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黃體囊腫破裂治療?推薦回答

作者:黃盛璘黃盛瑩蔡祐庭

  很多植物都很想照顧我們,只是我們不知道……──黃盛璘   照顧與觀察另一個生命,能幫助我們面對自身的生命瓶頸,「園藝輔助治療」(簡稱園療)的目的,便在於利用園藝活動發揮植物的療癒力,促進人們身、心、靈的健康。無論是高齡長輩、早療幼童、身心疾患者、特殊生,甚至一般民眾,都能由此獲得多面向的助益。   這本《綠生活療癒手冊》是台灣園藝治療師們致力園療本土化的心血結晶,由台灣第一位獲得認證...

作者:黃素菲

所謂的心理治療師,並沒有辦法治療任何人; 所謂的被治療者,那是因為他們準備好要改變自己。   發展於二十世紀末的敘事治療,吸納後現代與社會建構論述的養分,將來訪者的困境放在社會脈絡下審視,不再將焦點關注於個人的「問題」上。此種迥異於傳統心理治療的視點,為近年的心理治療開創出一條嶄新的途徑。   本書作者黃素菲教授以15年來深耕敘事心理學研究、教學及實務的經驗,爬梳敘事治療大師們的核心思...

作者:黃錦敦

  這本書裡的每個故事都流動著作者和孩子們生命交會的真實經驗。   當我們在敘事的氛圍裡,聽見孩子心裡的美妙歌聲,這樣的歌聲常常會回過頭來,滋養著彼此的生命。   進入孩子、青少年心門的「門票」,最好是一個故事。孩子的眼睛、耳朵及心,會因為一個故事而被打開、被理解。   本書架構是先透過故事呈現,再說明故事中與敘事相關的概念,透過簡短的故事來具體說明敘事的思維及作法。因為是真人實事改編,...

作者:劉婷徐君楓李明慧張元瑾卓佳敏洪詩婷陳靜怡黃可欣

  從依附理論的角度來看,在不安或受到威脅時,跟伴侶的親近依賴、希望被保護支持、相信自己在對方心中是重要有價值的,以及求助時不會被拒絕和遺棄,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當伴侶未能及時回應、滿足對方的依附期待,長此以往,累積的不滿、失望甚至怨懟,會讓兩人卡在惡性循環中無法跳脫,此時僅只改變對方或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已無法解決兩人關係中的問題根源。   情緒取向伴侶治療的精髓在於,協助處於...

作者:Liana Lowenstein黃宗堅

  讓孩子加入治療往往是家族治療師的艱鉅挑戰之一,Liana Lowenstein把與孩子工作的家族治療介入、活動與技術編輯成一本精湛的手冊,幫助治療師解決治療困境。此外,有別於大部分的家族治療書籍,本書萃取自治療師的實戰經驗,不論資歷深淺的家族治療師,都能從中獲得即刻幫助。   ——Terry S. Trepper,博士 普渡大學蓋萊默分校心理學系教授 Journal of Family ...

作者:吳明富黃傳永

  藝術治療的價值在於整合的過程,透過形式和內容,探索與整合潛意識、內在想法及外在行為,並藉由具體作品的產出,將作品中內含之悲傷情緒做進一步的轉化。本書從作者個人的生活經驗出發,涵括藝術治療應用在助人者、癌症病友、病童、災難倖存者、喪親者等不同對象的相關理論與實例,是對藝術治療領域兼具生活與專業的真誠分享。   「樹之於我,總是有安撫靜心、排憂解勞的作用,蒐集的每一棵樹苗,都記錄了我到處...

作者:黃盛璘

  輕鬆、快樂,是閱讀這本書時的重要基調。從探觸有機農藝的知識,逐漸體悟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則是閱讀過程另一個重要的啟發。盛璘不斷把自己過去的學習,和當下遇見的個案,做一個有趣的比較和反省。愜意生活,卻不忘嚴肅思考。一則則體貼人性,又充滿普羅環境意識的觀念,不斷地被她推介出來,引發我們深思。 ~劉克襄(詩人、自然觀察作家)   黃盛璘是個積極的金年座,當了二十年編輯,卻碰上了中年危機。她毅然...

作者:黃錦敦黃士鈞(哈克)

人生就這麼一次,如果不活出自己生命的光,那要活出誰的?   哈克與錦敦,是心理工作者,也是生命實踐者,   兩人以不一樣的眼光、不一樣的人生經驗,說動人的生命故事給你聽。   他們在本書播下10顆種子,注入蛻變的催化劑,   陪伴你經歷轉折,找到自己生命的獨特配方,活出人生的喜悅豐足。   你可曾想過,在自己的生命裡,拿什麼來配點什麼,會很美好?   「衝動」配上「熱情」,可能讓我們活出...

作者:黃雅羚李雪禎陳孟芳石麗如潘怡潔蔡聖茹陳姝蓉黃玫穎

  在我的訓練中,對自己下功夫是很重要的主題。若不想要對自己下功夫,就無法接近自己,這個部分不是很多人願意的,人性中很巨大及困難的部分是害怕與自己相遇,害怕看到自己真實的樣貌。──吳就君   本書是家族治療大師吳就君團體督導華無式弟子的珍貴紀錄,從治療師精進自我四個主題:與人接觸、一致性、良接良發、合作關係,鮮活呈現與人工作,又能滋潤個人的有意思歷程。   台灣在地工作者破天荒書寫的珍貴...

作者:王浩威李偉文吳佑佑吳信信林慈玥林詩淳張立人曾昆一黃心怡劉姿君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趨勢教育基金會

玩手機玩到半夜不睡覺,怎麼講都不聽…… 從前在懷裡撒嬌,現在都不理人…… 動不動就嗆聲,大吼大叫摔東西…… 「孩子的心,去哪兒了?」     現代諮商室裡經常出現憂心的父母,在百般嘗試過親子溝通之後,最後只能哭訴:「我不行了,我不知該怎麼辦……」     「你很愛孩子,孩子也非常在乎你,所以你要先把自己穩住!」身處變動劇烈的時代,許多父母忽略了:必須先把自己安頓好,才能找到愛孩子的方法...

作者:歐文‧亞隆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   影響深遠的短期團體治療實務之作   「形成議題」這個簡單的動作並非真的那麼簡單;它讓病人不得不面對埋藏於焦慮深處的各種課題,深達他最根本的存在基礎。──歐文‧亞隆   1960 年代末期,美國的精神醫療方式轉向住院病人照顧,並以促使病患返回社會接受家庭照料、定期回診追蹤為目標。然而當時的住院病人團體治療方式不僅未跟上改變步伐,實際進行方式也令人莫衷...

作者:瑪莉安‧利伯曼

  本書在1986年首次出版時,是英國第二本針對藝術治療的出版品,時至今日,儘管坊間已有許多藝術治療和團體工作的相關作品,但陸續翻譯成不同語文版本的事實,證明本書依然有其市場存在。   初版至今十多年,隨著藝術治療領域的個案語言已經改變,作者在藝術治療工作上的深化,也已延展出其他的觀點。為此,作者費時三年,蒐羅初版使用者的第一手建議,新增評估與實務實證工作的內容、八個新的團體舉例說明、近...

作者:林端容

  鑒於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能維持自我照顧與保持身心理健康乃是刻不容緩之任務,而藝術治療是以一種最人性化與自主性的方式,提供銀髮族發揮本身具有的能力與持續開發內在潛能的療癒途徑,藝術治療也是最溫和與親切的身心療癒的過程,能克服身心障礙或無法完全以口語表達的障礙和侷限。   本書是結合理論與實務的銀髮族藝術治療,作者以一位專業藝術治療師角色,經過3年在長期照顧(長照)機構的經驗證實的成...

作者:亨利‧史丹

  1955 年,亞歷山大.穆勒預測:「阿德勒將會在未來的世代,徹底地重新嶄露光芒。」   是重新展現光芒的時候了,我希望這本書能有所幫助。   ――亨利.史丹   學習阿德勒理論和實務的理想方式,最好是從阿德勒本人開始。   本書完整描述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Classical Adlerian Depth Psychotherapy, CADP)豐富的治療藝術,分為四篇:  ...

作者:野田俊作

「選擇自慚形穢、在意他人眼光、被情緒綁架等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全是我們自己心甘情願、自導自演的。」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學會第一屆會長.野田俊作X超越心理學界五十年,最早實施「團體治療」第一人阿德勒, 教你用「團體治療與冥想」解決人生課題,全心全意接受真正的自己。   Q:為什麼人需要團體治療?   A:因為人生抱持的課題,基本上都大同小異。   待你能夠開誠佈公、接納自己的時候,事情就解決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