

在60歲以前發生的早發性失智症也多與遺傳有關。

憂鬱有憂鬱症病史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

肥胖中年肥胖者(BMI>30),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提高3倍。

若是BMI介於25~30之間,風險則會提高2倍。

 失智症類型及治療失智症主要分為三大類型:退化性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和其他因素導致的失智症。

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約佔所有病例的60-75%。

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但會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真正的成因仍在研究中,但一般認為遺傳佔七成的危險因子。

診斷後的平均餘命約為3~9年,但也有患者活了20年以上。

疾病的嚴重程度會和大腦中的纖維狀類澱粉蛋白質斑塊沉積和Tau蛋白有關。

在行為異常方面可以由醫師判斷是否給予精神藥物控制,研究指出有約七成的病人可以改善異常的行為。

對於認知能力障礙,目前也有一些藥物在國外的研究中顯示有六到七成的療效。

透過治療可以改善許多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withLewyBodies)是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約佔所有失智症的15~30%。

多發生於老年,平均發病年齡為75歲,男性比女性多。

除了認知功能障礙以及出現幻覺外,會有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走路不穩等症狀,有點像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的綜合體。

診斷後平均餘命約為7.7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