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轉移存活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癌症致命的殺手鐧:惡性轉移

肺癌是經常在剛確診時便已發生癌症轉移的癌症之一。

此外,胰腺癌、肝癌和膽管癌也是極為兇猛的癌症類型。

上述癌症可怕之處在於初期時沒有明顯症狀。

維格 ...FB粉絲專頁|回首頁|網站導覽|連絡我們神經內分泌腫瘤討論區神經內分泌腫瘤討論區,一個提供病友、家屬、醫護人員、關懷本疾病的大眾訊息交流、活動分享、心靈支持的園地聽聞馬啼聲,應再思量"似是馬"但可能"並非馬"臨床確診應多思量,別讓神經內分泌腫瘤被忽略而錯過確診惱人的症狀,應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來降低症狀除了藥物控制外,規律運動且避免飲酒和辛辣的食物,皆有助於症狀改善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多年仍未改善,應再進一步做檢查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易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若腹瀉、熱潮紅、盜汗等症狀長時間未改善應再檢查認識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小檔案神經內分泌細胞功用哪些人容易罹病如何診斷如何治療抗癌有撇步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照護指引NET病友故事NET小學堂十大警訊十大警訊說明十大警訊翻翻看遊戲桌布與紙雕下載就醫資訊醫師資源醫師資源地圖臨床試驗社區資源相關網站相關書籍著作權聲明討論區抗癌有撇步藥品搜尋樂活分享首頁>最新消息癌症致命的殺手鐧:惡性轉移友善列印│字級設定:癌症致命的殺手鐧:惡性轉移 (德國之聲中文網)癌細胞轉移被視為癌症的"致命殺手鐧"。

所謂的癌症轉移指的是癌細胞從原發腫瘤轉移至其它器官或身體部位,繼而形成繼發性腫瘤。

 海德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旗下癌症資訊服務中心的維格-雷莫斯(SusanneWeg-Remers)表示:"通常體內的細胞存在於特定位置不會移動。

但惡性腫瘤細胞在某些情況下能穿透體內屏障,侵入周遭環境後會破壞四周的組織。

" 這些癌細胞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並侵入其它身體組織,在新部位增長繁殖形成轉移瘤,這正是癌症的可怕之處。

癌症轉移後便難以獲得控制,並且會一步步在體內擴散。

 癌症轉移發生的前提? 癌症的形成是因為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發生變化。

這些變化會賦予細胞新的特性,影響細胞生長,細胞因此不受控地增生,不理會身體發出的停止信號。

而癌細胞要轉移至原發腫瘤以外的地點,必須符合各種先決條件。

惡性腫瘤細胞需要找到通往循環系統的途徑。

維格-雷莫斯表示:"這些細胞首先要刺激周圍血管的生長,接著入侵新生腫瘤的血管中,如此才能進入循環系統。

"癌細胞借此進入血液中並取得重組養分得以增生。

 常見的轉移癌 肺癌是經常在剛確診時便已發生癌症轉移的癌症之一。

此外,胰腺癌、肝癌和膽管癌也是極為兇猛的癌症類型。

上述癌症可怕之處在於初期時沒有明顯症狀。

維格-雷莫斯解釋道:"經常在醫師診斷出癌症時,已經發生癌症轉移,不再可能治癒。

" 癌症治療成功的患者,腫瘤多數尚未發生轉移或擴散,切除腫瘤沒有太大困難。

而腦瘤雖然向顱外轉移的案例比較少見,卻因為其生長位置而高度致命。

 腦瘤是特例 腦瘤生長在顱內神經或周圍的結締組織,癌症轉移的情況較為罕見。

一旦出現腦瘤轉移,多發生在腦脊液內。

然後,由於大腦是身體極為重要的結構,而且腫瘤入侵的是腦內重要區域,因此腦瘤的死亡率極高。

維格-雷莫斯表示:"大腦顯然提供轉移瘤良好生存環境。

哪些分子機制在此發揮了作用,是當前的研究課題。

" 轉移癌和目標器官 雖然腦瘤本身極少發生轉移,但卻有部分癌症能入侵腦部,肺癌便是一例。

乳癌則經常擴散至骨骼或肝髒,淋巴結轉移也是常見情況。

 前列腺癌易發生骨轉移和淋巴結轉移,癌細胞還可能侵入肝髒或肺部。

腸癌的常見轉移部位則是腹膜和淋巴結。

 只能暫時抑制? 一旦癌細胞發生轉移,多數時候只能延緩癌症發展。

當前的重要研究目標是更深入瞭解癌症轉移的機制。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研究癌細胞的轉移點及其血液供應,在治療方式上取得突破。

迄今的研究對於癌細胞及周圍組織細胞的相互作用,所知仍然有限。

"例如讓身體發出不同的信號,使血管重新組織功能。

若研究人員能發現並理解這樣的機制,便可能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維格-雷莫斯如是說。

 回上頁癌症希望基金會版權所有©2017HopeFoundationforCancerCareAllRightsReserved.



2. 害怕癌症復發?醫師告訴你3個罹癌真相|健康2.0

轉移?還可能是「第二個癌症」. 身體內長出惡性腫瘤,是因為細胞發生癌化現象,哪一個 ... 從治療穩定到復發之間,還有一段過程稱為存活期。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便為你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我同意你還沒有登入/加入會員唷!馬上成為會員就可以收藏你喜歡的文章囉!登入/加入會員收藏成功已複製連結播出時間:CH56每天上午10點、六日晚間7點意見反映:[email protected]觀眾服務專線:02-2656-1599©TVBSMediaInc.AllRightsReserved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51號|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醫療害怕癌症復發?醫師告訴你3個罹癌真相健康2.02018/04/0213:15字體放大老人家罹癌後治癒又復發的機率,其實跟一般族群差不多,沒有太顯著的差異。

只是不同的癌症別,有不同的表現型態,連復發率也不一樣,病人可能在10幾、20年前就有罹癌病史,中間雖然治癒了,後來卻因為身體老化的過程,令癌症再次復發。

 復發?轉移?還可能是「第二個癌症」身體內長出惡性腫瘤,是因為細胞發生癌化現象,哪一個器官的細胞癌化了,就會形成該器官的癌症。

當該器官的癌細胞跑到另一個器官,就叫做轉移;而復發是在原本罹癌的地方,再次重新生長;但是也可能出現第三種狀況,例如一位病人本來肝臟有癌細胞,結果發現肺臟也有癌細胞,且以肺癌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的話就不是轉移,而是第二個癌症! 所以,一個人身上可能存有1個、2個、3個或數個癌症,端看它是從哪個地方顯現出症狀。

以往總認為是不是癌細胞沒有殺乾淨,所以才會導致復發,然而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以肺癌為例,當癌細胞被化療藥物殺光殆盡之後,可能還有其他正常的肺細胞正蠢蠢欲動。

 例子裡的病人因為菸齡長達30年,才導致第一批細胞產生癌化現象;假使往後生活習慣持續不良,或是處於惡劣的環境因素,那些還沒癌化的細胞,難保不會受到過去和現在毒素累積的影響。

所以,當第二批細胞也開始癌化的時候,疾病就會再度復發。

 示意圖/TVBS 癌症不是絕症!早期治療、存活期大幅提升由於癌症治療後,還有可能隨時復發,因此過去有些人認為患上癌症,就等於是絕症,在於它不可能被百分之百的完全治癒。

只要不是全身到處都是腫瘤細胞的嚴重程度,現在醫學技術是可以做到清除癌細胞,但卻無法避免其他正常細胞的癌化現象。

 從治療穩定到復發之間,還有一段過程稱為存活期。

雖然身上沒有癌細胞了,仍保有一張癌症的重大傷病卡,儘管只是預防作用,卻令人彷彿有種「等待復發」的感受,因此心態上會永遠抱持「我是癌症病人」的觀念,就會讓心理認知影響到生活層面。

 由於近幾年癌症篩檢推廣得如火如荼,很多人檢查後,馬上就能發現早期癌症,不像以往一生病已經屬於後期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中間的存活期也跟著拉長。

面對身為「癌友」,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恐懼。

 癌症復發並非「治療無望」當疾病復發後,有些病人會再次面臨死亡的威脅感,對未達之前治療期待的挫折,或者是必須重新再接受治療的焦慮感。

這些會影響病人的疾病適應行為,有些人會認為「既然復發了,就代表沒希望了」,這是因為原本抗癌的信心被擊垮了,但並不代表癌症病情已到不可治癒的地步,二者是有所差別的。

 加上老人家在復發之後,體力上也支撐不了,比較容易傾向「我不要再治療了」的想法。

此時,醫師會回頭評估治療歷程。

有些使用傳統的化療還是具有效果,可以全面殺死細胞,卻也造成兩敗俱傷;有些則換到標靶藥物,在於讓癌細胞無法繼續增生,同時不給予太強的劑量,以「穩定期」的概念,讓病人維持住身體狀況。

 在癌症復發後,不管是進行何種後續治療,心裡面都要先做好心理建設──目前已經走到安寧療護的一部分,保有積極正向面對疾病的態度,同時也接受安寧療護,兩邊雙管齊下,才是對病人最大的福祉。

 很多人會認為,接受「安寧療護」就是到了不可治癒,或不可避免死亡的情況。

事實上,安寧療護概念也是一個症狀控制的概念,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一開始時,病人的舒適感以及情緒的照顧就應該被納入考慮。

安寧療護的概念隨著癌症病情的變化,尤其進入復發階段時,就必須被更慎重考量。

 ◎本文摘自/《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 方俊凱、蔡惠芳著◎編輯/王家瑜整理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罹癌怎麼辦?國健署



3. 婦人罹乳癌2期、骨轉移採個人化治療提升存活率

乳癌骨轉移採個人化治療提升存活率. 許多人都以為乳房會痛是乳癌,不會痛就沒關係?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指出這是乳癌常見的迷思之一,乳癌最讓 ...門診時刻表網路掛號醫療團隊就醫指南資料申請交通資訊乳癌骨轉移 採個人化治療提升存活率許多人都以為乳房會痛是乳癌,不會痛就沒關係?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指出這是乳癌常見的迷思之一,乳癌最讓人要注意的地方在於無聲無息,六成的病患是摸到硬塊來求診的,只有十分之一的患者出現刺痛感。

台南市53歲黃小姐,怕痛所以沒有接受定期乳房攝影篩檢,某天洗澡時發現乳房靠近腋下處出現滑來滑去的硬塊,原以為是肌肉不以為意,但之後又發現腫塊變固定了,於是自我安慰地想說不會痛就可以放心,遲遲未去檢查。

直到4年前帶團出遊,聽到大家在討論乳癌,才下定決心就醫檢查。

 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說,黃小姐當時進行了乳房超音波導引下的乳房粗針切片,發現有兩公分的惡性腫瘤,確診為乳癌第二期,生性樂觀的黃小姐當下不禁難過地心想「怎麼會是我?該怎麼辦?」所幸化驗出來為乳管B型,不需要使用標靶治療,與患者商量個人化之治療方法,分析優缺點,決定採取乳房部分切除合併放射線、化學治療及荷爾蒙藥物治療。

治療結束後,在追蹤過程中,發現黃小姐出現乳癌骨轉移,由於骨骼是乳癌患者最容易出現轉移的部位之一,乳癌轉移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達65%~85%,黃小姐一度灰心不想再接受治療,但在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的鼓勵下,只要好好治療,臨床上還是有存活個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案例,黃小姐便決定鼓起勇氣轉換心境,積極治療。

 以往傳統乳癌幾乎都採標準化治療,隨著醫療進步日新月異,目前乳癌治療相當多元化,不一定需要全乳切除,有很高的機會可保留乳房。

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表示,針對每位乳癌患者的腫瘤大小、癌症期別與4類亞型(管腔A型、管腔B型、三陰性、HER-2),依據患者的需求可和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幫助乳癌病人增加生活品質、提升存活率,包括是否需要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藥物或標靶治療的選擇,分析每一種的副作用,如:反胃嘔吐、容易引起骨鬆等等。

黃小姐在接受長達近五年的治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醫師的治療,病情控制良好,讓人看不出是罹癌患者。

黃小姐開心地說:「這一路走來,發現給細心的吳醫師治療讓人安心,對未來更充滿希望了。

」 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分析,每年乳癌新發生個案已達一萬多人,因乳癌往生的患者約2000多人,大部分乳癌患者之治療已趨向長期抗戰,根據研究顯示乳癌一~二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高達95~98%,必須靠定期回診、服用抗癌藥物來控制,就像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一樣,長期服用藥物。

乳癌治療除了保持樂觀心態、配合正規治療,也會建議再加上正統中藥治療,調整體質,就算面對骨轉移,其實也能控制得良好。

   建議女性族群如果發現乳房硬塊,或乳頭凹陷,甚至出現血絲,或是乳暈附近摸起來硬硬的,可至醫院的乳房外科、一般外科就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助降低乳癌所造成的危害。

   今年四月起,烏日林新醫院正式開設血液腫瘤科,禮聘前臺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級醫師林增熙加入團隊,提供各種血液疾病、惡性腫瘤的治療及規劃。

乳房外科將與血液腫瘤科醫師、醫學影像科醫師、專科護理師、個案管理護理師等相關人員,成立乳癌治療團隊,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癌症醫療,從就診、檢查、診斷、治療及後續追蹤,透過經驗豐富的專業醫護團隊合作,提升乳癌醫療及照護品質。

         【醫師簡介】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  主治項目乳癌篩檢及診斷、乳癌個人化治療乳癌化療、標靶治療療程規劃乳房超音波檢查及導引切片手術賀爾蒙治療、傷口照護乳房疼痛、乳房疾病、微創甲狀腺手術肉毒桿菌素注射式全臉拉皮與除皺膠原蛋白及玻尿酸微整形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衛福部新營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住院醫師及總醫師衛福部桃園醫院住院醫師臺北榮總代訓住院醫師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會員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乳房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分泌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消化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合型專題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        相關媒體報導         自由時報:醫病》患乳癌2期病患接受個人化治療、乳房部份切除 自由時報:乳癌骨轉移放療得新生 中時電子報:乳房腫瘤誤以為是肌肉女導遊檢出癌症 中央社:婦人罹乳癌骨轉移醫師鼓勵轉心境抗癌 漢聲廣播電台:乳癌骨轉移不可怕積極治療存活率高    TVBS新聞:婦人罹乳癌骨轉移醫師鼓勵轉心境抗癌 Nownews新聞:婦人罹乳癌骨轉移醫



4. 病友沈小姐分享:和自己的癌細胞和平共存

沈小姐1982年生女大腸癌第4期,肝臟、腹腔淋巴和腹膜轉移 肚子悶痛、臉發白竟是癌症前兆 26歲那年肚子偶爾會出現陣陣悶痛,醫師說只是吃壞肚子,要我別 ...Hope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OpenMenu關於我們成立緣起宗旨與目標董事長的話董監事會榮譽董事大事紀年度報告十五週年特刊聯絡我們認識癌症癌症希望頻道癌友健身房美麗守護班營養補給站名醫講堂癌症治療室知識補給站十大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食道癌癌症統計資料其他癌症子宮頸癌淋巴癌喉癌腦瘤鼻咽癌腎臟癌膀胱癌卵巢癌胰臟癌白血病骨肉瘤子宮內膜癌多發性骨髓瘤胃腸道基質瘤神經內分泌腫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惡性軟組織肉瘤癌症照護營養照護生理照護心理照護癌友生育健康癌友生育故事癌與生育:自我探索希望護照希望護照APP希望廚房健康料理食譜胃癌病友友善食譜希望圖書館希望會刊希望專欄圖書介紹衛教懶人包癌症衛教手冊癌症卫教手册-简体我們的服務專家諮詢營養諮詢保險諮詢心理輔導福利諮詢衛教諮詢課程活動學習營營養補給班美麗守護班身心社專題講座資源補助希望驛站急難救助金營養品補助就醫交通補助義乳胸衣補助常見QA康復用品假髮租借頭巾(毛帽)贈送義乳胸衣成長團體支持性團體家庭親子營子女夏令營病友活動病友會彩繪希望捕捉希望希望樂活學苑聽希望在唱歌癌友光頭寫真政策倡議與防癌宣導政策倡議癌症治療可近癌友生育健康疾病自主管理建立無縫接軌照護防癌宣導防癌五保庇淋巴癌宣導大腸癌宣導神經內分泌腫瘤支持我們捐款方式收據開立捐款徵信愛心芳名錄受補助者徵信財務報告捐款QA希望小舖加入志工假髮捐助關於假髮捐助捐髮捐助製作費假髮製作流程其他合作捐頭巾交通方式希望小站搜尋電腦版│facebookYoutube微博Line@Mail關於我們認識癌症我們的服務政策倡議與防癌宣導支持我們交通方式成立緣起宗旨與目標董事長的話董監事會榮譽董事大事紀年度報告十五週年特刊聯絡我們癌症希望頻道癌友健身房美麗守護班營養補給站名醫講堂癌症治療室知識補給站十大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食道癌癌症統計資料其他癌症子宮頸癌淋巴癌喉癌腦瘤鼻咽癌腎臟癌膀胱癌卵巢癌胰臟癌白血病骨肉瘤子宮內膜癌多發性骨髓瘤胃腸道基質瘤神經內分泌腫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惡性軟組織肉瘤癌症照護營養照護生理照護心理照護癌友生育健康癌友生育故事癌與生育:自我探索希望護照希望護照APP希望廚房健康料理食譜胃癌病友友善食譜希望圖書館希望會刊希望專欄圖書介紹衛教懶人包癌症衛教手冊癌症卫教手册-简体專家諮詢營養諮詢保險諮詢心理輔導福利諮詢衛教諮詢課程活動學習營營養補給班美麗守護班身心社專題講座資源補助希望驛站急難救助金營養品補助就醫交通補助義乳胸衣補助常見QA康復用品假髮租借頭巾(毛帽)贈送義乳胸衣成長團體支持性團體家庭親子營子女夏令營病友活動病友會彩繪希望捕捉希望希望樂活學苑聽希望在唱歌癌友光頭寫真政策倡議癌症治療可近癌友生育健康疾病自主管理建立無縫接軌照護防癌宣導防癌五保庇淋巴癌宣導大腸癌宣導神經內分泌腫瘤捐款方式收據開立捐款徵信愛心芳名錄受補助者徵信財務報告捐款QA希望小舖加入志工假髮捐助關於假髮捐助捐髮捐助製作費假髮製作流程其他合作捐頭巾希望小站關於我們成立緣起宗旨與目標董事長的話董監事會榮譽董事大事紀年度報告十五週年特刊聯絡我們認識癌症癌症希望頻道十大癌症其他癌症癌症照護希望廚房希望圖書館我們的服務專家諮詢課程活動資源補助康復用品成長團體病友活動政策倡議與防癌宣導政策倡議防癌宣導支持我們捐款方式捐款徵信希望小舖加入志工假髮捐助捐頭巾交通方式希望小站病友故事病友故事友善列印│字級設定:病友沈小姐分享:和自己的癌細胞和平共存沈小姐 1982年生女大腸癌第4期,肝臟、腹腔淋巴和腹膜轉移肚子悶痛、臉發白 竟是癌症前兆26歲那年肚子偶爾會出現陣陣悶痛,醫師說只是吃壞肚子,要我別緊張,我就沒放在心上,但後來慢慢地連爬樓梯都會喘,剛開始還以為是吃減肥藥的副作用,但朋友看我臉色越來越白、連下眼瞼都沒血色,勸我趕緊看醫師。

我當時還天真以為是自己保養得不錯、膚色才變白,不過還是聽朋友的話到醫院掛急診,一抽血不得了,一般人血紅素正常值是12,我卻只有4點多,血液檢查幾乎很多都是紅字,醫師安排腸鏡檢查,結果竟是大腸癌第二期。

我沒有大腸癌家族史,偶爾熬夜、不菸不酒,只是大學在外租屋幾乎天天外食,但我想既然罹癌就是面對吧!開刀後醫師說腫瘤切除得很乾淨,半年每天照三餐吃口服化療藥,治療很順利,我覺得癌症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

治療半年 癌細胞卻轉移變末期半年治療結束後回診,原本應該是興高采烈聽報告,但醫師看了我的電腦斷層卻不斷搖頭,說有擴散的跡象,癌細胞轉移到肝臟、淋巴和腹膜,腹膜最大腫瘤有10公分大,已經末期,我嚇到了!我



5. 癌症骨頭轉移該怎樣?

據統計,大部份癌病的骨轉移主要來自乳房、肺及攝護腺癌。

國人攝護腺癌、乳癌較低於西方人,但亦快速增加中,鼻咽癌及子宮頸癌則遠高於 ...¦^­º­¶Âø»x>Àù¯g·s±´>­GÀù±M¿è Àù¯g°©ÀYÂಾ¸Ó«ç¼Ë¡H¥x¥_ºaÁ`Àù¯f¤¤¤ßÃC¤W´f¥D¥ô¡@¡@¾Ú²Î­p¡A¤j³¡¥÷Àù¯fªº°©Âಾ¥D­n¨Ó¦Û¨Å©Ð¡BªÍ¤ÎÄáÅ@¸¢Àù¡C°ê¤HÄáÅ@¸¢Àù¡B¨ÅÀù¸û§C©ó¦è¤è¤H¡A¦ý¥ç§Ö³t¼W¥[¤¤¡A»ó«|Àù¤Î¤l®cÀVÀù«h»·°ª©ó¦è¤è¡CÀù¯f¤§ºØÃþÁö¤£¤@¼Ë¡A¦ý°©Âಾªº¤ñ¨Ò¦ü¥G¥¼©úÅãÀH¤Æ¾ÇªvÀø¤§¶i¨B¦Ó©úÅã¤U­°¡C¥H«e¥ç¦³±wªÌ¦]ªÏÅé°©Âಾ³y¦¨¼@¯P¯kµh¦bÂíµh¾¯µL®Ä«á¡A¥u±o¬I¦æ¥~¬ìºIªÏ¤â³N¡C³o¹ï©ó¤wµo¥ÍÂಾ¤§Àù±wªÌ¬O¤@«Ü¤jªº¨­¤ß¶Ë®`¡A¥ç¦³¥H¦UÃþÂíµh¾¯µL®Ä«á¦A¥H¶Ü°Ø¤§ÃĪ«¤îµh¡Aªì´ÁÁö¦³®Ä¡AÀH«á©Ò»Ý¾¯¶qº¥¼W¡A®ÄªGº¥®t¡A§Y¨Ï¯à¤îµh¡A¦]°©Âಾ¥»¨­¤§ÅܤƤΨä³y¦¨¥\¯à»Ùê¹ï¯f¤H¯e¯f¥»¨­ªº±±¨î¨ÃµLÀ°§U¡C¦ý©ñ®gªvÀø¹ï¤j¦h¼Æ°©Âಾªº¯f¤H¯à¨³³t¦³®Ä¦a´î»´¯f¤H¤§µh­W¡F¦æ°Ê»Ù꯫¸g¥\¯à¨ü·lªÌ¥ç¯à§ïµ½¡A¹ï¯f¤H¥Í¬¡«~½è§U¯q»á¦h¡CÀù±wªÌ¦³°©Âಾ¡A¹w«á¤j¦h¤£¨Î¡A¤@¯ëµø¦UÃþ¤£¦PÀù¯f¡A¯f¤Hªº¦s¬¡´Á¦Ó¦³®t²§¡C¹ï©ó¥½´ÁÀù±wªÌ»ÝÁקK¹L«×ªºªvÀø¡FµM¦Ó¦³³\¦h¯f¤HÁö¦³°©Âಾ¦ý¤´¥i¦s¬¡¼Æ¦~ªÌ¡A¥i¦]¾A·íªºªvÀø¦ÓÀò¯q­ê²L¡C¤@¯ë¦Ó¨¥¡A¦³Àù¯g°©Âಾ¡A¨ä¤¤­È¦s¬¡´Á©ó¨ÅÀù¬°1~2¦~¡AÄáÅ@¸¢Àù¬°2¦~¡AªÍÀù¬°3­Ó¤ë¡F¤­¦~¦s¬¡´Á©ó¨ÅÀù¬°13%¡AÄáÅ@¸¢Àù¬°17%¡AªÍÀù¬°2%¡C­Y¨ÅÀù¶È¦³°©Âಾ¤¤­È¦s¬¡´Á«h¬°4¦~¡FµÇÀù¦X¨Ö¦h³¡¦ì°©Âಾ¤§¤¤­È¦s¬¡´Á«h¬°1¦~¡A¦ý­Y¶È¤@³¡¥÷Âಾ¡A¤­¦~¦s¬¡²v«h¬°30%¡C¨ä¥¦Àù¯f¤§¦s¬¡´Á©ó´c©Ê¶Â¦â¯À²Ó­M½F¬°3¦Ü5­Ó¤ë¡A¤j¸zª½¸zÀù«h¬°13­Ó¤ë¡A¤l®cÀVÀù¬°18­Ó¤ë¡A¦hµo©Ê°©ÅèÀù¬°2~3¦~¡A­ì¦]¥¼©ú©Ê¤§ÂಾÀù¬°3~6­Ó¤ë¡A¥i¨£«Ü¦h°©Âಾ¯f¤H¤´¦³¬Û·íªº¦s¬¡´Á¡C¶EÂ_¦Ê¤À¤§¤K¤Qªº°©Âಾµo¥Í©ó¯á´Õ°©¡B¦Ø°©¡B°©¬Ö©Î¬O»L°©»PªÐ°©¤§ªñºÝ¡A¥¦´N¬O¯á´Õ®ÇÀR¯ßÂO¤À¥¬ªº¥D­n³¡¦ì¡C¸~½F²Ó­M¸g¥Ñ¦å¸ô¨ì¹F°©Åè¥D­n¤D¸g¦¹³~®|¡A©Ò¥H°©Âಾ¦Ü¨yÃö¸`¤Î½¥Ãö¸`¥H¤U¸û¤Ö¡C°©Âಾ¤§¯gª¬¥D­n¬O¯kµh¡A¤×¨ä¬O¥ð®§®É©Î©]¶¡§ó¬°©úÅã¡A¦ý¨Ã«D©Ò¦³¥i°»´ú¨ìªº°©Âಾ¬Ò²£¥Íµh·P¡A¨Ò¦p¶È¦³¤T¤À¤§¤@¨ÅÀù¤§°©Âಾ¤~²£¥Íµh·P¡C¥ç¦³³\¦h¯f¨Ò¦b¯kµh²£¥Í¼Æ¶g©Î¼Æ¤ë«á¡AX¥úÄá¼v¤~¶EÂ_¥X¨Ó¡C¥Í¤ÆÀËÅç¥HÆP©ÊÁC»Ä×QªºÅܤƳ̨ã°Ñ¦Ò»ù­È¡CÄáÅ@¸¢Àù¤Î¨ÅÀù¤§°©Âಾ¬ù¦³80%¤Î30~50%±wªÌ¦¹¼Æ­Èª@°ª¡C°©Àf±½´y¬O¥Ø«e¶EÂ_°©ÂಾÆF±Ó¤§Àˬd¤èªk¦ý±M¤@©Ê§C¡A±`»ÝÂǨ䥦X¥úÀˬd¨ÓÃҹꥦ¡A¦ý¤GªÌ¥i¬Û»²¬Û¦¨¡C¯f¤H¦b¤wÃҹꬰÀù¯f¥B¦X¨Ö°©µh®É¡A¦³®É¦¹¤GªÌ¤´¤£¯àÀˬd¥X¨Ó¡A¦]¦¹ÂǧU¯f¤H¯f¥v¤WÁ{§É¤§¯fµh¹Lµ{ÅܤƻP§½³¡¤§¯kµh¯gª¬©ÎºVµh¥



6. 肺癌轉移難治癒標靶治療現生機

癌症治療的棘手之處在於癌細胞發生遠端轉移,由原始的病灶部位轉移到身體 ... 也都與病患存活率有密切關係,未來將能作為肺癌復發轉移的生物標記及標靶分子, ...按Enter到主內容區:::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肺癌轉移難治癒標靶治療現生機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建檔日期:108-11-04更新時間:109-07-14   惡性腫瘤(癌症)連續37年盤據我國十大死因第一名,其中,肺癌更是十大癌症之首。

癌症治療的棘手之處在於癌細胞發生遠端轉移,由原始的病灶部位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病患後續治療相當困難,預後情形也不盡理想,導致死亡人數持續攀升。

因此,癌症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一直是研究及臨床工作者面臨的嚴峻挑戰。

   歷經長達六年的時間,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與莊懷佳助研究員研究團隊成功解開GLK蛋白激酶促使癌細胞遠端轉移的關鍵機制,其中,GLK-IQGAP1蛋白質複合體的過量表現及GLK誘發IQGAP1的磷酸化程度,也都與病患存活率有密切關係,未來將能作為肺癌復發轉移的生物標記及標靶分子,可望提供肺癌患者新穎的治療策略。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9年10月腫瘤領域權威期刊《癌症研究》(CancerResearch),並獲選為封面故事。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與莊懷佳助研究員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探究GLK蛋白激酶與癌細胞產生遠端轉移之間的作用機制,過去與臺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徐中平主任及李明璟主治醫師共同合作的研究結果指出,GLK蛋白激酶在肺癌及肝癌病患的腫瘤組織中過度表現,並發現與癌細胞產生遠端轉移有關,可預測患者日後癌症復發轉移之可能風險,不過當中的作用機制仍然不清楚。

   為此,譚澤華博士研究團隊創建GLK基因轉殖小鼠模型,於GLK轉殖小鼠體內模擬人體癌細胞中GLK蛋白激酶大量表現的狀態,再將GLK轉殖小鼠與肺癌小鼠進行配種。

實驗結果發現,原本只出現在肺癌小鼠肺臟中的癌細胞,在GLK轉殖小鼠子代之中,肺癌細胞竟會轉移至淋巴結、肝臟、骨骼及腦部,顯示GLK蛋白激酶過量表現將會誘發肺癌細胞產生遠端轉移的連鎖反應。

首先,GLK蛋白激酶與IQGAP1細胞骨架調控蛋白形成「GLK-IQGAP1蛋白質複合體」,GLK蛋白激酶磷酸化並活化IQGAP1,造成肺癌細胞移行,誘發肺癌細胞產生遠端轉移。

研究發現,腫瘤組織中的GLK-IQGAP1蛋白質複合體越高,則病患存活率越低,而GLK誘發IQGAP1磷酸化越高,則病患存活率下降更是明顯。

因此,GLK-IQGAP1蛋白質複合體及GLK誘發之IQGAP1磷酸化程度,將能作為癌症復發轉移的預測指標及治療標靶。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指出,2011年所進行的研究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GLK蛋白激酶為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關鍵。

近幾年,研究團隊陸續發現GLK蛋白激酶過量表現與多種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包含肺癌、肝癌、胰臟癌、腦癌、乳癌、食道癌)有關。

譚澤華博士進一步說明,這項研究成果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由於時下熱門的癌症免疫療法,患者在療程中往往會導致自體免疫發炎反應,透過抑制GLK蛋白激酶,不僅可控制癌症復發轉移,同時避免產生自體免疫疾病。

特別的是,小鼠實驗發現,GLK基因剔除(等同抑制GLK之效果)小鼠壽命較正常小鼠延長了約1.5倍,表示抑制GLK亦能呈現抗老化之功效。

   令人興奮的是,研究團隊已經從現有臨床用藥中鑑定出GLK蛋白激酶之小分子抑制劑,並於2019年10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生物實驗學學會聯合會會刊》(FASEBJournal),透過老藥新用來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及癌症復發轉移。

此外,GLK-IQGAP1蛋白質複合體之研究成果目前已申請我國、美國以及多國專利,未來亦將持續研發並尋求與國內外藥廠進行技術轉移或藥物產學合作,期盼能為多種癌症轉移及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療新契機。

圖說:GLK蛋白激酶於肺癌細胞進行遠端轉移之作用機制研究論文全文:https://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79/19/4978回上一頁本部簡介部長次長主任秘書行政組織本部單位及所屬機關使命願景及重大政策政策報導部徽設計說明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便民服務部長信箱線上申辦服務專區表單下載諮詢服務專線政府出版品電子報訂閱專區相關問題Q&A常用查詢法令規章衛生福利法規檢索系統法規通報全國法規資料



7. 大腸直腸癌

其他症狀如會陰處疼痛,泌尿道方面症狀和陰道瘻管等。

較晚期的大腸直腸癌,其症狀包括疲倦、厭食、體重減輕等,這些症狀可能與癌症的進展和轉移部位有關。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腸胃道間質瘤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癌症資訊友善列印背景成因危險因子臨床症狀相關檢查癌症分期治療方式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Cancer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及飲食西方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自民國95年起大腸直腸癌已經超越肝癌,成為年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常常和腫瘤的生長情形及位置有關,大腸直腸癌大部分是由息肉演變而來,初期通常沒有什麼症狀,約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大腸直腸癌發生在近端結腸的位置,約百分之六十的比例發生在遠端結腸、直腸的位置。

背景與成因文/許自齊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台灣近年來老年人口增加,同時因為國民所得增加,吃的都是大魚大肉,油脂的攝取量也相對的提高,不但心臟血管疾病增加,大腸癌的患者數目也持續的增加。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大腸癌在台灣已是高居第一的癌症了。

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認為食用高脂肪的食物是造成大腸癌最主要的因素。

很多人也認為低纖維的食物在大腸癌的形成上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受到細菌所產生的特殊酵素,高脂肪的食物會分解而形成致癌的物質。

最主要的致癌物質為二度膽汁鹽。

大腸經過致癌物質的慢性刺激會形成癌症,癌症以直腸及乙狀結腸最為常見,其次為右側的昇結腸。

高危險因子大腸癌的好發族群雖然大腸癌在年輕人身上也會發生,但是還是以年紀大的人得病的機會較大。

四十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得到大腸癌的機會就增加了。

患者若有非特異性大腸炎、多發性大腸息肉症、免疫不全疾病,有過直腸或結腸癌病史,有過乳房癌或生殖器癌病史,有家族性大腸癌病史,均應視之為得到大腸癌的高危險群,都需要特別注意是否得到了大腸癌。

哪些人為大腸癌高危險群1.50歲以上之男、女性或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2.得過大腸癌3.得過息肉、大腸腺瘤4.有八年以上的潰瘍性大腸炎5.得過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6.一等親有息肉症7.一等親有大腸癌相關病史8.一等親有2人以上有癌症9.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或嗜菸酒如何預防大腸癌要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癒率,唯有從提高癌症的早期診斷著手。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不論是否有腸道症狀,應該每年接受糞便潛血的檢查,至少每兩年接受一次乙狀結腸鏡的檢查,有必要時則需進一步的接受大腸鏡或鋇鹽大腸造影檢查。

而在有症狀或屬於高危險群的人,則需隨時接受整個大腸的檢查。

若要避免罹患大腸癌,治本之道仍在由改善飲食習慣著手:應該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喝酒要適量,應該多食用高纖維的水果蔬菜,多進食富有維生素A、C、E的食物,這樣可以減少得到癌症的機會。

臨床症狀發生在遠端左側位置的大腸癌,其症狀包括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新發生的便秘或腹瀉、大便變細小和腹痛等症狀,以上的症狀可能是因為慢性或急性大腸阻塞所導致。

發生在近端右側位置的大腸癌,其症狀則以疲倦、貧血相關症狀、腹瀉、腹部腫塊等。

發生在直腸位置的癌症稱之為直腸癌,其症狀包括排便急迫感、裡急後重感、排便時會帶血或粘液、排便不完全感等。

其他症狀如會陰處疼痛,泌尿道方面症狀和陰道瘻管等。

較晚期的大腸直腸癌,其症狀包括疲倦、厭食、體重減輕等,這些症狀可能與癌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