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瘤復發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母親:lymphangioma (淋巴管瘤) @ 漫步。Jalan :: 隨意窩Xuite ...

這是家母繼上週一(9/6) 因同一症狀在清晨五點前往縣立醫院(TPCH) 掛急診、而住院三天又因找不到病症出院後,再一次的復發。

這次復發可讓我們對這個「病」 ...漫步。

Jalan2017,Alanmoi重返blog。

想延續點什麼,想思念點什麼,想發想些什麼。

在論文書寫面對撞牆期的時候,回到這裡找尋某些曾經翻山越嶺的感動以及初衷...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變更瀏覽模式



2. 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效果比较

以往认为手术是LM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易留下瘢痕,且较大的瘤体需植皮,术后易并发淋巴漏、病灶复发、切口感染、积液,亦有可能损伤邻近血管和神经等。

近年来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首页期刊介绍编委会投稿指南期刊订阅期刊导读下载中心广告合作联系我们English最新录用当期目录过刊浏览阅读排行下载排行引用排行版权转让协议论文模板单位介绍信模板《医药导报》青年编委申请表医药导报,2019,38(3):348-350doi:10.3870/j.issn.1004-0781.2019.03.014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效果比较*张朋1,,赵成鹏1,王晓晖2,1.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南阳473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郑州450003通讯作者王晓晖(1979-),男,河南郑州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小儿外科。

ORCID:0000-0002-1652-4402,电话:0371-87160331,E-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简介张朋(1980-),男,河南南阳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小儿外科。

ORCID:0000-0002-6637-1969,电话:0377-61660111,E-mail:[email protected]

基金资助:2017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702168)中图分类号:R979.1;R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781(2019)03-0348-03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83例淋巴管畸形患儿按瘤内注射药物分成两组,A组96例,B组87例。

A组将注射用平阳霉素8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8mL稀释,按平阳霉素0.2~0.3mg·kg-1+2%盐酸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混合。

1mL皮试针头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尽淡黄色淋巴液,彩超显示无液性暗区后,将混合药物注入瘤体。

每个月注射1次,4个月为一个疗程,平阳霉素总剂量不超过5mg·kg-1。

B组将A群链球菌制剂1KE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mL,按A群链球菌制剂(初次剂量不超过2KE,再次注射每次不超过3KE)+2%盐酸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混合,注射方法同A组。

评价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两组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微囊型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A群链球菌制剂和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淋巴管畸形疗效相当,但A群链球菌制剂注射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有效率优于平阳霉素。

关键词:平阳霉素;A群链球菌制剂;淋巴管畸形/儿童Abstract:淋巴管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LM)是一种常见先天性脉管畸形,多见于儿童,成人罕见。

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主要以淋巴系统所在区域最为常见,颈部发病率最高,约占75%,腋下20%,腹股沟、纵隔、腹膜后次之,躯干及四肢最低[1]。

目前,LM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等。

以往认为手术是LM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易留下瘢痕,且较大的瘤体需植皮,术后易并发淋巴漏、病灶复发、切口感染、积液,亦有可能损伤邻近血管和神经等[2]。

近年来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常用药有平阳霉素及A群链球菌制剂[3])瘤内注射治疗LM取得较大进展。

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我科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LM患儿病历资料,比较A群链球菌制剂(沙培林)和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LM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依据典型临床症状,结合超声、诊断性穿刺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必要时辅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及活检。

纳入标准:①巨囊型和混合型LM;②家长拒绝手术并要求药物注射治疗的微囊型患儿;③术后复发患儿。

排除标准:①病灶较小,位置较好可完全切除;②有症状的微囊型LM;③硬化治疗后仍有症状的巨囊型及混合型LM;④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⑤对外观影响较大。

共纳入LM患儿183例,根据瘤内注射药物不同分成两组,A组(平阳霉素组)96例,B组(A群链球菌制剂组)87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表1表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bar{x}$±s项目例数男



3. 嬰幼兒血管瘤之淋巴管瘤,10歲兒童以下極常見的腫瘤

淋巴管瘤有浸潤性生長和復發率高的特點,所以根據發生的部位和受累及的範圍,應儘量一次完整切除瘤體,必要時可部分或全部切除受累臟器, ...正在驗證您的訪問請求系統偵測到您的電腦網路發出了異常流量,您需經驗證才能訪問我們的網站。

驗證過程將自動完成,您只需等待數秒…



4. 淋巴“管”瘤是否还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如何防治?不是淋巴瘤哦 ...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商城首页在问全部问题娱乐休闲游戏旅游教育培训金融财经医疗健康科技家电数码政策法规文化历史时尚美容情感心理汽车生活职业母婴三农互联网生产制造其他日报日报精选日报广场用户认证用户日报作者知道团队认证团队合伙人企业媒体政府其他组织商城手机答题我的百度知道>无分类淋巴“管”瘤是否还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如何防治?不是淋巴瘤哦!本人今年21岁。

在14岁的时候因为卵巢囊肿(左右卵巢都有,右边有一个7公分大的,左边是3个小的),在协和医院妇产科作了腹腔镜手术,当时病理结果是良性。

定期作b超检查,一直都没有事...本人今年21岁。

在14岁的时候因为卵巢囊肿(左右卵巢都有,右边有一个7公分大的,左边是3个小的),在协和医院妇产科作了腹腔镜手术,当时病理结果是良性。

定期作b超检查,一直都没有事情。

今年1月份,我在例行b超检查中查出右肾极下方有一个10公分左右的囊肿。

后来ct检查中发现,囊肿将肠子附近的缝隙都沾满了。

所以在2月份作了开腹手术。

在腹腔,阑尾,直肠切除5块胞状液体。

最大的20公分。

有的呈奶白色。

病理结果为淋巴管瘤。

目前医院说法就是不排除复发的可能性,所以要作定期检查。

发病原因也不清楚(很多病例是在脖子下面的淋巴发病,而在腹腔的我是第一个)所以我想问问淋巴管瘤的病因,病源和如何防治这几个问题。

麻烦懂医的能跟我讲讲。

谢谢展开 我来答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

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淋巴瘤淋巴搜索资料1个回答#热议#你觉得这辈子有希望看到996消失吗?236cbf2007-07-06·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知道答主回答量:49采纳率:0%帮助的人:0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关注展开全部淋巴管瘤概述淋巴管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某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4313332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它属先天性的良性错构瘤。

淋巴管瘤包括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三类型。

90%以上在2岁以内发现。

淋巴管瘤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

局限性淋巴管瘤手术后预后良好,很少复发。

弥漫性淋巴管瘤边界不清,难以完全切除,常多次复发。

肢体的橡皮肿样改变治疗效果较差,但淋巴管瘤不会发生恶变。

临床表现1.单纯性淋巴管瘤:四肢、阴囊皮肤、口腔粘膜常见,体表者呈厚壁小泡,疣样突起,淡黄色,混有小血管时呈淡红或紫红色。

病变间皮肤正常,无痛无痒。

发生于舌部者,呈巨舌症。

2.海绵状淋巴管瘤:可发生于体表也可发生于深部组织。

局限性者呈不规则的软肿块,边不清,无触痛,弥漫性发生在肢体者,肢体肥大畸形,骨骼肥大,呈橡皮肿样变化。

发生于舌唇部位,则出现巨舌、巨唇症。

3.囊状淋巴管瘤:临床上最多见,颈部者占3/4。

局部为质软的囊性肿块,有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

肿瘤与皮肤无粘连,生长缓慢,囊内感染者出现感染症状,囊内出血者瘤体骤然增大,张力增高,青紫色。

生长于口底、咽喉或纵隔者可压迫气管食管,引起呼吸窘迫和进食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依据1.浅表淋巴瘤一般根据症状体征可诊断。

2.透光试验阳性对囊状淋巴管瘤有诊断有帮助。

3.诊断性穿刺抽出清亮略黄的淋巴液。

4.B超、CT示囊性肿块,并可了解淋巴管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治疗原则1.期待自愈疗法;对较小局限的淋巴管瘤,不影响功能又无碍美观者,可以不治疗,观察随诊1-2年,无消退反而增大者再行治疗。

2.囊性水瘤或海绵状淋巴瘤都应予注射疗法以减少并发症和争取理想的美容效果。

3.淋巴管瘤继发感染以不宜注射或手术治疗,先行控制感染。

4.囊内出血并非注射时或手术疗法的禁忌症。

5.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1)颈、口底、眼脸部淋巴管瘤影响呼吸、进食、视力等功能,甚至危及生命者;(2)注射治疗无效者;(3)巨肢、巨舌、巨唇影响功能及外观,需进行手术整修者;(4)腹腔、纵隔等不能进行注射疗法的淋巴管瘤。

用药原则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主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