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腺癌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子宮頸腺癌是現代女性最可怕的殺手

高侵襲性、易致死,腺癌成女性隱形殺手醫師:子宮頸腺癌無明顯症狀疫苗+抹片全面防範過去子宮頸癌常被稱為「沒有症狀」的癌症,其中腺癌位置 ...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登入/註冊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看新聞健康疾病癌症中醫心靈兩性美麗飲食熟齡育兒影音專案健康諮詢科別總覽小兒內科一般婦科中醫內科皮膚科減重專科精神科找百科醫學辭典藥典就醫指南中醫天地中藥中草藥中醫學說民俗療法醫事專區醫事招募院所藥局登錄熱心表揚醫事特寫醫事陣容醫事Blog食在健康美味食譜減重飲食笑話收藏問題回報LINE首頁新聞區高侵襲性、易致死,腺癌成女性隱形殺手醫師:子宮頸腺癌無明顯症狀 疫苗+抹片全面防範過去子宮頸癌常被稱為「沒有症狀」的癌症,其中腺癌位置在子宮頸深處,不易察覺,且癌細胞侵襲性高、易轉移,發現時很多是第2、第3期,治療效果比較差,成為女性健康的隱形殺手。

國內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成效顯著,使得子宮頸癌死亡率已下降了六成,但癌細胞生長源頭難以掌控,尤以腺癌確診過程更繁複,建議除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也可搭配輔助接種HPV疫苗,雙重防護子宮頸癌,解除婦女「頸」報。

病變位置深入!子宮頸腺癌成隱形殺手!確診不易、高侵襲性、死亡速度快!綜觀國內醫藥環境卓越,國人平均壽命延長,但癌症已連3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顯示對抗癌症將是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議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到了2030年,癌症發生率將會增長至75%,即每四人即有三人會罹患癌症,其中腺癌比例將成為癌症增長的罪魁禍首,諸如肺腺癌、乳腺癌、子宮頸腺癌等。

據民國99年癌登報告,子宮頸癌發生率高居婦癌第2位,國內一年新增約1680名患者,平均一天有4名婦女罹患子宮頸癌,尤其腺癌,更不可輕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台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曾志仁醫師表示:「子宮頸癌主要分為鱗狀上皮癌、腺癌兩種,政府自民國84年推動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來,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已下降六成,即以鱗狀細胞癌的組織型態為最主要下降的族群,顯示抹片篩檢成效顯著。

但腺癌主要發生於子宮體和靠近子宮體附近的子宮頸,因位於較深體腔內,加上腔內腺體黏滑,抹片容易滑走,有確診困難度,造成近年來子宮頸腺癌在所有子宮頸癌類型中所佔的比例反大幅上升。

」曾志仁醫師說明:「子宮頸腺癌不但發病進程快,且癌細胞高侵襲性、易轉移,發現時多半已是第2、第3期的侵襲癌,治療效果差,十分棘手!近年來更發現罹患腺癌年輕化的趨勢,有超過3成患者年紀在35歲以下,呼籲年輕女性也應更加留意,及早預防。

」醫師:子宮頸腺癌無明顯症狀 抹片+疫苗 杜絕子宮頸癌發生率子宮頸癌疫苗預防成效可期二價疫苗對腺癌有長效保護力曾志仁醫師根據臨床經驗說明:「子宮頸癌無特殊症狀,即使部分女性分泌物增多、下腹感覺腫脹、甚至有陰道異常出血的狀況,但都無法判別罹癌與否。

」引發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主要經由性行為感染,因此所有曾發生性行為的婦女皆應定期進行抹片篩檢。

抹片篩檢對測出子宮頸鱗狀上皮癌有極佳的效果,可望協助婦女確診、盡早治療。

目前抹片篩檢的診出率為60%~75%,但對於位於子宮頸深處、高侵襲性、高致命率的腺癌仍須留意防範。

針對子宮頸癌預防,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可以抹片篩檢搭配子宮頸疫苗施打,雙重把關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

曾志仁醫師提供預防子宮頸癌建議:「目前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有二價及四價兩種。

兩者對子宮頸癌都有很好的防護效果,以二價疫苗為例,高抗體對子宮頸腺癌有長效的保護力。

子宮頸癌為第一個擁有疫苗預防的癌症,目前全世界已有四億人施打,聯合國明定會員國符合施打年齡的女性皆應在2018年前完成接種。

台灣也應跟上國際趨勢,同步重視抹片與疫苗的必要性,才能降低子宮頸癌發生機率,甚至成為第一個消失的癌症。

」1.2012-06-01/Worldcancerincidencewillgrow75%by2030,WHOsays/ByThomasH.MaughIIhttps://articles.latimes.com/2012/jun/01/science/la-sci-sn-world-cancer-incidence-201206012.民國99年癌症登記報告3.2012年國人十大死因報告4.ParkinDM,etal.Vaccine2006;24(Suppl3):11-25本文作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延伸閱讀疑似腸病毒如何是好?小兒科醫師來解惑!請密切觀察三天,並注意發病後七天危險期!外陰部出現不明腫塊!竟是「巴氏腺囊腫」惹的禍肛門奇養無比!?正確的



2. 【公告】不要過度迷信微創33歲護理師罹子宮頸腺癌第1期術後 ...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一名32歲護理師罹患子宮頸腺癌第1期,腫瘤4公分大,不想剖腹開刀,加上想生育、愛漂亮,選擇腹腔鏡手術,結果半年 ...SkiptocontentHome【公告】不要過度迷信微創33歲護理師罹子宮頸腺癌第1期術後半年復發1年病逝2019-04-0923:39〔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一名32歲護理師罹患子宮頸腺癌第1期,腫瘤4公分大,不想剖腹開刀,加上想生育、愛漂亮,選擇腹腔鏡手術,結果半年後復發,只能保守治療做化療,1年後於去年病逝,醫師提醒,權威醫學期刊《新格蘭雜誌》去年12月發表子宮頸癌腫瘤大於2公分就應接受剖腹手術,才能將病杜清除乾淨。

醫師曾志仁指出,子宮頸癌如果小於2公分,能以腹腔鏡摘除腫瘤,並且保留子宮。

(記者蔡淑媛攝)子宮頸癌如果小於2公分,能以腹腔鏡摘除腫瘤,並且保留子宮。

(醫師曾志仁提供)子宮頸癌如果小於2公分,能以腹腔鏡摘除腫瘤,並且保留子宮,圖中腫瘤約0.5公分。

(醫師曾志仁提供)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台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曾志仁指出,美國排名第一的安德森醫院進行10年以美、歐、日、韓等32國的子宮頸癌第1期患者,共620人進行雙盲研究分析,發現以腹腔鏡微創手術比剖腹開刀的死亡率多10%,且多4倍復發率。

患者分為兩組做腹腔鏡(包括一般腹腔鏡及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及開腹手術分析,發現4.5年的存活率分別為86%及96.5%,存活率減少10%,但如果腫瘤小於2公分,存活率則沒有差別,因此如果腫瘤小於2公分且無淋巴等轉移,則可使用腹腔鏡式手術,如果有生育需求也可保留子宮。

曾志仁說,之前一名37歲婦人結婚3年,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第1期,不過腫瘤為1.5公分,也有傳宗接代的壓力,接受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並保留子宮,1年半後就懷孕了,現在孩子已經5歲。

曾志仁表示,子宮頸癌手術要選擇開腹或腹腔鏡手術,取決於「黃金數字2公分」因為腫瘤大於2公分時腫瘤易脆化、游離、擴散到腹腔,如果只用腹腔鏡手術,手術難度增加且不易清除乾淨,提醒女性不要因愛美或對微創手術的迷思,為了生命,仍建議大腫瘤仍應剖腹開刀。

曾志仁說,2012美國NCCN(癌症聯合會議)即規範子宮頸癌小於2公分腫瘤才能保留子宮,因此他在5年前就應用於子宮頸癌第1期的手術,小於2公分腫瘤施行腹腔鏡微創手術,大於2公分則做開腹手術,統計患者存活率達95.6%,比一般醫學中心存活率90%、區域醫院88%較高。

曾志仁也提醒,子宮頸癌仍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第9位,每年新增1500病例,好發於42至45歲,但現在性行為提早,子宮頸癌也年輕化,35歲以下患者比以前多15%,國康署雖補助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但是只要有性經驗,就建議21歲可開始做抹片檢查,及早發現治療,並盡量施打子宮頸疫苗預防。

相關新聞報導:自由時報、指傳媒、網路社區報、Yahoo新聞、台灣南華報、HEHO、中華日報、民生好報、台灣地方新聞網ChungShanMedicalUniversityHospital文章導覽【公告】本院108學年度二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招募簡章訊息【活動】婦產部108年度雙親教室RelatedPosts【報導】慢性蕁麻疹」治療棘手? 研究:注射自己血液可治2017年01月24日2017年06月23日ChungShanMedicalUniversityHospital【報導】達文西醫學營MIT醫療機器人亮相2017年08月28日2017年08月28日ChungShanMedicalUniversityHospital【新聞】逾百公斤男小腿噴血靜脈曲張惹禍2020年06月18日2020年06月18日ChungShanMedicalUniversityHospital分類感謝與讚美新聞報導最新公告最新消息癌症整合特別門診研究焦點門診時刻表二月2021一二三四五六日«一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3. 子宮頸癌4大症狀,若有徵兆盡早治療,預防癌症護一生

子宮頸癌是一種發生在子宮頸的惡性腫瘤,最大的成因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子宮頸癌主要是鱗狀細胞癌,少部分是腺癌和其他類型,而因為子宮頸抹片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子宮頸癌首頁健康百科婦科子宮頸癌症狀病程併發症成因種類危險族群預防相關檢驗治療照護就醫準備部位分享什麼是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是一種發生在子宮頸的惡性腫瘤,最大的成因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子宮頸癌主要是鱗狀細胞癌,少部分是腺癌和其他類型,而因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大部分已開發國家往往是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子宮頸癌早期沒有症狀,但隨著病程演進,可能會出現非經期的陰道出血,或是性行為後陰道出血、白帶增加、下腹疼痛以及排尿問題。

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都跟HPV感染有關係,但並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會發展成子宮頸癌,而是感染HPV後加上不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就會誘發這些被感染細胞不正常增生,發展成子宮頸癌。

有吸菸、過早發生性行為、有不當性行為或是多重性伴侶、免疫力不好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一般好發在30~40歲以上女性。

 子宮頸癌症狀子宮頸癌早期沒有症狀,隨著病程演進,會出現以下症狀:陰道出血:非經期的陰道出血,或是性行為後陰道出血都可能是子宮頸癌前期的症狀。

白帶增加:是子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但和一般婦科發炎症狀類似,因此常延誤就醫。

下腹疼痛:因腫瘤壓迫而造成的下腹疼痛,常是後期子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

排尿問題:後期子宮頸癌會侵犯到輸尿管,造成排尿問題,也會讓輸尿管阻塞,引發腎臟水腫或腎衰竭。

子宮頸癌進展子宮頸癌根據腫瘤侵犯的位置及大小有不同的分期:0期:原位癌,癌細胞只有在上皮區。

1期:癌細胞只有在子宮頸部位,腫瘤侵襲範圍不超過7毫米、深度不超過基底膜下5毫米為1A期,如果病灶大於1A期,1B期最大腫瘤直徑可超過4公分。

2期:2A期腫瘤已侵犯到陰道上端2/3位置,而2B期則已侵犯到子宮頸外結締組織。

3期:3A期腫瘤已擴散到陰道下端1/3位置,3B期則代表腫瘤擴大侵犯到骨盆腔。

4期:4A期癌細胞已擴散超過生殖器官或骨盆腔的範圍,甚至擴散到直腸或膀胱,4B期則出現遠端轉移的狀況。

子宮頸癌併發症排尿問題:由於手術破壞血管及神經所引起,會出現排尿困難或是尿失禁,可做膀胱訓練或藥物輔助治療改善。

排便問題:是手術造成直腸神經受損的結果,常見病況是便秘,病人應多吃蔬菜及高纖食品,以利排便。

淋巴水腫:由於骨盆腔淋巴結廓清術的關係,病人可以坐臥時墊高腳部或進行物理治療改善。

轉移:子宮頸癌前期轉移影響陰道、子宮體及周遭組織,晚期癌細胞進入血管隨血流轉移到遠端部位,像是肺、肝、骨、腦等處,則影響肺、肝、骨骼等。

子宮頸癌常見致病成因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都跟HPV感染有關係,就解剖學來看,子宮頸可以分為內頸部跟外頸部,外頸部是由複層鱗狀上皮細胞構成,內頸部則是由柱狀上皮細胞所構成,在外頸部跟內頸部交會的地方,就稱為「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或「鱗狀柱狀上皮接合部」,這地方的結構相對容易感染HPV病毒,特別是當這個區域靠近外頸區的時候,更容易受到HPV病毒感染。

並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會發展成子宮頸癌,而是感染HPV後加上不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就會誘發這些被感染細胞不正常增生,發展成子宮頸癌。

 過早性行為:女性的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在年輕時比較靠近子宮頸外側,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往子宮內部移動,愈早的性行為讓上皮過渡區感染乳突病毒機率愈高。

吸菸:抽菸會降低免疫力,且會產生有害物質刺激子宮頸癌細胞發展。

不當性行為:不當的性行為可能染上性病,而性病也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也容易造成子宮頸發炎,提高致癌風險。

多重性伴侶:如果女性有2個以上的性伴侶,罹癌風險大增。

免疫力:服用抑制免疫藥物者,罹癌率相較一般人增加10倍,而愛滋病人或尿毒病人,罹患子宮頸癌的比例也偏高。

子宮頸癌種類根據民國105年癌症登記年報的資料,根據組織型態的分類,約有70%的子宮頸癌屬於鱗狀細胞癌,其他約20%屬於腺癌,其他佔比超過1%的依序還有其他特定上皮癌、非特定上皮癌和神經內分泌癌。

子宮頸癌好發族群吸菸過早性行為少女不當性行為、多重性伴侶免疫力不良3



4. 婦人陰道出血兩天檢查竟罹5公分子宮頸腺癌

內診發現子宮頸有個5公分潰爛出血的腫瘤,切片證實是子宮頸腺癌。

經過諮商後,她接受化療同時合併輻射線治療成功;8個月後才復發再接受 ...關閉訊息公告[X]衛教單張最新衛教資訊衛教文章疑問醫答案例分析:::首頁 / 衛教天地/衛教文章/查看詳細資料婦人陰道出血兩天檢查竟罹5公分子宮頸腺癌單位:婦產科發表人:蔡宏志發表日期:2010/10/28     一位曾經生過兩胎52歲女性,因為陰道出血兩天而就診。

她表示月經仍正常來,一個月前有少許陰道出血,但沒有合併腹痛、無特殊的白帶,且三年前子宮頸抹片報告是正常的。

內診發現子宮頸有個5公分潰爛出血的腫瘤,切片證實是子宮頸腺癌。

經過諮商後,她接受化療同時合併輻射線治療成功;8個月後才復發再接受子宮全切除與卵管卵巢切除又治療成功。

現在已經過22個月沒有復發。

     在台灣,每年發現子宮頸癌新病例約兩千人,每年有接近一千婦女死於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若早期發現幾乎百分之百能治癒。

但子宮頸癌尤其癌前病變常無特殊的症狀,早期發現仍要靠子宮頸抹片篩檢。

雖然子宮頸細胞學有時可能出現取樣誤差、判讀或追蹤不良的偽陰性結果(就是有子宮頸癌,但判讀沒有),不過子宮頸癌篩檢對於子宮頸癌的早期發現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次,因為子宮頸癌前病變有較長的歷程,高危險群乳頭瘤病毒持續性感染超過6至12個月以上較有可能引發高度子宮頸上皮內病變,從最初感染經上皮內病變到侵襲性子宮頸癌可能長達15年。

因此多久作一次抹片亦引起討論。

醫師建議:年輕女性滿21歲並開始有性行為後或許就可開始篩檢,之後每兩年一次;30歲以上婦女每年可進行一次健保給付的子宮頸抹片檢查。

最後修改時間:2018/7/20上午11:10:00瀏覽人數:041857479網站導覽網網相連採購公告沙鹿總院:台中市沙鹿區沙田路117號 電話:(04)2662-5111大甲院區:台中市大甲區經國路321號 電話:(04)2688-5599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



5. 子宮頸腺癌年輕化病灶難查

根據統計,早期發現並治療的第一期子宮頸癌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8到9成。

反觀子宮頸腺癌因位置在子宮頸內口,除非癌細胞剝落,否則很難經抹片 ...Sidebar×回首頁本科簡介團隊陣容空間設備病房產房訊息公告衛教專區婦科產科生殖內分泌科母嬰親善母乳哺育生殖醫學中心回首頁本科簡介團隊陣容空間設備門診環境病房產房訊息公告衛教專區婦科產科生殖內分泌科母嬰親善母乳哺育生殖醫學中心重要訊息肌瘤切除術與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比較-2020-11-25,週三16:45胰腎同時移植較單獨腎臟移植者較容易懷孕-2020-11-18,週三16:54減少感染可以將低死產的機會-2020-12-02,週三10:40高血壓婦女如何選擇避孕方式?-2020-11-04,週三09:45淺談子宮頸冷凍治療-2020-11-25,週三16:41婦科詳細內容2014-05-04文/丁大清 【自由時報2012-10-11刊登】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近兩千名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對女性同胞所帶來的威脅,不容小覷。

曾有患者表示,為何定期配合做抹片檢查,還是罹患子宮頸癌?這是因抹片檢查篩檢出來的病例通常是鱗狀上皮癌,病變位置在子宮頸外口,抹片取樣容易,及早發現通常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根據統計,早期發現並治療的第一期子宮頸癌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8到9成。

反觀子宮頸腺癌因位置在子宮頸內口,除非癌細胞剝落,否則很難經抹片篩檢發現,近年發現腺癌患者有逐漸年輕化趨勢,患者一旦被檢出子宮頸腺癌時,往往腫瘤已經有一定大小,癌症也已進入中後期,再加上子宮頸腺癌接近身體內部,癌細胞容易透過血液和卵巢轉移,相對提高治療困難度,預後狀況也會較不好。

由於子宮頸癌主要是透過性行為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致癌型的HPV目前發現約有10幾種,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組織中,可發現致癌性HPV以16、18型最多,33及45型也是高危險病毒型。

◎完整的預防子宮頸癌方法應該包含:●安全性行為,如固定性伴侶,並使用安全防護措施(保險套)。

●接種子宮頸疫苗,預防持續性致癌型病毒感染,目前市面上疫苗二價防護子宮頸鱗狀上皮癌及腺癌的效果頗佳。

●提醒有性經驗女性應每年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平時應養成觀察排經狀況,若在性行為後、非經期間有異常出血或是陰道出現深色分泌物,就應該盡速就醫。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婦產部婦科主任) 更多衛教文章PrevNext切除子宮肌腺瘤 單孔腹腔鏡手術傷口小 2012/02/14【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花蓮報導】妙用微創解婦憂2012.06/丁大清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婦產部婦科主任女性骨盆脫垂及手術治療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 丁大清 女性骨盆脫垂為更年期女性常見問題,盛行率約為30-76%,在50歲過後,約有一半的女性有某種程度的骨盆脫垂。

隨著年紀增長,發...骨盆腔脫垂治療新趨勢慈濟醫院婦產部丁大清醫師骨盆腔脫垂就是骨盆腔器官從陰道跑出來,超過五十歲以上的婦女約有一半的人口會受到骨盆腔器官脫垂的影響,一生骨盆腔脫垂的盛行率約30-50%.過去婦女生育較多,...子宮頸腺癌年輕化病灶難查文/丁大清 【自由時報2012-10-11刊登】肚子大以為是發福 當心恐是卵巢癌2012/11/22【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飲食與生活習慣轉變,使得許多大「肚」翁、小「腹」婆因此出現,但是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丁大清醫師...單孔腹腔鏡治「婦」患2年80例2013/08/28【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花蓮慈濟醫院是東台灣唯一採用單孔腹腔鏡手術的醫療院所,2年多來用於婦科腫瘤及子宮切除治療,至今成功完成80個病例。

手...月經過多或不正常出血別輕忽2014/05/15【更生日報記者黃婉婷/報導】送子鳥資訊服務網衛生福利部「送子鳥資訊服務網」找到卵巢癌元兇 婦癌防治大進步【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黃思齊/撰文】  卵巢癌佔臺灣地區婦科癌症的第二位,每年有1300名新個案(全球每年約19萬名新個案),是婦女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有548人(全球有11萬...常見卻常被忽略的「婦女病」 骨盆底肌肉筋膜炎(MFPP)  今年56歲的胡女士,長年飽受下腹痛所苦,疲於求診於泌尿科、腸胃科、婦產科,病情都未見好轉。

經人介紹,到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龐渂醛醫師的門診就醫。

經內診與其他相關檢查,龐渂醛醫師確診胡女士患有「...妊娠糖尿病可能和甲狀腺功能低下有關妊娠糖尿病可能和甲狀腺功能低下有關根據近期內分泌及新陳代謝期刊(Thejournalofendocrinologyandmetabol



6. 子宮頸腺癌長超快抹片逾三年未做恐錯失治癒良機

因子宮頸抹片篩檢普及,子宮頸癌已退居十大癌症第十名,快掉出榜外。

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有82%女性曾經做過一次抹片檢...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癌症/卵巢.子宮子宮頸腺癌長超快抹片逾三年未做恐錯失治癒良機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0-01-1312:37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因子宮頸抹片篩檢普及,子宮頸癌已退居十大癌症第十名,快掉出榜外。

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有82%女性曾經做過一次抹片檢查,卻只有50.5%女性有定期檢查。

醫師提醒,子宮頸癌中以腺癌生長速度最快,如果三年內一次篩檢都不做,恐錯過早期治癒的機會,不但存活率從九成掉到三成,子宮也可能無法保留,建議30歲以上女性務必最少每三年做一次抹片檢查。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1995年提供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以來,至今有高達82%女性曾經篩檢一次,每年約有218萬婦女接受篩檢。

然而,有遵照建議,每三年至少篩檢一次者,只有50.5%,常見的原因包括自覺健康、太忙、已停經或少有性行為。

林莉茹提醒,子宮頸癌大多是因為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就算是已經停經、很少或很久未有性行為的女性,仍然有可能罹癌,不能輕忽。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醫師表示,子宮頸癌有80%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主要與HPV16型病毒相關,另有15%屬於腺癌,與HPV18型病毒相關。

腺癌是子宮頸癌中生長速度最快的,如果婦女一次輕忽,未於三年內篩檢,腺癌就可能從癌前病變迅速生長到子宮頸癌第二、第三期,存活率掉到三、四成,腫瘤若大於兩公分,手術切除也無法保留子宮。

國健署分析2016年子宮頸抹片檢查及癌症登記資料發現,子宮頸抹片檢查可發現97.3%子宮頸癌前病變、0至1期子宮頸癌,曾志仁表示,此時介入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94%,腫瘤若小於兩公分也不需切除子宮。

曾志仁呼籲女性務必每兩三年就要做一次抹片檢查,把握治療先機。

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HPV人類乳突病毒延伸閱讀【免費參加】「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Cancer」粉絲團公益活動腹痛以為消化不良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HPV可能引發6癌1病!醫師建議:男女一起打疫苗是預防趨勢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竟是卵巢癌末期新冠特效藥將問世?這國宣稱可完全消滅病毒且無副作用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痛痛女孩」民團籲本土研究國健署:明年中有結果同類文章預防子宮頸癌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消除子宮頸癌婦癌專家:讓小男生也接種公費HPV疫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竟是卵巢癌末期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孕期青梅竹馬老公偷吃8年後罹子宮頸癌的她最後悔這事卵巢癌易復發標靶藥物助延緩子宮內膜癌移轉肺部54歲女接受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自然孔腹腔鏡手術興起醫:縮短住院但得自費85歲阿嬤肚子圓鼓鼓手術取出2.5公斤水瘤中年發福、小腹變大不以為意?當心「沉默殺手」找上門卵巢癌子宮頸癌新藥首納給付婦產醫:不滿意但可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得上婦科診療台這五件事最好避免!女星發現子宮頸病變醫:非罹癌籲女性可做抹片等檢測三防線防子宮頸癌國健署籲女性勿因疫情而忽略定檢初期症狀與腸胃道疾病超像!40歲以上女性要慎防「無聲癌」別小看分泌物!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醫師提醒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卵巢癌、子宮頸癌末期存活率低健保首次給付標靶藥兩鐵挑戰、懷孕罹癌生孩子她們用生命重新定義:癌症是生命特別的禮物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妳檢查了嗎?卵巢癌腹腔鏡手術人數前10名醫院中國附醫/免疫治療搭化療卵巢癌病患反應良好和信治癌中心/婦癌團隊分工精細院長參與卵巢癌案例討論林口長庚/婦癌科醫師執刀卵巢癌溫熱化療見成效台大醫院/卵巢癌晚期患者多團隊手術經驗豐富可能同時罹患乳癌、卵巢癌醫師提醒要注意這項變化拉長卵巢癌病情穩定期標靶新藥可提高5年存活率個人化的治療非常重要國內卵巢癌5年存活率達4成卵巢腫瘤組織易破開腹手術為主流、微創僅少數適用卵巢癌患者該怎麼選醫師?可優先考慮婦癌專科醫師看更多猜你喜歡每天喝幾杯咖啡可能會降前列腺癌風險?研究揭密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菸檳榔小心口腔癌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



7. 子宮頸癌

發生在子宮頸的癌症,大部分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早期無明顯徵 ... 子宮頸鱗狀上皮癌(80~85%)可發現HPV以16型最多,腺癌(15%)則 ...台灣婦癌醫學會TaiwanAssociationofGynecologicOncologists回首頁|English民眾專區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國內外相關網站連結理事長的話最新消息民眾活動訊息|會務消息|會員活動訊息|專科醫師甄審|文件下載|學會簡介本會介紹本會歷史沿革理、監事及委員會本會章程成員服務醫院專科醫師名單|本會會員列表|台灣專科醫師分佈入會申請準會員入會申請辦法|專科醫師甄選辦法|學術活動國內研討會訊息|國外研討會訊息線上會議會 訊投稿須知|會訊投稿|最新會訊治療準則健保相關規範|TCOG婦癌臨床指引目前位置>首頁>民眾區會員專區帳號為會員編號預設密碼為生日(西元年/月/日)例如:帳號999密碼1950/03/03(月日為1~9請補0)使用者帳號:密碼:驗證碼:(滑鼠點圖產生新識別碼) 登入入會申請民眾區〉子宮頸癌※歡迎點選下圖區塊,閱覽說明。

     什麼是子宮頸癌?發生在子宮頸的癌症,大部分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早期無明顯徵狀,隨病變進展,患者可能出現陰道異常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加等症狀。

子宮頸癌的種類有哪些?1.鱗狀上皮癌(squamouscellcarcinoma)佔病例80~85%2.腺癌(adenocarcinoma)佔約15%3.腺鱗狀上皮癌(adenosquamouscarcinoma)佔約35%4.亮細胞癌(clearcellcarcinoma)5.類子宮內膜腺癌(endometrioidadenocarcinoma)6.未分化細胞癌(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7.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tumor)內含小細胞癌(smallcellcarcinoma)、惡性子宮頸肉瘤等較為    罕見。

誰是高危險群?好發於30歲以上女性。

危險因子:1.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2.體重過重。

3.抽菸或免疫力弱。

4.過早生育。

如何預防?1.HPV(人類乳突病毒)子宮頸癌疫苗接種。

2.安全性行為與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多重性伴侶、使用保險套、不要抽菸)。

3.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疫苗接種目的是阻斷病毒感染,因此不論是否已有性行為、固定性伴侶等都應及早施打,越年輕接種效益越好。

有哪些檢查方式?1.子宮頸抹片檢查:檢查子宮頸是否有異變情況發生。

建議每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目前政府補助30歲以上    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篩檢。

2.骨盆腔檢查:骨盆腔檢查可發現子宮、陰道、卵巢、輸卵管、膀胱及直腸是否有外型及體積上的異常。

3.HPVDNA檢測:可發現90%以上的中度或重度癌前病變,有效提高子宮頸癌篩檢的敏感度。

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及骨盆腔檢查,大部分子宮頸侵襲癌可被預防,如偵測出異常,可在發展為癌症前進行治療,及早發現即可能治療成功。

HPV與子宮頸癌關係?子宮頸鱗狀上皮癌(80~85%)可發現HPV以16型最多,腺癌(15%)則以18型居多,另研究發現,亞洲地區(尤其是台灣、中國、韓國及日本)侵襲子宮頸癌的HPV以58及52型位居第三及第四。

因此,篩檢可以採取子宮頸抹片檢查合併子宮頸表皮細胞高風險性HPV檢查。

誰應該進行篩檢?●凡是已有性經驗的女性,無論年齡大小都需做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及身體檢查,尤其是較早即有性行為者、多重性伴侶、早婚、生育子女較多或子宮頸曾受病毒感染者,更需特別注意。

●另外,做過子宮全切除的女性還是需和婦科醫師討論是否需繼續定期做篩檢。

如果因為癌症前期或是癌症而   進行子宮切除時,殘餘陰道末端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子宮頸癌分期●第一期:子宮頸癌侷限在子宮IA期:微侵襲癌IA1期:微侵襲癌,水平徑不超過7毫米,子宮頸基質侵襲不超過基底膜下3毫米IA2期:微侵襲癌,水平徑不超過7毫米,子宮頸基質侵襲為基底膜下3-5毫米之間IB期:肉眼可見腫瘤侷限在子宮頸或顯微病灶範圍超出IA2IB1期:子宮頸腫瘤直徑不超過4公分IB2期:子宮頸最大腫瘤直徑超過4公分●第二期:腫瘤侵襲已達子宮頸外組織,但未達骨盆壁及陰道下端1/3IIA期:只侵襲陰道下端,無子宮頸旁組織侵襲IIB期:已有子宮頸旁組織侵襲●第三期:腫瘤侵襲達骨盆壁或達陰道下端1/3或造成腎臟水腫或無功能腎臟IIIA期



8. 首部子宮頸癌紀錄片她,現身說法::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佳姿表示,28歲時發現陰道出現不正常出血狀況而就醫,進一步做切片檢查發現已經是子宮頸腺癌2A,於是便動手術切除子宮與卵巢。

抗癌的三年來,歷經31次化療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腸胃道間質瘤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媒體報導首部子宮頸癌紀錄片她,現身說法收藏文章友善列印收藏文章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未曾有過性行為,也會罹患子宮頸癌。

現年31歲罹患子宮頸腺癌末期的佳姿勇敢面對病魔,昨(2)日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更多人預防的重要性,即便發現罹患疾病,也不要沉溺在痛苦中,遵從醫師囑咐,也能夠繼續完成自己的夢想。

佳姿表示,28歲時發現陰道出現不正常出血狀況而就醫,進一步做切片檢查發現已經是子宮頸腺癌2A,於是便動手術切除子宮與卵巢。

抗癌的三年來,歷經31次化療、16次放療,但仍讓癌細胞擴散,成為子宮頸腺癌末期患者。

佳姿除了須忍受與病痛的折磨,也被迫與男友分開,更不能像以往到處旅遊;而佳姿的父母親也辭掉工作輪流到醫院照顧她,希望能在旁給予她無限地勇氣與祝福,讓她能跟病魔抗爭下去。

即便罹癌,仍不放棄與友聚餐的機會,佳姿表示:「只要有朋友結婚或是聚會,即使身上插著管子,也都會去參加。

」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佳姿表示,不論男女,都應關心周遭的女性,叫她們定期做抹片篩檢或施打疫苗,以達雙重保護。

臺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暨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銘基醫師表示,子宮頸腺癌其實也是子宮頸癌,子宮頸表面由鱗狀上皮細胞和柱狀細胞所組成,大部份的子宮頸癌是鱗狀上皮癌,少部份則是發生在較內部柱狀細胞的腺癌,兩者發生的原因並無不同,皆與HPV病毒感染有關,只是子宮頸鱗狀上皮癌與HPV關係更明顯,不過統計上腺癌的比例從過去5%已提升到最近的18.5%~27%;因為腺癌位於子宮頸內口,抹片檢查較不易,所以發現時期別也較晚,擴散速度相對也較快速,且腺癌的抗藥性較高,治療上也面臨困難。

目前,最完整的子宮頸癌防護,還是要定期抹片,若能及早在少女時期依醫囑施打預防的HPV疫苗,將是最積極的防護措施。

未曾有過性行為也是會罹患子宮頸癌,只是個案較少而已。

賴醫師表示,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輕化及多重性伴侶,的確提高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但不代表所有的子宮頸癌患者都是因為性關係的複雜所造成;根據臨床上的經驗看來,大部分的子宮頸癌患者皆保持單一性伴侶,甚至有極少數病患未曾發生過性行為。

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呼籲女性不該因此而忽略防護行動,應遵循「子宮頸癌防護4要行動」:1.要安全性行為2.要戒菸及避免二手菸害3.要多吃蔬菜水果4.要「HPV疫苗+抹片」雙重防護。

賴醫師也強調,有性行為後三年起就要開始子宮頸抹片檢查,而HPV疫苗應依醫囑及早施打,防護效果最佳。

此次與佳姿一同拍攝紀錄片的藝人楊祐寧也成為佳姿部落格的忠實粉絲,他也表示,深刻感受年輕生命罹癌的痛苦與無奈,沉痛呼籲社會大眾應即刻正視罹癌的可怕,也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教育更多年輕女生,一起站出來積極防護子宮頸癌。

6月4日起,只要到台灣癌症基金會官網填寫問卷,即可索取Beauti4Life手環和衛教美妝包,為所有的子宮頸癌癌友加油。

活動網站:http://www.canceraway.org.tw/beauti4_life/目錄關於我們基金會簡介榮耀共享兩岸/國際交流最新消息媒體報導影片分享隱私政策會員條款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預防活動資訊HPV8成與你有關靠這招讓小孩遠離肥胖身材!省小失大的致癌生活習慣你老菸槍殺手小細胞肺癌「愛肺小學堂」月月



9. 抹片不是發現子宮頸腺癌的利器

依據衛生署91年癌症登記統計顯示,發生於子宮頸外口的鱗狀細胞癌佔所有子宮頸癌的90%,而發生於子宮頸管道內的腺癌則只有6%,相當少。

報導中的婦女即是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新聞110年109年108年107年106年105年104年103年102年101年100年99年98年97年96年95年94年93年92年91年定位點:::首頁>服務園地>新聞>新聞>95年抹片不是發現子宮頸腺癌的利器facebooklinetwitterplurk轉寄列印發布單位:發布單位:菸害防制組瀏覽數:瀏覽數:24649修改日:修改日:2015/01/29發布日:發布日:2006/06/09近日媒體報導一名婦女每年定期做抹片檢查皆正常,但在去年四月發現分泌物變得比較黏稠而赴醫檢查,經由再一次子宮頸抹片和後續切片檢查,證實罹患了一期子宮頸腺癌而必須切除子宮以及卵巢和輸卵管。

由於該名婦女年年做抹片卻仍難逃癌症,因而質疑六分鐘子宮頸抹片檢查真能護一生嗎?對於該婦女所經歷的不幸,國民健康局深表同情,也希望藉由這個案例告訴民眾一些有關子宮頸癌和子宮頸抹片的醫學常識。

子宮頸為一外接陰道和內接子宮體的管道構造,它的表皮是由二類細胞所構成,和陰道交接界處的子宮頸外口區的表皮為扁平鱗狀細胞,在子宮頸管道內則變為柱狀上皮細胞(即腺體細胞),這兩類細胞交界處被稱為「移行區」,它是細胞分裂最旺盛,也是人類乳突病毒最容易侵犯的地方,所以最常發生子宮頸癌。

依據衛生署91年癌症登記統計顯示,發生於子宮頸外口的鱗狀細胞癌佔所有子宮頸癌的90%,而發生於子宮頸管道內的腺癌則只有6%,相當少。

報導中的婦女即是得到了少見的子宮頸腺癌。

子宮頸抹片採檢係將窺陰器(鴨嘴)置於陰道內,再以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移行區上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塗抹於玻片上,經過染色後,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存在來早期發現。

由於腺癌主要發生於子宮體和靠近子宮體附近的子宮頸,限於做抹片檢查時無法完全深入取樣到腺體細胞,因此對於發現腺癌即有所限制,所以子宮頸抹片檢查並不是發現腺癌的利器,加上每個婦女的子宮頸長度因人而異,更增加了個人因素的影響,這也說明了為何子宮頸腺癌常是在腫瘤長得比較大時才被發現。

臨床上為了增加採到子宮頸管道的腺體細胞的機會,採檢時同時使用傳統抹片棒搭配新式子宮內頸刷是目前最理想的採樣方式。

此外,婦女朋友在做抹片的同時也應接受醫師的內診檢查。

由於90%的子宮頸癌為鱗狀細胞癌,它的發生是因為受了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致,絕大部份的婦女感染病毒後都會在1年內自然消失,只有很少人會變成持續感染,之後再進展至癌前病變和發生子宮頸侵襲癌。

所幸這個癌化的過程對大部份的人而言,往往需要10-20年期間,而子宮頸抹片篩檢的目的即是要在癌前病變的時候發現它,再經過適當的治療而阻斷發生侵襲癌的機會。

雖然子宮頸抹片1次篩檢可能會漏失部份個案,但靠著大部份的子宮頸癌發生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定期抹片篩檢仍能夠有效減少60-90%的子宮頸癌的發生和死亡。

這在國內和國外的篩檢計畫中都已經印證了同樣的成果。

在此特別呼籲婦女朋友們,不要因為媒體報導此一特殊的腺癌案例而放棄做抹片,因為抹片本來就不是用來發現腺癌的利器,但是卻能夠早期發現大部份的鱗狀細胞癌。

只要您定期抹片即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減少被漏失的機會。

另外,即使檢查結果是正常,也要把漏失的可能性放在心中,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如有異狀立即就醫。

這樣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仍然可以維護您的健康。

其他人也看了量腰圍測三高中老年病不上身2006-01-12小心氫氟酸可能帶來的職業傷害2006-07-28小中風徵兆,5成民眾輕忽2006-12-14民眾對糖尿病認知情況大解碼,血糖密碼126,您知道嗎?2006-09-01台灣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已逐年下降2006-11-16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非常實用實用普通不實用非常不實用送出回上頁回首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