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症 自 體 免疫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年輕人超危險

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主任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 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是1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腸道免疫系統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科別/消化系統發炎性腸道疾病是免疫系統出問題!年輕人超危險,出現5大症狀須警惕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0-09-0917:14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外電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舊疾復發,決定請辭震撼各界,然而安倍已經是「第2次」因病去職,日前各方揣測小道消息傳出,最後證實安倍是「潰瘍性大腸炎」再次出現,導致身體無法承擔國務重擔。

台灣小腸醫學會表示,莫名腹痛、腹瀉、血便、體重變輕和發燒為發炎性腸道疾病5大警訊,如有上述異狀,應積極就醫。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免疫系統疾病 好發在20至40歲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主任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atoryboweldisease,簡稱IBD)是1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

全民健保重大傷病檔資料顯示,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約有4千多人,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族群,依發炎部位和型態,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的症狀表現不太相同。

反覆發炎提高大腸癌風險 症狀超過1個月就該就醫蘇銘堯說,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常因反覆的腹瀉、腹痛和血便,而影響生活品質。

如果症狀嚴重,還必須切除腸道,透過靜脈注射補充營養。

並且由於腸道反覆發炎,還提高併發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台灣小腸醫學會提出發炎性腸道疾病5大警訊,但這些症狀特異性不明顯,容易跟其他腸胃疾病混淆,因此還是建議民眾,如果持續上述症狀,超過1個月,就應就醫檢查,接受專業診斷。

類固醇藥物穩定病情 規律用藥定期追蹤病情在治療上,蘇銘堯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無法根治,但症狀較輕者可透過5-ASA藥物、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來穩定病情。

至於症狀嚴重者,則可使用生物製劑,來改善臨床症狀,恢復腸黏膜,以及緩解病理上的發炎反應緩解,進而有效控制病情。

蘇銘堯建議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應遵從醫囑,規律用藥,並定期回診追蹤病情,平常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多運動,均衡飲食,適時放鬆心情,抒解壓力。

刺激食物最好避免 清淡營養均衡很重要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秉修表示,潰瘍性大腸炎發生原因,大多不是只有1個,可能跟自身免疫力與壓力等因素,都會有關係。

飲食上要注意刺激性食物,尤其辣的、酸的、烤的、炸的,可以的話盡量避免。

吳秉修也補充,潰瘍性大腸炎患者除了刺激性飲食要減少外,均衡營養也相當重要,攝取足夠營養素,才能協助身體運作正常。

吳秉修再次強調,潰瘍性大腸炎一定避免吃刺激食物,讓消化道能夠和緩工作,否則疾病復發或嚴重度恐怕都會上升。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發燒、腹瀉只是腸胃炎?加上6表現恐是「克隆氏症」男大生尿尿漂菜渣竟是免疫系統攻擊腸道惹禍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大腸炎大腸直腸癌常春月刊《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一直以讀者信賴的家庭醫師自詡,內容由醫藥記者專訪各大醫院知名醫師,緊扣趨勢的議題、權威嚴謹的內容,文字淺顯易懂卻又不失專業,不但能讓讀者獲取最新醫藥保健常識與訊息,也深獲醫藥界的肯定。

《常春月刊》官網:https://www.ttvc.com.tw/延伸閱讀余苑綺歷經17小時手術 醒來後崩潰:夢到自己死掉端午節粽子吃太多「脹氣」怎麼辦?腸胃科醫師教你解決辦法兒童IBD及早治療以免影響生長發育IBD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易與腸躁、痔瘡混淆是腸胃炎還是發炎性腸道疾病?觀察這3警訊不是腸躁!發炎性腸道疾病難確診及早警覺防堵病程在前期【講座異動】我是不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三大警示告訴你!同類文章胃痛常見5大原因,亂吃止痛藥是其一!醫教4招助改善防疫在家食物沒保存好常感染沙門氏菌醫師呼籲注意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肝膽腸胃科權威示警:「加上1情況」罹大腸癌風險狂飆靠藥物效果不佳醫師:飲食控制最能有效挽救脂肪肝肚子不餓卻咕嚕咕嚕叫不停?醫揭「超尷尬原因」:出現1危險徵兆快送醫B、C肝放寬篩檢揪出近3萬例陽性個案2025年消除C肝百萬人篩檢揪3萬陽性C肝患者疫情治療打對折肝硬化確診死亡風險超出3倍懶人包/正確減重怎麼做?醫詳解非藥物治療方式夏天想讓身體有好體態與好體力?營養師教你5招好習慣保養腸道防疫宅



2. 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克隆氏症(克羅恩病)克隆氏症最常影響的3個部位[1][2]症狀肚痛,發熱,疲倦,胃口不佳,里急後重,腹瀉,減肥,便秘,瘺,關節疼痛,口內炎,潰瘍,牙齦病[*]類型炎症性腸病風險因子吸菸診斷方法活體組織切片,醫學影像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胃腸學ICD-10K50ICD-9-CM555OMIM266600DiseasesDB3178MedlinePlus000249eMedicinemed/477ped/507radio/197PatientUK(英語:PatientUK)克隆氏症[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又稱克羅恩病、克隆氏症候群或局部性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可能影響腸胃道從口腔至肛門的任何部分[3]。

症狀通常包含:腹痛、腹瀉(如果發炎嚴重可能會呈血性)、發燒和體重減輕[3][4]。

其他合併症可能發生於腸胃道之外且包括:貧血、皮疹、關節炎、葡萄膜炎和倦怠。

可能會因為感染出現皮疹、壞疽性膿皮症(英語:Pyodermagangrenosum)或結節性紅斑(英語:Erythemanodosum)。

腸阻塞(英語:Bowel_obstruction)也常發生,那些具有此疾病的人罹患腸癌的風險更大[4]。

克隆氏症是由環境、免疫和細菌等因素在遺傳易感個體上的組合所引起[5][6][7]。

它會導致慢性發炎疾病,其中身體的免疫系統可能針對腸胃道的微生物抗原進行攻擊[6][8]。

雖然克隆氏症是一種免疫相關疾病,但它不會以自體免疫疾病的形式表現(免疫系統不被身體本身所觸發)[9]。

確切的潛在性免疫問題尚未明確;然而它可能是免疫缺陷的狀態[8][10][11]。

整體風險中約有一半和超過70個的基因相關[4][12]。

吸菸者罹患克隆氏症的機率是沒吸菸者的兩倍[13]。

它也時常發生於腸胃炎後。

診斷是基於許多發現結果包括:組織切片和腸壁外觀、醫學影像和疾病描述。

可以呈現其他的類似病症包含:腸躁症和貝賽特氏症[4]。

目前並無任何藥物治療和手術能根治克隆氏症。

治療選項(英語:ManagementofCrohn'sdisease)的目的在於改善症狀,使病情緩解以及預防復發(英語:Relapse)。

新診斷為克隆氏症的病人通常會接受短暫的類固醇治療,使病情有顯著的改善,之後並合併滅殺除癌錠或硫嘌呤等藥物防止復發。

對於有菸癮的病患來說,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戒菸。

患有克隆氏症的病患中,每五位就有一位需要每年定期回醫院複診,其中約有一半的病患在發病後十年左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雖然手術並非必要的治療方式,但適用於膿瘍、某些情況下的腸阻塞以及癌症。

同時也建議患者在發病的八年後,需要隔幾年接受大腸鏡(英語:Colonoscopy),以檢查是否有罹患大腸癌[4]。

在歐洲以及北美等地區,克隆氏症的盛行率約為每1000人中有3.2人罹患克隆氏症[14]。

在亞洲以及非洲等地區較為罕見[15][16]。

就歷史的發展情形來說,克隆氏症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17]。

但罹患克隆氏症的人口比例自1970年以來,在開發中國家已經不斷竄升[16][17]。

發炎性腸道疾病在2010年造成35000例死亡案例[18],而罹患克隆氏症的病患的預期壽命有輕微的減少[4]。

克隆氏症好發的年齡層位於十多歲至二十多歲,但依然會在各種年齡層中出現[3][4]。

且不因性別有所不同[3]。

克隆氏症的名稱是用來紀念BurrillBernardCrohn(英語:BurrillBernardCrohn),這位腸胃科醫師和另外兩位同事在1932年於紐約西乃山醫院(英語:MountSinaiHospital(Manhattan))描述許多在迴腸末端以及小腸等容易受感染的部分有發炎狀況,病患的病情[19]。

治療克隆氏症的方法有二:利用TNF-α的抗體利用可調節T細胞過敏反應的interleukin-10參看[編輯]潰瘍性大腸炎腸易激綜合症參考[編輯]^BaumgartDC,SandbornWJ.Inflammatoryboweldisease:clinica



3. 男子腹痛暴瘦25公斤確診為「克隆氏症」全臺逾四百個案日本 ...

莊先生現已重返職場。

邱建銘醫師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生原因不明,病患白血球(巨噬細胞)發生 ...男子腹痛暴瘦25公斤確診為「克隆氏症」全臺逾四百個案日本模式推估病患恐激增首頁慈院訊息新聞報導男子腹痛暴瘦25公斤確診為「克隆氏症」全臺逾四百個案日本模式推估病患恐激增自7月1日起,本院社區快篩站服務調整為周一至周五下午12點至4點,額滿為止。

本院自即日起,調整COVID-19自費「急件」與「一般件」PCR檢驗費用鄭重聲明--臺中慈濟醫院醫師均無代言任何產品【藥來速】預約慢箋領藥,不必進醫院2021-07-12防疫管制措施公告全院實施住院個案COVID-19篩檢PreviousNext快速連結預約掛號門診時間看診進度醫師介紹交通指引新聞報導男子腹痛暴瘦25公斤確診為「克隆氏症」全臺逾四百個案日本模式推估病患恐激增2013/06/04大腸直腸外科771「腸子好像被人用雙手抓著,扭毛巾似的扭個不停,整天狂跑廁所。

」莊先生因腹部絞痛四處求醫無效,半年多暴瘦25公斤,經臺中慈濟醫院檢查確診為「克隆氏症」,術後持續接受風濕免疫藥物治療,現已重返職場。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邱建銘提醒,臺灣克隆氏症病患逐年增加,對照日本發展趨勢,未來20年內可能有數千位病患,值得注意。

32歲的莊先生,婚後兩年接連喜獲二女,正值青壯年的他,正是為家庭拚經濟的時候。

去年三月,他的腹部突然莫名絞痛到全身冒冷汗,無法入眠的地步,跑遍大小醫院診所,被當成腸沾粘處理,病情反覆發作,食物一下肚,即使是流質都會引發腹部絞痛。

「拉肚子拉到人整個都快虛脫。

」170公分高的他,多年保持72公斤重,一場病下來體重狂掉,最輕時僅47公斤,半年多整整少了25公斤。

心疼的家人從醫療機構到求神拜佛,花費無數金錢與時間,仍只能看著他體力愈來愈虛弱。

莊先生說,當時次女才出生,他躺在床上聽見孩子的哭聲、看著甫生產的太太辛苦奔忙,連想幫忙泡奶粉的力氣都沒有,常忍不住掉眼淚。

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邱建銘主任經斷層掃描等檢查,確認莊先生罹患「克隆氏症」,手術中切除扭曲變形結痂的小腸,長達廿公分,同時處理腸子與腹部相連的瘻管、膿包,做邊對邊的縫合,術後由風濕免疫科林亮宏主任接手藥物治療。

莊先生現已重返職場。

邱建銘醫師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生原因不明,病患白血球(巨噬細胞)發生異常,攻擊小腸、大腸以及肛門組織,同時可能併發一些自體免疫的症狀如關節痛等,病患的小腸大腸常一段一段潰瘍、狹窄甚至阻塞,也常會出現長期腸絞痛、腹脹、腹瀉、體重暴瘦、全身性營養不良甚至嚴重水腫,合併複雜性肛門膿瘍瘻管,臀部多處生瘡化膿疼痛,無法坐臥。

他表示,克隆氏症在臺灣相對罕見,目前健保局登錄資料全台僅4百多人,與日本30年前的比例一樣,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臺日的現代化進程趨勢相似,近年來,臺灣克隆氏症病患逐年增加,日本患者數量已是30年前的幾十倍之多。

臺灣往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未來20年內可能發現數千位病患,醫療機構應未雨綢繆早做準備。

資料來源:公共傳播室慈院訊息行政公告活動快訊新聞報導院區日誌醫藥園地衛教文章照護衛教知情同意藥師說藥肺阻塞(COPD)專區家庭藥師護病比資訊最新消息2021/07/15婦女痛經、虛寒型腹脹腹瀉三伏貼可緩解2021/07/13微解封日1480個餐盒送達淨土院慈善會送愛臺中慈院團隊2021/07/122021-07-12防疫管制措施公告2021/07/107月12日交通車與接駁車資訊2021/07/09110年7月12日台中火車站(干城)接駁車恢復行駛2021/07/09居家檢疫竟視網膜剝離醫師重裝手術救回視力2021/07/07安排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流程2021/07/07臺中慈院網路溫馨座談愛的醫療故事傳送逾廿國2021/07/01COVID-19疫苗施打公告2021/07/01本院社區快篩站服務7/1起調整為下午12點至4點2021/06/28本院自即日起,調整COVID-19自費「急件」與「一般件」PCR檢驗費用2021/07/01疫情蔓延時愛~一直都在PreviousNext靜思語天堂和地獄,都是由心和行為所造作。

神是精神,通是專心,心專神就通,這就是「神通」。

「慈悲」的含義---慈遍無緣,悲至同體,於蠢動含靈,無微不至;而「博愛」卻只限於人類。

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皺眉和微笑都是一個動作表情,何不微笑?痛快!痛快!讓自己的痛苦快快過去,業障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