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 |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從子宮最裡面那一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在台灣,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

如果及早發現和治療,治愈率仍然相當高;反之,如果疾病已擴散到 ...子宮內膜癌 回上一頁林浩醫師子宮內膜癌是從子宮最裡面那一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在台灣,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

如果及早發現和治療,治愈率仍然相當高;反之,如果疾病已擴散到子宮以外的地方,預後就非常差了。

 子宮內膜癌的病生理:  子宮是一個呈梨狀的器官,位在女性的骨盆腔內。

子宮下段比較窄的地方叫子宮頸,而子宮的上段有輸卵管與卵巢。

子宮璧由三層組織構成,最內層稱子宮內膜,在中間的是平滑肌肉層,最外層叫漿膜層。

當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她的子宮內膜每個月就會增厚一次準備讓胚胎著床。

如果她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形成月經。

子宮內膜癌就是從子宮最內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當子宮內膜癌不斷的蔓延,它會先侵犯週邊的器官,最後沿著血流或淋巴管跑到身體其他地方如肺臟、肝臟、及骨骼。

子宮內膜癌一旦轉移到遠端,其在遠端的癌細胞與原發的細胞是一致的,所以當發生肺轉移時,我們不稱為肺癌而稱為轉移性子宮內膜癌。

 罹病之危險因子:  醫學研究者不斷嘗試去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子宮內膜癌,到底如何去預防?到目前為止,我們雖然無法寮解確切的致病原因,但至少知道這個病不會傳染,也不是因為外傷所致。

從病患族群的研究發現,有一些因子常常在病患的身上找到,以下就是這些危險因子:年齡:大部分的患者年齡都超過五十歲。

子宮內膜增生:曾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婦女,有較高的機率得到子宮內膜癌。

不當的雌激素補充:長期的雌激素補充卻無合併黃體素,會增加得到子宮內膜癌的危險。

因此更年期的婦女在接受荷爾蒙療法時,必須經過合格的婦產科醫師開立處方才可靠。

肥胖:肥胖的女性較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因為脂防會把體內的荷爾蒙全部轉換成雌激素的型態,雌激素過多就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糖尿病及高血壓:一些研究發現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較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因為這些患者一般都很胖,所以到底是糖尿病及高血壓本身還是肥胖才是危險因子,目前不得而知。

其他癌症:婦女如曾患有大腸癌、直腸癌、乳癌,有較高的危險得到子宮內膜癌。

泰莫芬Tamoxifen:『泰莫芬』是用來治療乳癌的一種口服藥物,但它對子宮內膜卻有刺激的作用,長期服用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婦女在服用『泰莫芬』時,必須注意可能的子宮內膜癌症狀。

種族:白種人比黃種人及黑人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其他一些跟雌激素有關的危險因子:如沒有生育的婦女、太晚停經、無排卵的月經週期、長期使用促進排卵藥物等。

 臨床表現:  停經後出血是最典型的症狀。

有些時候,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停經前後,這時候的表現就呈現不規則的陰道出血。

因此,在這個年齡的婦女發生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最好請婦產科醫師檢查一下。

婦女出現以下一些症狀,請立刻就醫:不尋常的陰道出血及分泌物。

小便困難或不適。

性交疼痛。

下腹疼痛。

以上症狀雖然絕大部分都不是癌症所引起,但只有醫生能告訴我們真相 診斷:  婦女因為症狀而來求診,婦產科醫師會先詢問病史,是否有危險因子存在,接下來會做骨盆腔的內診。

病患會被要求躺在特殊的檢查台上,然後醫師用「鴨嘴」(陰道擴張器)去檢查出血的來源,包括陰道璧及子宮頸都必須詳細檢查。

如果病患一年內未曾做過抹片,會順便檢查。

如果仍找不出出血點,這表示出血來源是從子宮腔內流出,必要時須施行子宮內膜切片手術。

這是一種很簡單的小手術,病患無需住院,醫生在病人麻醉下,用一種括匙伸到子宮腔內,把內膜組織括下來,病理科醫師再用顯微鏡去觀察內膜組織是否有病變。

 子宮內膜癌的分期:  根據1988年國際婦產科學會(FIGO)所訂的「手術分期」法,就是須經手術化驗後才能決定期數。

每一期還必須根據癌細胞的分化來加以分類:G1:分化良好。

G2:分化普通。

G3:分化不良。

第一期第一期:內膜癌侷限在子宮本身。

第一期AG123:內膜癌侷限在內膜。

第一期BG123:內膜癌侵犯到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