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黴菌感染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夏日好發皮膚病濕疹、黴菌感染大不同!

醫師一看,小吳的病灶已經有皮癬菌(黴菌的一種)感染的現象,又因為擦了含類固醇的成藥,讓病灶更加嚴重! 在皮膚科常見疾病中,濕疹和黴菌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第41期出刊日:2017-07-15返回上一層夏日好發皮膚病濕疹、黴菌感染大不同!炎炎夏日,許多皮膚毛病也一一出籠,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濕疹和黴菌感染的皮膚病。

但因兩者有時症狀類似不易分辨,建議民眾,皮膚出現紅疹、癢、水泡等症狀時,最好先找皮膚科醫師診治,確診後再用藥比較安全。

 諮詢/廖怡華(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撰稿/邱玉珍 唸大學的小吳最近有胯下癢的毛病,看到成藥廣告就到藥局自行買藥塗抹,剛開始症狀有改善,但又一直反覆復發,且愈來愈嚴重,最後不得已只好到醫院看診。

醫師一看,小吳的病灶已經有皮癬菌(黴菌的一種)感染的現象,又因為擦了含類固醇的成藥,讓病灶更加嚴重! 在皮膚科常見疾病中,濕疹和黴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兩大類疾病。

 濕疹,光從字義上可能會誤以為是因環境或天氣悶熱、潮濕才會引起的皮膚病,或是以為疹子是濕濕的。

其實「濕疹」(eczema)嚴格來說應該稱為皮膚炎,若做皮膚切片可在顯微鏡下看到病灶處有淋巴球聚集的情況。

在急性期,濕疹的表現確實是會濕濕的(皮膚發紅、起水泡、流湯等),但並非所有濕疹都如此,例如脂漏性皮膚炎也屬於濕疹,但症狀表現卻是皮膚乾乾的、會脫皮。

又如冬季癢,醫學上還會稱之為「乾燥性濕疹」。

 濕疹「家族」成員龐大濕疹確實是皮膚科最大宗的皮膚病類型,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接觸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日光性皮膚炎等皮膚問題,都是「濕疹家族」成員。

有些是以型態來命名,例如錢幣型濕疹(濕疹形狀像錢幣一圈)或汗皰疹(手腳掌會有水泡);有些則是以原因命名,如日光性濕疹、冬季濕疹。

因為家族成員龐大,所以常看皮膚科的民眾可能會有「怎麼什麼病都叫濕疹」的感覺。

 引起濕疹的原因可分為外因性及內因性。

外因性主要因為接觸到某些物質引起皮膚發炎,常見的有化妝品、保養品、日光照射、藥膏、金屬、貼中藥,或是接觸到動物皮毛、植物等。

內因性引起的濕疹,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跟體質、環境及心理壓力有關。

 濕疹又可依發炎程度大致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急性期皮膚突然出現紅腫癢、水皰、流湯、皮膚表面濕黏;亞急性時,患部呈現一塊乾乾的,有點脫皮、紅疹或顆粒狀;慢性時患處隆起、皮屑很粗厚,有些人患處角質甚至乾到裂開、且會痛。

夏日常見皮膚濕疹夏天常見的皮膚病,如汗疹、日光性皮膚炎、汗皰疹、蚊蟲叮咬最常見。

異位性皮膚炎體質者也常因流汗加重症狀,以下一一介紹: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在夏天因流汗惡化,因為患者本身角質就不健康,易受外界刺激,出現奇癢難耐情形,且症狀會反復發作,長期皮膚可能變厚、苔蘚化、膚色加深,乾燥又粗糙。

治療上是以外用類固醇藥物及免疫調節劑為主,並輔以角質修護劑加強保濕。

有些患者癢到受不了,可能要口服抗組織胺或短期類固醇治療。

日光性皮膚炎(光敏性皮膚炎)有些人對日光過敏,一曬到太陽,皮膚就容易發紅、起疹子,一般稱之為日光性皮膚炎。

由於與個人體質有關,這樣的人就要特別注意防曬,包括擦防曬乳、戴帽子、陽傘、穿長袖衣物等。

汗疹(痱子)汗疹是因為汗流太多、汗孔阻塞引起,俗稱的痱子就是一種汗疹。

患部皮膚上會有一點點紅紅的,有時甚至會有膿皰產生。

要避免汗疹,應注意穿著寬鬆吸汗的衣物,避免因怕著涼把小嬰兒包得太緊。

汗皰疹汗皰疹最典型的症狀是手腳掌長出一顆顆聚集的小水皰,很容易誤以為是水皰型的香港腳(黴菌感染)。

這是發炎引起的水皰,不會傳染,不建議把水皰弄破,因為傷口感染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可用免疫調節劑上述皮膚發炎的治療,大多以含類固醇的藥膏為主,或再加一些止癢成分,如抗組織胺或是薄荷、樟腦,擦起來涼涼的,可降低癢的感覺。

 不過濕疹的用藥不是只有類固醇可用,還有免疫調節劑。

例如對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體表面積大於全身30%),因擔心使用大量類固醇較容易有副作用,所以目前健保有給付「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節劑」藥膏,效果類似中弱效類固醇,一個月可用30公克。

其他小範圍的濕疹,若想使用需自費購買。

 類固醇有分級 亂擦小心副作用外用類固醇藥膏是對付濕疹(皮膚炎)的最



2. 【台灣壹週刊】深層黴菌感染小心痛到想自殺

黴菌感染很常見,但如果是深層鼻竇感染了黴菌,那就可能會讓人痛到想自殺。

醫師近來就接獲這樣的個案,原 ...【台灣壹週刊】深層黴菌感染 小心痛到想自殺-YouTubeAcercadeImprensaDireitosdeautorContactar-nosCriadoresPublicidadeProgramadoresTermosPrivacidadePolíticaesegurançaComofuncionaoYouTubeTestarnovasfuncionalidades©2021GoogleLLC



3. 《健康壹點通》深層黴菌感染小心痛到想自殺

秋末春初可別小看黴菌感染,特別是免疫力不好的人,若讓黴菌跑到鼻部深層影響到顱底神經,可是會讓人痛到想自殺!近來就有醫...蘋果基金會NEXTDigital台灣香港登入壹週刊即時新聞最新壹點就報推薦要聞社會娛樂人物網紅美妝保養生活科技時尚美食旅遊經典檔案專欄壹動新聞爆料經典檔案壹點就報蘋果基金會NEXTDigital台灣香港2015年04月02日秋末春初可別小看黴菌感染,特別是免疫力不好的人,若讓黴菌跑到鼻部深層影響到顱底神經,可是會讓人痛到想自殺!近來就有醫師接到這樣的個案,原本以為是硬腦膜下出血或是癌症轉移,沒想到竟是黴菌作怪,民眾千萬不能輕忽。

看到爸爸痛到這麼難受,真恨不得自己能代父受過!」雖然家裡遠在台南,但陳老先生的兒子幾乎每個禮拜都開車戴父親北上到林口長庚醫院回診。

他回想父親受了這麼多苦痛,非常不捨。

他說,父親大約兩年前也曾經受過黴菌感染,但那時治療後沒有再復發,半年前兩次重感冒後,又開始覺得頭痛,而且越來越嚴重,讓父親苦不堪言。

黴菌雖然四處存在,但免疫力不佳者,容易讓黴菌跑到深層組織造成感染,像是蝶竇發炎,就可能引起像爆炸般的巨痛。

頭痛難耐想自殺解脫「那時我們先到南部的醫院檢查,連斷層掃描都做了,還是找不出病因。

」陳老先生被南部醫師診斷為偏頭痛,也開立了藥物服用,但效果都只維持了一段時間,頭痛又開始出現。

「因為什麼檢查都做了,吃藥也沒用,父親甚至痛到受不了向我們說想自殺!」陳先生不忍看到父親被病痛折磨,北上尋醫找到了林口長庚腦神經外科醫師張承能,希望藉由他豐富的經驗解決父親的痛苦。

「我剛看到這個病人時,他就是一臉非常痛苦的樣子,我想,病情應該不單純,應該再好好仔細檢查一下。

」張承能起初研判,病人的頭痛可能是硬腦膜下出血,但神經檢查都很正常,讓他又懷疑是否是轉移性腦癌的可能,於是安排病人再進行一次斷層掃描。

「當在看片子時,病人腦部組織都非常正常,沒有任何癌細胞或是中風跡象,但我瞄到病人的鼻腔組織時,突發發現,原本應該乾乾淨淨的蝶竇怎麼會有一片陰影?會不會就是這個東西引起病人的頭痛?」為了確定蝶竇內是甚麼東西,張承能與耳鼻喉科醫師合作,利用內視鏡進行清除手術,果然發現鼻竇內充滿了黏液糊狀黑色的組織,經過病理切片證實是「煙麴黴菌」。

張承能醫師原本研判病人是硬膜下出血,但經神經學檢查,發現病人並沒有相關症狀。

陳先生相當心疼父親受到頭痛折磨,因此,載著父親從台南北上到林口求診。

蝶竇發炎壓迫腦神經張承能解釋,蝶竇屬於鼻竇組織的一環,位置在鼻腔深層,正好與大腦顱底相接,如果要以房屋建築來形容,蝶竇就位在大腦組織的地板下方。

蝶竇不僅與腦下垂體相鄰並有複雜的顱底神經經過。

「確定是黴菌感染後,可以證實,病人的頭痛是因為黴菌感染引起蝶竇發炎腫脹,壓迫到顱底神經,造成讓人無法忍受的頭痛。

」黴菌本來就存在我們生活周遭,正常狀況下,進到體內就會被免疫細胞殺死,但對已經超過八十歲又罹患糖尿病的陳老先生而言,張承能研判,應該是免疫力低下才會讓黴菌入侵到身體組織內,再加上兩次的重感冒,助長黴菌跑到深部的蝶竇組織。

醫師提醒,老人家或是免疫力不佳的病人更要特別注意身體的警訊,如果出現突發性劇烈疼痛、疼痛的形態改變等,都要懷疑可能是腦部有問題,應該趕緊就醫檢查。

從斷層掃描結果來看,病人的蝶竇呈現灰白色狀(紅圈處),但正常的鼻竇組織應該是空無一物。

(黃圈處)(張承能提供)蝶竇在哪裡?蝶竇屬於鼻腔內最深的鼻竇組織,距離鼻孔約8公分,位置正好是整個頭部的正中央。

它不像其他鼻竇組織,感染時會出現鼻塞、流鼻水等症狀,病人多是以頭痛來表現,病患頭痛狀態屬於頭部深部疼痛。

一般處理蝶竇問題時會以內視鏡經由鼻腔進入,腦神經外科醫師也會以這種方式處理腦下垂體的腫瘤,但因為手術會破壞蝶竇,因此術後必須小心感染發生。

【表淺黴菌癢不停】層黴菌感染雖然可怕,但畢竟是少數,在這個冬末春初出的季節,大家比較需要擔心表淺黴菌的感染。

皮膚專科醫師趙昭明指出,初春季節就是黴菌開始肆虐的時候,包括像是體癬、汗皰疹、汗斑等等,都可能隨時找上門。

最近陰雨綿綿又忽冷忽熱,讓黴菌得到肆虐的機會,產生紅腫癢的症狀。

潮濕悶熱黴菌最愛它趙昭明指出,黴菌原本就存在於皮膚表面,但數量少一般不會有任何症狀,但如果處在潮濕、悶熱、偏酸的環境,黴菌就會開始大量繁殖,讓皮膚開始出現紅腫癢的症狀,因此,要避免黴菌感染最好的方式就



4. 預防黴菌感染-蔡長祐-書田診所

皮膚黴菌感染可以簡單分為深部及表淺皮膚黴菌感染,深部感染的病例一般都相當罕見,因此表淺皮膚黴菌感染才是我們要介紹的重點。

表淺皮膚 ...站內文章搜尋相關網站回上一層首頁>醫師文章預防黴菌感染執筆/書田診所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蔡長祐台灣地處亞熱帶,屬海島型氣候,溫度和濕度都相當高,極容易適合黴菌的生長,而我們的皮膚直接暴露於這樣的環境下,自然成了黴菌滋生的溫床。

因此每到夏天在皮膚科門診病患中,皮膚黴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都一直佔了相當高的比例,本文就針對常見的皮膚黴菌感染疾病作一簡單的介紹。

皮膚黴菌感染可以簡單分為深部及表淺皮膚黴菌感染,深部感染的病例一般都相當罕見,因此表淺皮膚黴菌感染才是我們要介紹的重點。

表淺皮膚黴菌感染中,依照致病菌的種類不同,最常見的可分為下列幾種:(1)癬:皮癬菌感染症即是大眾所俗稱的「癬」。

皮癬菌是一種黴菌,較常見且可致病的有毛癬菌、小芽孢菌和表皮癬菌三種。

皮癬菌感染一般只發生在皮膚的角質層或是角質衍生物上,如毛髮或指甲。

依癬感染的部位的不同,醫學上也有不同的命名,如感染腳底、腳趾(縫)稱足癬(俗稱香港腳);指(趾)甲稱甲癬(合稱灰指甲);手掌稱手癬;股溝(胯下)稱股癬;身體軀幹稱體癬;頭皮、頭髮稱頭癬。

其感染後的臨床症狀並不完全相同,茲一一介紹如下:1.足癬:就是俗稱的香港腳,大致有下列3種臨床表現:1).糜爛型─此型是最為常見,患部足趾縫間脫皮糜爛,常會併有厲害搔癢和灼熱感。

2).水泡型─脫屑性紅斑合併水泡,水泡主要分布於足底弓部,通常相當癢。

3).角化型─整個足底角化脫皮,病人通常不會有搔癢的症狀,而忽略自己可能患有香港腳;冬季常因過度角化龜裂而疼痛。

香港腳絕大多數是接觸傳染來的。

譬如有香港腳的人,走過潮濕的地板,往往會把黴菌留在地板上,其他人再走過,就有可能被傳染。

游泳池、三溫暖、溫泉等公共場所,常常讓人赤腳走過潮濕的地板,正是黴菌傳染的大好機會。

2.甲癬:即俗稱的灰指甲。

臨床上多可看到自指甲游離端開始有白、黃褐色或黑色小斑,病變向指甲下緣延伸,甲身逐漸變混濁、變粗變厚。

指甲會逐漸轉變成黃、灰或黑色。

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調查發現,皮膚科門診中,民眾罹患「灰趾甲」的平均盛行率高達20%。

此外,民眾對於「灰趾甲」缺乏正確認知與治療觀念,有超過6成以上的患者,不知道會傳染給家人。

在未曾接受治療的病患中,更有5成8的人是根本不知道灰趾甲可以治療而未就醫。

臨床經驗顯示,約3至4成的「灰趾甲」患者是在家中遭到感染。

「灰趾甲」的家庭感染模式,最常見是從一家之主「爸爸」開始,然後傳給太太、小孩。

在大家庭則是從中間階層的家人(例如:年輕男孩或役男)開始發生,因其接觸公共場所機會高,導致有的家人就算不出門,也會被感染。

3.股癬、體癬:股癬臨床症狀是位於鼠蹊部、大腿內側或臀部有隆起、脫屑性紅斑、界線清楚、伴隨搔癢。

體癬是位於軀幹的癢性脫屑性環狀紅斑,又被稱為「金錢癬」。

在氣候悶熱潮濕時,股癬、體癬容易蔓延擴散,而濫用成藥,更是造成體癬、股癬惡化的主因。

此外要特別強調的一點為目前養寵物的風氣盛行,家中的人特別是小孩子,會從寵物身上感染動物的體癬。

這種體癬容易見於養貓、狗、兔子的家庭,其臨床症狀與一般的體癬略有不同,發炎現象較為明顯,有時會被誤診為濕疹而延誤治療時機。

4.頭癬:常見於小孩。

臨床上多可見到局部頭髮斷裂或脫落的情形,嚴重時頭皮還會腫脹、化膿。

所以台語俗稱頭癬為「臭頭」。

一般病人多由有病的學校同學、家人、動物傳染而罹病,因此一定要找出感染源,頭癬才有可能醫好!治療頭癬時,病人一定要接受口服抗黴菌藥物的治療,期限可能要長達三~四個月。

病人的梳子、帽子、枕頭、床、毛巾一定不能與他人共用,且要經常用熱水燙過,以免傳染他人。

那麼癬要如何治療?輕微的癬,不論是足癬、股癬或體癬,只要確實塗抹外用抗黴菌的藥膏就可很快痊癒。

但患者常有的經驗是:病灶處總是時好時壞,尤其在夏天更是容易復發。

因為一般人的用藥習慣往往不癢就以為好了,當然就無法完全治癒。

正確的擦藥方法是:每天兩次少量塗抹,直到皮膚外觀完全正常之後,再多塗抹兩週才能完全根除皮膚表面的黴菌。



5. 深部皮膚黴菌感染與局部熱治療

而深部皮膚黴菌病則是指這些黴菌侵入到皮膚更深層的位置,像是真皮層甚至是皮下組織,這類型的皮膚黴菌感染跟表淺皮膚黴菌病相對來說是相當少見,這類疾病 ... 「皮膚治療的新進展」專刊2018.12第38卷7期執行編輯:藍政哲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深部皮膚黴菌感染與局部熱治療【回本期目錄】 皮膚科   黃子鴻醫師   藍政哲主任(107年12月)一名中年男性從七年前開始右手臂上出現一發紅凸起的斑塊到門診求診,經皮膚切片及黴菌培養診斷為深部皮膚黴菌感染中之著色芽生黴菌症,但因本身有肝臟功能異常的情況,不適合接受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治療,於是我們建議他試試看局部熱治療,兩個月後,皮膚的發紅凸起的斑塊得到完全的改善。

黴菌是一種微小的生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雖然常常肉眼上不可見,但他們卻無所不再,凡舉空氣中、水中、土壤中都有著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黴菌。

尤其在我們所居住的台灣,由於四面環海水氣豐沛,更處處是真菌們繁殖生長的溫床。

如果不小心這些黴菌侵入我們的皮膚,就可能造成皮膚黴菌感染,稱做皮膚黴菌病。

皮膚黴菌病簡單可分為表淺皮膚黴菌病跟深部皮膚黴菌病。

表淺皮膚黴菌病指的是這些真菌侵入到我們皮膚的最外層表皮層,像是我們常聽到的香港腳就是屬於這類的感染,是相當常見的疾病。

而深部皮膚黴菌病則是指這些黴菌侵入到皮膚更深層的位置,像是真皮層甚至是皮下組織,這類型的皮膚黴菌感染跟表淺皮膚黴菌病相對來說是相當少見,這類疾病好發在生活上或工作上時常會接觸到水、土壤的人,這些黴菌可能在接觸的過程中透過皮膚上微小的傷口,或是因為穿刺傷而侵入到皮膚深處而造成感染,而不同的黴菌可能有不同或是相似的感染後皮膚表現,因此常常需要接受皮膚切片與黴菌培養才能夠有正確的診斷。

在治療上也是相對棘手,常用來治療香港腳的抗黴菌藥膏並沒有辦法有效治療深部皮膚真菌感染,因此這些患者們需要使用口服的抗黴菌藥來治療,而這些藥物的使用卻常常伴隨著傷肝、噁心、嘔吐、腹痛等等的副作用。

局部熱治療應用於治療特定的深部皮膚黴菌病早在四五十年以前就已經被提出,而後陸陸續續有許多成功治療的案例被報告出來。

其中著色芽生黴菌症(一種深部皮膚黴菌病)是最常被應用的疾病也最常被討論。

透過皮膚的局部高溫,進而直接抑制黴菌的生長,另外,也透過增強皮膚局部的發炎反應來達到治療效果。

在治療過程中須與醫師配合追蹤治療情況,除了評估治療的反應,也須特別注意是否有灼傷或是接觸性皮膚炎的狀況產生。

局部熱治療在治療深部皮膚黴菌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僅限於使用在特定種類黴菌感染上,而且其溫度與暴露時間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透過皮膚切片檢查及黴菌培養得到正確的診斷是考慮使用局部熱治療前所必須的,在診斷未明確前不可自己嘗試局部熱治療,除了沒有療效以外還可能延誤了原本該有的正確治療。

 ﹝藍政哲醫師  門診時段﹞高醫:週一上午、夜診/週四上午大同醫院:週二上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聯絡信箱│網頁維護:[email protected]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2013KMUHAllRightsReserveda建議使用IE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