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你知道B肝不會經由一般飲食傳染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B型 ...

然而不論是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者是肝癌,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造成台灣每年有近一萬兩千人為此喪失寶貴生命。

因此本局一直將B型肝炎的防治 ...首頁傳染病與防疫專題傳染病介紹第三類法定傳染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感染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新聞稿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感染疾病介紹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新聞稿統計資料查詢愛滋衛教宣導活動預告國內疫情訊息國際重要疫情重要指引及教材治療照護治療照護治療照護愛滋病指定醫事機構指定及作業規範病人之治療照護指定醫事機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藥品處方(使用規範&專業審查)伺機性感染藥品領用流程國內抗藥性監測性健康友善門診愛滋病預防性投藥愛滋病預防性投藥愛滋病預防性投藥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併有使用成癮藥物感染者之跨科共照計畫全國醫療服務卡愛滋感染者自確診開始服藥二年後之醫療費用回歸健保給付案問答集(指定醫院篇)愛滋感染者自確診開始服藥二年後之醫療費用回歸健保給付案問答集(民眾篇)接受跨院領取HAART慢性處方箋之愛滋病指定醫院篩檢&防治政策篩檢&防治政策篩檢&防治政策施政計畫預防母子垂直感染藥癮愛滋減害計畫匿名篩檢自我篩檢感染者權益保障Q&AQ&AQ&A愛滋知識與預防篇愛滋知識與預防篇愛滋知識與預防篇認識愛滋愛滋篩檢服務預防母子垂直感染藥癮愛滋減害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PEP法規與權益篇愛滋醫療費用篇宣導素材宣導素材宣導素材多媒體海報單張手冊廣播其他其他教育訓練素材愛滋病防治教材研究出版研究出版研究出版圖書歷年研究計畫疫情報導相關連結你知道B肝不會經由一般飲食傳染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B型肝炎有獎徵答活動開鑼囉!!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疾病管制局為加強民眾對B型肝炎的認識與瞭解,進而避免B型肝炎上身,自92年11月11日至17日辦理B型肝炎防治有獎徵答活動,並於11月24日於本局網站公布得獎名單,獎品包含:腳踏車及洗手乳,歡迎全國民眾踴躍參加。

活動詳情請見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

根據民國九十一年衛生統計資料顯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第六位,而肝癌更凌駕肺癌,躍居台灣地區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然而不論是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者是肝癌,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造成台灣每年有近一萬兩千人為此喪失寶貴生命。

因此本局一直將B型肝炎的防治視為當前重要課題。

B型肝炎主要由體液血液、經過親密接觸或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此外,打針、血液透析、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及性行為都有可能傳染B型肝炎;此外,如果孕婦是B型肝炎帶原者,在分娩時也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但是,B型肝炎不會經由一般日常飲食而傳染,而且,「B型肝炎帶原者」的餐飲從業人員也不會在執業過程中散播B型肝炎病毒。

然而疾病管制局委託民調研究中心針對15歲以上之本國民眾所做的電訪報告顯示:僅有46.3%的受訪者知道B型肝炎是藉由水平或垂直感染,錯誤認知者則高達六成,且有逾四成的受訪者認為「B型肝炎帶原者」的餐飲從業人員應暫時停止工作。

若再對年齡作區分,則以60歲以上、50~59歲、15~19歲的正確認知比例較差;若以教育程度作區分,則教育程度愈高者,愈具備正確認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15~19歲的受訪者外,有22.95~46.60%的受訪者認為B型肝炎是經由食物/飲食傳染。

若您想對B型肝炎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請參考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衛生教育宣導項下的阿肝正傳短片。

發佈日期2003/11/10:::網站導覽隱私權保護資訊安全著作權聲明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雙語詞彙電子報署長信箱10050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MAP電話:02-2395-9825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全年無休免付費)聽語障服務免付費傳真:0800-655955國外可撥打+886-800-001922(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Copyright©2019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s://www.ndc.gov.tw/cp.aspx?n=32A75A78342



2. B型肝炎

肝硬化時有可能肝發炎指數只有輕微上升,甚至正常,除非到了肝功能失調,否則可能沒有任何的症狀。

肝癌. B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後有一部分人會慢慢變成慢性肝炎 ...B型肝炎 B型肝炎是國人肝病的最大禍首,台灣每年約有七千人死於肝癌,其中約有六至七成是B型肝炎引起的。

根據衛生署歷年的統計,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其中絕大多數是因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中又以B型肝炎為主要因素。

民國七十三年開始,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對新生兒注射B型肝炎疫苗,因此,新生一代的「新台灣人」B型肝炎帶原者已經大為降低,然而,民國七十三年以前出生的「舊台灣人」每五人至六人中就有一位血清中有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存在,換言之,目前在台灣約有三百萬的B型肝炎帶原者。

然而,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統計,三百萬B型肝炎帶原者中卻有三分之二不知自己為帶原者!而且有接近一半的民眾誤認為B型肝炎是經由飲食傳染的,由此可見,國人對B型肝炎仍是一知半解,需要進一步加強B型肝炎防治的教育。

感染了B型肝炎會怎樣?感染B型肝炎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之後,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狀況:不活動型帶原者超音波檢查正常,肝發炎指數(GPT或ALT、GOT或AST)持續正常超過六個月以上,B型肝炎病毒濃度不高,就可稱之為「不活動型B型肝炎帶原者」。

慢性肝炎肝發炎指數異常升高達六個月以上的B型肝炎帶原者,雖然GPT(ALT)、GOT(AST)異常,但是尚未到達肝硬化的程度,稱之為「慢性B型肝炎」。

肝硬化感染B肝病毒後,若肝臟反覆發炎厲害,超過肝臟的修復能力,纖維組織增生,肝臟變硬,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時有可能肝發炎指數只有輕微上升,甚至正常,除非到了肝功能失調,否則可能沒有任何的症狀。

肝癌B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後有一部分人會慢慢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但也有少部分人不經由肝硬化,直接從肝炎變成肝癌。

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

所謂的肝病三部曲就是《肝炎─肝硬化─肝癌》;慢型肝炎發作次數越頻繁、發炎時間越長、程度越厲害,就越容易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由於長期反覆發炎,會在肝臟留下許多結節(就像皮膚受傷留下疤痕一樣),結節如果太多,原本柔軟的肝臟就慢慢變硬,形成肝硬化。

每年約有2%的慢性B型肝炎會演變成肝硬化,這些肝硬化患者當中每年又有約5%會長出肝癌。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B型肝炎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帶有B肝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體內,才會感染到B型肝炎。

飲食是不會傳染B型肝炎的。

B肝的傳染途徑可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二種。

垂直傳染垂直傳染是指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母親在生產過程中,B肝病毒經由胎盤或產道傳染給胎兒,因此又稱為「母子傳染」。

但由於自民國74年起台灣針對所有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因此,在74年之後初生的人B肝帶原率已在1%以下。

水平傳染水平傳染是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內感染。

所以打針、針灸、穿耳洞、刺青或美容時器具消毒不完全,或是共用牙刷、刮鬍刀等,都有可能因為傷口接觸到B肝病毒而感染。

此外,性行為也有可能傳染B型肝炎。

B型肝炎的症狀百分之七十的肝炎沒有症狀;一般身體的發炎,都會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提醒我們注意身體的病變,但是肝臟本身沒有神經,所以就算肝炎發作,也不容易出現疼痛的感覺﹔加上肝臟細胞有再生的能力,所以被破壞的肝臟細胞可以很快被新生的細胞遞補。

事實上,只要有四分之一的正常肝臟,就可以維持一般身體的生理運作,不會出現異狀,所以百分之六、七十的肝炎是不會有症狀的。

但是當感染急性B型肝炎,或是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時,可能就會有以下的症狀出現,但是這些症狀並非只有肝炎發作時才會出現,其他的疾病也可能會有相同的症狀,所以必須要多加留意。

疲倦:一般說來,只有嚴重的肝炎發作才會感到疲倦﹔疲倦的程度跟肝臟發炎指數(GOT、GPT)的數值並沒有一定的相關。

上腹部不適或腹脹通常在急性肝炎發作厲害的時候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

食慾不振急性肝炎發作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時,才會發生食慾不振的症狀,甚至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的情形。

黃疸體內的紅血球代謝後,會在肝臟轉為水溶性的直接膽紅素排出體外,所以當肝臟發炎、受損厲害時,膽紅素無法代謝、排出,就會積存在血液中造成黃疸,這時皮膚、眼白會看起來黃黃的﹔當過多的膽紅素隨尿液排出時



3. B型肝炎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死於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其中約有七千人是B型肝炎引起的。

民國七十三年開始,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對新生兒注射B型 ...肝病知識肝病資訊B型肝炎2018-01-12返回上一層B型肝炎B型肝炎是國人肝病最大禍首。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死於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其中約有七千人是B型肝炎引起的。

民國七十三年開始,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對新生兒注射B型肝炎疫苗,因此,新生一代的「新台灣人」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的機率已經大為降低,然而,民國七十三年以前出生的「舊台灣人」每五人至六人中就有一位血清中有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存在,換言之,目前在台灣約有三百萬的B型肝炎帶原者。

根據本基金會的統計,這三百萬帶原者中有三分之二不知自己為帶原者,加上肝臟沒有神經,得了肝病大都沒有症狀,患者常等到肝病末期才求醫,造成治療的困難。

另一方面,國人對肝病大多一知半解,迷信偏方草藥,往往因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造成悲劇。

 ■什麼是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就是說在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存在。

在台灣地區的成年人,每五人就有一個(即百分之十五至二十)是B型肝炎帶原者。

因此全台灣目前至少有三百萬個同胞是帶原者,台灣地區肝病猖獗,B型肝炎帶原率高是主要原因,可以說B型肝炎是全民的共同敵人。

然而,光是HBsAg為陽性這一項數據並無法告訴我們該帶原者的肝受損程度,因為有下列幾項可能性:1.健康帶原者:就是肝功能正常,且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正常。

不過有部份的;健康帶原者若接受肝穿刺,病理學上仍然看到有發炎的現象。

2.慢性肝炎:GOT,GPT指數不正常,GOT,GPT的值會有上上下下的起伏。

3.肝硬化:有部份的肝硬化病人可從肝功能看出肝硬化的蛛絲馬跡,不過仍須靠腹部超音波或肝穿刺來加以確認。

4.併發肝癌:須要檢驗血中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所以,當你得知自己是HBsAg陽性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必須要再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還要繼續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至於要做什麼檢查,由您的醫師判定。

常做的檢查包括肝功能,血中胎兒蛋白測定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B型肝炎的抗原與抗體抗原,就是指外來或內在的會引起生物體產生抗體的病原體或物質,而抗體就是指因抗原的入侵,人體所製造出用來對付抗原的東西,他是一種免疫球蛋白.比方來說,抗原就是敵軍而抗體就是我方守軍。

B型肝炎病毒共有三種抗原--抗體系統.三種抗原分別是:HBsAg(表面抗原),也就是病毒的外套;HBcAg(核心抗原),也就是病毒的核心;HBeAg(e抗原),也就是病毒的製造物。

與其相對應的三種抗體分別是:anti-HBs(表面抗體);anti-HBc(核心抗體);anti-HBe(e抗體)。

除了核心抗原之外,其餘的抗原及抗體都可在血液中出現,也是醫師們用以檢驗B型肝炎感染常用的方法.表面抗原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可能是不活動型帶原者或者是已進展到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這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才知道。

表面抗原陰性者,可能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或者是已產生表面抗體且已痊癒。

部分的病人,也可能是「低效價」的帶原者。

什麼意思呢?就是血中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相當低,用一般的檢驗方法偵測不出表面抗原,但用比較敏感的實驗室方法,卻仍可以偵測到表面抗原,所以稱之為「低效價」的帶原者,然而這種比較敏感的方法做起來也較為複雜,所以無法應用到大規模的檢體測試。

表面抗體陽性者,表示對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已有免疫力,表面抗體陽性可因打B型肝炎疫苗而產生,或者是過去曾感染過B型肝炎但現在已痊癒。

核心抗原一般在血液中偵測不到,只有在肝組織中才偵測得到。

所以抽血檢查並不會有這一項的結果報告。

核心抗體陽性者,表示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在急性感染時會出現,在感染過後也會繼續存在而不會消失。

核心抗體本身沒有保護的作用。

因此核心抗體陽性者,可能是不活動型帶原者,慢性B型肝炎,急性B型肝炎,或者已經痊癒。

這要看其他的抗原抗體系統的狀況才能決定。

核心抗體為陰性者,表示未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理論上表面抗原也應是陰性。

此時,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的注射。

e抗原陽性者,表示病毒的複製相當活



4. B型肝炎

據估計,全球每三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其中約有2.4億至3.5億人會轉變成慢性肝炎。

估計每年因B型肝炎死亡的人數約為75萬人。

2006年中國人口中B肝 ...B型肝炎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B型肝炎電子顯微鏡下的B型肝炎病毒徵狀無症狀、黃疸、疲倦、小便黃赤、腹痛[1]併發症肝硬化、肝癌[2]常見始發於可能會在6個月後才能出現症狀[1]病程短期或是長期[3]類型病毒感染,肝炎病毒[*],皮膚感染[*],Hepadnaviridaeinfectiousdisease[*]肇因B型肝炎病毒,會透一些體液傳播風險因子藥物注射、性交、透析、和B型肝炎病患住在一起[1][4]診斷方法血液檢查[1]預防B型肝炎疫苗[1]治療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干擾素)、肝臟移植(英語:livertransplantation)[1]盛行率3.56億(2015年)[3]死亡數直接死亡人數65400人(2015年),>75萬人(共計)[1][5]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感染性疾病(英語:Infectiousdisease(medicalspecialty))、胃腸學ICD-111E50.1ICD-10B16、B18.0、B18.1ICD-9-CM070.30OMIM610424DiseasesDB5765MedlinePlus000279eMedicine177632、964662PatientUK(英語:PatientUK)hepatitis-b-proB型肝炎[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B型肝炎(拉丁語:hepatitisB),中國大陸、新加坡譯作乙型肝炎,常簡稱B肝,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後,引起的肝臟急性或慢性發炎之疾病。

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可從30天至180天不等,平均約75天[1]。

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而少數人會有急性症狀如噁心嘔吐、黃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1]。

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狀,通常持續數週之後即會消退,極少數會造成死亡或嚴重併發症[1][6]。

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型肝炎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5歲後才感染B型肝炎者,長大後只有不到1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4]。

雖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沒有症狀,但卻有機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2],亦為慢性肝炎患者死因的15%至25%[1]。

B肝病毒傳染途經為接觸到受感染的血液或體液,特別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

在B型肝炎盛行區,母嬰垂直傳染(英語:Verticallytransmittedinfection)以及兒童時期接觸傳染為感染族群的大宗。

相較之下非B肝盛行區,此疾病的傳染途經則主要為共用靜脈藥物注射針頭[1],消毒不完全的牙科醫療、刺青、紋眉、穿耳洞等。

其它B肝感染風險因子包括:醫護人員、輸血、腎臟透析治療,以及照護機構常住者[1][4]。

刺青和針灸曾經在1980年代造成許多B型肝炎感染的案例,而隨著消毒技術的進步此情況已經少見[7]。

B型肝炎病毒幾乎完全不會藉由握手、共用餐具、接吻、擁抱、咳嗽、噴嚏或哺乳等方式傳染[4],暴露感染風險後約30至60天可確診,包括檢驗血液中B肝病毒抗原以及人體產生B肝病毒的抗體[1]。

B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五種肝炎病毒的一種:A型、B型、C型、D型以及E型肝炎病毒。

自1982年B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後,人們可以有效地預防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1][8]。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首日施打第一劑,接著需定期完成第二劑或第三劑甚至更多的接種,方能獲得最佳的疫苗保護力,估計可達95%[1]。

於2006年統計,全球約180個國家將注射B型肝炎疫苗列為國家的衛生政策之一[9]。

並同時要求輸血用的血液皆須接受B型肝炎病毒的檢驗,並且在性交時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感染。

在感染的初期,護理照護需視病患的症狀所調整。

若患者有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肝炎,則給予抗病毒藥物,如惠立妥(英語:Tenofovir)或干擾素,但這些藥物價格不菲。

若病情發展嚴重,惡化成肝硬化,則肝臟移植(英語:Livertransplantation)將會是可供選擇的醫療手段之一[1]。

如果生活作息維持正常,B肝相關檢驗指數均在安全範圍內,即被視為健康帶原者,與常人無異。



5. B肝帶原不可怕

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 一般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兩類。

1. 垂直傳染: 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 ...B肝帶原不可怕                      回衛教資訊一、B型肝炎是怎樣傳染的?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一般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兩類。

1.垂直傳染: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台灣有40-50%的帶原者經由此途徑傳染。

2.水平傳染: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因此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或刮鬍刀、性行為都可能感染。

二、感染B型肝炎後會有什症狀?一般人多無症狀,少部分的人會有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如皮膚和眼白呈黃色)、茶色尿等情形。

慢性帶原者常無症狀或僅出現容易疲累和倦怠等情形。

三、如何知道是否感染B型肝炎?因為感染後不一定有症狀出現,所以需要靠抽血檢查做正確的診斷。

當血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陽性反應時,表示已感染B型肝炎,需再進一步做更詳細檢驗來確定身體患病的狀況。

相反地,如果血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陰性反應,而且表面抗體(anti-HBs)呈現陽性反應,表示體內已有抵抗B型肝炎病毒之免疫抗體。

四、平時抽血檢驗的B型肝炎標記代表什麼意義?B型肝炎標記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anti-HBs)、e抗原(HBeAg)、e抗體(anti-HBe)與核心抗體(anti-HBc),其陽性反應之代表意義如下:表面抗原陽性:表示感染B型肝炎,若抗原持續6個月,即為B型肝炎帶原者。

表面抗體陽性:表示體內有保護性抗體。

e抗原陽性:病毒傳染性較高。

e抗體陽性:較不具傳染性。

核心抗體陽性:曾經有過B型肝炎病毒的自然感染。

五、如何預防感染B型肝炎?(一)避免垂直感染孕婦懷孕約7、8個月時,應接受B型肝炎產前篩檢;若母親為高傳染性(e抗原陽性)帶原者,其所生之新生兒,需於出生24小時內盡速接種1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然後,出生滿2至5天接種第1劑、滿1個月及6個月接種第2、3劑B型肝炎疫苗;若非高傳染性帶原母親所生新生兒,即施打3劑B型肝炎疫苗。

據研究顯示母親若為高傳染性(e抗原陽性)帶原者,其所生幼兒於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疫苗後,仍約有10%之帶原機會,建議幼童於1歲左右至醫院檢查帶原情形,如檢測為帶原者,應定期至醫院接受肝功能等檢查。

(二)避免水平感染1.接種B型肝炎疫苗2.表面抗原陽性之帶原者不應捐血給別人。

3.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

4.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頭、毛巾、指甲剪, 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5.針灸針、手術用具、牙醫器材等醫療器具要消毒完全。

六、B型肝炎帶原者應該注意什麼?1.帶原者應聽從醫師指示,定期抽血接受肝功能檢驗或超音波檢查。

2.切忌病急亂投醫、亂服成藥或偏方以免增加肝臟之負擔。

3.不捐血、不與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及美容等器具。

4.懷孕婦女是帶原者時,千萬不要忘記新生兒出生時一定要依規定接受B型肝炎的預防 注射。

帶原者之配偶或性伴侶,應抽血檢查有沒有B型肝炎抗體, 如果沒有時應趕快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

七、依接種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若干年後,  檢驗無B型肝炎表面抗體,應如何處理較合宜?1.若為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 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 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工作……),可自費追加1劑B型肝 炎疫苗,1個月後再抽血檢驗,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10mlU/ml),再於第一及第 六個月接續完成第2、3劑疫苗。

如經補種仍無法產生抗體者,則無需再接種,但仍應 採取B型肝炎之相關預防措施,並定期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之變化。

2.若非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目前尚無須全面再追加1劑B型肝炎疫苗。

若個案或家屬 對此非常擔憂,可自費追加1劑,1個月後再抽血檢驗,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 (<10mlU/ml),可諮詢醫學中心內科或兒科之消化科、感染科



6. B肝的傳染途徑

B型肝炎病毒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帶有B肝病毒的血液或體液經由傷口或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就有可能感染到B 型肝炎。

飲食並不會傳染B型肝炎。

保肝衛教手冊肝病資訊B型肝炎治療手冊(2020.9)返回上一層B肝的傳染途徑B型肝炎病毒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帶有B肝病毒的血液或體液經由傷口或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就有可能感染到B型肝炎。

飲食並不會傳染B型肝炎。

 台灣的B肝帶原者幾乎都是在孩童時期前形成的,母嬰傳染(又稱垂直傳染或周產期傳染)約佔一半,學齡前孩童的水平傳染則約佔另一半。

小時候人體免疫力尚未發育完全,感染到B肝病毒就容易讓它在肝細胞內生存下來,形成慢性終生感染,即俗稱之B肝帶原者。

 台灣的B肝防治措施 台灣是全世界最先實施全國性B肝疫苗及B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國家,現在34歲以下的台灣成年人的B肝帶原率,因而從15%降至1%以下,不但阻斷母嬰傳染,也消弭了學齡前孩童之水平傳染。

 感染B肝病毒會怎樣? 人體在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之後,免疫系統可能會出現數種反應: B肝帶原會怎樣? 光是檢驗出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並不足以看出肝臟受損的程度。

因此,通常需要再抽血檢查肝發炎指數、胎兒蛋白,再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診斷出帶原者是屬於以下哪一種可能的情形: 你可能也會想看…董事長的話認識B型肝炎B肝的症狀B肝的檢查與追蹤B肝的治療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現況B型肝炎用藥健保相關規定B肝治療的停藥時機B型肝炎Q&A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