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體癌 |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雖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54歲,但根據調查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5%發生在小於40歲族群,已超越卵巢癌和子宮頸癌成為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汐止國泰新竹國泰內湖國泰診所霖園集團網站導覽LanguageEnglish日本語简体中文搜尋按鈕搜尋:::首頁 Menu ▾子宮體癌上一頁首頁民眾服務癌症防治癌症簡介子宮體癌返回癌症防治返回癌症簡介子宮體癌婦癌中心何志明主任 簡介子宮體癌在歐美是婦癌的首位。

台灣由於飲食逐漸西化,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報告,台灣每年已超過1700例新增的子宮體癌患者。

子宮內膜癌雖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54歲,但根據調查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5%發生在小於40歲族群,已超越卵巢癌和子宮頸癌成為婦科癌症的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罹患子宮體癌的病人也常伴隨有糖尿病及高血壓。

子宮體癌細分為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

超過九成的子宮體癌都屬於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又分為第一型和第二型。

第一型通常發生在較年輕女性,與肥胖和雌激素過度刺激有關,第二型通常發生在較年長女性,與基因缺陷有關。

 流行病學雌激素(動情激素)過度的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最基本的因素。

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從未生育過、較晚停經、長期單獨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都較易得子宮內膜癌。

 臨床症狀停經前、後不正常的出血是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百分之九十的病人表現出子宮不正常出血的症狀。

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病人沒有症狀。

由於百分之七十五的病人是在五十歲之後發生,,當已停經一段時間後再發生的出血需要特別注意。

此外像是久治不癒的陰道不正常血絲狀分泌物、子宮積膿、貧血等也都是子宮內膜癌可能的臨床表現。

 子宮內膜癌篩檢篩檢對象:同時合併有子宮內膜癌、乳癌、腸癌及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大腸直腸癌史、接受停經後單獨雌激素荷爾蒙治療者、使用tamoxifen的乳癌婦女、肥胖的停經後婦女、停經較晚的婦女、停經前有明顯的不排卵週期(如多囊性卵巢)、功能性卵巢疾病者。

篩檢方法:陰道超音波以或子宮內膜切片。

 診斷方法醫師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方法是:事先先做一個詳細的骨盆檢查,確定問題所在後再做子宮內膜切片,取一些子宮內膜組織在顯微鏡下查看;當確定為子宮內膜癌時,就必須安排一系列檢查,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等以確定癌細胞是否轉移。

 病理組織分類子宮內膜癌的病理組織分類為:子宮內膜狀癌(endometrioidcarcinoma)漿細胞癌(serouscarcinoma)黏液腺癌(mucinouscarcinoma)亮細胞癌(clearcellcarcinoma)透明細胞癌(glassycellcarcinoma)混合性惡性米勒式腫瘤(MMMT)…等。

 常見轉移部位有時癌細胞會穿透子宮壁到附近的組織﹐例如子宮旁組織、膀胱、直腸,也可能隨著淋巴轉移到陰道、輸卵管、卵巢、骨盆腔或遠處的肺部、肝臟、或腦部。

 分期I期:內膜癌侵襲只限於子宮體。

Ia:局限於子宮內膜或侵入子宮肌層,但不超過1/2Ib:侵入子宮肌層,而且超過1/2II期:侵襲子宮體及子宮頸間質,但未穿越子宮體。

II侵入子宮頸的間質III期:已穿出子宮體,但未超越骨盆腔。

IIIa侵入漿液層或附屬器IIIb轉移至陰道IIIc1轉移至骨盆腔淋巴結IIIc2轉移至主動脈旁淋巴結IV期:侵犯已越過骨盆腔或到膀胱、直腸之粘膜IVa侵入膀胱或腸道內膜IVb遠處轉移,包括腹腔內以及腹股溝淋巴結的轉移 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是以手術的方式為主,手術的方式可選擇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手術。

手術的部分必須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與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視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與部分的腹網膜,手術不僅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癌症的手術分期,用於後續治療計畫的擬定與預後的評估,有些患者若因本身的年齡太大或有嚴重的內科疾病而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的話,可以改用放射線治療的方式。

子宮內膜癌擴散轉移的途徑是經由血液及淋巴兩種途徑,因此要靠完整的手術分期來查看腹腔內是否有癌細胞、其他器官是否受到轉移、骨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是否受到侵犯。

 預後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的病人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癌時,癌細胞仍侷限於子宮內,五年存活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至九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