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對立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 Intern Handout

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DSM-5診斷準則. A.生氣/易怒情緒、好爭辯/反抗行為或具報復心的行為模式至少持續六個月,呈現下列任何類別的症狀 ...InternHandoutIntroduction臨床實務學習期刊報告兒童精神科門診精神疾病介紹成人:認知障礙症(NeurocognitiveDisorder)譫妄(Delirium)思覺失調症(Shizophrenia)鬱症(MajorDepressiveDisorder)躁症發作(Manicepisode)持續性憂鬱症(輕鬱症)[PersistentDepressiveDisorder(Dysthymia)]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廣泛性焦慮性症(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恐慌症(Panic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行為規範障礙症(ConductDisorder)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SpectrumDisorder)妥瑞氏症(TourettesDisorder)智能不足(IntellectualDisabilities)(智能發展障礙症:IntellectualDevelopmentalDisorder)與病人互動的重點:同理心如何用6個問題改變別人精神科會談:會談MSE記錄AMSIT格式其他抗精神病藥物介紹總論各論神經傳導物質PoweredbyGitBook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DSM-5診斷準則A.生氣/易怒情緒、好爭辯/反抗行為或具報復心的行為模式至少持續六個月,呈現下列任何類別的症狀至少四項,且至少在與一位非手足者互動中顯現。

生氣/易起情緒(Angry/IrritableMood)1.經常發脾氣。

2.經常是難以取悅的或易受激怒的。

3.經常是生氣的與憤慨的。

好爭辯/反抗行為(Argumentative/DefiantBehavior)4.經常與權威者爭辯,或於兒童及青少年則是與成人爭辯。

5.經常違抗或拒絕服從權威者的要求或遵守規則。

6.經常故意去惹惱別人。

7.經常將自己的過錯或不當行為怪罪於他人。

有報復心的(Vindictiveness)8.過去六個月中至少有二次懷恨或報復的行為。

註需以這些行為之持續與頻率區辨某一行為屬正常範圍或者是症狀;除非另有症狀(準則A8)註明,對未滿五歲以下的兒童而言,行為至少在六個月期間的大多數的日子裡發生。

對滿五歲者而言,這些行為應至少在六個月期間每週發生一次;雖然這些頻率的準則提供症狀最低準則的指引,其他因素亦應考量。

例如:行為頻率與強度是否在個人發展程度、性別及文化常模之外。

B.這些行為困擾與個人或他人在其緊密的社交場合(如:家庭、同儕團體、同事)中的苦惱或是負面影響社交、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有關。

C.這些行為不是僅出現於精神疾病、物質使用障礙症、憂鬱症或雙相情緒障礙症,此準則也不符合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resultsmatching""Noresultsmatching""



2. 對立反抗症

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簡稱ODD,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列在「破壞性,衝動控制和行為障礙」(Disruptive, ...對立反抗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18年9月28日)如果您擅長翻譯,並清楚本條目的領域,歡迎協助翻譯、改善或校對本條目。

此外,長期閒置、未翻譯或影響閱讀的內容可能會被移除。

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常見始發於兒童或青少年治療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英語:familytherapy)、諮商介入(英語:intervention(counseling))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病學、臨床心理學ICD-10F91.3ICD-9-CM313.81MedlinePlus001537[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簡稱ODD[1],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列在「破壞性,衝動控制和行為障礙」(Disruptive,impulse-control,andconductdisorders)以下,其定義是兒童及青少年的「包括情緒憤怒或是煩躁,爭論或是挑釁行為、以及報復性的行為模式」[2]。

對立反抗症和品行障礙的情形不同,有對立反抗症的人一般對人或是動物沒有攻擊性、不會破壞物品、也不會有盜竊或欺騙的行為模式[3]。

目錄1相關條目2參考資料3延伸閱讀4外部連結相關條目[編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反社會人格障礙品行障礙(CD)分裂性情緒失調症(DMDD)生活逃避綜合症(英語:Pathologicaldemandavoidance)參考資料[編輯]^AGuideForFamilies(PDF).www.AACAP.org.2009. ^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Fifth.DiagnosticCriteria313.81(F91.3):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 ^Nolen-Hoeksema,Susan.(ab)normalpsychology.NewYork,NY:McGrawHill.2014:323.ISBN 978-0-07-803538-8. 延伸閱讀[編輯]LatimerK,WilsonP,KempJ,等.Disruptivebehaviourdisorders:asystematicreviewofenvironmentalantenatalandearlyyearsriskfactors.ChildCareHealthDev.September2012,38(5):611–28.PMID 22372737.doi:10.1111/j.1365-2214.2012.01366.x. MatthysW,VanderschurenLJ,SchutterDJ,LochmanJE.Impairedneurocognitivefunctionsaffectsociallearningprocessesin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andconductdisorder:implicationsforinterventions.ClinChildFamPsycholRev.September2012,15(3):234–46.PMID 22790712.doi:10.1007/s10567-012-0118-7. 外部連結[編輯]ODDResourceCenter –AmericanAcademyofChildandAdolescentPsychiatry分類ICD-10:F91.3ICD-9-CM:313.81外部資源閱論編情緒與行為失調(英語:Emotionalandbehavioraldisorders)(F90–F98,312–314)情緒/行為(英語:Emotionalandbehavioraldisorders)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品行障礙對立反抗症情緒與行為失調(英語:Emotionalandbehavioraldisorders)分離焦慮症社會功能選擇性緘默症RAD(英語:Reactiveattachmentdisorder)DAD(英語:Disinhibitedattachmentdisorder)抽動障礙妥瑞症發音問題口吃Cluttering(英語:Cluttering)Stereotypicmovementdisorder(英語:Stereo



3. 我的孩子真的這麼壞嗎? 淺談對立 ...

... 醫學學會(APA)編製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的心理疾患──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




4. 文章--孩子對立反抗怎麼辦?

孩子對立反抗怎麼辦?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許兆瑋醫師. 如果孩子時常出現與大人們頂嘴爭辯、故意唱反調、在課堂上公然反抗或挑釁老師、不聽從指示或遵守規則、 ...打開關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情緒障礙常見行為問題親子互動/校園適應其他書籍推薦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兒童心理衛生資源文章--孩子對立反抗怎麼辦? 孩子對立反抗怎麼辦?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許兆瑋醫師 如果孩子時常出現與大人們頂嘴爭辯、故意唱反調、在課堂上公然反抗或挑釁老師、不聽從指示或遵守規則、故意擾亂或激怒他人、把自己的過錯歸咎於別人身上、情緒經常暴躁易怒、常常與同學吵架甚至動不動就打架、有很強的懷恨報復心態等反抗、不服從、敵意和對立的行為,都屬於「對立反抗」的表現。

 這些孩子對刺激的情緒反應度較高,也表現較差的挫折忍受度,對於大人們的規定或限制似乎都有破解的方法,認為自己和大人是平等的,他們想要擁有跟大人一樣多的權力,因此常見他們為所欲為,不願和家長或師長討論,甚至認為這可能是不必要的。

他們覺得誰也不能控制自己,沒有人可以強迫他們做任何事,也因此若他們吃虧而憤怒時,也可能會不惜回以報復,創造出另一個更令人頭痛的問題。

至於問他們為何惹這麼多麻煩時,他們的理由幾乎相同:「不是我做的,我又沒有錯,是他或他們不對」或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每個人都愛找我麻煩」,「反思」對於這群孩子們來說似乎沒有帶來任何紓解,他們也較難從錯誤的經驗中去學習到教訓,不能了解自己的某些想法對自己和別人是不好的。

他們為了只要能達成目的,忽略、逃避是他們擅長的策略,他們堅持只要忽略你的問題夠久,你就沒辦法了。

權利和負責任也是他們一直無法理解的地方,因為這兩者對他們而言是不同的東西,湊在一起是說不通的。

到了青少年前期或青少年期,他們開始重視同儕的想法更甚於父母,他們的叛逆某部分是來自於比較班上更為叛逆的楷模而模仿形塑的,同儕的存在某部分對他們來說,有時候是一種支持他們更叛逆的力量。

   因此對於孩子的「對立反抗」行為,有幾點建議提供給家長和師長做為參考:平靜自己的情緒來看待問題:家長和師長面對孩子「對立反抗」的行為,難免會情緒激動生氣起來不能接受他們的表現,當下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孩子在激動生氣的情緒中是無法理解或很難想通一些事。

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立即性的情緒和言語的發洩,如果真的難控制也可以選擇離開現場沉澱、冷靜自己的情緒後,讓彼此有一些時間和空間緩和衝突後,重新思考下一步怎麼做再回來處理他們的問題。

先用同理關懷的語言和文字來和孩子溝通問題:家長和師長有時若擔心自己和孩子面對面再次刺激彼此的情緒造成衝突,可以善用紙條、留言板、Facebook或LINE的對話,使用較能和緩對立氣氛的文字給他們時間來回應你,例如:「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氣這件事情,我們剛剛對彼此的態度和口氣都不好,希望我們都先調整情緒,給你一些時間,我會等你願意談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再來好好討論。

」調整心態、各退一步來增加溝通討論的機會:家長和師長可以先將想要好好「管教」孩子的心態,調整成「了解」孩子在想什麼或想要「溝通」什麼事。

如果他們也有退一步願意進入溝通討論的階段時,暫時忍讓他們不禮貌、不在乎或無所謂的表現,把想對他們的說教、講道理和威迫的方式,改變成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想陪伴、傾聽、了解和尊重他們的態度,可以漸漸改變他們原先擺出「對立反抗」的姿態而增加更多溝通討論的機會。

使用口語和非口語的策略來改變孩子的態度和想法:家長和師長可以用同樣水平的高度姿態、堅定緩和的語氣,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誠懇和堅持的心,也試著讚美孩子的優點或誠實,欣賞他們想要改變的嘗試,這會讓他們解除一些自我防衛。

我們可以從孩子原始的問題來做延伸,試著和孩子一起腦力激盪,最後再帶回孩子自己的本身問題上去做比較,增加他們一起處理問題的參與感。

讓孩子了解本身的行為帶給自己和他人什麼影響、為何需要改變、如何改變,例如若孩子不願意改變,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若是孩子願意改變,可以有什麼替代性的想法,可以用什麼具體的行為來替代「對立反抗」的行為。

檢視家庭環境和人際互動的問題:有部分孩子「對立反抗」的行為表現,是與高壓、不一致、忽略型的家庭撫養方式有關。

當一個家庭的結構出問題時,我們常會看到孩子先顯現出問題,若是孩子個性很倔強,一向喜歡挑戰規矩和限



5. 認識對立性行為反抗ODD @ 一起說COU特別:: 痞客邦::

認識對立性行為反抗ODD 什麼是ODD? 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以下簡稱ODD)是一種行為問題,有此症的孩子會有公然對抗、不合作和暴躁的 ...一起說COU特別跳到主文作為阿里山的孩子,我們認真的感受踏在這片土地的每一刻。

讓我們一起說「鄒特別」!部落格全站分類:社團組織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Oct15Sun201711:00認識對立性行為反抗ODD認識對立性行為反抗ODD什麼是ODD?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以下簡稱ODD)是一種行為問題,有此症的孩子會有公然對抗、不合作和暴躁的行為。

他們經常故意做出令他人煩厭的事情,而大部分的違抗行為都是針對權威人物:但他們有時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兄弟姐妹、玩伴或同學。

而這樣的負面情緒也會嚴重影響孩子在生活、學習、交友方面。

  9個ODD症狀檢測 對立性反抗疾患(ODD)的診斷準則為,負面、敵意、挑釁的行為模式持續6個月以上,而在這期間至少出現4種下列行為:1.經常發脾氣2.經常與成年人起爭執3.經常主動反抗或拒絕聽從成年人的要求或規定4.經常故意激惹他人5.經常因自己的過失或不當舉止而責怪他人6.經常暴躁易怒或易受激怒 照顧情緒障礙學童時的建議?持續的醫療追縱國內兒童精神醫學治療ADHD的第一線藥物為中樞神經興奮劑,可分為短效(維持三到四小時)的利他能(Ritalin),和長效(維持十二小時)的專思達(Concerta)兩類,能有效延長多巴胺在腦內作用時間,或提升傳導功能。

家長、教師在藥物治療上首先需確認診斷是正確的,並相信醫師建議,初期需嘗試才能找到合適的藥物、劑量,若有任何副作用,應諮詢醫生,而非自行停藥。

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促進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的分泌,增加神經傳遞物質的分泌合成,增加血清素分泌,對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有很大幫助。

舉例而言,適合ADHD與ODD學生的運動包括:可提高心跳率的慢跑、騎自行車,以及架構嚴謹的運動,如武術、體操、舞蹈等,或是規則明確的運動像是桌球、網球、羽球等。

應用膳食療養多數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需避免高糖、高鈉、高咖啡因的食物,同時避免人工色素和防腐劑。

兒童應該多食用綠色蔬菜、核果類、肉類、豆類、富含omega-3食物如鮪魚、鮭魚等。

言行一致的教養1.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用爭辯、威脅和體罰的方式來處理,而是用暫時隔離或是取代行為的方式處理。

2.給孩子緩衝的時間來改變他們的心意和說「是」。

3.對他們不想做的事,設法把它包裝成他們喜歡的事情,藉此來吸引孩子執行。

4.對於破壞性或攻擊性的行為,立即給予糾正。

5.尋求解決問題時可採折衷辦法,採納孩子意見,增進他對家庭或學校的參與感。

 如果情緒障礙的孩子有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玩耍機會,或是社交場合等,家長必須要告知對方孩子的狀況,遊戲也要事先預想準備,例如應儘量避免讓AD孩子玩太嗨的遊戲,玩躲避球時可以改變規則,如:球只能打到腳等。

    以上資料來源│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DSM-IV-TR,2000)(註:美國精神醫學會2013年5月將發布DSM-5)及親子天下顧好情緒障礙兒的4個祕訣作者:孟瑛如 (親子天下雜誌45期) 2013-05-01     全站熱搜創作者介紹一起COU一起說COU特別一起COU發表在痞客邦留言(1)人氣()E-mail轉寄全站分類:校園生活個人分類:特宣-障別介紹此分類上一篇:認識語言障礙上一篇:「神鬼獵人」李奧納多的地球公民之路下一篇:郭婞淳的生命信念與運動家精神歷史上的今天2017:郭婞淳的生命信念與運動家精神▲top留言列表發表留言最新文章文章分類勵志名人(2)2017國泰圓夢計畫(11)特宣-障別介紹(2)未分類文章(6)最新留言熱門文章相簿幻燈片文章搜尋參觀人氣本日人氣:累積人氣:誰來我家QRCodePOWEREDBY(登入)回到頁首回到主文免費註冊客服中心痞客邦首頁©2003-2021PIXNET關閉視窗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