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復發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CD30標靶藥復發或頑固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新福音

臨床上依腫瘤形態的不同,將淋巴癌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HL)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兩者症狀類似,需靠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 ...回首頁認識淋巴癌淋巴的功能淋巴癌有那幾種為什麼會得淋巴癌罹患淋巴癌的影響淋巴癌六大症狀早期發現如何確定罹患淋巴癌早期治療的重要積極治療病情嚴重嗎?(癌症分期)治療的方法認識治療何杰金氏非何杰金氏照顧者該怎麼做認識淋巴癌淋巴的功能淋巴癌有那幾種為什麼會得淋巴癌罹患淋巴癌的影響定期追蹤面對癒後生活心理支持做個認真的病人首頁>最新活動與訊息友善列印│字級設定:最新活動與訊息CD30標靶藥復發或頑固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新福音8年前18歲的林小姐因脖子部位淋巴結腫大至醫院就診,經診斷為第三期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經過五個療程後腫瘤已明顯縮小。

但之後患者長達半年未回診,半年後再度到診間求診時,腫瘤竟復發到像頭一樣大,原來林小姐屬於極少見的復發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但那時針對此類型患者並無有效治療方式,醫師只能嘗試提高化療或放療的劑量以殺死癌細胞,但仍無法遏止多次的復發。

幸好現在已有針對復發或頑固型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新型標靶藥物,為這群人數極少的類罕見疾病癌友帶來新福音。

  人體的淋巴系統是由淋巴細胞、淋巴管、淋巴結等組成,幫助人體對抗外來侵入的細菌及病毒,當淋巴組織內的淋巴球調節失當,過度增生並破壞器官的功能時,即形成惡性淋巴瘤。

臨床上依腫瘤形態的不同,將淋巴癌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HL)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兩者症狀類似,需靠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銘崇表示,何杰金氏淋巴瘤好發於青春期及中老年族群,期別以第一期、第二期人數較多,治癒率超過九成;第三期、第四期人數較少,但其中約有一半為復發或頑固型。

案例中的林小姐即屬於第三期當中復發型的患者,雖然早期的患者治癒率高,但晚期的治療成效卻碰到瓶頸,急需新的治療方案。

  王銘崇醫師指出,癌症治療就像作戰,要對症下藥派出能有效擊敗敵人的武器,但如果敵人太強,就會像治療復發或頑固型淋巴癌一樣碰到瓶頸,沒有好的武器可利用,新型的淋巴癌標靶藥物便提供醫師一個最新的選擇,可用於對抗癌症的侵襲。

  王銘崇醫師解釋,其作用原理為標靶腫瘤上的抗原CD30並與之結合,讓細胞毒殺藥物進入細胞作用,解決目前臨床上已做過幹細胞移植,或已接受至少2種療法仍復發的患者的治療困境。

建議復發或頑固型的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接受CD30檢測,陽性患者可接受CD30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治療。

除了復發或頑固型的何杰金氏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的全身性退行分化型大細胞淋巴瘤(sALCL)同樣具有CD30抗體,可使用相同藥物進行治療,目前臨床治療效益佳、副作用小,且可有效延長患者的壽命。

  淋巴癌一向被視為「沈默的癌症」,因為淋巴癌初期的徵兆,像是發燒、盜汗、咳嗽等,經常與流行性感冒產生混淆,因而延誤治療。

王銘崇醫師提醒,一旦有上述相關症狀,務必提早就醫,配合積極治療,便能有效控制病情並提高根治機率。

來源網址:http://times.hinet.net/news/16893876



2. 好還要更好–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及單株抗體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依其免疫特性可分為B及T細胞,在國內前者約佔七到八成; ... 等第一線治療處方,因為仍有一部分病患治療效果不佳或復發,藉由合併其他未 ...台灣癌症防治網  關於我們簡介工作成績感謝與願景聯絡支持研究講座場次篩檢場次贊助捐款醫療顧問公開資訊捐助章程董事及監察人名單工作計畫及經費預算工作報告勸募公告財務查核報告監察報告書接受補助、捐贈名單清冊及支付獎助、捐贈名單清冊徵信錄出版刊物訂購刊物服務項目癌症新探衛教手冊歡迎投稿轉載申請其他圖書借閱繪畫藝廊攝影藝廊活動剪影資源分享相關連結近期活動專款、義乳及胸衣補助New搜尋健康新聞內容分類文獻導讀疑問醫答護理專欄衛教專欄醫療文獻癌症新知醫病討論臨床試驗癌症分類胃癌乳癌肺癌淋巴瘤子宮頸癌腎臟癌白血病肝癌口腔癌卵巢癌大腸癌食道癌攝護腺癌幹細胞移植膀胱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頭頸癌骨髓瘤皮膚癌肉瘤鼻咽癌生殖細胞癌喉癌好還要更好–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及單株抗體治療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蕭樑材醫師本文出自癌症新探33期1惡性淋巴瘤為淋巴系統衍生之腫瘤,分為何杰金氏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類,在國內近九成屬後者。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依其免疫特性可分為B及T細胞,在國內前者約佔七到八成;而依其惡性度或侵襲性可分為低、中、高惡性度三大類,臨床上約四到五成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中惡性度(侵襲性)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若未經治療,高惡性度者病患可能僅存活數天至數週,而中惡性度者則僅數週至數個月。

很幸運的,淋巴瘤對化學藥物、放射治療、甚至於新近使用的抗腫瘤抗原單株抗體的療效極佳,一部分病患甚至得以痊癒。

[@more@]放射線治療在二十世紀初是最早被用來治療淋巴瘤,然因其僅能針對侷限部位治療,目前僅用於少數只有初期侷限部位淋巴瘤的患者,或用來作為全身化學治療後之局部加強治療。

對大多數淋巴瘤患者而言,化學治療仍為其主要的治療方式。

從二十世紀初期化學藥物的研發開始,就發現很多藥物如烴化類等對淋巴瘤有很大的療效,而這促成了七Ο年代起開始研發合併使用各種有效藥物的混合處方治療法,因此八Ο年代出現了各種有名的淋巴瘤混合處方如CHOP、mBACOD等第一線治療處方,因為仍有一部分病患治療效果不佳或復發,藉由合併其他未使用過的藥物、加重劑量或改變注射方式,於八Ο年代末至九Ο年代初,衍生出所謂的第二線治療處方如DHAP、ESHAP、EPOCH、ICE等。

就在這時期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逐漸成熟,臨床醫師很快的將其利用來治療淋巴瘤病患。

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依移植物的來源可分成自體及異體兩大類,自體移植的前提必須腫瘤本身對化療有很好的療效,藉由移植前的更高劑量治療,來殺死更多的癌細胞,然因這將同時造成骨髓或造血系統無法恢復,因此必須輸注先前儲存的自體造血幹細胞來挽救及恢復造血系統,目前淋巴瘤多採用這類移植;而異體移植,因本身之併發症較多,目前在淋巴瘤治療上多運用於高惡性度、骨髓有侵犯或頑抗型淋巴瘤的患者。

自體骨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在淋巴瘤的治療始於八Ο年代末,在九Ο年代初期已從大型第三相的臨床試驗證實其可延長對化療有效的復發淋巴瘤患者之存活期,這在國內早已利用於臨床上。

然而該治療是否可提早使用於「經第一線化療已達緩解,但有高復發危險性的病患」,從九Ο年代中期許多臨床試驗開始針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然因病患危險因子的選擇及第一線化療處方的不同,各家研究結論並不一致,所幸是最近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第三相大型臨床試驗,其第一線治療使用CHOP,發現這些屬於中及高復發危險群的病患,於第一線化療達到緩解後,立即施行自體移植,可延長存活期,目前這樣的觀念也陸續引用於國內醫學中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移植照護技術的進步,目前自體幹細胞移植的年齡限制已可提升到65到70歲間。

除了前面提到化學藥物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進步,淋巴瘤治療的進展也拜基礎免疫學的進步,隨著七Ο及八Ο年代初期對免疫細胞(T細胞及B細胞)表現抗原的了解,除了首先利用於淋巴瘤的分類,科學家也嘗試利用針對這些抗原的單株抗體來治療淋巴瘤。

然初期這類治療受限於抗體之來源多由動物產生,注射到人體會產生不良的免疫反應,近年來因基因工程的進步,藉由改變單株抗體的結構使其「人性化」,目前已開始使用於臨床上,其中開花結果的便是抗CD20抗原的單株抗體。

CD20抗原在B細胞的演化過程會有長時間的表現,所以大多數的B細胞淋巴惡性腫瘤,或多或少對抗CD20的單株抗體均有療效,尤其



3.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Marathon168Rehouse 松哥鐵達人馬拉松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概論 人體除極少數器官,如腦組織或聲帶外,均有淋巴系統的存在,以做為身體免疫系統的 ...Marathon168Rehouse松哥鐵達人馬拉松一路發這裡記錄了我的點點滴滴!真心經營~圓滿幸福~marathon168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09091808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百科知識大全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概論   人體除極少數器官,如腦組織或聲帶外,均有淋巴系統的存在,以做為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份,幫助身體對抗疾病和感染。

淋巴系統是由淋巴細胞、淋巴管、淋巴結及一些非淋巴結的淋巴組織或器官所組成。

其中淋巴細胞包含B及T淋巴球;而淋巴管是淋巴系統內的細小通道,像血管一樣運送淋巴。

至於淋巴是一種無色、水狀液體,內含有可對抗感染的淋巴球。

密集的淋巴組織聚集而成的小豆狀結節稱為淋巴結(淋巴腺),來負責製造淋巴球及過濾並消滅侵入之細菌或病毒。

淋巴結最常於腋下、鼠膝部、頸部、胸部、腹部和下肢等處發現。

淋巴組織發生癌病即所謂淋巴癌,又稱惡性淋巴瘤,主要是由於淋巴細胞的異常增生。

若是別的癌症轉移到淋巴腺則為淋巴轉移而非淋巴瘤。

由於淋巴組織也存在於身體的許多部位,所以淋巴瘤可以發生在淋巴結以外的任何其它器官,如胃、口咽、鼻腔等。

在美國,淋巴瘤患者約占了所有癌症患者的5﹪;在台灣,則約占所有癌病的2﹪。

淋巴瘤大體上可分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類。

在美國,40﹪以上的淋巴癌是何杰金氏病,但在台灣地區則90﹪以上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尤其近十年來的發生率急速地增加,已在癌症死亡率排名榜上高佔第九位。

在民國八十七年衛生署登記報告的案例有1134位,男性發生率比女性稍多,而60歲以上的人發生機會則更是大幅增加。

與西方國家相較,台灣地區的T細胞淋巴瘤發生率較高,和B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則相對較少。

  目前由於診斷方法及各種治療的進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療效果大大提昇,而病患的存活率也因此獲得改善,部分病患甚至可以獲得完全根治。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發生原因(Etiology) 雖然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的真正原因仍不甚清楚,經由這類患者之研究調查,目前發現它可能與免疫功能不全、感染、環境、及遺傳等因素有關聯。

以下是一些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機率增加的可能原因:1.年齡及性別: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可能性會隨年齡增加而上升,且男性比女性常見。

2.免疫功能不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較常見於患有遺傳性免疫功能不全、自體免疫疾病、愛滋病病毒感染,及接受器官移植後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3.細菌或病毒感染: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Ⅰ(HumanT-cellLymphotropicVirus,typeⅠ),Epstein-Barr病毒,C型肝炎病毒,?疹第8型病毒(HHV-8)或幽門螺旋桿菌等皆會增加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機會。

4.環境:人們廣泛性地使用或是長期暴露在一些化學製劑下,如殺蟲劑、染髮劑、木器保護劑等,其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機率會增加。

5.遺傳:淋巴瘤病患可常找到一些染色體或基因之異常。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臨床表徵(ClinicalPresentation)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在頸部、腋下或鼠膝部出現腫大的淋巴結。

其它可能的症狀包括有:1.不明原因的發燒,2.夜間盜汗,3.持續的疲勞,4.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而若淋巴瘤壓迫到臨近器官或造成阻塞,則會產生這些器官之症狀,如在胃、小腸或大腸等消化器官時,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腹脹、便血、嘔吐、腹痛等症狀。

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則可能造成貧血、發燒、不正常出血等問題。

雖然大部份的淋巴腺腫大常因發炎及感染的原因居多,但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早期除了淋巴結腫大外,常是沒有任何症狀的。

當淋巴結發現異樣時,應該立刻去看醫師,這樣才能儘早被診斷及治療。

千萬不要等到嚴重時才要就醫。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診斷(Diagnosis) 假如臨床上高度懷疑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醫師除詳細詢問病史外,也會做身體檢查,檢查的範圍包括頸部、腋下或鼠蹊部的淋巴結是否腫大。

此外,也會包括常規的血液、生化檢驗、骨髓檢查



4. 高復發風險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標靶藥物 ...

由於診斷各種治療方法的進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療效果已有提昇,病患的存活率也有所改善。

彌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 回首頁 | 高復發風險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標靶藥物持續治療(maintenancetherapy)臨床研究計畫已開始實施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顏厥全醫師  淋巴組織發生癌病即所謂淋巴癌,又稱惡性淋巴瘤,主要是由於淋巴細胞的異常增生。

由於淋巴組織也存在於身體的許多部位,所以淋巴瘤可以發生在淋巴結以外的任何其它器官,如胃、口咽、鼻腔等,在台灣約占所有癌病的2%。

淋巴瘤大體上依照細胞型態可分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類,在台灣地區90%以上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尤其近十年來的發生率急速地增加,目前已經名列台灣癌症死亡率排行榜的前十名。

由於診斷各種治療方法的進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療效果已有提昇,病患的存活率也有所改善。

  彌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一種,約佔所有淋巴瘤的中的31%。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的表現型與臨床特徵有很大程度的差異性,其預後因素依照國際預後指數(InternationalPrognosticIndex,IPI),包括年齡大於60歲、腫瘤分期為第三期或第四期、及異常的血清乳酸去氫酵素數值(LDH)濃度、體能狀況(performancestatus)、淋巴結外的病灶數目等來計分,為目前已建立的預後指標。

  因為約90%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B淋巴細胞上會有CD-20表面抗原,所以現今發展出生物製劑療法(或稱免疫療法),為抗CD20的單株抗體製劑:Rituximab,是利用與抗原CD20結合,引起補體依賴細胞毒殺作用及抗體依賴細胞毒殺作用等免疫反應,達到消滅淋巴瘤細胞的目的。

在新英格蘭期刊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合併單株抗體Rituximab與傳統淋巴瘤的化學處方CHOP(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和prednisone),可大幅提高其整體緩解率、存活率及延長存活期。

完全緩解率約略可達百分之五十以上,而87%的病患腫瘤則可有腫瘤明顯的縮小,因此這個新免疫化學治療處方R-CHOP成為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病患的治療標準。

  儘管當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患者在接受加入Rituximab(R)的第一線化療(R-CHOP)後能改善臨床效果,但還是有大約30%的患者在接受R-CHOP化療後仍無法擺脫這個疾病。

使用Rituximab的效益尤其對具高復發風險的患者(依據IPI分數評定)而言,並無法達到極致,因此對這類患者有必要給予新的治療方式。

所以雖然近來治療的進步提高了DLBCL存活率,可是對於完成R-CHOP治療而症狀有所緩解的患者而言,目前並沒有能維持療效的療法。

對於復發風險高的患者(包括年長和預後指標不佳的患者)來說,治癒率仍然不樂觀。

  目前衛生署已通過一種新的口服藥物"enzastaurin"的全球性臨床試驗(PRELUDE臨床研究),Enzastaurin是一個選擇性的(-C型蛋白質激?抑制劑(ProteinKinaseC-beta,PKC(),它和它的活性代謝物不只能抑制C型蛋白質激?的訊息傳導路徑,也對PI3kinase/AKT等這些已知和腫瘤細胞存活與增生相關之訊息傳導路徑具有抑制效果。

之前第二期臨床試驗已發現enzastaurin能抑制與減緩復發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患者的惡化程度,抑制癌細胞增生;這些發現顯示,口服enzastaurin能透過多種機轉導致癌細胞死亡,並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該全球性臨床試驗為隨機、雙盲及有安慰劑對照設計良好的試驗,會比較接受R-CHOP治療後達到完全緩解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患者之中,每日服用enzastaurin在長期維持治療中的療效,是否能夠預防DLBCL復發。

以確定該藥可增加具高復發風險患者的無病存活率。

enzastaurin在過去研究中其副作用並不明顯,其中較常見的副作用是疲勞、足部、腳踝或腿部腫脹、噁心、咳嗽、和大小便顏色變淺。

此項試驗目前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臺大醫院、馬偕醫院、三軍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奇美醫院、高醫附設醫院等八家院所進行、未來陸續可能在更多醫學中心執行。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