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肌發炎怎麼辦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臉頰疼痛!

咀嚼肌、顳肌與頸部肌肉的壓痛,是可以跟其他肌肉疼痛、傳導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做區別。

治療 40%的病人會自發性的改善,只有5-10%需要治療。

在一些長期 ...當期主題健管中心2017年10月號---請選擇------97年度------98年度------99年度------100年度------101年度------102年度------103年度------104年度------105年度------106年度------107年度------108年度------109年度------110年度------111年度------請選擇---2017年12月份-聖誕救恩2017年11月份-冬季護腸2017年10月份-健管中心2017年09月份-小心無"膽"2017年08月份-健康882017年07月份-戒檳防癌2017年06月份-微創手術2017年05月份-溫馨五月2017年04月份-打開視界2017年03月份-腦中風預防2017年02月份-照護小"心"2017年01月份-健康好年---請選擇---主管的話特別企劃健康焦點心靈點滴老照片心故事家庭醫師 家庭醫師嘴巴卡卡、臉頰疼痛!認識顳顎障礙症     顳顎障礙症常見的症狀是會導致顳顎關節處或控制咀嚼的肌肉疼痛。

因為顳顎關節就像一條滑動的鉸鏈,連接著下顎骨到頭骨,它也被認為是引起為次發性頭痛原因之一。

這在現代快速的社會步調與緊繃的生活上,是個很普遍的問題,發作時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顳顎障礙症的盛行率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過顳顎關節肌肉疼痛的經驗。

常見於女性,是男性的1.5倍,最常發生在18~44歲的年齡層中。

另外,慢性顳顎障礙症常會與情緒障礙及精神疾病共病。

危險因子     雖然沒有正式研究,嚼口香糖、咬筆、抽煙斗菸、與其他反覆性下顎活動或某些固定特殊姿勢,如歌手、小提琴家、與管樂器演奏,都認為與顳顎障礙症有關。

致病機轉     真正的致病機轉並未完全了解,目前認為是與多重因子有關。

各種症狀出現的詳細病因也未完全了解,一般認為關節喀喀聲起因於顳顎關節內障礙,但頭痛、頸部疼痛與張口疼痛則與肌肉問題較為相關。

牙齒不正常的咬合會導致關節囊發炎、損害、肌肉疼痛或筋攣。

此外磨牙、牙關緊閉、壓力、焦慮也都有所關聯。

當病人本身就有慢性疼痛問題時,很容易因為情緒障礙而使症狀加劇。

根據統計,約75%患有顳顎障礙症的病人同時也有精神疾病。

臨床症狀及診斷    症狀多半與下顎關節的活動有關,且疼痛會出現於耳前、咀嚼肌、顳頷部位處。

顳顎障礙症的診斷以病史及理學檢查為主。

根據一篇國外大型的回朔性研究,常見症狀包含臉頰疼痛(96%)、耳朵不適感(82%)、頭痛(79%)、顳顎關節障礙與不適感(75%)。

其他症狀如頭暈、頸部、眼睛、手臂與背部疼痛都可能表現。

另外下顎處也可能有喀喀聲,但其他無相關症狀的病人也有將近一半的比例也會有咬合時的異聲出現。

     理學檢查的部分,可以發現下頷骨活動受限,咀嚼肌局部壓痛、磨牙、頸部與肩膀壓痛。

也可以檢查是否有咬合不正的情形,如無牙、顏面不對稱。

喀喀聲、撚髮音(crepitus)、關節卡住的感覺(locking)可能代表著關節機能失調。

張口時的喀喀聲可能與前關節盤異位有關,而閉上嘴吧時出現的喀喀聲則可導致關節盤復位。

若藉由反覆觸診顳顎關節處所誘發的疼痛,代表顳顎關節盤紊亂。

咀嚼肌、顳肌與頸部肌肉的壓痛,是可以跟其他肌肉疼痛、傳導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做區別。

治療     40%的病人會自發性的改善,只有5-10%需要治療。

在一些長期追蹤的研究上,發現一半以上甚至90%的病人都可以在保守性治療後改善。

一開始的治療目標,可以著重在緩解疼痛與改善顳頷關節的活動性。

     非藥物的治療選擇包括:關節休息、熱敷、從事被動舒展運動。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刻意的讓顳頷關節不活動,可能會導致肌肉攣縮或減少關節滑液的製造。

物理治療目前證據雖然不強,但也被認為可以做為輔助療法之一。

可藉由手指或醫療器材將顳頷關節做主動或被動式的張開,藉以達到改善肌肉強度、協調性、放鬆與改善活動角度等目標。

也可以使用超音波、電離子透入療法、電熱療法與低能量雷射,但以



2. 漫談顳顎關節疾患

原因也很多如因姿勢不良的肩頸疼痛,就可能拉扯咀嚼肌而形成咬合不適, ... 組織會慢慢適應,也有可能無法適應而造成進一步的肌肉發炎傷害。

 醫學專欄內容標  題漫談顳顎關節疾患張貼日期2018-06-13張貼單位牙科內  容 牙科洪銘浩醫師患者上門求診的原因,絕大部分是牙齒疼痛,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蛀牙、牙周病、齒裂,口腔黏膜潰瘍、牙齒萌發,甚至口腔癌、三叉神經痛等等,不一而足。

而這次要談的是比較不為人知的顳顎關節疾患。

  說到顳顎關節疾患,主要指包括顳顎關節、關節盤、週邊韌帶及咬合肌肉群所造成的疼痛與不適的統稱的統稱。

  先來談談顳顎關節,牙齒能夠咀嚼,靠的是上下顎牙齒的分開,咬合及前後左右的磨動,所以上下顎並不是固定相連在一起,靠的就是左右邊兩側的顳顎關節,把上下顎相接。

顳顎關節在耳朵的耳珠(不是耳垂),前上方約1-2公分處,可以用手指壓著,下巴上下或左右移動一下,發覺有凹陷的地方就是顳顎關節的所在。

此處為上顎關節窩,下顎有關節頭,中間有一片有彈性的關節盤作為緩衝,周圍有韌帶包圍定位吊住,而其關節活動就靠咬合肌群的收縮放鬆。

而咬合肌群分布就比較廣了,上至額頭兩側,可以把手放在太陽穴處,牙齒用力咬就會發現此處在跳動,即肌肉活動的現象。

下連至肩頸部及後上背部。

故咬合肌群不適或疼痛,會造成肩頸酸痛,甚至引起頭痛及偏頭痛。

而肩頸及背部肌肉酸痛,也會造成咬合肌群的不適,因為這些肌肉都是相互接連及影響。

  最輕微的顳顎關節疾患,即是一些肌肉的酸痛,也最廣泛常見。

原因也很多如因姿勢不良的肩頸疼痛,就可能拉扯咀嚼肌而形成咬合不適,口中新的填補物,剛裝置的膺復物(假牙),智齒或牙齒拔除,使用單邊咬合,咬到硬物,開口太大,一直使用咬合肌咀嚼及說話,感到寒冷及壓力會使牙關緊咬,都會造成咬合肌群的不適或酸痛,短時間也許不會有甚麼影響,時間一長,有可能身體組織會慢慢適應,也有可能無法適應而造成進一步的肌肉發炎傷害。

  常有患者問我,是不是用兩邊牙齒吃飯才正確?理想上是。

但人體兩側的肌肉群,發展程度不同,故有所謂的慣用邊,如有人慣用右手或左手較能提重物,跨水溝時慣用左腳或右腳先出去。

理想上,當然兩側平均會比較好,但是不太可能,所以人體的運作來說,自然一點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刻意勉強左右兩側吃飯,自然即可。

兩邊牙齒正常,自然會兩側都有用到。

因為這樣咀嚼效率高,兩側咬合肌負擔較少,但如果是慣用某一邊,口內食團嚥下前送至另一側咬一咬即可。

  可是如果長期單邊缺牙,勢必咬合會偏向一邊,骨頭肌肉關節會去變化來適應這種改變。

自然製作新的假牙膺復物時,咬合肌群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如果肌肉長期緊張,無法放鬆,接下來關節及韌帶就可能承受較大的壓力,肌肉容易拉傷,關節位置可能不對,關節盤容易磨損、發炎,甚至形成關節炎,整個關節卡住,開口困難,這些是較嚴重的顳顎關節疾患,但除非是外力或自體免疫疾病,一般要到這一步要許多年的時間。

  那要如何避免顳顎關節疾患?就要減少肌肉的負擔,其實咬合肌群不適,有部分是心因性,如上班及生活上的不順,身體其他地方的不適,都會形成壓力,人在壓力的狀態下,會不由自主的咬緊牙關。

?咬緊牙關,衝破難關?正是人體面臨壓力的最佳寫照,而在睡眠時,有不少人會藉由磨牙來釋放壓力,在磨牙的過程中,自然少不了咬合肌群的作用,所以有些人睡覺醒來,嘴巴臉頰肌肉會酸酸的就是磨牙造成的,而有些睡不好的患者則更糟,壓力會持續累積,肌肉張力無法放鬆,不只咬合肌群,肩頸肌肉一樣緊張酸痛,甚至會引起頭痛或偏頭痛。

故心情放輕鬆及減少生活壓力,絕對有助於顳顎關節疾患的改善。

  另外就是飲食的習慣,要減少肌肉的負擔,自然就好。

一般來說,正常的食物並不會有甚麼影響,但太硬、太韌的食物還是要少吃比較好。

那甚麼是太硬的食物?如骨頭、蟹腳、蟹殼、冰塊、瓜子、核果殼類,要用力咬的食物,偶爾當然無所謂,但在有咬合肌群不適的情形下,能避免就要盡量避免。

那甚麼是太韌的食物呢?像魷魚絲、牛肉乾、口香糖、太老的肉、太韌的菜,凡是要在口中嚼很久卻嚼不爛的都是,一樣偶爾吃無差,但在有咬合肌群不適的狀況下,就要盡量減少。

當然每一個人的肌肉組織發展情況不同,一般來說還是不要勉強。

  再來就是活動量,除了飲食之外,說話、唱歌等也都是需要用到咬合肌群的,有些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