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熱病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黃熱病

黃熱病是由黃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主要流行於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50%。

在非洲 ...黃熱病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中華民國72年1月19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傳染病防治條例」,茲將「黃熱病」列為法定傳染病。

 中華民國88年6月23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8800142740號令修正公布原名稱「傳染病防治條例」為「傳染病防治法」,茲將「黃熱病」修正為第一類傳染病。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96年10月9日署授疾字第0960000892號公告「傳染病分類及第四類與第五類傳染病之防治措施」,自96年10月15日生效。

茲將「黃熱病」修正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五類傳染病。

黃熱病是由黃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主要流行於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50%。

在非洲,流行地區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範圍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安哥拉,西非由於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在2015年無疫情爆發;在拉丁美洲則以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巴拿馬、千里達、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圭亞那、蘇利南、阿根廷和巴拉圭感染風險較高。

黃熱病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屬地方性流行疾病。

17-19世紀曾在北美洲(紐約、費城、紐奧良等)和歐洲(愛爾蘭、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傳出黃熱病疫情。

近年較大規模之疫情發生於安哥拉、巴西及奈及利亞;安哥拉2015年12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6年10月已累計近900例確定病例,其中約120例死亡,並且造成其他國家的境外移入個案,包括剛果共和國、肯亞及中國(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巴西2017年7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8年2月28日已累計723例確定病例,其中237例死亡,確診病例主要集中於東南部,以米納斯吉拉斯州為最多;奈及利亞2017年9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7年12月19日共16州累計341例疑似病例,其中45例死亡。

目前為止,從未有証據顯示曾有黃熱病本土病例出現在亞洲,但埃及斑蚊的存在顯示仍有發生黃熱病的可能性。

疾病資訊疾病介紹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新聞稿統計資料查詢國際重要疫情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更多...重要指引及教材傳染病病例定義暨防疫檢體採檢送驗事項黃熱病防治工作手冊黃熱病核心教材更多...治療照護病人及接觸者處理更多...預防接種黃熱病疫苗簡介各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據點及服務班表更多...宣導素材多媒體海報單張手冊廣播其他更多...研究出版歷年研究計劃疫情報導更多...:::網站導覽隱私權保護資訊安全著作權聲明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雙語詞彙電子報署長信箱10050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MAP電話:02-2395-9825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全年無休免付費)聽語障服務免付費傳真:0800-655955國外可撥打+886-800-001922(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Copyright©2019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s://www.ndc.gov.tw/cp.aspx?n=32A75A78342B669D)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2. 黃熱病

黃熱病(Yellow Fever),又俗稱「黃傑克」、「黑嘔」,是由黑熱病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農村為趨血蚊和非洲伊蚊,傳播途徑 ...黃熱病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黃熱病黃熱病(YellowFever),又俗稱「黃傑克」、「黑嘔」,是由黑熱病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農村為趨血蚊和非洲伊蚊,傳播途徑是經蚊的叮咬。

  目錄1簡介2研究背景3流行歷史和現狀4病原學4.1病原學4.2發病機理4.3病理改變5流行病學6傳播媒介7臨床表現與治療8診斷鑒別8.1總述8.2併發症8.3輔助檢查8.4鑒別診斷9病區劃分10黃熱病的監測與處理11預防措施12預防保健簡介黃熱病是由黃熱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傳播媒介。

國際上將黃熱病定為檢疫傳染病,我國也將其定為甲類傳染病。

迄今為止,我國尚無病例的報導。

黃熱病系蚊傳病毒性急性傳染病,有記載的人間流行已有幾百年,歷史上流行地區曾波及南美、北美、非洲及歐洲,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災難。

1907年繼天花、鼠疫、霍亂後被當時《國際衛生公約》列為國際檢疫傳染病。

自本世紀始,黃熱病發生局限在中、南美洲及非洲中部地區。

40年代至60年代疫情曾一度處於相對靜息狀態,流行次數與病例總數大為減少。

但近10幾年來,非洲地區的黃熱病流行再次引人注目。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已號召有關政府、部門和機構行動起來與黃熱病作鬥爭。

我國福建、廣東、海南等地存在著該病的傳播媒介,一旦傳人有潛在的流行危險。

而世界各地赴南美、非洲等黃熱病流行區工作、旅行的人員因感染黃熱病而死亡的病例時有報導。

故在我國保持對黃熱病的警惕十分必要。

  研究背景1648年,美洲的YUCATAN半島首次證實黃熱病的流行。

17~19世紀,此病通過交通運輸被帶到歐洲及北美,在差不多兩個世紀內,黃熱病成為美、非、歐三大洲一些地方最嚴重的瘟疫之一,造成大量人群死亡。

20世紀以來,本病在北美及歐洲未再發生,但在中、南美、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仍不時流行。

據WHO(1983)報告,1979~1982年期間,黃熱病在非洲發生50例,南美洲發生695例,估計實際病例數為上述報告數的35~480倍。

1900年,美國政府派沃爾特和另外三位醫學科研人員調查黃熱病的病因。

在哈瓦那,一位名叫卡洛斯.芬萊的古巴醫生花了19年時間試圖證明:和瘧疾一樣,黃熱病也是由蚊子引起的。

但是,他所有的實驗都失敗了。

沃爾特.里德和他的研究小組同意芬萊的理論。

他們讓已經叮過的黃熱病人蚊子叮咬自己。

儘管他們都得了病並且其中一人因此而死亡,但仍然不能證明蚊子攜帶有黃熱病毒。

只有在醫院的隔離帳篷內進行對照實驗後,研究者們才能證明蚊子是罪魁禍首。

一組呆在隔離帳篷內的志願者沒有發病,另一組被蚊子叮咬過的人有五分患了黃熱病。

圖:1888年,黃熱病在佛羅里達引廣泛的鞏慌。

在這幅畫上,人們正慌忙逃離一位被懷疑患有黃熱病婦女。

這種疾病之所以被稱為黃熱病,是因為病人患有的黃疸症常常導致全身皮膚發黃。

黃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病人常出現黃疸伴發熱,故名。

主要症状有發熱、頭痛、黃疸和出血等。

根據流行學特點分為城市型和叢林型。

應用疫苗預防後,發病率明顯減低。

17~19世紀,本病曾在美洲和非洲及少數歐洲國家流行,在開鑿巴拿馬運河時,幾萬人得病,死亡較多。

20世紀以來,僅局限在中南美洲和非洲。

本病的傳播媒介是蚊,城市型黃熱病的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西非也是埃及伊蚊,東非有可能是黃頭伊蚊、白點伊蚊和泰氏伊蚊等。

人與人之間是通過蚊叮刺病人傳播的。

叢林型黃熱病是獸類的地方病,也是家畜的流行病。

若人偶然進入森林,被蚊叮刺後可以得病。

1927年通過猴和鼠的接種,獲得了黃熱病毒。

此病毒屬於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的黃病毒科,是RNA病毒。

易感的動物限於哺乳動物。

可用多種細胞培養,例如鼠胚、雞胚、豬腎、地鼠腎、綠猴腎和蚊細胞。

具有嗜內臟性和嗜神經性。

已分離出多株病毒。

黃熱病的主要病變在肝



3. 研究證實黃熱病疫苗具終生保護力! 7月11日起疫苗接種證明書 ...

研究證實黃熱病疫苗具終生保護力! 7月11日起疫苗接種證明書效期改為終生有效.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建檔日期:105-06-28; 更新時間:105-06-28.按Enter到主內容區:::105年衛生福利部新聞6月新聞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05年衛生福利部新聞6月新聞研究證實黃熱病疫苗具終生保護力!7月11日起疫苗接種證明書效期改為終生有效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建檔日期:105-06-28更新時間:105-06-28經科學研究證實,接種黃熱病疫苗後可獲得終生保護力,因此疾管署今(6月28日)宣布,自7月11日起,我國將與國際同步,無論先前已接種或未來將接種黃熱病疫苗的民眾,其「黃熱病疫苗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有效期限將由原訂10年改為終生有效,自該日起新核發的證明書將註記為終生有效,先前已核發的證明書則不受原註記有效日期限制,不需換發即可繼續使用。

  疾管署表示,依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規定,各國得視情況要求入境旅客出示有效的「黃熱病疫苗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Internationalcertificateofvaccinationorprophylaxis,ICVP,俗稱黃皮書)」。

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根據實證科學研究結果,確認接種黃熱病疫苗後可獲得終生保護力,並於同年第67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相關規定條文修正案,將原本訂定10年證書效期,延長為終生有效,並自2016年7月11日起全面生效,此後黃熱病疫苗不需追加接種,各國也不得以接種超過10年為由,拒絕持有證明書的旅客入境或要求追加接種,詳請參閱世界衛生組織聲明文件(附件1)。

  黃熱病高風險區集中於非洲及中南美洲地區,近期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等國家的黃熱病疫情更持續升溫(附件2),計劃前往高風險地區的民眾,請務必提早至少10天,至全國26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進行疫苗接種評估,部分沒有流行疫情的國家,基於傳染病防治的考量,可能要求來自高風險國家、經高風險國家轉機的旅客出示接種證明書,旅客應留意入境國家的預防接種規定,並視需求提早接種疫苗。

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網站(http://www.cdc.gov.tw)「國際旅遊與健康>國際旅遊處方箋」專區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回上一頁本部簡介部長次長主任秘書行政組織本部單位及所屬機關使命願景及重大政策政策報導部徽設計說明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便民服務部長信箱線上申辦服務專區表單下載諮詢服務專線政府出版品電子報訂閱專區相關問題Q&A常用查詢法令規章衛生福利法規檢索系統法規通報全國法規資料庫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反貪資訊網遊說法專區法規鬆綁衛教視窗宣導專區影音專區相關連結員工入口網回頁首



4. 黃熱病之流行病學及預防

黃熱病是一歷史久遠的病毒性出血熱,主要經由埃及斑蚊及叢林蚊子傳播。

過去曾在北美引起大規模的流行,1930年後發展出保護效力高的活性減毒疫苗,但在某些 ...  專題討論9:疫苗可預防的旅遊相關疾病VaccinePreventableTravel-relatedInfectiousDiseases程 序 表S9-2黃熱病之流行病學及預防李品慧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黃熱病是一歷史久遠的病毒性出血熱,主要經由埃及斑蚊及叢林蚊子傳播。

過去曾在北美引起大規模的流行,1930年後發展出保護效力高的活性減毒疫苗,但在某些盛行區域,疫苗的接種率仍有待提升,以致仍有地區性的流行。

而WHO估計目前每年約有200,000病例發生,其中90%的病例發生在非洲,其次為南美洲。

  感染黃熱病出現的臨床症狀表現廣泛:從較輕微的症狀:發燒、倦怠、肌肉酸痛,到黃疸、出血、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其死亡率可達50%以上。

治療則採取支持性療法,以及避免使用阿司匹靈及NSAID藥物。

  國人前往某些流行區域國家旅遊,例如:南美的玻利維亞,非洲布吉那法索、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國家,需具備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明;或在出發前2-4週,經由醫師評估前往當地的罹病風險、與個人的健康情形,來決定是否接種黃熱病疫苗。

黃熱病疫苗為一減毒活性疫苗,接種的適應症為:前往疫區年齡滿9個月以上者。

接種後7~10天出現抗體,一般可維持30~35年。

但國際衛生條例仍然要求出入疫區旅客每10年仍有必要再接種一次。

接種禁忌有:懷孕初期及6個月以下嬰兒、之前曾對此疫苗或對雞蛋過敏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如使用免疫抑制劑、有症狀的HIV感染者)等。

副作用則有:局部性疼痛、頭痛、輕微發燒或其它類流感的症狀。

除了疫苗以外,採取防蚊措施,例如使用含有DEET的驅蚊產品,更是減少罹患黃熱病與其他蟲媒傳染病(如:瘧疾,登革熱)的風險。

  隨著國際交通越來越快速便捷、以及國人的旅遊風氣盛行,例如黃熱病,與國際旅遊相關的傳染病對國人的健康威脅更需我們重視,並希望藉由黃熱病的流行病學介紹、以及旅遊前諮商的案例分享,使臨床醫療人員瞭解旅遊醫學對防疫的重要性。

     



5. 黃熱病

黃熱病病毒流行於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請參閱下圖)。

病毒是透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而傳播。

蚊子在叮咬患病的人或動物(主要是猴子) 後,再 ...旅遊健康服務旅遊相關疾病黃熱病黃熱病是什麼?黃熱病是一種由黃熱病病毒引致的急性傳染病。

潛伏期約3–6天。

大部分的黃熱病患者可以沒有或只有輕微病徵。

部分患者會出現突發性發燒、發冷、頭痛、背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疲倦、噁心和嘔吐。

大多數患者的情況會好轉,病徵並於3–4天後消退。

患者痊癒後一般可產生免疫力,避免再受感染。

然而,約15%的患者會轉化成嚴重的疾病(如高燒、黃疸病、出血、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

一些個案亦可能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

嚴重病例的死亡率為20–50%。

黃熱病是怎樣傳播的?黃熱病病毒流行於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請參閱下圖)。

病毒是透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而傳播。

蚊子在叮咬患病的人或動物(主要是猴子)後,再透過叮咬將疾病傳播給其他人或動物。

怎樣才可以預防?最重要及最佳預防黃熱病的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預防蚊咬的措施如下:穿著長袖上衣及長褲;於有空調或裝有防蚊網的地方休息;如果住宿的地方沒有隔蚊或空調設施,最好使用殺蚊噴劑及睡在蚊帳內;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搽上含有避蚊胺,即DEET驅蚊劑。

關於使用驅蚊劑的詳情,請參閱本網站的常見問題;如果旅行者要前往有黃熱病的山林地區,應攜帶蚊帳和將氯菊酯噴在衣服或蚊帳上以增加保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除了有禁忌症人士外,所有年齡9個月或以上需往返有感染風險地區的旅遊人士接種疫苗。

不適宜接受注射的人士應向醫生索取一份不適合注射的證明書和向有關國家的大使館作出查詢。

預防黃熱病注射證明書在注射10天後才會生效。

黃熱病預防疫苗在初次注射10天後才產生足夠的免疫力,因此外遊人士應在出發前預留充足的接種時間。

根據國際衞生條例(2005),黃熱病是唯一一種國家可要求旅客出示疫苗接種證明的疾病。

按此瀏覽由世界衞生組織發布,有關不同國家感染黃熱病的風險和接種疫苗的要求。

國際衞生條例(2005)已於2016年7月11日作出修訂。

現時有效的證書將會持續有效至終生。

現有的證書毋須作任何改變或修正以顯示該證書的終生效期。

黃熱病是怎樣治療的?現時並沒有特定藥物治療黃熱病。

治理方法主要是紓緩病徵。

相關的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療。

在處理嚴重個案時,支援性治療可包括以靜脈注射來補充水分、血液透析和輸血等。

如發現有類似黃熱病的病徵,旅行者應盡早約見醫生。

患者須接受隔離治療,以免被蚊子叮咬而再將病毒傳播他人



6. 衞生防護中心

黃熱病是一種由黃熱病病毒引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感染猴子和人類。

此病毒流行於非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地區。

過去幾年,在非洲和 ...Skiptocontent黃熱病黃熱病2019年12月10日病原體黃熱病是一種由黃熱病病毒引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感染猴子和人類。

此病毒流行於非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地區。

過去幾年,在非洲和美洲的許多國家都錄得有黃熱病個案,當中巴西、剛果、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南蘇丹更出現了大型爆發。

病徵大部分的黃熱病患者可以沒有或只有輕微病徵。

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燒、肌肉疼痛(尤其是背痛)、頭痛、食慾不振和噁心或嘔吐。

大多數患者的情況會好轉,病徵並於3至4天後消退。

患者痊癒後一般可產生免疫力,不會再受感染。

然而,有少部份患者會轉化成嚴重的疾病(如高燒、黃疸病、出血、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

一些個案亦可能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

嚴重病例的死亡率為30至60%。

傳播途徑黃熱病病毒是透過受感染的伊蚊(主要為埃及伊蚊)叮咬而傳播。

蚊子在叮咬患病的人或動物(主要是猴子)後,再透過叮咬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或動物。

潛伏期約3至6天。

治理方法現時並沒有特定藥物治療黃熱病。

治理方法主要是紓緩病徵。

相關的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療。

在處理嚴重個案時,支援性治療可包括以靜脈注射來補充水分、血液透析和輸血等。

患者須接受隔離治療,以免被蚊子叮咬而再將病毒傳播他人。

預防方法疫苗接種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除了有禁忌症人士外),所有年齡9個月或以上需往返有感染風險地區的旅遊人士應接種疫苗。

在香港,衞生署旅遊健康中心提供黃熱病疫苗接種服務。

疫苗在接種10天後才能有效提供保護力。

如計劃前往受影響的地方,旅客必須留意感染黃熱病的風險。

旅客應在出發前至少八星期,預約醫生會診服務。

接種後,市民會獲發「疫苗接種或預防措施國際證書」,自注射後10天起計終身有效。

有些國家會要求從某些地區抵達或過境的旅客出示有效的疫苗接種證明文件。

有關不同國家感染黃熱病的風險和接種疫苗的要求,可參考世衞網頁https://www.who.int/ith/ith-yellow-fever-annex1-new.pdf?ua=1。

如欲獲得更多旅遊健康資訊,請瀏覽衞生署旅遊健康服務網站www.travelhealth.gov.hk。

預防蚊子傳播的疾病的方法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採取其他關於戶外的預防措施: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依照指示重複使用昆蟲驅避劑將氯菊酯(一種殺蟲劑)加在衣服和用品表面,例如帳篷、蚊帳。

切勿將氯菊酯直接塗在皮膚上出外旅遊須知:如到流行地區的郊外旅行,應帶備便攜式蚊帳,並在蚊帳上使用氯菊酯。

旅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來後若感到身體不適,如發燒,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防止蚊蟲滋長防止積水每星期為花瓶換水一次避免使用花盆底盤緊蓋貯水器皿確保冷氣機底盤沒有積水 把用完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箱內避免蚊蟲滋生應妥善存放食物及處理垃圾孕婦及6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如兒童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關於使用昆蟲驅避劑的詳情和須注意的要點,請參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

有關更多防治蚊子滋生的資料,請瀏覽食物環境衞生署網頁:http://www.fehd.gov.hk/tc_chi/pestcontrol/handbook_prev_mos_breeding.html



7. 黃熱病

A:目前建議前往非洲和中、南美洲的旅客都應接受黃熱病疫苗。

此外,黃熱病疫區範圍有時會轉變,因此建議到疾病管制署(CDC)網站確認前往的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MENU::網站導覽首頁English聯絡我們電子報訂閱::最新消息所有消息國際重要疫情資訊最新活動公告中心簡介成立沿革計畫目的線上報名衛教資訊所有類別衛教資訊旅遊小常識旅遊常見問答集留遊學專區疾病介紹衛教文章衛教品衛教影片門診服務旅遊醫學門診表旅遊醫學合作醫院出版品下載所有出版品下載旅遊醫學通訊民眾叢書醫護叢書教育訓練教材下載所有教材團體衛教上課講義醫五學生上課講義導遊領隊上課講義醫護培訓課程上課講義活動花絮所有花絮民眾衛教導遊領隊相關活動醫護培訓課程常見問題所有常見問題門診常見Q&A黃熱病常見Q&A留學與體檢Q&A傷寒與副傷寒Q&A狂犬病Q&A阿米巴原蟲Q&A白喉、百日咳、破傷風Q&A流行性腦脊髓膜炎Q&A網站連結滿意度調查SatisfactionSurvey::衛教資訊全部分類旅遊小常識旅遊常見問答集留遊學專區疾病介紹衛教文章衛教品衛教影片首頁最新消息旅遊常見問答集2019/07/20黃熱病 黃熱病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黃譯萱/林特暐  致病原:黃熱病病毒(Yellowfevervirus)單股RNA病毒,屬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geneusFlavivirus)。

傳播途徑:蟲媒傳染病藉由帶有黃熱病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主要為埃及斑蚊(Aedes或Haemagogusspp.)。

臺灣境內亦有埃及斑蚊(Aedesaegypti),分佈於嘉義布袋以南各縣市。

地理分布:盛行於非洲及中、南美洲其傳播有季節性變化:1.西非鄉村地區在7-10月份(雨季即將結束而乾季將開始時)罹病風險增加,但有時在乾季或是城市裡也有例外的小規模疫情。

2.南美洲的流行季節在1-5月間(雨季),高峰期為2、3月。

臨床症狀:15%會出現病程短且嚴重度變化大的急性病毒感染症狀.一般潛伏期為3-6天,最常可達14天。

可傳染期為發燒前1天至發病後3~5天。

典型症狀包括:猝然發作、冷顫、發燒、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痛、虛脫、噁心、嘔吐、出血、黃疸,肝炎會隨著病程而逐漸明顯。

感染復原後即有長期免疫力,目前尚未有二度感染的病例。

 Q:前往哪些國家的旅客,我要建議施打黃熱病疫苗?A:目前建議前往非洲和中、南美洲的旅客都應接受黃熱病疫苗。

此外,黃熱病疫區範圍有時會轉變,因此建議到疾病管制署(CDC)網站確認前往的地區是否有出現新的黃熱病疫情。

 Q:黃熱病疫苗需要在出國前多久施打?需要施打幾劑(成人vs孩童)?有無需要開立接種證明?A:黃熱病疫苗在初次接種的10天後才有足夠保護力,而在接種三到四週以後有將近100%的保護力。

因此在出國前至少10日應完成疫苗接種。

年齡滿9個月以上者,需於皮下注射一次疫苗。

接種完成應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很多國家對從流行區抵達的旅客要求出示有效的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僅認可由國家衛生行政機關指定的機構實施接種及使用經世界衛生組織批准的疫苗。

對於不適合接受疫苗的人士應開立不適合注射的證明書(waiver),並且請旅客諮詢旅遊相關國家的大使館。

 Q:黃熱病疫苗施打後可以維持多久?多少年以後需要再追加施打?A: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自2016年7月11日起,「黃熱病疫苗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有效期限將由原訂10年改為終生有效,先前已核發的證明書則不受原註記有效日期限制,不需換發即可繼續使用。

接種疫苗後90%以上的人可產生長期保護力,故不需例行追加接種。

然而,下列高風險族群,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仍建議追加接種黃熱病疫苗:前往流行地區前追加1劑:在懷孕期間接種過黃熱病疫苗者。

接種過黃熱病疫苗後,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者。

欲前往流行地區前且距上次接種超過10年,追加1劑: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

因旅行季節、地點、活動或停留時間而有較高感染風險者。

常規性處理野生型黃熱病病毒的實驗室工作者,每10年追加1劑。

Q:黃熱病疫苗施打後可能的副作用有哪些?A:約10~30%接種者會於第5~10天發生類似感冒症狀,如頭痛、肌肉痛及輕微發燒等現象,一般於1至2日症狀即消失。

嚴重的疫苗反應,如腦炎或過敏的發生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