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 分離焦慮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鄧惠文:孩子首次上學,媽媽是否也有分離焦慮?|親子天下

在協助孩子走出分離焦慮之前,媽媽需要先自己安頓身心,覺察「小孩獨立」對你帶來什麼新考驗?Loading...



2. 降低孩子上學分離焦慮,父母要做十種「安心保證」

這篇整理了好多回應技巧,透過降分離焦慮的「安心話語」,快速讓孩子適應上學,爸媽們快 ... 父母這樣說》「學校有很多小朋友陪你一起玩哦!看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1/看文章2/教養育兒文章3/社交與情緒4/降低孩子上學分離焦慮,父母要做十種「安心保證」1 1這幾天全台各地,幼兒園及小一新生準備入學,你有沒有覺得,媽媽比孩子更焦慮緊張?來吧!你最擔心孩子的適應及分離焦慮的問題,我連夜趕了一份大補帖送媽咪們,新生入學,爸媽常不知不覺犯的錯,一定要知道。

父母説對十句話,幫助孩子開學降低分離焦慮NG1.不能哭其實阻止孩子有情緒,不是很明智的方法。

如果你看過我寫的《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一定記得我說的「情緒要有出口,你阻止了孩子難過的情緒,他可能轉為焦慮、壓力、生氣等其他情緒,最後亂七八糟到不能溝通。

」但很多媽媽也說得很好,用哭的,就沒法好好說了,所以我會叫孩子不要哭。

父母這樣說》「我有聽到!我們先把哭哭蟲趕走」我會這麼引導:「我有看到你在哭,我都在陪你把哭哭蟲趕走,我知道你沒有辦法控制,所以我在陪你想辦法。

能哭小聲一點,不要太激動,就是很棒的表現。

」一來把標準降低,二來用溫柔支持的語氣,讓孩子比較理性打開耳朵。

 NG2.要勇敢這也是很多媽咪問我的,為什麼連勇敢都不能說?我要請大家想想看,日常生活中,你何時會跟孩子說「要勇敢?」不外乎是分房睡、不要怕黑、不要怕高、受傷不舒服時等情境下,所以上學,你口口聲聲的勇敢,其實在間接提醒孩子,「這是一件,冒險犯難、真不容易做到的事~」我曾經就在校園看過,爸媽跟孩子說上學要勇敢,你一定可以成功!孩子馬上回:「我是不是不要勇敢,就可以回家了?」所以真的要小心孩子的想像與聯結,真的跟我們大人的想法不一樣。

父母這樣說》「學校有很多小朋友陪你一起玩哦!」我們原本的方向應該是告訴孩子,學校是一個輕鬆遊戲學習的地方,而不是會瞬間變成冒險犯難的地方。

 NG3.快點進去快點進教室這種話,有催促的語氣在裡面,也有快跟我分開的感覺在裡面。

如果你的孩子平常就跟你如膠似漆,動作也很溫吞,你卻在上學的頭幾天,因為上課鐘響了,就叫他不要再黏你了,恐怕他會更討厭上學這檔事。

因為上學讓我爸媽變得很急,上學每天都要過著很趕的生活。

父母這樣做》提早到學校暖機所以我會建議早睡早起,提早到學校暖機,別讓孩子睡到最後一刻,弄得非常焦慮。

 NG4.這樣很羞羞臉一次一個媽咪留言給我,他說他孩子的幼兒園,有個比較黏媽媽的孩子,每天到了學校後都要十八相送,後來老師實在受不了了,就跟孩子說「羞羞臉,大家都在看你哭!」在旁邊的媽媽也不知道怎麼做,只好配合老師,「對啊!羞羞臉!這麼大了還哭!」,最後不但沒有解決,孩子的情緒更強,更不配合,持續了非常非常久。

這個基於教養天性也關心另一個孩子發展的媽媽,充滿疑問的問我「這樣做真的對嗎?」父母這樣做》羞羞臉別用在退縮的孩子身上其實答案從行為結果就可以知道了!原因就是,這類較敏感氣質的孩子,沒有好好的認識環境,沒有得到支持,就會更無法在團體中發揮信任感。

而身為安全避風港的媽媽,最後也加入支持這種做法,就變成壓垮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所以,羞羞臉這句話,千萬別用在氣質敏感及退縮的孩子身上。

 NG5.你昨天不是說的好好的?這句也是爸爸媽媽在新生上學的現場,也常常說的一句話。

但演場會的彩排,必竟跟真正演唱會是不一樣的,有新同學、新老師、新環境,所以昨天答應的,今天反悔是正常的。

過度的提醒孩子別反悔,孩子會覺得無可奈何,最後經常還是會崩潰的。

父母這樣做》轉移注意力,增加信心所以,應該是轉移注意力,增加信心就好,不要提醒孩子你曾經答應過我不哭不鬧,因為經常做不到。

 NG6.有沒有看到老師都在看了可惜有些家長,在現場被孩子的情緒弄得很急了,就跟孩子說,「你看,老師在看你喔!在不進去老師就來了!」這樣一來,豈不把和藹可親的老師,弄得很黑了嗎?所以要小心你對老師的形容。

父母這樣說》「老師會保護你!」如果家長要強調老師,也應該是跟孩子說:「老師會保護你!」,「想要尿尿、喝水、太熱太冷,都可以找老師說,他會幫你忙。

」讓孩子覺得老師是他的浮木才對。

 NG7.你們班其他同學都沒有哭如果跟孩子這麼說,他其實有可能會覺得,同學都沒哭,同學都比我強,我就是做不到,那我就不想來上學了。

父母這樣做》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去找玩伴上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融合



3. 淺談「分離焦慮」》每次送小孩去上學,總是哭鬧不停

2.第二類的孩子:本來都是快快樂樂來上學,到了「托嬰中心」或幼稚園後,對於父母說再見這件事也愛理不理。

過了兩三個月後,突然開始有「分離焦慮」,只要 ...商周會員登入×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接收通知下次再說已加入收藏已取消收藏焦點焦點首頁時事分析封面故事今日最新大家都在看國際國際首頁全球話題趨勢中國財經財經首頁產業動態商業趨勢焦點人物投資理財地產風雲新冠肺炎追蹤相關網站商周財富網管理管理首頁創新策略數位轉型行銷密技領導馭人職場職場首頁職場修練創業心法心靈成長英文學習教育趨勢共好ESGESG專區生活首頁中場幸福學養生保健時尚藝文美食旅遊相關網站良醫健康網alive專題名家專欄特別企劃影音數位閱讀商周知識庫商周共學圈商周陪你讀百大顧問團關鍵100天CEO作戰室聲音商學院商周STUDIO商周Store紙本雜誌電子雜誌數位訂閱暢銷圖書商周CEO學院CEO領導學程魅力領導學金惟純活學工作坊職場學青少年駐足思考表達圓桌趨勢論壇線上好好學服務會員中心訂閱商周客服中心常見問題活動總覽加入我們序號兌換追蹤商周下載App抽好禮訂閱電子報現正閱讀淺談「分離焦慮」》每次送小孩去上學,總是哭鬧不停,以色列幼教告訴爸媽應該這樣做畫重點段落筆記新增筆記「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waita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0/500不公開分類公開分類儲存商周職場教育趨勢職場|教育趨勢淺談「分離焦慮」》每次送小孩去上學,總是哭鬧不停,以色列幼教告訴爸媽應該這樣做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2006690撰文者:吳維寧台灣媽媽的以色列教養法2015.12.022015/12/0217:41:33大部份家長在早上都趕著要上班,所以送小孩到幼稚園後,如果小孩不肯離開父母而大哭大鬧時,總是一個頭兩個大。

有些跟小孩玩起「送君千里」的遊戲,頻頻回首,又愛又憐;有些父母則把哭鬧的小孩當做燙手山芋,往老師身上一丟就頭也不回的離開…。

而這些年來,我也收到不少憂心的媽媽問我碰到這種狀況到底要怎麼辦;甚至,他們擔心小孩是否在幼稚園碰到了什麼不公平的對待,才會如此排斥上學。

理想中的狀況是:小孩到了幼稚園就高興的跟父母說再見,高興的跑向老師/同學/玩具;而在實務上,我看到的是,除了出生不到八個月完全不懂人事的嬰兒,小孩不管在那個年紀,或多或少都會有在早上不願跟父母分離的日子。

廣告小孩早上分離前的哭鬧,有很多層次、原因。

在家長直接跳到結論,擔心是否幼稚園老師或小孩有問題之前,可以先做其他原因的排除與檢測。

1,第一類的孩子:第一次唸幼稚園的小孩,第一次離開家,甚至是之前就是整天24小時跟在媽媽身邊的孩子。

以色列的幼教做得很足,母親一放完產假就有地方可以托嬰,寶寶從三個半月就可以開始「上學」。

在實務上我們可以看到,通常愈慢開始「上學」的小孩、愈慢離開媽媽的小孩,通常適應期就會拉得愈長。

(我這裡寫「通常」,因為每個小孩有自己的個性,並不是每個人都一樣)這類小孩會有嚴重的分離焦慮是很可以理解的。

畢竟之前都在媽媽的懷抱裡,或是親人的照顧下,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就算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舒適的環境,跟主要照顧者的分離都是很令人害怕跟焦慮的事情。

廣告2.第二類的孩子:本來都是快快樂樂來上學,到了「托嬰中心」或幼稚園後,對於父母說再見這件事也愛理不理。

過了兩三個月後,突然開始有「分離焦慮」,只要早上一接近「托嬰中心」或幼稚園就開始神色緊張,看到幼教老師開始拉緊父母的衣服,等父母跟他說再見時,則是號啕大哭。

解決方案:1.第一次入園的小孩,父母請「陪讀」:對於第一次離家唸書的小孩,不管是幾個月或幾歲大,降低小孩分離焦慮的方式是陪讀!陪讀時間短則三天,長則兩到三週,這要看小孩的適應能力而定。

通常第一天陪半天,父母陪著小孩來,跟著小孩一起離開;接著從第二天開始,父母可在小孩感興趣的活動時間離開,之後再回來…漸漸延長父母離開的時間,直到父母可以在早上時將小孩送到幼稚園就離開,下課時再接小孩回家。

2.分離焦慮是自然的身心發展,父母請平常心對待:如果是很小的寶寶進入「托嬰中心」後一陣子才開始有「分離焦慮」的狀況發生,而寶寶約是八個月到一歲兩個月大左右,那就要恭喜父母了。

這是因為寶寶長大了,開始會認人,開始知道這是離別。

而因為寶寶沒有時間觀念,對他們而言父母離開就是不見了,也不確定是否還會再回來,自然開始發展出分離焦慮。

這時候,



4. 孩子好黏人、分離焦慮怎麼辦?一個心法,五個執行細節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幾乎是每個孩子必經的心理歷程. 當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分離(也會出現在父母離家上班等狀況),常常會表現出焦慮、恐慌、 ...孩子好黏人、分離焦慮怎麼辦?一個心法,五個執行細節,擁抱孩子心中的焦慮不安!2017-11-06.聰明教養分享分享240 每到幼稚園的開學季,媽媽都是又心疼又苦惱一位朋友說,她第一次送女兒上學,孩子哭著喊媽媽,但她不敢回頭,覺得自己好殘忍⋯⋯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幾乎是每個孩子必經的心理歷程當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分離(也會出現在父母離家上班等狀況),常常會表現出焦慮、恐慌、不安等情緒輕則撒嬌賴皮,更多是崩潰大哭,黏人、喊著「媽媽不要走」,聽在耳裡真的好心碎T_T 身為父母,我們該怎麼面對及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當「道理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時候,我們能注意哪些細節? 媽咪愛整理了資深幼教老師提供的「一個心法,五個執行細節」從實戰面來看,教妳如何擁抱孩子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當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他其實沒辦法把心中的情緒和想法好好說清楚通常眼淚的背後隱含的是「對失去、被拋棄的恐懼」以及「對新環境的不適應」當孩子還不太能夠理解「物體恆存」這樣的概念之前媽媽的離去,很容易被解讀成「媽媽不要我了」「消失了就不會回來了」等恐怖的念頭,進而產生巨大的恐慌無助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爸媽會覺得「我都有好好跟他解釋過啦!為什麼還是一直哭、講不聽?」因為這是感性層面的信念,就算孩子理智上聽懂了,也不代表心裡能接受情感上的需求,實在不應該期待用理智就能簡單解決(就好像一般成人失戀、分手、與親朋好友分離,也不是理智上講一講就沒事啦~)我們覺得很好理解的概念,在孩子心中可能是個難以跨越的恐懼深淵 那我們能怎麼做?掌握「一個原則、五個執行細節」真正照顧到孩子的心情! 原則|讓孩子相信「媽媽一定會回來的」沒錯,就是很簡單又很重要的一句話:「媽媽一定會回來的」若能讓孩子真的「相信」這件事,分離焦慮的情況就能穩定許多 這邊要注意:從「知道」到「感受到」到「相信」是一條漫長的路像上面說的,跟孩子口頭解釋,孩子好像也聽進去了,這可能只在第一層「知道」要用實際行動證明,才能讓孩子在感性層面也「感受到」這是真的最後,透過一次又一次反覆嘗試、驗證、證實的過程,孩子才會真正「相信」媽媽離開後會再回來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好起來一方面因為他們熟悉了新環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每天都反覆證實了「媽媽離開後,還是會再回來接我」,而最後相信了這件事,消除心中的恐懼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常常孩子一哭,我們就慌了手腳 除了用時間一次次讓孩子相信,的確有一些執行的細節,能讓孩子更快接受這件事,也更好過一些(講道理大家都會,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細節怎麼做才是關鍵啊!) 細節1|一個短而正式的告別有的媽媽會選擇偷偷溜走,其實更加深了孩子心中「媽媽不要我了!我被拋棄了!」的信念,會讓孩子未來更沒有安全感有的媽媽會不捨地在門口跟孩子道別好久,或者走了又回頭,甚至一起難過的掉淚,這也是反覆提醒孩子「分離的痛苦」而加重情緒所以,堅定、溫和、明快的道別,是相對適合的,讓孩子知道媽媽不是不要他了,只是暫時告別,也縮短痛苦的分離過程而在告別時,還可以注意下面的一些小細節⋯⋯ 細節2|賦予孩子一個小責任這是一個有點奇妙但又很有用的小技巧有些人會建議孩子帶著爸媽的照片,想念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一下但這其實對很多孩子來說效果不大,甚至可能越看越難過建議可以試試看,帶一個能讓孩子安心的物品,並且指派孩子一個小任務例如:「今天佩佩豬陪你上學,你能幫忙照顧好她嗎?」「媽咪給你一張親親紙條,你能幫忙保管它一天嗎?」像這樣的小任務,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身負重任,充滿意義和成就,也就比較能接受媽媽要離開的事實細節3|告訴孩子一個明確的接送時間 當我們說「媽媽六點就來接你」對孩子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要換成孩子能聽懂的、更實際一點的說法例如「你吃完點心後,媽咪就來接你回家了」讓孩子比較有概念,有個明確的期盼當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說到做到!盡可能的準時或提早!孩子才能相信「媽媽每次說的都是真的」,進而相信「媽媽以後離開也還會回來」 細節4|編成一個故事,常跟孩子說其實這部分也可以靠繪本的輔助(很多繪本都在談論這樣的議題~)主要就是讓孩子熟悉整個流程,就能減少一些因為陌生及不確定性而造成的恐慌比如拿著玩偶演示:「今天早上媽媽帶著寶寶一起到幼兒園,媽媽和寶寶說再見,寶寶很捨不得,但是他知道媽咪很快就會來接他回家,而且幼兒園裡有很多好玩的,寶寶也交到了新朋友。

吃完點心後,媽媽真的來接寶寶回家了,媽媽果然會回來的!」可以在故事中反覆強調「媽媽一定會回來的!」讓孩子吃下定心丸 細節5|傾聽、正向認



5. 8招輕鬆擺脫分離焦慮

寶寶可能有自閉症嗎? 假如寶寶完全沒有分離焦慮的問題,對大人離開全然沒有反應,而且平常也不要大人抱、不笑、說話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0%首頁育兒親子教育8招輕鬆擺脫分離焦慮作者:湯佳珮發表日期:2016-01-26收藏關鍵字:安全感、親子關係、分離焦慮有些寶寶的先天氣質比較容易畏縮焦慮,有些則是後天環境與帶養方式所影響。

寶寶如果比較容易分離焦慮,媽咪要更有耐心,漸進式讓寶寶養成安全型依附關係。

 爸媽一離開,寶寶便開始大哭,別擔心這是因為孩子開始有分離焦慮,本文教你正確認識分離焦慮的優、缺點,並分享該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分離焦慮的表現當寶寶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或是主要照顧者離開視線,他就會焦慮不安、哭鬧不休;年紀大一點的寶寶可能會咬手指。

寶寶所認定的主要照顧者,大多是媽咪,有時候也可能是保母,或其他照顧寶寶時間最多的人。

寶寶都會留意「當我有需要時,誰最常照顧我、陪我玩」。

分離焦慮出現的常見關鍵期分離焦慮的出現,與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有關。

王意中心理師表示,當親子依附關係的發展不甚理想時,寶寶的分離焦慮會更加明顯。

雖然,當媽咪突然離開寶寶的視線,或臨時委請保母照顧寶寶時,這時分離焦慮的出現是很自然的反應。

媽咪通常會覺得既貼心又無奈,寶寶黏自己固然很窩心,不過也會增加媽咪做事的困難度。

只要媽咪一離開視線,有些寶寶就會哭鬧不休。

延伸閱讀:用對方式愛孩子,6招數打造良好親子關係一般來說,雖然0~2歲的寶寶可能有分離焦慮的表現,不過通常是在上幼兒園時,爸媽會更加正視分離焦慮所衍生的問題。

建立好依附關係,可改善分離焦慮0~2歲的重點,還是在於依附關係的建立。

如果太早把寶寶給別人帶,寶寶容易與媽咪比較不親近,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寶寶一開始想要媽咪過來,但是媽咪過來了寶寶卻又不自在,不要媽咪了」,這種表現大多是因為太早讓別人(保母或長輩)接手照顧寶寶所造成。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寶寶的依附關係是跟保母或長輩所建立的,使寶寶很矛盾,也成為對媽咪的挑戰。

安全型依附關係的表現為:「雖然媽咪離開視線,但是寶寶仍然很安心,比方知道媽咪在陽台曬衣服或其他地方,不會拋下自己。

」分離焦慮的發展階段寶寶大約6、7個月開始,會更加留意照顧者有沒有在身邊。

這個年齡對「分離」這件事會開始有一些反應,例如:不安、哭泣、左顧右盼想找一下照顧者。

不過這個年齡的分離焦慮大多還不會表現得很明顯。

到了1歲半左右,則是分離焦慮的高峰期。

寶寶的情感依附、信任感,都在持續發展與建立中,尤其如果媽咪不告而別,寶寶的反應會更加強烈,例如:緊黏在媽咪的身上不肯下來、或是媽咪到哪裡都跟著。

分離焦慮什麼時候會結束王意中心理師指出,分離焦慮結束的年齡並不一定。

有些寶寶與大人依附關係建立得很順利,即使大人離開也不擔心,就會較早脫離分離焦慮的時期;有些則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

依附關係建立得是否理想,最直接的驗收階段就是上幼兒園時,倘若寶寶很快就能接受與大人分離並融入環境,表示分離焦慮不明顯;反之則要再多花一些時間來使寶寶適應。

媽咪適時留意寶寶的分離焦慮現象,與彼此的依附關係發展情況。

有些寶寶哭鬧久了,大人卻忽略了孩子的需求而置之不理,導致寶寶逐漸對大人產生疏離感,分離焦慮則更加明顯。

長期遭受疏忽會影響到寶寶長大以後,比較無法信任別人、沒有安全感、對他人較為疏離。

分離焦慮,其實也有優點分離焦慮也不一定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其實它亦有正面的功能,畢竟適度的分離焦慮也是自我保護的機制,仍有其必要性(當照顧者不見了,會想找照顧者)。

再者,即使大人照顧寶寶一切正常,寶寶仍然可能有適度的分離焦慮,大多皆屬於正常的發展狀況。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分離焦慮的出現,代表至少寶寶的發展順利,自閉症等病症發生的機率比較低。

因此,分離焦慮雖然可能導致照顧者生活的一些不便利,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

寶寶可能有自閉症嗎?假如寶寶完全沒有分離焦慮的問題,對大人離開全然沒有反應,而且平常也不要大人抱、不笑、說話速度也非常慢、總是不理人或回應他人、對他人沒什麼興趣、與大人沒有情感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