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縮小症狀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中醫治療癌腫瘤復發治療4個月縮小一倍|健康醫療網|健康養生 ...

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林才備醫師診治4個月,體重上升,氣色紅潤,甚至腫瘤也變小了,令吳先生欣喜不已不敢置信。

腫瘤患者續命中醫穴位治療.新聞快訊最新新聞推薦新聞熱門新聞影音新聞公衛宣導新聞補給站幼兒成長青少年發展婦女疾病兩性話題慢性疾病中醫藥膳生技保健口腔衛生聽力保護懷孕心事筋骨活絡健康生活健康部落格部落格列表醫美時尚整形美容健髮護髮塑身減重美肌保養眼睛保健美例特蒐癌症百科治療新知癌症知識家標靶治療大腸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健康專輯健康生活 遠離癌症新年藥健康守護用藥安全秋冬防疫 強化免疫血糖控制好慢性病不來找迎接更年期,更新好心情強心臟!小心護心開開心心閱讀醫療資訊,守護老爸健康保肝大作戰,重拾彩色人生糖尿病發症不可不知糖尿病腎病變 預防停看聽樂活玩家休閒娛樂精神健康銀髮照護藝文資訊消費訊息開卷有益環保有機居家安全寵物樂園公益專區公益生活公益團體病友故事公益活動活動公佈欄衛教講座健康快訊推薦活動影音專區新聞快訊新聞補給站健康部落格醫美時尚癌症百科健康專輯樂活玩家公益專區活動公佈欄首頁›新聞快訊›推薦新聞中醫治療癌腫瘤復發 治療4個月縮小一倍(2020-03-31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針灸可以通過經絡穴位達到全身調理,也可以在表淺部位腫瘤四周做局部治療以抑制腫瘤。

65歲吳先生於107年3月被診斷出肝癌,腫瘤大小約直徑5公分,隨即接受腫瘤燒灼手術,並接受5個月的C型肝炎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然而,在108年4月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腫瘤復發,沮喪之餘經女兒介紹嘗試中醫輔助療法。

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林才備醫師診治4個月,體重上升,氣色紅潤,甚至腫瘤也變小了,令吳先生欣喜不已不敢置信。

腫瘤患者續命 中醫穴位治療林才備醫師指出近期研究發現,腫瘤患者與生物節律紊亂及視交叉上核失節率有密切相關,因此,維持腫瘤患者正常的晝夜節律,有助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也有研究指出「肝俞」與「至陽」穴對生物節律具有調節作用。

中藥加電針 中西醫齊治療林才備醫師為吳先生經辨病與辨證後,開立了運化中焦與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中藥,再加上電針肝俞、至陽等穴道,3~4個月期間接受中醫治療與西醫追蹤,體重由原先44.7公斤上升至46.4公斤,氣色也變紅潤,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腫瘤居然縮小,由3.9公分縮小為1.5公分。

針灸穴位治療 造福更多患者林才備醫師說,中醫是強調全身辯證,不僅著重腫瘤局部也看全身的病因和疾病發生與變化的機制,不只預防轉移也改善不適症狀,尤其手術、化療、放射線療法後的副作用。

此外,針灸可以通過經絡穴位達到全身調理,也可以在表淺部位腫瘤四周做局部治療以抑制腫瘤。

林醫師強調,中西醫合作治療腫瘤並不矛盾,且可各自發揮自身優勢,以達更好療效,造福更多患者。

健康醫療網:https://m.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608加入【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ID:@healthnews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鬆關鍵字:肝癌,腫瘤燒灼手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林才備,針灸穴位治療延伸閱讀防疫之下! 護理師建議過年團圓飯這樣安全吃大掃除「春節痛痛症候群」 軀幹核心運動防背痛上身天冷配戴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蝸 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注意事項嬰幼兒腹瀉如何處理? 兒科醫師教您謹慎面對



2. 請問醫師,什麼是放射線治療

放射治療的適應症有哪些. 1、治癒性:. (1)手術前照射:使腫瘤縮小以便開刀。

(2)手術後輔助性放療:對有復發危險的區域照射,增強局部控制,適應症如手術邊緣 ...認識嘉基院長的話宗旨願景大事記嘉基現況未來展望地圖導引單位介紹歷史微風就醫服務台就醫須知症狀參考門診時間表病人權利病人安全各類文件申請醫療資源就醫須知科別介紹醫師簡介醫療儀器設備病床資訊醫療品質社區服務醫藥知識嘉基院訊藥品查詢醫藥專欄衛教專欄人才招募招募訊息應徵方式住院醫師招募專科護理師招募新人報到須知員工福利嘉基院訊嘉基藥品查詢醫藥專欄衛教宣導現在位置:首頁>醫藥知識>嘉基院訊 嘉基院訊【字級大小】  第146期 院訊主題:癌症專輯  單元:癌症專輯 標題:請問醫師,什麼是放射線治療 作者:放射腫瘤科/曾玉華主任 癌症二十多年來高居國人死因榜首,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

癌症的發病原因很多,跟生活習慣如抽菸、吃檳榔、喝酒等有關,另外病毒或細菌感染、空氣污染、環境毒素也會引起癌症。

許多人聞癌色變,對於後續治療也可能有著許多疑惑,究竟「放射線治療」是什麼?在癌症治療計畫中又扮演了何種角色,就讓醫師為您解答。

 手術、化療、放療在治療計畫上的差異目前治療癌症三大模式為1、手術:將腫瘤切除及清除鄰近淋巴結2、藥物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抗賀爾蒙藥物及標靶藥物3、放射線治療:照射腫瘤及有復發危險的區域,以達到局部控制之目的。

  以上三種治療方法經過醫師評估,可聯合或交替使用以求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什麼是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簡稱放療)是利用游離輻射線照射腫瘤,產生生物效應以殺死癌細胞。

放療之目的為加強局部控制、減少復發及轉移。

放療對所有的細胞及組織都有一定的殺傷力,但是正常的細胞和組織耐受劑量值會比較高,因此在腫瘤區的劑量與正常組織的劑量便有不同,另外放射劑量亦不能超過正常組織的耐受劑量值。

癌症手術或化療經常會配合放療以增加局部控制,因放療是器官保留的重要治療方法,例如肛門癌、聲帶癌和膀胱癌等,使用放射及化學治療同步便有很好的成效,也讓器官免於切除。

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蟹足腫、顱內良性腦瘤和腦下垂體腫瘤等,放療都有不錯的效果。

隨著醫學物理及電腦科技的進步,放療機器已進化到可由電腦精確估算照射範圍內每單位體積的劑量,可以降低治療的副作用,提高局部控制率。

 放射治療的適應症有哪些1、治癒性:(1)手術前照射:使腫瘤縮小以便開刀。

(2)手術後輔助性放療:對有復發危險的區域照射,增強局部控制,適應症如手術邊緣不夠或有殘留癌細胞、淋巴管或血管浸潤、神經侵犯和多顆局部淋巴結轉移等。

(3)第一線治療或器官保留治療(放射及化學治療同步):如前述之鼻咽癌、聲帶癌、肛門癌和膀胱癌等。

 2、緩解性:對於已轉移的腫瘤,目的是「症狀控制」和「提高生活品質」,原則為「見好就收」。

例如:腦轉移、脊椎神經被壓迫、上腔靜脈壓迫症候群、腫瘤出血、腫瘤阻塞(如食道、大腸直腸、膽管、氣管、支氣管癌等)、腫瘤壓迫及骨骼轉移引起的疼痛等。

緩解性放射治療通常會使用較大的分次劑量,總劑量較低。

 放射治療會有什麼副作用放射治療會依治療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般而言,單做放射治療副作用較小,如合併化學治療副作用會較大,治療過程如有不適,可請醫師評估和開藥緩解症狀,常見的副作用為皮膚、口腔及腸胃道反應。

 因著放射治療技術和計畫精緻度的提升,目前放療的急性副作用與後遺症已降低許多。

治療計畫亦可配合營養師的建議,加強病友營養及免疫力,以利完成治療。

過程中護理師也扮演重要角色,提供詳細的衛教,讓病友了解在治療期間如何與配合醫師,降低治療不適與提升效果。

 評估癌症治療的效果及回診治療後應定期回診以觀察是否有復發、轉移或出現後遺症。

一般而言,若治療失敗,約80%會在前兩年發生,因此第一、二年應每兩~三個月回診一次;第三至五年每三~四個月回診一次;五年以後,若無復發或轉移,會視為痊癒,每四~六個月追蹤即可。

追蹤期間,醫師會視臨床狀況,也許會再安排一些檢查。

   雖癌症仍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只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與居家環境的整潔,避免環境毒素,可大幅減少患癌的機會。

一旦不幸診斷患有癌病,應積極配合腫瘤團隊的治療,爭取最佳的治療效果。

附加檔案:     院址:嘉義市忠孝路539號 總機:05-276504



3. 腫瘤治療後病灶縮小了,為什麼生存期卻比病灶沒縮小的病人更 ...

滾蛋吧腫瘤君#癌症治療,最關心的是什麼?不用說,當然是療效。

患者和家屬關心,醫生同樣關心,就像我們學習會關注成績,這是不用說的。

正在驗證您的訪問請求系統偵測到您的電腦網路發出了異常流量,您需經驗證才能訪問我們的網站。

驗證過程將自動完成,您只需等待數秒…



4. 腫瘤癌症治療案例|濟群欣中醫

第三個月:患者至醫院回診發現,原本擴散至骨頭及肺部的癌細胞大幅減少,經常性的流鼻血以及耳鳴等症狀,也已經完全消失,頸部的腫瘤縮小至3公分,而且 ...電話:02-23-118-118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0號2樓治療案例乳癌胃癌骨癌淋巴癌腎臟癌大腸癌食道癌腦膜瘤口腔癌鼻咽癌肺癌肺腺癌肝癌子宮癌卵巢癌攝護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口腔癌全部案例回到首頁骨癌治療案例鼻咽癌轉到頸部、肺癌和骨癌治療_案例1想到朋友做放化療後兩年就天人永隔,心生恐懼,拒絕做放化療基本資料吳先生  50歲患者說明我剛開始覺得右側頸部有股怪異感,沒想到這一年多來狀況愈來愈明顯,最近還有其他症狀,像是頻繁地流鼻血、耳鳴、吞嚥等困難。

特別是吞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也因為這樣瘦了將近5公斤,整個人很瘦弱,臉色蠟黃,有氣無力。

醫院報告中發現,我右側頸部有壓迫到喉嚨的5公分大腫瘤,這正是造成我吞嚥困難的主要原因,醫師確診為鼻咽癌轉頸部,癌指數約150左右,骨頭及肺部也有輕微擴散,因此醫師表示要做放、化療。

由於我朋友前兩年前罹患腫瘤癌症,他做完放、化療後不到兩年就天人永隔了,因此我對放、化療心生恐懼,才選擇經朋友轉介紹到「濟群欣中醫診所」就診。

腫瘤癌症治療經過第一個月:經常性的流鼻血、耳鳴、吞嚥困難已獲得改善,所以可正常進食。

身體的機能大幅恢復,體重也增加了1公斤。

第三個月:患者至醫院回診發現,原本擴散至骨頭及肺部的癌細胞大幅減少,經常性的流鼻血以及耳鳴等症狀,也已經完全消失,頸部的腫瘤縮小至3公分,而且沒有擴散的跡象,患者此時的生活已無大礙。

第六個月:肺部及骨頭內的癌細胞全數消失,右側頸部內的腫瘤也縮小不到1公分。

醫院檢驗報告顯示癌指數已經降到正常值。

第九個月:用手已完全觸摸不到頸部腫瘤,身體狀況感覺和罹癌前一樣好,完全無不適感。

不過我們還是建議患者再到醫院檢查,以確保腫瘤是否完全消失,這樣我們才能安心。

癌症腫瘤治療說明患者本身還年輕,4個轉移腫瘤很幸運地在九個月內全都消失。

此患者來就診時同時罹患4個腫瘤,原本鼻咽癌轉到頸部、肺部、骨頭的腫瘤,因無開過刀和做放、化療,所以身體尚未遭受到破壞,在治療的時間上相對地會大幅縮短。

經過我們醫師的治療,利於腫瘤生長的身體環境已改變,腫瘤也隨之消失,同時降低了未來復發和轉移的風險。

除此之外,因為這4個腫瘤尚未讓身體全部潰堤,所以還來得及治療,復原速度也比一般腫瘤患者還快。

攝護腺癌轉肺癌轉骨癌治療_案例210次放療失去味覺還轉移肺部及骨頭基本資料李先生  49歲患者說明我長時間排尿時感覺不太順暢,經醫院確診為罹患攝護腺癌第三期,罹癌期間做過10次放療,放療期間我失去味覺,沒有精神和體力,整個人瘦了約6公斤。

我持續接受醫師治療,直到後半年,感覺肺部呼吸不太順暢,而且骨頭有時會感到疼痛,再經過醫師檢查後,確診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及骨頭,醫師表示肺部腫瘤約1.5公分左右。

接下來我同時接受了放、化療,但才做完的第一次就導致噁心嘔吐、沒味覺、掉髮、食慾不振、四肢無力。

在放、化療約莫過了兩個月左右,骨頭癌沒好轉不打緊,反而更加疼痛,接著雙腿失去力氣,無法正常行走,只能借助拐杖,每天還必須藉由服用止痛藥物及嗎啡來減輕疼痛。

最後繼而轉至「濟群欣中醫診所」接受治療。

腫瘤癌症治療經過第一個月:患者不再需要服用止痛藥物和嗎啡,就可以正常走路。

嚴重噁心嘔吐、失去味覺等,放、化療的後遺症已經好轉,精神疲憊的問題也改善許多。

第三個月:肺部腫瘤縮小許多,味覺恢復,胃口很好,體重也因此從54公斤增胖到57公斤。

除此之外精神狀況也好轉,頭髮不再掉落而稀疏。

第六個月:頭髮開始變得茂密,放、化療所產生的後遺症,幾乎全部消失。

病患至醫院回診時,證實PSA值(攝護腺特異抗原)及癌症指數皆恢復到正常值。

攝護腺癌轉肺部、骨頭的問題也完全消失。

癌症腫瘤治療說明攝護腺癌屬於比較好治療的癌症,卻在多次放療期間讓癌細胞轉移至肺部和骨頭,而西醫醫師在束手無策情況下,只能開嗎啡及止痛藥,確實短暫解決患者疼痛問題。

不過解決疼痛感並不會間接修護身體,3個腫瘤還是會繼續無情地像惡魔般攻擊體內,倘若此個案沒有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有效率的控制,估計此患者無法撐過一年。

但值得開心的是,此患者找到正確的治療方向及醫師,我們只利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讓患者枯木



5. 手術、放化療加速癌細胞擴散?破解3大癌症迷思

所以藉由手術、放化療將腫瘤縮小後,它的確有可能因此加快生長速度,但為什麼癌症還要這樣治療? 廣告. 趙大中解釋,腫瘤在一公分的時候對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迷思破解手術、放化療加速癌細胞擴散?破解3大癌症迷思收藏圖片來源/康健雜誌瀏覽數426,2232013/12/30·作者/曾沛瑜·出處/康健雜誌第182期放大字體癌症31年來盤踞國人第一大死因,不少人聞癌色變,坊間各式治癌說法多得不計其數,搞得癌友跟家屬愈來愈徬徨,究竟這些傳聞該不該買單?這陣子網路瘋傳一篇文章:「美國終於承認,手術、放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引起不少討論與轉載,癌症希望基金會病友服務部主任許怡敏也提到,不少癌友、家屬還因此打電話來詢問是否該中斷治療?事實上在這篇文章出來之前,坊間就有不少暢銷書支持癌症未必要治療,或者不需要進一步做放、化療的觀點,尤其很多都是醫師、抗癌過來人的背書,增加了不少可信度。

究竟這樣的說法對不對?西醫、中醫、自然醫學醫師又怎麼看?3個常見疑問一一回答。

1.手術、放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針對這個標題,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趙大中直言,沒錯,手術、放化療的確可能加速癌細胞生長與擴散,特別是在手術後腫瘤沒拿乾淨的情況下,這也是醫界早就知道的事情。

趙大中指出,過去就有研究拿一些癌腫瘤0.5~1公分病人的血去跑流式細胞儀,發現癌細胞其實早就跑出去了,而且細胞的特性本來就是數量愈少的時候分裂愈快,當它大到一定程度反而生長速度會趨緩,就像手破了一塊皮,旁邊的細胞就會長過來,癌細胞也一樣。

所以藉由手術、放化療將腫瘤縮小後,它的確有可能因此加快生長速度,但為什麼癌症還要這樣治療?廣告趙大中解釋,腫瘤在一公分的時候對病人而言可能沒有症狀,但當它長到體積一公升(約一公斤)大的時候,除了會消耗病人的營養,還會壓迫到其他器官,假設壓到肺、氣管可能會喘不過氣,如果破掉造成大出血,病人甚至會因此而死,而且其他器官轉移的情況通常也會更加嚴重。

因此必須趁腫瘤還小的時候就靠手術、放射線治療將看得見的腫瘤拿掉、縮小,至於化學治療,一方面可使腫瘤縮小,另一方面則是要殺掉那些本來就散布在血管、骨髓裡,影像檢查所看不見的癌細胞。

這篇文章裡提到美國終於承認,手術、放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的根據,引用的是一篇美國田納西州范德彼特大學癌症醫學與生物學系教授亞特加(CarlosL.Arteaga)的研究,他發現罹患乳癌的老鼠在打化療藥小紅莓後,體內的發炎物質TGF-β會增加,刺激癌細胞轉移。

和信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鄭鴻鈞直言,透過這樣的標題詮釋這項研究是有問題的。

首先,一份報告無法代表美國醫界的主流觀點,況且這份研究還在動物實驗階段,尚未證明套用在人類身上是否適用。

廣告其次,趙大中指出,目前關於TGF-β的文獻回顧,發現它除了有促進腫瘤也有抑制腫瘤的效果,尚未找出調控的機制,所以研究大多還停留在初步階段。

第三,該文章強調癌症病人應透過提升自身免疫能力來抗癌,問題是之所以罹癌,一部份原因就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腫瘤才會長出來。

趙大中提到,當然醫界也不斷在研究免疫治療的方法,但目前除了透過異體骨髓移植讓別人身上的好細胞來幫助病人殺死血癌或惡性淋巴瘤的癌細胞外,仍沒有實用且安全的應用方式。

而當前所有用在人類身上的藥物,都是經過嚴謹的細胞測試、動物實驗、三階段人體實驗,包括毒性測試、證明療效,最後還要比較新藥跟既有治療用在兩群病人身上的結果,只要其中一個環節不成功,這項藥物就失敗,遑論該研究僅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鄭鴻鈞說。

所以這份報導利用未經解釋的標題,加上一項動物實驗研究就擴大解釋成:主張癌症應該手術、放化療的人終於良心發現,醫界認為這樣的說法有點扭曲。

2.不少拒絕放化療,甚至不治療的癌友也活得好好的,該跟他們一樣嗎?「癌症愈治療愈短命」、「手術只會讓癌症更猖獗」、「化療是不必要的」……在癌友間傳遞,還搭配案例做見證,令人半信半疑。

廣告的確,一直以來都有一群人不治療或者只做手術也活能得好好的,趙大中舉乳癌病人為例,只做手術的人,15年以上的存活率是26%,代表100個人裡面有26個人可以活超過15年,所以每個醫師多少都會碰到這樣的案例,但那些建議不治療、拒絕放化療的書裡卻都忘了提到後面的事實。


6. 晚期肺癌別絕望!免疫療法組合讓8旬翁一年腫瘤縮小4倍

肺癌是台灣每年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初次診斷的平均年齡更是超過60歲,除了多有慢性病,也因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確診時多已為晚期患者, ...Skiptocontent肺癌是台灣每年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初次診斷的平均年齡更是超過60歲,除了多有慢性病,也因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確診時多已為晚期患者,導致許多家屬及病人有放棄治療的念頭。

誰說治療肺癌一定要承受嚴重副作用?醫師列舉新選擇「患者覺得治療很痛苦,主要是源自於化學治療的副作用。

但是近年來的免疫療法,打破許多患者對治療的既定印象。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張晟瑜表示,肺癌依細胞種類可分成四個不同族群,包括常見的肺腺癌,以及小細胞、大細胞、鱗狀細胞肺癌等。

過去對於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主要使用化學療法,但患者可能因為副作用而嚴重影響生活;近幾年已有許多精準治療的出現,如果患者因為沒有基因突變,不能使用標靶藥物,較新的免疫療法已經為患者提供了一項療效好、副作用少的選擇。

88歲翁罹肺癌採免疫療法配化療,一年腫瘤縮小4倍張晟瑜舉例,一名88歲阿伯,因咳嗽、喘持續半年,且骨頭疼痛、肺水腫、體重明顯下降,去年確診為肺腺癌,不料骨頭已有腫瘤細胞轉移,不僅無法使用手術治療,也因無基因突變而無法使用標靶藥物。

此外,考量患者本身年紀大,又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難承受化療的副作用,最後在醫師的評估後決定使用免疫療法搭配化療,並降低化療劑量來避免強烈的副作用,使患者的生活品質得到維持;治療至今,不僅肺積水、骨轉移、疼痛的情況皆得到改善,且腫瘤整整縮小了4倍,僅剩1公分,控制得相當不錯。

免疫療法啟動免疫系統,有效期更長,副作用更少張晟瑜解釋,腫瘤細胞會利用PD-L1來踩住免疫細胞的剎車,導致免疫細胞無法攻擊癌細胞,使腫瘤不斷地長大,而免疫療法則是透過活化免疫細胞的方式,把阻擋免疫細胞攻擊的剎車拿掉,讓免疫系統恢復健康功能進而攻擊癌細胞。

然而,張晟瑜醫師表示,很多時候施行免疫療法並不會立即發揮效果,可能需要三個月以上的啟動期,剛開始患者可能覺得沒什麼效,一旦免疫系統被啟動了,有效期就能夠延長很久,且在治療上相對於化療,副作用更少。

免疫療法配化療為肺癌治療主流,存活率提升三倍張晟瑜醫師表示,免疫療法搭配化療,因能夠持續縮小腫瘤且不會增加副作用,是目前肺癌治療的主流。

是否要單純採免疫療法或搭配化療,則要根據患者PD-L1的表現量再評估,而其中約有70%病人PD-L1表現量並不高,則會建議使用免疫療法搭配化療來進行治療。

國外大型臨床研究顯示,晚期肺癌治療過程若單用化療,僅5~10%病人存活期超過五年,若是搭配免疫療法,則可增加到15~20%,存活率大大成長了約三倍,且一旦免疫療法啟動了免疫系統後,不僅效果看的見更能持續更久,因此張晟瑜醫師也呼籲及早使用免疫療法,不要等到身體狀況來不及了才使用。

免疫療法突破治療困境醫籲:不要輕易放棄治療過去,若晚期肺癌的患者不適合使用標靶藥物,治療選擇就只剩副作用大的化療,使醫師、患者面臨治療與生活品質的兩難;自從免疫治療問世後,不但使患者多了一項治療選擇,也使治療困境迎刃而解,張晟瑜醫師表示目前醫學技術不斷更新,即使是年紀大的晚期患者,都不要輕易放棄治療,一開始就要給自己機會,若是適合免疫療法,則應在第一線使用,趁身體狀況不錯時使用,越能越早成功啟動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

張晟瑜醫師也提醒,目前健保也有給付PD-L1表現量的檢測,鼓勵肺癌患者們都能進行檢測來為自己的治療量身訂做,此外,若是檢測後PD-L1表現量符合健保條件,也可在健保給付下使用免疫療法進行治療,減輕經濟負擔。

文/林以璿圖/蘇鈺婷延伸閱讀:亞洲人特別容易得肺癌?醫師籲:面對大馬路不要常開窗!確診肺癌有什麼治療選擇?台大醫師一張表判別:先分種類、再分期別肺癌早期發現是關鍵!台大醫師分析:你適合胸部X光檢查、電腦斷層還是低劑量電腦斷層?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2021-01-02《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2021-01-03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



7. 罹癌消極轉念治療腫瘤縮小

一名近50歲的婦女,月經周期紊亂、偶有大量出血、腹痛的症狀,原不以為意,後因越發頻繁而就醫,才知罹患子宮內膜癌三期,經手術後,醫師 ...快訊宜蘭外海規模6.1地震最大震度4級國家警報13連發嚇壞民眾01:49udn生活生活新聞聽新聞test0:00/0:00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罹癌消極轉念治療腫瘤縮小2020-04-0513:05聯合晚報/簡浩正癌症腫瘤關閉罹癌治療成效,除了每個人腫瘤基因的差異外,飲食、生活習慣和情緒調整等因素也影響很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民眾罹癌色變,但台灣醫療技術精進,多數非不治之症。

而有時治療過程「心理」因素很重要。

一名近50歲的婦女,月經周期紊亂、偶有大量出血、腹痛的症狀,原不以為意,後因越發頻繁而就醫,才知罹患子宮內膜癌三期,經手術後,醫師告知得再進行化療與電療。

該婦女得知需後續治療時,覺得自己已是疾病晚期、求生意志低。

原想申請安寧病房度過餘生,不想再進行治療,但兒子毅然辭去公職、要就近照顧,加上醫護人員鼓勵,她轉念積極接受化療與電療。

沒想到成效頗佳,除了現在不用再服藥外、腫瘤也從十公分縮小至三公分左右至今,成為病友的模範教材。

收治該婦女的羅東博愛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曾思文表示,子宮內膜癌雖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54歲,但由於台灣飲食逐漸西化,女性子宮內膜癌近年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據國健署2016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子宮內膜癌每十萬人口的個案數為2462人,排名女性十大癌症第六名,勝過排名第八的子宮頸癌。

而肥胖、糖尿病、雌激素過度刺激與基因上的可能缺陷,為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不正常出血」。

不過子宮內膜癌約近七成屬早期,且五年存活率高,可透過超音波、子宮內膜切片等方式檢查,也有治療方式,並非無法控制病情。

曾思文說,癌細胞的產生,多來自基因突變,人體內原本就存在著好細胞與壞細胞,當原本正常的細胞因突變而成癌細胞,會混淆免疫系統的辨識,使人體的防禦機制無法發揮作用,進而讓癌細胞有機會長大與擴散。

不過相同期別的癌症病人,接受一樣的治療方式,有人效果很好,但有些人卻反應不佳,曾思文說,答案就在治療後的差別。

除了每個人腫瘤基因的差異外,其實飲食、生活習慣和情緒調整等,占有很重要的影響,且「心理因素」比你想的更重要。

曾思文說,心理因素會改變人們生理反應,包括荷爾蒙、免疫系統、甚至引發慢性發炎反應,進而影響睡眠、食慾、日常活動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改變個人的健康狀態;而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罹癌病人的心理狀況會影響他們的存活率。

他舉例上述所收治婦女,原本求生意志低,但因獨子全心照顧及醫護人員鼓勵下轉念治療,正常進食、心境也變得快樂,治療五年至今腫瘤未再擴大。

他同時期收治另一名年齡相仿的婦女,是名音樂老師,一樣是開刀後得接受化療與電療,但因個性較主觀、自我要求高,確診後就心情低落、情緒走不出來,治療上也有拖延,不幸過世。

因此,他建議罹癌患者在積極治療後,應正向看待並努力修正飲食、習慣、心情與個性,並適量運動,即使是已遠處轉移的第四期或晚期患者,也可能與癌症和平共存,多活好幾年。

製表/簡浩正子宮頸癌癌症腫瘤基因國健署台東地震苪氏規模4.2高屏東3縣市有感台東縣太麻里鄉近海今晚6點27分23秒發生苪氏規模4.2地震,太麻里震度4級最大,高雄、屏東也有感,這次地震位置偏台東南...2021-02-0618:56台灣西半部空汙多處紅色警示興達電廠首度「停3減1」今天台灣西半部趨於靜風,空氣汙染不易擴散,從桃園以南已出現多站「紅色警示」站日。

高雄市環保局昨晚提前啟動應變機制,市府更...2021-02-0615:07商用國產豬漲2成憂年後續漲農委會:將了解餐飲業者搶購國產豬導致國產五花肉進價已漲2成,冷凍肉商擔心年後會漲更多。

農委會則強調並沒有缺豬的情況,但會對餐飲業進貨的...2021-02-0519:40小年夜全台濕涼除夕東北季風接力北台灣降溫氣象局表示,日夜溫差大的天氣持續到8日;小年夜起全台有雨,中部以北、宜蘭可能有較大雨勢,氣溫偏涼;除夕雨勢緩和但東北季風...2021-02-0418:07立百病毒致死率75%恐全球大流行專家驚曝:台灣是高風險區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尚未待疫情趨緩,已有專家開始警告下一場疫情。

非營利組織「藥品取得基金會」(AccesstoMedicineFoundation)發現立百病毒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