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覺 失調症 痊癒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思覺失調症積極治療讓媽媽找回健康的女兒∣ 羅東博愛醫院

小儀(化名)因罹患思覺失調症,從病發被家屬帶來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治療,已將近3個年頭,除了藥物治療外,小儀也積極接受復健治療, ...便民專區新聞/衛教心理情緒思覺失調症積極治療 讓媽媽找回健康的女兒2019/12/17公關課874複製連結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561 思覺失調症一旦發病,病人像換了一個人,以前不會做、不曾有的行為都可能突然發生。

小儀(化名)因罹患思覺失調症,從病發被家屬帶來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治療,已將近3個年頭,除了藥物治療外,小儀也積極接受復健治療,近期病情不但已不再復發,各項生活功能也恢復良好。

罹患思覺失調症時,病人會產生思考與知覺上的失調,症狀包含:幻聽、幻覺、妄想、思緒混亂、失眠、冷漠、自我封閉、焦慮與認知障礙等,進而造成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與社會功能的喪失。

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任陳彥蓉表示,所謂的功能,是指一個人在學業、家庭或職業上的表現。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影響病人生活諸多層面,因此治療目標不能只著眼在精神症狀的改善,更應該著重於讓病人恢復到病前的功能狀態。

目前羅東博愛醫院身心科運用「圖像化之個人與社會功能自我評估量表」(簡稱SRG-PSP),此量表將1.一般功能;2.人際與社交關係;3.自我照顧能力;4.干擾與攻擊行為等四個功能指標轉為淺顯易懂的卡通圖像,可由思覺失調症病人自己填寫,或由醫護人員協助填寫,是一種簡易快速的評估工具,並適用在多種臨床情境。

過去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從減緩精神症狀或減輕藥物副作用為目標,如今則著眼於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認知和社會功能。

目前在藥物治療的進展上,已發展出長效針劑,相較於口服藥物,更能增加治療的順從性與預防復發,讓病人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在使用長效針劑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臨床經驗相當豐富,數據上顯示病人在治療前後,除了精神症狀、情緒症狀得到大幅改善以外,病人的功能與生活品質也都有顯著進步,足見長效針劑在治療思覺失調症以及協助病人恢復病前功能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隨著治療藥物的不斷進步,現今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治療,病人與家屬得以更樂觀面對,在正確的藥物與復健治療下,不只病人精神症狀會逐漸穩定,對於病人恢復各項功能以重返生活也能有所期待。

羅東博愛醫院長期致力於照護思覺失調症病人,同時持續精進臨床醫療品質,各種新藥的資訊也不斷與時俱進。

民眾若有需求,歡迎至本院詢問。

複製成功回上頁我要掛號查詢及取消



2. 思覺失調症會好嗎?掌握治療黃金期

思覺失調症在2014年之前的舊稱是「精神分裂症」,目前已更名,更能呈現患者發病、就醫、康復和回歸社會的過程,期許民眾更能了解,走出精神分裂疾病的污名 ...×好在康健會員登入健康生活文章健康生活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財務健康雅虎文章專區360°康健指數樂食樂活親子運動董氏文章專區健康任務什麼是健康任務本日任務成就總覽朋友動態360°康健檢測360°康健報告關於會員平台關於會員平台加入會員說明常見問答集最新消息會員資料管理會員好康紓壓專區輕度壓力管理中度壓力管理高度壓力管理康健人壽首頁保障規劃網路投保健康樂活保戶專區登入提供更多資訊首頁健康生活文章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文章思覺失調症會好嗎?掌握治療黃金期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高收視率的社會寫實電視劇,是以台灣多起隨機殺人事件為背景,劇中觸及法律、醫學、媒體、社工等各界領域,其中最重要的主題是探討觀眾難以理解及憂心的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此症被一般大眾列為「不友善」疾病,這種態度被定位為「惡」,思覺失調症為什麼會被視為「惡」? 別再誤解精神分裂 已正名為思覺失調症亞東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主任陳秉彥醫師表示,根據健保統計資料,台灣約有15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整體而言,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為1%,這是一種伴有慢性、反覆精神症狀的腦病變,產生思考、認知與知覺功能失調。

思覺失調症在2014年之前的舊稱是「精神分裂症」,目前已更名,更能呈現患者發病、就醫、康復和回歸社會的過程,期許民眾更能了解,走出精神分裂疾病的污名陰影。

有病徵出現的患者,應及早就醫,積極接受藥物治療及精神復健,同時也希望社會大眾多認識、理解,並給予更多支持與關懷,讓他們的病情得以控制,回復應有的生活。

 思覺失調症不同於憂鬱症 皆屬精神科疾病若非戲劇傳播的影響力,一般人常會將思覺失調症誤認為是憂鬱症,兩者皆屬精神科疾病,有些思覺失調症患者是會出現情緒低落、失去興趣等負性症狀,但症狀表現仍有不同,需要釐清,陳秉彥醫師解釋,憂鬱症及思覺失調症的診斷,目前並沒有抽血或影像檢查予以判定,診斷時不能單就偶發的單次症狀判定,必須觀察一段時間,且經精神科、身心科醫師以標準的精神科診斷性會談方式,確定相關特徵的症狀,才能確診。

 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症狀情緒低落、失去興趣、缺乏信心、勞累疲倦、失眠或嗜睡、食慾不振、強烈悲傷、孤獨感、有自殺意念、無助、無力、無望等有思考及知覺方面的失調,其中包括正性症狀和負性症狀。

正性症狀:思考方面會有妄想,知覺方面會有幻覺、幻聽。

負性症狀:缺乏人際互動、少了自我照顧能力、抑鬱、不太說話、不注重衛生。

發病前會有些前驅期症狀,多為個性出現變化,或有奇怪想法。

發病時間平均發病年齡為24歲,但任何年齡都有發病機會。

成年初期,15~25歲左右。

發病原因遺傳基因、家族病史、遭遇重大創傷、成長心理陰影、藥物影響、懷孕、生產等多重因素形成。

不明,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相關,發病前與正常人一般,可以正常生活。

製表人:編輯小組依據採訪亞東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主任陳秉彥醫師彙集編製。

 積極接受治療復建 有助提升生活品質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若積極接受治療,可以穩定控制病情,幫助提升生活品質。

陳秉彥醫師分析,思覺失調症的病情常是緩慢進行,不會突然之間變得非常嚴重,會有前驅症狀期(prodromalphase),病患會先出現個性轉變、與人交談變得困難的行為,進入疾病活躍期(activephase),正性症狀表現會很明顯,會有妄想、幻覺、幻聽等狀況,或非常激動、易怒。

到了症狀殘留期(residualphase),常有負性症狀,情感得異常平淡、自我封閉、冷漠。

 陳醫師建議,只要活躍期症狀超過一個月,屬於發病早期階段,就開始接受藥物治療,是可以減少對腦部的傷害,降低學習、工作、社交及自我照顧能力的退化,目前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仍以「抗精神病藥物及長效針劑」做為治療首選,用藥較為方便,只要病人規律且穩定服藥、及規律接受長效針劑治療、醫師定期追蹤病情,有助症狀緩解及維持穩定,且能避免思覺失調症復發。

<上一則.下一則>請問這篇文章內容對你有幫助嗎?非常好尚可沒有看看大家的意見統計留言回應×留言規範為維護本公司網路留言板秩序及禮節,請會員遵守基本的社會風俗與道德規範,禁止發表任何廣告、宣傳活動或商業性留言及謾罵、脅迫、挑釁、猥褻或不雅之文字。

若有違反法律行為或損害康健人壽名譽之內容,會員需自負相關法律責任,會員留言若含有上述之禁止內容,康健人壽保留其刪除或移除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