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謔?推薦回答

作者:藍祖蔚

一回令人再三吟詠的相逢──王童導演與資深影評人藍祖蔚的七日對談。   鏡頭是眼,也是心……  捕捉、還真出時光裡的一幕幕影像,  交織出一場又一場  平凡與不凡的人間風景!   七部電影裡的七個故事:看海的日子、策馬入林、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紅柿子、苦戀,如同十四世紀義大利作家薄伽丘《十日談》以人性為中心,戲而不謔地寫下世間小人物的悲喜劇。   從文本改編、美術設計、角色選擇、場景...

作者:

十九世紀中葉,歐洲的「大歌劇」正在繁榮發展之際,一種更易為群眾欣賞、輕鬆活潑的音樂戲劇形式誕生了,它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和各自的代表性作家及作品──在奧地利,其成果即由萊哈爾的輕歌劇《風流寡婦》來展現。萊哈爾繼承並發揚了小約翰‧史特勞斯逝世後「維也納輕歌劇」的傳統。《風流寡婦》的音樂既保持了高雅的藝術品味,又穿插了不少謔而不虐的喜劇性插曲,且劇中幾個重要角色的音樂都個性鮮明而又優美動聽...

作者:李常傳

  笑話的最高境界在於謔而不虐、心領神會。不同思考邏輯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或言談,在不經意的組合後,往往會產生令人莞爾的有趣畫面。   有一對新人正在教堂中舉行婚禮,正當新郎新娘要交換戒指時,新郎因興奮過度,竟忘了帶戒指出席!焦急的神父靈機一動,用手指交扣成一個圓圈,緩緩把「它」套入新娘的手指,然後對新郎眨了眨眼。這時,滿臉驚慌的新郎馬上對神父嘀咕說:「神父,那……那不是今天晚上才做的事嗎?」 ...

作者:曾陽晴

寫,是為了捕捉一些不一樣的奇想,尋找只有小說才有的味道。--曾陽晴  本書是曾陽晴的短文自選集。作者以散文與小說混合的新穎方式,呈現他的一些時事觀察、文化解評或生命體悟。曾陽晴的作品一向獨樹一格,擅長以後設文學理論手法呈現小說的趣味,這些私密的故事,將帶給讀者一種不同的新鮮感受。  本書內容共分四卷:「星期六早上的童話」、「一個作家的祕密」、「最私密的圖畫」、「台北伊甸園」。其中一些是短篇的...

作者:陳光瑩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   洪棄生(1866 ~ 1928),享年六十三歲,臺灣彰化鹿港人,為清末至日治時期台灣古典詩大家。詩作有《謔蹻集》、《披晞集》、《寄鶴齋詩選》、《八州詩草》等,題材包括香奩體詩、詠物、遊仙詩、諷諭詩,共2053首。其中以諷諭詩為大宗,多歌詠清末至日治初期時事。而評述歷代詩人詩作的文學批評則收錄於《寄鶴齋詩話》。   《台灣古典詩家...

作者:(波)肖邦

該系列是維也納原始版教材,此次出版的肖邦諧謔曲是此套書中的翻譯版本。從肖邦開始,諧謔曲被用作獨立的器樂曲。肖邦所作四首諧謔曲也象貝多芬的作品一樣富於戲劇性,而且類似一種浪漫主義的音詩。該系列已經成為鋼琴家、專業院校師生、鋼琴學習者的必備教材。

作者:趙曉生

與肖邦敘事曲有三對同時寫作、同時發表,卻表現出截然相反的特質:諧謔曲外向,敘事曲內向;諧謔曲采用簡單三部曲式,敘事曲采用復雜混合曲式;諧謔曲情緒單純,敘事曲內涵深沉;可見作曲家創作其實與所處「時間」往往並無必然直接聯系。凡言必稱當年作家如何,常屬臆想。但二者有個極其重要的共同點:所有八首樂曲都以三拍(六為兩個三拍)及六連音作為節奏基礎,並毫無例外地在「6」中進行橫向、縱向、縱橫雙向的多重節奏...

作者:[波]揚·艾凱爾(Ekier,J.)編訂

艾凱爾教授曾在1983年訪問中國,並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作有關肖邦的專題講座。現在由他編訂的波蘭國家版《肖邦鋼琴全集》在中國出版,使他對肖邦的研究成果受到更廣泛和全面的傳播,相信必將又一次引起音樂界的重視。 肖邦的作品是所有鋼琴文獻中被演奏得最多,但也被篡改得最嚴重的。六十年前,我們不懂什麽是「原始版」(Urtext),那時也沒有「原始版」,以為只要是肖邦,什麽版本都是一樣...

作者:馮光遠,洪浩唐等

  一般說來,黑道給人的感覺是神祕的,可怕的,驚恐的,血腥的,但《黑道白皮書》一書,將「黑道」這個角色,以流行八卦雜誌(例如:壹周刊)的剖析方式,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現。  全書大致分成以下幾個部分:一、江湖小站(恩怨情仇留言板、黑道心事Q&A、黑色排行榜)、二、投訴熱線(投訴專區)、三、專題報導(封面故事)、四、財經快訊(財經天地)、五、現場直擊(現場直擊)、六、生活情報(休閒天地、運...

作者:程然

  《不可戲謔的時光》,第一版書名為《曼陀羅的舞蹈》。  時隔七年,重新修訂出版。這是一本寫愛的書。這次再版,作者對書中一些偽作覺悟的那些話都刪去了,還原了它本來的面目。她希望書中展現的,就是它最初的那些感受。上學時,老師教給我們知識;成長時,父母教給我們生活技巧。唯有愛與死,無人教授。我們沒有一點可供參考、可供借鑒的原則。在愛和生死面前,我們空前孤獨。

作者:黃仕忠

  本書為作者近年所撰戲曲文獻研究論文之結集,涉及作者考訂、版本研究、文獻整理、書目著錄等方面。借重日本尋訪所得的,結合大陸所藏稀見文獻,對戲曲史上的一些重要問題,作出新的解釋或提供新的資料。   對日本所藏戲曲之研究與介紹,占了本書主要篇幅。其中有對內閣文庫、東洋文化研究所、天理大學、大谷大學、東北大學、靜嘉堂文庫、東洋文庫等處所藏部分稀見戲曲資料的介紹與考訂,涉及《四太史雜劇》、《芙蓉屏...

作者:梁正居

  「冷面笑匠」梁正居繼溫馨感人的《啊~美麗的寶島》之後,再度推出《魔幻台灣》圖文力作,以他特有的冷靜、敏銳、謔而不虐的嘲諷,刻劃了近三十年來台灣社會種種光怪陸離、荒謬奇異的面貌──牛府千歲爺、板車羅漢仙/ 拼裝鐵牛、自強特快/ 政治大遊街、江湖賣春藥/ 鴞鳥鑽樹洞、台地大地動……,宛如「目睹三十年來怪現象」一般,梁正居為我們重新搬演了一個破敗、令人無奈的台灣。梁氏插畫,處處流露著火辣辣的幽...

作者:(波)肖邦

波蘭著名音樂家肖邦創作的諧謔曲和敘事曲,共8首。諧謔曲作為一種音樂體裁,最早出現於17世紀初期的意大利,作為當時描述芭蕾舞劇中聲樂演唱的一種情歌。敘事曲是直接在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下產生的,戲劇性沖突比較鮮明,具有宏偉廣闊的史詩性內容。曲譜是我們學習音樂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就如同《肖邦諧謔曲敘事曲》「前言」中所說:「要真正走進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必須堅持讀譜。」與其他同類曲譜不同的是,該曲...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