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前兆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經血量多不規則?恐子宮內膜癌前兆

李俊儀醫師指出,子宮頸癌與卵巢癌為女性婦科三大癌症之一,在逐漸普及的抹片與定期超音波檢查下,已有顯著的預防成效!唯有子宮內膜癌(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快訊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udn/元氣網/健康百科/婦科經血量多不規則?恐子宮內膜癌前兆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4-11-1711:03聯合新聞網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你有經血量過多、月經不規則的問題嗎?婦產科醫師表示,若上述症狀持續發生,且長時間未見改善,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前兆,應盡速就醫,接受婦產科醫師診斷,以避免婦癌找上門,使健康狀況亮紅燈!若有持續性經血量過多、月經不規則症狀別輕忽。

當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婦產科醫師李俊儀表示,在門診曾碰到1名30歲未生育、體重偏輕的李小姐,近2年出現不規則月經、經血過多症狀。

起初以為工作壓力引起而不以為意,直到一次月經來潮,經血量過多症狀長達半個月之久,才前往就醫。

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子宮腔內有不規則腫瘤,並有大量血塊,經分段式子宮內膜刮搔術後診斷出罹患子宮內膜癌,於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攝影確定為第1b期,因考慮有懷孕生子需求的情形況下,採取保守方式治療。

婦癌殺手第一位!子宮內膜癌年齡下降李俊儀醫師指出,子宮頸癌與卵巢癌為女性婦科三大癌症之一,在逐漸普及的抹片與定期超音波檢查下,已有顯著的預防成效!唯有子宮內膜癌(子宮癌)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仍有經期的年輕女性,攀升比率更是快速。

年輕型的子宮內膜癌,多好發於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未生育或不孕,及罹患多囊性卵巢者等問題的患者中。

台灣大部份的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停經後女性,年齡分布於45至59歲間,60%發病於50歲之後,15%發生於40歲以前,相較於西方只有5%在40歲以下,顯示國內罹患子宮內膜癌婦女有年輕化的趨勢。

在台灣子宮內膜癌逐年增多,近10年來的發生率成長了83%以上,自2011年以來已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婦癌。

此與現代人飲食西化、生育年齡推遲有關。

至於年輕型的子宮內膜癌,則大多好發於肥胖(BMI大於30以上者佔6成)、糖尿病、高血壓、未生育或不孕(於年輕型者佔7成)、初經較早,以及罹患多囊性卵巢者等問題的患者身上。

李小姐的案例除未生育外,並無其他危險因子,實屬罕見。

子宮內膜癌初期徵兆莫輕忽 5要點自我檢測1.長時間(長達半年)有經血量過多、月經不規則問題。

2.陰道異常出血的症狀,尤其是更年期後的陰道出血。

3.出現異常的陰道分泌物。

4.突然出現下腹部疼痛、解尿疼痛、性交痛等症狀。

5.子宮出現壓迫感或疼痛感時,要趕快就醫檢查。

【醫師小叮嚀】:李俊儀醫師提醒,有經血過多或不正常陰道出血的年輕女性,應提高警覺,儘早就醫並加以診斷。

尤其是合併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未生育、罹患多囊性卵巢者等高危險群患者,更應謹慎看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切莫因諱疾忌醫,而輕忽其嚴重性,使症狀更加惡化。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停經更年期子宮內膜癌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專業的醫療保健資訊,包括健康保健、美容保養、懷孕育兒知識、疾病症狀諮詢、醫療保健專題以及女性最熱門的減肥整形話題,最優質完整的健康養生保健資訊都在這裡!延伸閱讀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曾郁文:月經異常,可能身體3部位出現問題不純物快超標停經用藥「培力伊思翠凝膠」下架明明就好冷,為什麼眼睛不怕冷?天冷要怎麼保養眼睛骨盆底復健婦人漏尿大改善20歲女性每月要自我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X光攝影...各項檢查的費用比較降低血壓、膽固醇和發炎?蜂王乳真的對健康有益嗎?月經不規則是更年期?更年期症狀會持續多久?小心6情況都會讓更年期提早發生同類文章同姓氏不能結婚?為什麼近親繁殖會增加遺傳疾病風險?每個月都有1次調經、調體質的機會!觀察月經5指標,檢測子宮卵巢健康骨盆底復健婦人漏尿大改善醫病天地/子宮內膜異位32歲女經痛、流鼻血她長期腹痛竟因子宮避孕器放15年致卵巢輸卵管膿瘍月經不規則是更年期?更年期症狀會持續多久?小心6情況都會讓更年期提早發生懷有身孕能否做重量訓練?醫師:多動致流產觀念已過時「做人」半年沒懷孕盡早確認子宮狀態56歲婦人肚大如懷雙胞胎醫手術取出超大子宮肌瘤有肌瘤需要中止懷孕嗎?婦產科醫師解密關於子宮肌瘤的5大迷思巧克力囊



2. 子宮內膜癌5問/ 陳祈安教授專業解答

不過,有少部分較年輕女性會在非排卵期出血,若有出血量少、持續時間長,且滴滴答答無法乾淨時,應及早就醫確診。

Q2 子宮內膜癌能經由子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91期出刊日:2020-07-15返回上一層子宮內膜癌5問/陳祈安教授專業解答好心肝門診中心婦科特聘教授臺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醫學專長:一般婦科、婦癌手術、婦癌化學治療Q1子宮內膜癌會有什麼症狀?A子宮內膜癌唯一且最典型的症狀,就是不正常出血,而且,比較多的情況是發生在停經後。

如果是性行為後出血,很多是子宮頸問題,如:發炎或子宮頸病變,另外子宮內膜不牢固等也可能會有此狀況;而於月經周期的出血,若能判斷是在排卵期左右,則多為排卵期出血,與子宮內膜癌的關係並不大。

不過,有少部分較年輕女性會在非排卵期出血,若有出血量少、持續時間長,且滴滴答答無法乾淨時,應及早就醫確診。

Q2 子宮內膜癌能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嗎?應該做哪些檢查及早發現?A子宮內膜癌細胞能由子宮頸抹片找到的頂多只有25~30%,而且大多是比較嚴重的病患,因此不是可行的方法。

另外有人嘗試用陰道超音波檢查量子宮內膜厚度來篩檢,但對於還有月經的女性,內膜厚度是會隨著周期變化的,因此要了解是否有子宮內膜癌,光靠陰道超音波檢查的準確性並不高,大部分的女性仍須藉由侵入性的檢查,如子宮內膜切片(子宮內膜刮除)的方式,透過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需要進行這項手術,仍須由醫師評估。

Q3 哪些人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如何及早預防?A近幾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已超越子宮頸癌、卵巢癌,且有增加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雖然好發於更年期婦女,但從臨床來看,30歲以後便有罹患風險,高峰期約落在56歲,前後10年會有比較高的罹患比例。

子宮內膜癌的發生主因為動情激素過度刺激,如果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通常懷疑可能與沒有排卵有關,因為月經周期間的子宮內膜會變薄,這時開始有動情激素的刺激來造成子宮內膜生長,等到每個月的排卵後,又有黃體素的作用與保護,能讓內膜牢固以及進行分化,接著子宮內膜就又脫落,而成為下一個周期月經的來潮。

倘若在動情激素持續刺激下,又沒有黃體素來穩固它,久了之後就會發生問題。

也就是說,子宮內膜癌的高風險群,與沒有黃體素保護的動情素過度刺激有關,未排卵或本身有多囊性卵巢等疾病就屬這一類的問題。

此外,環境荷爾蒙主要會有動情素的作用,但是否有關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遺傳基因方面,跟大腸癌有關的HNPCC基因被證實相關。

過去有一說認為與更年期後給予荷爾蒙補充有關,但目前看來並非如此,因為一般進行荷爾蒙治療時,同時會併用黃體素,通常是不會產生此問題的。

再者,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跟乳癌也有關係,但多半是因為攝取過多的脂肪類所導致,不過,某些治療乳癌所使用的藥物,可能產生雌激素的作用,也可能造成這類問題,但實際上不多。

 Q4 罹患子宮內膜癌一定要切除子宮嗎?A治療子宮內膜癌最好的方式就是切除整個子宮,包括拿掉子宮及兩側輸卵管,以及卵巢切除。

畢竟長在子宮內膜的癌細胞,有可能隨著輸卵管向外擴散而分布在子宮、卵巢以及腹膜的表面,因此全部拿掉會比局部拿掉更安全。

當子宮內膜癌侵犯到子宮頸(第二期),手術後仍須追加放射線治療,若為晚期病灶,則以化療、放射線治療,或可再加上高劑量黃體素治療。

不過,仍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臨床也採用子宮刮除的方式,再給予高劑量的黃體素治療,試著先讓病灶消除,讓其先有機會生育,不過一般建議生產過後還是需拿除子宮。

要提醒的是,這種治療方式並沒有經過大規模的人體試驗,失敗率也較高,且可能仍會復發,只有在特殊狀況下,才可能採取此治療方式。

此外,由於子宮內膜癌的患者,也可能同時有肥胖、糖尿病等共病,若經評估有手術風險時,才可能採取不手術只做單純的放射線治療。

Q5 子宮內膜癌的預後如何?A子宮內膜癌的預後與期別有關,整體來說預後不錯。

以目前臨床分類來看,子宮內膜癌分第一型與第二型;通常第一型分化良好,屬早期發現,存活率超過75%,頂多出現更年期症狀,可給予短期荷爾蒙補充療法。

預後比較差的為進入第3期以上,轉移到淋巴腺等,這時會再追加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一般來說,5年存活率也有50%。

至於第二型則是較少見的細胞癌,約占子宮內膜癌的25%,通常治療效果不佳,若開刀則需盡量採取全子宮切除術,再加上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但預後較差。



3. 陰道異常出血警覺子宮內膜癌|早安健康

婦產子宮健康☀女性☀子宮內膜癌指的是從子宮內壁生長而成的惡性腫瘤,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婦女在早期就會發生陰道出血等等明顯症狀,而且 ...國際書展38折!《早安健康》雜誌訂一年送半年再送【鴻參】參沛飲禮盒!立即搶購X為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內容接受並關閉視窗會員會員權益登入/註冊我的收藏會員登入忘記密碼登入Facebook快速登入LINE快速登入還不是會員嗎?立刻註冊搜尋文章/影音會員權益登入/註冊我的收藏facebooklineInstagramsms熱門:安財庫吉時 逆轉白髮菜單 猝死隱藏版原因 疼痛好不了? 免費送專刊  Yahoo奇摩健康頻道合作夥伴健康健康話題養生保健健康飲食對抗老化健康小撇步保健新聞醫療新聞看更多身心健康失眠問題銀髮族健康/長期照護情緒調適壓力紓解憂鬱症狀生理期調適兩性關係家庭關係兒童教育其他身心健康看更多中醫健康穴道導引氣血不足調養濕氣體質節氣養生中醫養生健康生活清潔/打掃防蚊/除蟲省電身體清潔旅遊生活淨化空氣食物保存除臭收納除黴/除濕生活智慧看更多健康醫療藥品安全西醫醫學疾病迷思疼痛醫學頭痛/偏頭痛腰痠背痛肩頸痠痛關節疼痛生理痛腳底痛坐骨神經痛看更多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三元吉時接財神!安財庫別錯過這天,牛年「接天心開運」9步驟旺整年白髮黑回來,年輕15歲!營養學博士的三餐食譜你也來試試2021新制上路!9大補助好康一次看,「這項」最多幫你省5萬羽絨衣裡面穿什麼最暖?實測溫度最高的穿法勝出驚!台大最新研究:家中天天燒香,寶寶發展遲緩增44%不用再買浴室、玻璃清潔劑!5樣便宜小東西清掉所有汙垢最實用飲食健康食材薑黃水煮蛋優格豆漿花椰菜優酪乳黑木耳黑豆薏仁地瓜咖啡香蕉綠茶/茶類可可酪梨椰子油奇異果海苔黑巧克力肉桂看更多營養成分維生素鐵質茄紅素鈣花青素葉黃素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他營養素看更多聰明飲食營養均衡保健食品健康食譜中醫食療低GI飲食低卡飲食預防癌症飲食高血壓/糖尿病飲食生酮飲食得舒飲食地中海飲食斷食法/輕斷食蔬果汁食譜看更多超級纖維PHGGPHGG便秘纖維素腸躁症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飯吃對了高血壓風險就降64%!博士再教一招抗老更護腦別被酪梨外表騙了!2招教你挑選完美熟度的酪梨52歲翁虹簡直逆生長!凍齡女神「來不及老」排毒果汁食譜公開為什麼明星都不會老!日本10大抗老食物,拔得頭籌的竟是它長壽味噌湯備料只要3步驟,血流順、老得慢、預防大腸癌!咖啡不只助燃脂!這樣喝更能防失智、痛風、糖尿病瘦身健康瘦身健康減肥方法瘦身體操減重飲食食材享瘦下半身瘦小腹瘦大腿瘦下半身瘦腰臀部減肥醫學中醫減肥西醫減肥輕盈上半身瘦手臂瘦背後贅肉瘦臉/小臉/消水腫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踢踢腿30下全身有感,腰腿圍都瘦3公分!減肥不能吃澱粉?陳峙嘉中醫師為白飯喊冤:關鍵在菜不是飯!從63瘦到42kg、腰圍不到22吋!早安瑜伽讓全身燃脂變簡單脂肪肝主廚鮪魚肚消風!「小黃瓜瘦身法」2個月甩11kg不復胖日本網友票選最有效減肥法Top10!第一名不是斷食和戒糖每天抬起腳跟左右點10次,瘦腰腹、瘦大腿、消水腫!運動放鬆紓緩運動瑜伽伸展運動紓緩痠痛運動運動養生懶人運動消水腫提高代謝運動瘦身減重運動改善便秘運動矯正姿勢運動運動好處辦公室體操氣功/平甩功/八段錦看更多運動健身深蹲核心訓練有氧運動慢跑/跑步走路/健走運動重量訓練/重訓健身訓練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太極養心功法,簡易一式鬆開肩頸僵硬痠痛!紀政半年瘦20公斤、尿失禁也改善...就靠這1件事肩「緊」僵硬反而要按這裡!速效緩解肩痛實用穴位圖解神奇!日醫師足跟懸空站1分鐘,解救腰痠背痛筋膜沾黏毛病連連!院長教你躺著鬆筋膜治腰痛、膝痛總是大不乾淨?10秒練習打開直腸「口袋」讓便便不卡卡美麗肌膚問題消除皺紋異位性皮膚炎消除黑眼圈眼袋改善痘痘/粉刺肌膚健康體操塑身運動美腿運動按摩身體保養保養頭髮臉部清潔/洗臉防曬豐胸/美胸消除橘皮組織抗老化保養秘訣身體保養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下巴一直長痘痘該怎麼改善?看懂下巴痘痘的身體警訊,4招告別荷爾蒙失調洗錯了!拯救掉髮沙漠頭皮,這樣洗頭長回茂密黑亮髮眼袋有救了!消除眼袋簡單按摩法讓你年輕10歲哭完眼睛腫怎麼辦?醫師教你消眼睛水腫全方略,按摩、敷眼都有效!頭皮屑分兩種,教你從「頭皮屑形狀」判斷!皮膚長小肉芽?醫:正常增生,但4徵兆小心惡性腫瘤專欄體重控制/肥胖醫學汪國麟醫師郭育祥醫師吳佳鴻醫師營養師/營養醫學劉博仁



4.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從子宮最裡面那一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在台灣,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

如果及早發現和治療,治愈率仍然相當高;反之,如果疾病已擴散到 ...子宮內膜癌 回上一頁林浩醫師子宮內膜癌是從子宮最裡面那一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在台灣,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

如果及早發現和治療,治愈率仍然相當高;反之,如果疾病已擴散到子宮以外的地方,預後就非常差了。

 子宮內膜癌的病生理:  子宮是一個呈梨狀的器官,位在女性的骨盆腔內。

子宮下段比較窄的地方叫子宮頸,而子宮的上段有輸卵管與卵巢。

子宮璧由三層組織構成,最內層稱子宮內膜,在中間的是平滑肌肉層,最外層叫漿膜層。

當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她的子宮內膜每個月就會增厚一次準備讓胚胎著床。

如果她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形成月經。

子宮內膜癌就是從子宮最內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當子宮內膜癌不斷的蔓延,它會先侵犯週邊的器官,最後沿著血流或淋巴管跑到身體其他地方如肺臟、肝臟、及骨骼。

子宮內膜癌一旦轉移到遠端,其在遠端的癌細胞與原發的細胞是一致的,所以當發生肺轉移時,我們不稱為肺癌而稱為轉移性子宮內膜癌。

 罹病之危險因子:  醫學研究者不斷嘗試去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子宮內膜癌,到底如何去預防?到目前為止,我們雖然無法寮解確切的致病原因,但至少知道這個病不會傳染,也不是因為外傷所致。

從病患族群的研究發現,有一些因子常常在病患的身上找到,以下就是這些危險因子:年齡:大部分的患者年齡都超過五十歲。

子宮內膜增生:曾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婦女,有較高的機率得到子宮內膜癌。

不當的雌激素補充:長期的雌激素補充卻無合併黃體素,會增加得到子宮內膜癌的危險。

因此更年期的婦女在接受荷爾蒙療法時,必須經過合格的婦產科醫師開立處方才可靠。

肥胖:肥胖的女性較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因為脂防會把體內的荷爾蒙全部轉換成雌激素的型態,雌激素過多就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糖尿病及高血壓:一些研究發現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較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因為這些患者一般都很胖,所以到底是糖尿病及高血壓本身還是肥胖才是危險因子,目前不得而知。

其他癌症:婦女如曾患有大腸癌、直腸癌、乳癌,有較高的危險得到子宮內膜癌。

泰莫芬Tamoxifen:『泰莫芬』是用來治療乳癌的一種口服藥物,但它對子宮內膜卻有刺激的作用,長期服用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婦女在服用『泰莫芬』時,必須注意可能的子宮內膜癌症狀。

種族:白種人比黃種人及黑人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其他一些跟雌激素有關的危險因子:如沒有生育的婦女、太晚停經、無排卵的月經週期、長期使用促進排卵藥物等。

 臨床表現:  停經後出血是最典型的症狀。

有些時候,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停經前後,這時候的表現就呈現不規則的陰道出血。

因此,在這個年齡的婦女發生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最好請婦產科醫師檢查一下。

婦女出現以下一些症狀,請立刻就醫:不尋常的陰道出血及分泌物。

小便困難或不適。

性交疼痛。

下腹疼痛。

以上症狀雖然絕大部分都不是癌症所引起,但只有醫生能告訴我們真相 診斷:  婦女因為症狀而來求診,婦產科醫師會先詢問病史,是否有危險因子存在,接下來會做骨盆腔的內診。

病患會被要求躺在特殊的檢查台上,然後醫師用「鴨嘴」(陰道擴張器)去檢查出血的來源,包括陰道璧及子宮頸都必須詳細檢查。

如果病患一年內未曾做過抹片,會順便檢查。

如果仍找不出出血點,這表示出血來源是從子宮腔內流出,必要時須施行子宮內膜切片手術。

這是一種很簡單的小手術,病患無需住院,醫生在病人麻醉下,用一種括匙伸到子宮腔內,把內膜組織括下來,病理科醫師再用顯微鏡去觀察內膜組織是否有病變。

 子宮內膜癌的分期:  根據1988年國際婦產科學會(FIGO)所訂的「手術分期」法,就是須經手術化驗後才能決定期數。

每一期還必須根據癌細胞的分化來加以分類:G1:分化良好。

G2:分化普通。

G3:分化不良。

第一期第一期:內膜癌侷限在子宮本身。

第一期AG123:內膜癌侷限在內膜。

第一期BG123:內膜癌侵犯到



5. 可能是子宮內膜癌前兆:子宮內膜增生

反覆不正常的出血 有一個患者王小姐來諮詢時,曾告訴我她以往陸續就發現經血異常的情況,直到她上個月終於去看婦產科醫師,才診斷為子宮內 ...首頁 / 防癌防癌可能是子宮內膜癌前兆:子宮內膜增生《這樣吃遠離子宮疾病》 閱讀,對身體好! 2018-06-14分享傳送A+反覆不正常的出血 有一個患者王小姐來諮詢時,曾告訴我她以往陸續就發現經血異常的情況,直到她上個月終於去看婦產科醫師,才診斷為子宮內膜增生(endometrialhyperplasia)。

經過子宮內膜刮搔術,把增生的組織刮下來送檢驗,很慶幸檢查結果顯示為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並沒有發現異型細胞。

但是王小姐還是很擔心,特地來詢問飲食上該注意些什麼才能降低內膜癌的罹患率?妳一定也有這樣的疑惑,子宮內膜增生真的會進展成子宮內膜癌嗎?答案是:「有可能」!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什麼是子宮內膜增生吧。

一般來說,子宮內膜本來就是會隨著月經週期荷爾蒙的變化而增厚再剝落,而子宮內膜增生其實指的就是內膜厚度異常增加,變得過厚,而造成出血,甚至細胞出現不正常的改變,這可說是子宮內膜癌的前兆。

子宮內膜增生,與「雌激素」有關子宮內膜增生常被發現在停經婦女身上,其原因被認為是子宮長期在雌激素的刺激下,而且加上缺乏黃體素與之對抗,而導致子宮內膜長期處於增厚的狀態,甚至有發展成內膜癌的可能性!子宮內膜增生最明顯的症狀是經期異常,像是經期時間特別長,或是有不正常出血症狀,其他像是過度肥胖、飲食偏西式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過度補充雌激素或罹患乳癌而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者等,也都是高危險群。

子宮內膜增生可分為四種類型子宮內膜增生依組織型態可分為單純性、複雜性、單純性非典型及複雜性非典型等類型。

而這4種類型演變成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機率也不一樣,分別是單純性1%、複雜性3%、單純性非典型8%及複雜性非典型29%。

因此,在發現有內膜異常增生的情況下就應該及時就醫治療以預防內膜癌的發生。

在治療方式上,通常醫師都是建議以藥物和手術為主而飲食為輔,平常喜歡攝取較多油脂與高熱量的西式化飲食習慣者,可能增加變成子宮内膜癌的發生率,因所以提醒患者要注意調整自身的飲食和作息,切記女生們要愛護自己的身體!讓身體處於健康狀態,並減少荷爾蒙失調,適當紓壓和保持心情愉悅更佳。

改善子宮內膜增生,挑食聰明吃1. 蛋黃:避免接觸飲食、環境荷爾蒙飲食原則其實跟子宮肌瘤一樣,必須盡量避免飲食上或是環境荷爾蒙,像是魚卵、蝦卵、蟹黃、蛋黃等都屬於荷爾蒙含量高的食物,或是塑膠水壺和罐頭食品(雙酚A)、防腐劑(三丁基錫)、塑膠製品(塑化劑)、清潔劑(壬基酚)、農藥、重金屬等等。

2. 新鮮蔬果:平常多吃抗發炎食物要儘量減少體内細胞出現發炎反應,建議平常多吃深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大豆、堅果類,或是好的油脂,如橄欖油、芥花油等,當然也建議多吃富含Omega3的深海魚類。

3. 不吃垃圾食物: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 油炸食物、精緻糖類、披薩、漢堡、蛋糕、餅乾等都是油脂、糖分含量高且被過度精緻的不健康食物。

不只是會造成肥胖,更不利於避免子宮内膜增生和子宮内膜癌。

【好生活提案】 • 維持理想體重• 均衡飲食• 規律運動肥胖或體脂肪過高兩者都會增加子宮内膜增生及子宮内膜癌的發生率,因為脂防會導致雌激素過量產生,而且雌激素過多就有較高風險得到子宮內膜癌。

要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適當的體重和BMI值控制是必要的。

運動除了能夠幫助維持體重、減少荷爾蒙失調之外,還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處於健康的狀態。

建議每周運動5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且心跳需達到每分鐘110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hinnapong)(本文作者為華人健康網駐站營養師。

原文刊載於黃曉彤《這樣吃遠離子宮疾病》/幸福文化)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遠見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天下文化/未來親子學習平台Copyright©1999~2021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Allrightsreserved.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9:00~12:30;13:30~17:00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6.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

尽管上述症状不一定总是子宫内膜癌或其它妇科癌症的标志,但如果您注意到上述任何变化,请您立即告知主治医生,特别是女性在绝经后有阴道出血(vaginal ...SkipNavigationCOVID-19FactsandResourcesForPatientsandFamiliesForPhysiciansOurResearchAboutUsFindaDoctorAppointments&SecondOpinionsHowYouCanHelpclosenavigationpanelCOVID-19FactsandResourcesForOurPatientsVaccineVirtualVisitsForCaregiversForPhysiciansOurResearchDonationsforCOVID-19closenavigationpanelForPatientsandFamiliesWhyDana-FarberCare&TreatmentBecomingaPatientCaringforaLovedOnePrevention&RiskForSurvivorsClinicalTrialsInsurance&FinancialInformationMyDana-FarberEventsCalendarHealthLibraryclosenavigationpanelForPhysiciansReferaPatientEducation&TrainingClinicalResourcesPhysicianGatewayclosenavigationpanelOurResearchClinicalTrialsDepartments,Centers,&LabsInnovationsFeaturedResearchOurResearchersCoreFacilitiesSearchCancerTypesclosenavigationpanelAboutUsLocationsDirectionsCareersNewsroomLeadershipCommunityOutreachAwardsHistoryandMilestonesClinicalTrialsInsurance&FinancialInformationInsightBlogEventsCalendarHealthLibraryclosenavigationpanelAppointments&SecondOpinionsOnlineSecondOpinionProgramInternationalPatientsclosenavigationpanelHowYouCanHelpWaystoGiveEventsGetInvolvedShopGiveNowSearchCOVID-19FactsandResourcesbackCOVID-19FactsandResourcesForOurPatientsVaccineVirtualVisitsForCaregiversForPhysiciansOurResearchDonationsforCOVID-19ForPatientsandFamiliesbackForPatientsandFamiliesWhyDana-FarberCare&TreatmentBecomingaPatientCaringforaLovedOnePrevention&RiskForSurvivorsClinicalTrialsInsurance&FinancialInformationMyDana-FarberEventsCalendarHealthLibraryForPhysiciansbackForPhysiciansReferaPatientEducation&TrainingClinicalResourcesPhysicianGatewayOurResearchbackOurResearchClinicalTrialsDepartments,Centers,&LabsInnovationsFeaturedResearchOurResearchersCoreFacilitiesSearchCancerTypesAboutUsbackAboutUsLocationsDirectionsCareersNewsroomLeadershipCommunityOutreachAwardsHistoryandMilestonesClinicalTrialsInsurance&FinancialInformationInsightBlogEventsCalendarHealthLibraryFindaDoctorAppointments&SecondOpinions



7. 成因以及如何治療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比如經血變多、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不規則等,部分病人也會出現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也可能因為腫瘤壓迫造成疼痛,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子宮內膜癌首頁健康百科婦科子宮內膜癌症狀病程併發症成因種類危險族群預防相關檢驗治療照護就醫準備部位分享什麼是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指源自於子宮內膜的癌症,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好發於年齡超過五十歲的婦女。

在美國是最常見的婦癌,在亞洲及非洲相對較不常見,近年來可能因為飲食西化,罹患子宮內膜癌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比如經血變多、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不規則等,部分病人也會出現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也可能因為腫瘤壓迫造成疼痛,像是下腹痛、性交疼痛等。

如果想預防,關鍵在於飲食,儘量避免攝取太多高熱量食物,體重過重的人必須減肥,這樣可以降低癌變的機率,有慢性病的病人也應積極控制,目前子宮內膜癌還沒有妥善的篩檢方式,女性應多注意月經以及異常的出血現象。

 子宮內膜癌症狀出血: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比如經血變多、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不規則等,部分病人也會出現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

疼痛:子宮內膜癌可能因為腫瘤壓迫造成疼痛,一般常見疼痛症狀有下腹痛、解尿痛或是性交疼痛等。

子宮內膜癌進展第1期:子宮內膜癌侷限在子宮內1A期:腫瘤侵入不到1/2的子宮肌層。

1B期:腫瘤侵入超過1/2的子宮肌層。

第2期:子宮內膜癌已侵襲到子宮頸,還沒擴散到子宮外。

 第3期:子宮內膜癌引起局部或區域的擴散。

3A期:侵襲到子宮漿膜層,子宮最外層的組織,已經很接近腹膜。

3B期:侵襲到陰道或子宮頸旁的組織。

3C期:轉移到骨盆腔或主動脈旁淋巴結。

3C1期:發生骨盆腔淋巴結轉移。

3C2期: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甚至會合併骨盆腔淋巴結轉移。

第4期:子宮內膜癌侵入周遭的器官或遠處轉移4A期:侵襲到腸子和膀胱。

4B期:遠處轉移包含腹腔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子宮內膜癌併發症出血: 一般來說婦科手術面積較大,相對併發症也比較多,出血是比較危險的併發症,需緊急輸血不然可能造成病人死亡。

水腫:由於手術過程可能會清除大部分的淋巴系統,可能造成病人出現下肢水腫的現象。

轉移:當癌細胞轉移到其他器官(腦、肝、肺或骨骼等)時,則根據器官不同有不同症狀。

子宮內膜癌常見致病原因慢性病:研究指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有關,且糖尿病罹癌機率比一般人高3.4倍。

肥胖:由於飲食西化,且市面上精緻食物激增,攝取太多這類食物容易造成肥胖,另外當體重超出理想30%女性的罹患率高出3.5倍。

荷爾蒙和排卵因素:沒有懷孕過、不孕、生育的子女數較少等因素,都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家族病史:家族中有成員罹患過婦科類癌症或是子宮內膜癌者,則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子宮體癌,根據民國105年癌症登記年報約可佔到其中的86%。

子宮內膜癌好發族群一等親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母親、姊妹、阿姨)三十歲以後生第一胎或不曾生育初經在十二歲前或五十五歲後停經不曾哺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子宮內膜癌預防重點子宮內膜癌能夠預防的關鍵在於飲食,儘量避免攝取太多高熱量的食物,體重太重的人也必須減肥,如此可以降低癌變的機率,有慢性病的病人也應積極控制,目前子宮內膜癌還沒有妥善的篩檢方式,女性應多注意月經以及異常的出血現象。

子宮內膜癌診斷分段搔刮術:以細小的刮匙先刮取子宮頸組織後,再進入子宮腔刮取子宮內膜並進行檢驗,可看出有沒有侵犯子宮頸的現象。

子宮鏡:用子宮腔內視鏡,直接觀察子宮腔內的病變,也可用於切片檢查。

超音波檢查:可用於觀看子宮內膜有沒有異常增厚,異常增厚可能代表發生病變。

子宮內膜癌治療手術治療: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依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和部分的腹網膜。

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放射線殺死癌細胞,常搭配其他治療方式一起使用,來達到更好效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