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熱病 | 黃熱病

黃熱病(Yellow Fever),又俗稱「黃傑克」、「黑嘔」,是由黑熱病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農村為趨血蚊和非洲伊蚊,傳播途徑 ...黃熱病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黃熱病黃熱病(YellowFever),又俗稱「黃傑克」、「黑嘔」,是由黑熱病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農村為趨血蚊和非洲伊蚊,傳播途徑是經蚊的叮咬。

  目錄1簡介2研究背景3流行歷史和現狀4病原學4.1病原學4.2發病機理4.3病理改變5流行病學6傳播媒介7臨床表現與治療8診斷鑒別8.1總述8.2併發症8.3輔助檢查8.4鑒別診斷9病區劃分10黃熱病的監測與處理11預防措施12預防保健簡介黃熱病是由黃熱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傳播媒介。

國際上將黃熱病定為檢疫傳染病,我國也將其定為甲類傳染病。

迄今為止,我國尚無病例的報導。

黃熱病系蚊傳病毒性急性傳染病,有記載的人間流行已有幾百年,歷史上流行地區曾波及南美、北美、非洲及歐洲,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災難。

1907年繼天花、鼠疫、霍亂後被當時《國際衛生公約》列為國際檢疫傳染病。

自本世紀始,黃熱病發生局限在中、南美洲及非洲中部地區。

40年代至60年代疫情曾一度處於相對靜息狀態,流行次數與病例總數大為減少。

但近10幾年來,非洲地區的黃熱病流行再次引人注目。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已號召有關政府、部門和機構行動起來與黃熱病作鬥爭。

我國福建、廣東、海南等地存在著該病的傳播媒介,一旦傳人有潛在的流行危險。

而世界各地赴南美、非洲等黃熱病流行區工作、旅行的人員因感染黃熱病而死亡的病例時有報導。

故在我國保持對黃熱病的警惕十分必要。

  研究背景1648年,美洲的YUCATAN半島首次證實黃熱病的流行。

17~19世紀,此病通過交通運輸被帶到歐洲及北美,在差不多兩個世紀內,黃熱病成為美、非、歐三大洲一些地方最嚴重的瘟疫之一,造成大量人群死亡。

20世紀以來,本病在北美及歐洲未再發生,但在中、南美、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仍不時流行。

據WHO(1983)報告,1979~1982年期間,黃熱病在非洲發生50例,南美洲發生695例,估計實際病例數為上述報告數的35~480倍。

1900年,美國政府派沃爾特和另外三位醫學科研人員調查黃熱病的病因。

在哈瓦那,一位名叫卡洛斯.芬萊的古巴醫生花了19年時間試圖證明:和瘧疾一樣,黃熱病也是由蚊子引起的。

但是,他所有的實驗都失敗了。

沃爾特.里德和他的研究小組同意芬萊的理論。

他們讓已經叮過的黃熱病人蚊子叮咬自己。

儘管他們都得了病並且其中一人因此而死亡,但仍然不能證明蚊子攜帶有黃熱病毒。

只有在醫院的隔離帳篷內進行對照實驗後,研究者們才能證明蚊子是罪魁禍首。

一組呆在隔離帳篷內的志願者沒有發病,另一組被蚊子叮咬過的人有五分患了黃熱病。

圖:1888年,黃熱病在佛羅里達引廣泛的鞏慌。

在這幅畫上,人們正慌忙逃離一位被懷疑患有黃熱病婦女。

這種疾病之所以被稱為黃熱病,是因為病人患有的黃疸症常常導致全身皮膚發黃。

黃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病人常出現黃疸伴發熱,故名。

主要症状有發熱、頭痛、黃疸和出血等。

根據流行學特點分為城市型和叢林型。

應用疫苗預防後,發病率明顯減低。

17~19世紀,本病曾在美洲和非洲及少數歐洲國家流行,在開鑿巴拿馬運河時,幾萬人得病,死亡較多。

20世紀以來,僅局限在中南美洲和非洲。

本病的傳播媒介是蚊,城市型黃熱病的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西非也是埃及伊蚊,東非有可能是黃頭伊蚊、白點伊蚊和泰氏伊蚊等。

人與人之間是通過蚊叮刺病人傳播的。

叢林型黃熱病是獸類的地方病,也是家畜的流行病。

若人偶然進入森林,被蚊叮刺後可以得病。

1927年通過猴和鼠的接種,獲得了黃熱病毒。

此病毒屬於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的黃病毒科,是RNA病毒。

易感的動物限於哺乳動物。

可用多種細胞培養,例如鼠胚、雞胚、豬腎、地鼠腎、綠猴腎和蚊細胞。

具有嗜內臟性和嗜神經性。

已分離出多株病毒。

黃熱病的主要病變在肝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