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括約肌失調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免疫功能失調害她排尿困難

台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蔡宗璋指出,膀胱功能依賴神經系統控制,黃女免疫功能失調,周邊神經病變,感覺膀胱尿意變遲鈍,解尿的括約肌又太緊繃,一般人 ...自由電子報健康醫療健康首頁新聞現時批醫流專題名醫名人抗老養生塑身謠言終結站健保長照自由影音即時熱門政治社會生活國際地方蒐奇財經娛樂汽車時尚體育3C評論玩咖食譜健康地產專區服務自由電子報APP自由電子報粉絲團自由電子報Line熱門新訊即時熱門政治社會生活健康國際地方蒐奇影音財經娛樂汽車時尚體育3C評論玩咖食譜地產專區TAIPEITIMES求職爆Search限制級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需滿18歲方可瀏覽。

未滿18歲或不同意本條款離開我同意我已年滿18歲進入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首頁>新聞現時批>即時新聞免疫功能失調害她排尿困難2014/06/2106:00黃女在接受治療前列腺肥大的排尿障礙藥物,放鬆括約肌,增加敏感度後,終於可以正常解尿。

(記者蔡淑媛攝)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排尿困難若排除臟器問題後,要考慮可能是免疫功能失調引發的疾病;圖中患者非本文當事人。

(記者蔡淑媛攝)30歲的黃姓職業婦女長期全身痠麻疼痛、眼乾、頭暈、便秘,後來出現排尿困難,脹到膀胱快滿出來才有尿意,卻尿不出來,解不乾淨,頻頻跑廁所,也反覆感染尿道炎,最後才知道竟是免疫功能失調,造成周邊神經病變,影響膀胱排尿功能。

台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蔡宗璋指出,膀胱功能依賴神經系統控制,黃女免疫功能失調,周邊神經病變,感覺膀胱尿意變遲鈍,解尿的括約肌又太緊繃,一般人小便約2-3分鐘,她要坐馬桶5-6分鐘才滴滴答答勉強解出,解尿緩慢、尿不乾淨,又怕自己膀胱會脹破,要訂時間提醒如廁,不堪其擾。

請繼續往下閱讀...黃女解尿困難、長期便秘、眼乾、視力模糊,求助泌尿科、腸胃科和眼科,都找不出問題,半年前,被轉診到神經內科,抽血做免疫血清檢查指數異常,經免疫調節和症狀治療,現在已經大幅改善。

有趣的是,黃女因為藥袋上寫著治療「前列腺肥大症所伴隨的排尿障礙」,原本不太敢吃,但蔡宗璋說,此藥主要是改善症狀,讓括約肌放鬆,恢復敏感度,幫助正常排尿。

蔡宗璋說,自體免疫功能失調原因不明,常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引起神經病變遍及全身,出現頭暈、全身痠痛、心悸、胸悶、消化不良、視力模糊或排尿困難等。

如果排除臟器問題,可能是免疫功能失調引起,建議及早就醫,對症治療,否則再惡化可能傷及腎臟,持續乾眼會永久影響視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不用搶現在用APP看新聞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發燒新聞9年內生8胎!34歲勇媽:每個家庭至少應該要生3胎健康網》3個喝豆漿NG行為營養師:無糖豆漿最健康健康網》台灣女留學生打高端成功入境以色列健康網》豆製品百百種想補鈣、蛋白質「挑這款」健康網》影響血糖的7大因素喝咖啡、壓力大、睡眠不足都在內健康網》燕麥片營養超多!營養師:消疲勞還「降膽固醇」網友回應熱門新聞9年內生8胎!34歲勇媽:每個家庭至少應該要生3胎健康網》3個喝豆漿NG行為營養師:無糖豆漿最健康健康網》台灣女留學生打高端成功入境以色列健康網》豆製品百百種想補鈣、蛋白質「挑這款」健康網》影響血糖的7大因素喝咖啡、壓力大、睡眠不足都在內熱門新訊more「左營綠園道舊城單車遊」用單車串接舊城文化的記憶GianniChiarini翻玩復古美學義大利輕奢包的時髦新主張遠傳攜手36家供應商夥伴送暖到偏鄉「雙十國慶連假」入夜浪漫遊光臨藝術節!新竹市中心最美夜景一次拍醫病平台moreQ:打完疫苗為何不能揉注射部位?Q:聽說用茶包熱敷或冰敷眼睛,可以消除黑眼圈?Q:長汗斑下水游泳會傳染嗎?杏林動態more迎接週六世界安寧日大里仁愛醫院籲安寧「平權」雙十連假將至新北各大醫院門診時段出爐亨通機械捐20億元助台大醫院成立「尖端醫療發展中心」



2. 淺談神經性下泌尿道功能異常

高壓可能來自結構阻塞、膀胱順應性差、逼尿肌-括約肌協同失調(DSD)(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同時收縮),或兩者的組合。

NLUTD導致膀胱排空受損,超過75% ...切換導覽淺談神經性下泌尿道功能異常列印詳細內容作者王奕山藥師分類:媒體報章發表發佈:02七月2021點擊數:393淺談神經性下泌尿道功能異常-(藥師週刊第2219期)◎文╱藥師王奕山 神經性下泌尿道功能異常(NLUTD)是一種由於神經損傷或疾病而發生的膀胱功能障礙,使得醫療保健成本增加及需要更多的居家護理協助。

國際失禁學會(ICS)將NLUTD定義為「由於神經控制機制紊亂導致的下泌尿道功能障礙」。

NLUTD常見於多發性硬化症(MS)、脊髓損傷(SCI)、脊髓脊膜膨出(MMC)的患者。

其次是帕金森氏症、腦血管事件、創傷性腦損傷、腦或脊髓腫瘤、馬尾症候群(Caudaequinasyndrome,CES)、橫貫性脊髓炎、多系統萎縮、盆腔神經損傷和糖尿病。

這類神經系統疾病導致泌尿系統相關的併發症,包括:尿失禁、尿路感染(UTI)、尿石症、敗血症、輸尿管阻塞、膀胱輸尿管逆流(VUR)和腎功能衰竭。

原因包括膀胱出口阻塞(BOO)、輸尿管阻塞、尿路感染、結石。

最重要的是,持續的膀胱內高壓。

高壓可能來自結構阻塞、膀胱順應性差、逼尿肌-括約肌協同失調(DSD)(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同時收縮),或兩者的組合。

NLUTD導致膀胱排空受損,超過75%患者無法自行排尿。

良好的膀胱排空策略可以保護腎功能,避免快速惡化,並減少尿道相關併發症(如UTI和腎或膀胱結石)。

歐洲泌尿外科學會指引建議,無論患者是否使用輔助膀胱引流,都應考慮使用抗毒蕈鹼藥物,做為NLUTD患者的一線藥物治療,以改善膀胱過動症狀和減少急迫性尿失禁和降低逼尿肌壓力(GORA,LOE1a)。

研究發現oxybutynin可改善最大逼尿肌壓力,大約降低30-40%,同時也增加最大膀胱容量30-40%。

但若治療效果不佳,就需考量導管引流、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onabotulinumtoxinA或是外科手術(如膀胱增大術、失禁尿流改道、尿道外括約肌切開術、膀胱頸閉合手術)。

最近兩篇RCT研究選用Beta-3腎上腺接受體作用劑(β-3agonist)治療NLUTD,50mgMirabegron與安慰組相比,逼尿肌收縮時的體積顯著增加、膀胱順應性、尿失禁的比例顯著下降。

但膀胱的容量沒達顯著增加。

因此指引建議,對於有膀胱過動(OAB)和NLUTD症狀的患者,Mirabegron可能是抗毒蕈鹼藥物的替代選項(GORC,LOE4)。

對於中高風險的NLUTD患者,每年也需定期進行腎臟和膀胱超音波檢查。

參考資料:Kavanagh,A.,etal.,CanadianUrologicalAssociationguideline:Diagnosis,management,andsurveillanceofneurogenic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Executivesummary.CanUrolAssocJ,2019.13(6):p.156-165.2.Krhut,J.,etal.,Efficacyandsafetyofmirabegronforthetreatmentofneurogenicdetrusoroveractivity-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NeurourolUrodyn,2018.37(7):p.2226-2233.3.Welk,B.,etal.,Apilo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theurodynamicefficacyofmirabegronforpatientswithneurogenic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NeurourolUrodyn,2018.37(8):p.2810-2817.(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師) 上一篇下一篇你目前位置: 首頁研究發表媒體報章發表淺談神經性下泌尿道功能異常



3. 神經性膀胱障礙的診斷與處置

一般依據神經生理學分類,病灶部位若在薦髓之上,歸類為上運動神經元傷害,會造成膀胱逼尿肌反射亢進、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detrusor-external sphincter ...  教育演講3:脊髓損傷SpinalCordInjury程 序 表E3-3神經性膀胱障礙的診斷與處置DiagnosisandTreatmentofNeurogenicBladder蔡素如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  控制排尿的神經因性病灶發生時,造成下尿路系統膀胱與尿道括約肌協調機制失衡,導致排尿與儲尿功能障礙。

一般依據神經生理學分類,病灶部位若在薦髓之上,歸類為上運動神經元傷害,會造成膀胱逼尿肌反射亢進、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detrusor-externalsphincterdyssynergia)。

病灶若位在薦髓或以下部位,歸類為下運動神經元傷害,造成逼尿肌與尿道括約肌無收縮或收縮無力。

然而神經性膀胱障礙的分類,與臨床神經受損部位並無絕對相關,仍應以尿路動力學檢查結果為依據,才能正確顯示神經性膀胱型態與功能障礙。

尿路動力學檢查有不同的項目與適用範圍,其中以錄影尿路動力學檢查(videourodynamicstudy)為最完整的評估工具。

此項檢查可以偵測膀胱壓力與相對應容量之變化,同時量測尿道壓力;並能記錄尿道外括約肌肌電圖,以判讀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程度;配合X光放射線透視錄影,即能獲取泌尿系統之動態影像,對於膀胱-輸尿管逆流、膀胱順應性改變、逼尿肌-膀胱頸共濟失調等均能清楚呈現。

  由於神經性膀胱障礙導致殘尿量增加、排尿時膀胱壓力上升、膀胱順應性降低,進而造成尿路感染、上尿路阻塞性病變,導致腎臟功能降低或腎衰竭等併發症,因此建議病人需定期接受泌尿系統功能的監測,並依照病情提出個別的膀胱照護計畫,以維護尿路與腎臟功能。

  神經性膀胱障礙的處置原則,以減少逼尿肌反射亢進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嚴重程度,達到降低排尿膀胱壓力與尿道阻力、減少殘尿量之目的。

臨床上除了使用口服副交感神經抑制劑藥物與骨骼肌鬆弛劑藥物外,教導運用自我間歇性導尿技術亦是常見照護方式之一。

外科手術則包括:尿道外括約肌切開術、尿道支架置放、尿道氣球擴張術、薦椎背神經根切除術併膀胱電刺激等治療,據文獻報告其效果不一。

根據本人近年的臨床研究報告,使用酚劑進行會陰神經阻斷術(pudendalnerveblock),或經會陰部注射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toxinA)至尿道外括約肌,以治療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結果顯示能有效改善排尿障礙,且無嚴重副作用發生,建議可作為臨床治療的參考方法之一。

  



4. 神經性尿失禁

醫療專業區MedicalProfessional精選文章神經性尿失禁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泌尿科 郭漢崇主任  正常的膀胱,需要有足夠的膀胱肌肉收縮力,以及控制良好的膀胱頸和尿道外括約肌。

這些膀胱與尿道的功能,全是由神經系統來控制。

在人類的薦髓第二、三、四節,具有控制膀胱收縮的逼尿肌核,以及控制尿道外括約肌收縮及放鬆的陰部神經核,而在胸椎第十節至腰椎第一節,則有負責膀胱頸收縮的交感神經核。

這三個負責膀胱及尿道神經控制的反射中樞,彼此之間互有聯繫以及協調。

  在大腦、橋腦的位置,更有排尿中樞在此處,有負責膀胱收縮啟動的排尿中樞以及負責尿道外括約肌放鬆的禁尿中樞,這二個中樞並受到來自於大腦皮質以及邊緣系統和其他大腦神經中樞的調控。

因此,整個排尿的反射是由來自於大腦皮層以及脊髓反射中樞之控制,才能使得膀胱在儲存尿液的時候,不至於漏尿,而在漲尿的時候,能讓我們意識到有尿液感,而且能自然的排尿。

  當一個人神經系統出了問題,很可能會造成一些膀胱的控制力,或是尿道肌肉的控制力變差,因而會產生種種的排尿問題。

在這些排尿問題當中,以尿失禁最為常見。

由於尿液的排空,可以經由位於薦髓的反射中樞來執行反射動作,但這些反射動作在平時則受到橋腦排尿中樞以及大腦皮質的抑制。

因此,當大腦發生病變,例如中風、顱內出血或是其他的發炎,導致大腦皮質或是排尿中樞,對於排尿反射中樞的反射動作無法產生抑制的作用時,便會造成尿失禁。

  而位於排尿中樞與排尿反射中樞之間的脊髓,如果發生了任何傷害、出血或是發炎的病變,也會使得排尿中樞對於尿液的控制發生問題。

但是這種控制,除了尿會失禁之外,還常常伴隨著有尿道外括約肌以及膀胱頸在尿液失禁的動作產生時不協調的問題。

如果受傷的位置,位於交感神經核以上,則交感神經會在膀胱漲尿時增加活力,當排尿反射出現時,膀胱頸的活性增強,並不會有反射性的放鬆,因此同時會產生膀胱頸共濟失調的收縮同樣的,如果脊髓的病變發生在薦髓排尿反射中樞以上,則可能會造成在膀胱反射興性收縮發生時,尿道外括約肌無法有效的放鬆。

因此會造成尿失禁時,同時有尿道外括約肌的共濟失調。

  在神經性的尿失禁病人,如果出現膀胱頸或是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時,會使得病人在排尿時面臨膀胱出口較高阻力,因此容易產生膀胱內壓上升,也容易造成排尿不乾淨以及尿路感染的危險。

如果長時間出現膀胱出口阻塞,便會造成腎臟以及輸尿管的水腫和腎功能變差。

因此這些病人容易產生泌尿系統的併發症,甚至造成慢性腎衰竭。

  整體而言,神經性的病變,例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顱內出血等等位於橋腦以上的病變所造成的尿失禁,是由於中樞神經無法控制反射性排尿,但在排尿的時候,膀胱頸以及尿道外括約肌則也較不會有正常的協調。

因此病人除了尿失禁之外,並不會有太多的殘尿會,產生泌尿系統的併發症。

但如果神經性病變位於橋腦以下、排尿反射中樞以上時,則可能會產生尿失禁,以及膀胱頸或是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

這些病人除了尿失禁之外,也會有排尿困難或是尿液無法排空,以及容易發生泌尿系統併發症。

在診斷這些病人的尿失禁時,我們一定要記住神經性病變的位置與膀胱及尿道功能變化之間的關係,早日診斷出病人可能的不正常膀胱出口阻塞之原因,並且給予治療,才能夠使得病人不至於發生泌尿系統併發症。

top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