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罹乳癌2期、骨轉移採個人化治療提升存活率 | 癌症轉移存活率

乳癌骨轉移採個人化治療提升存活率. 許多人都以為乳房會痛是乳癌,不會痛就沒關係?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指出這是乳癌常見的迷思之一,乳癌最讓 ...門診時刻表網路掛號醫療團隊就醫指南資料申請交通資訊乳癌骨轉移 採個人化治療提升存活率許多人都以為乳房會痛是乳癌,不會痛就沒關係?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指出這是乳癌常見的迷思之一,乳癌最讓人要注意的地方在於無聲無息,六成的病患是摸到硬塊來求診的,只有十分之一的患者出現刺痛感。

台南市53歲黃小姐,怕痛所以沒有接受定期乳房攝影篩檢,某天洗澡時發現乳房靠近腋下處出現滑來滑去的硬塊,原以為是肌肉不以為意,但之後又發現腫塊變固定了,於是自我安慰地想說不會痛就可以放心,遲遲未去檢查。

直到4年前帶團出遊,聽到大家在討論乳癌,才下定決心就醫檢查。

 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說,黃小姐當時進行了乳房超音波導引下的乳房粗針切片,發現有兩公分的惡性腫瘤,確診為乳癌第二期,生性樂觀的黃小姐當下不禁難過地心想「怎麼會是我?該怎麼辦?」所幸化驗出來為乳管B型,不需要使用標靶治療,與患者商量個人化之治療方法,分析優缺點,決定採取乳房部分切除合併放射線、化學治療及荷爾蒙藥物治療。

治療結束後,在追蹤過程中,發現黃小姐出現乳癌骨轉移,由於骨骼是乳癌患者最容易出現轉移的部位之一,乳癌轉移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達65%~85%,黃小姐一度灰心不想再接受治療,但在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的鼓勵下,只要好好治療,臨床上還是有存活個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案例,黃小姐便決定鼓起勇氣轉換心境,積極治療。

 以往傳統乳癌幾乎都採標準化治療,隨著醫療進步日新月異,目前乳癌治療相當多元化,不一定需要全乳切除,有很高的機會可保留乳房。

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表示,針對每位乳癌患者的腫瘤大小、癌症期別與4類亞型(管腔A型、管腔B型、三陰性、HER-2),依據患者的需求可和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幫助乳癌病人增加生活品質、提升存活率,包括是否需要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藥物或標靶治療的選擇,分析每一種的副作用,如:反胃嘔吐、容易引起骨鬆等等。

黃小姐在接受長達近五年的治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醫師的治療,病情控制良好,讓人看不出是罹癌患者。

黃小姐開心地說:「這一路走來,發現給細心的吳醫師治療讓人安心,對未來更充滿希望了。

」 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分析,每年乳癌新發生個案已達一萬多人,因乳癌往生的患者約2000多人,大部分乳癌患者之治療已趨向長期抗戰,根據研究顯示乳癌一~二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高達95~98%,必須靠定期回診、服用抗癌藥物來控制,就像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一樣,長期服用藥物。

乳癌治療除了保持樂觀心態、配合正規治療,也會建議再加上正統中藥治療,調整體質,就算面對骨轉移,其實也能控制得良好。

   建議女性族群如果發現乳房硬塊,或乳頭凹陷,甚至出現血絲,或是乳暈附近摸起來硬硬的,可至醫院的乳房外科、一般外科就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助降低乳癌所造成的危害。

   今年四月起,烏日林新醫院正式開設血液腫瘤科,禮聘前臺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級醫師林增熙加入團隊,提供各種血液疾病、惡性腫瘤的治療及規劃。

乳房外科將與血液腫瘤科醫師、醫學影像科醫師、專科護理師、個案管理護理師等相關人員,成立乳癌治療團隊,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癌症醫療,從就診、檢查、診斷、治療及後續追蹤,透過經驗豐富的專業醫護團隊合作,提升乳癌醫療及照護品質。

         【醫師簡介】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  主治項目乳癌篩檢及診斷、乳癌個人化治療乳癌化療、標靶治療療程規劃乳房超音波檢查及導引切片手術賀爾蒙治療、傷口照護乳房疼痛、乳房疾病、微創甲狀腺手術肉毒桿菌素注射式全臉拉皮與除皺膠原蛋白及玻尿酸微整形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衛福部新營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住院醫師及總醫師衛福部桃園醫院住院醫師臺北榮總代訓住院醫師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會員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乳房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分泌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消化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合型專題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        相關媒體報導         自由時報:醫病》患乳癌2期病患接受個人化治療、乳房部份切除 自由時報:乳癌骨轉移放療得新生 中時電子報:乳房腫瘤誤以為是肌肉女導遊檢出癌症 中央社:婦人罹乳癌骨轉移醫師鼓勵轉心境抗癌 漢聲廣播電台:乳癌骨轉移不可怕積極治療存活率高    TVBS新聞:婦人罹乳癌骨轉移醫師鼓勵轉心境抗癌 Nownews新聞:婦人罹乳癌骨轉移醫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