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 腕隧道症候群神經外科

:::無障礙網頁說明台大醫院::: 最新消息特別企劃專題報導保健園地台大花絮兒童專欄前期內容  :::健康營養補給站--認識六大類食物認識腕隧道症候群(Carpaltunnelsyndrome)常見用藥Q&A讀者Q&A【優質安心守護】化學治療前之安全把關  前期保健園地  認識腕隧道症候群(Carpaltunnelsyndrome)內容下載:  門診時常可見因腕隧道症候群就醫的患者,其主要原因是手腕內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造成正中神經管轄的手部食指、中指與大拇指等部位產生疼痛、感覺異常與無力等症狀。

腕隧道是由纖維組織及手腕骨頭所共同形成的通道,位於手腕的掌面,頂部因有環腕韌帶蓋住,使骨頭凹形的通道成為腕隧道。

腕隧道症候群示意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腕隧道症候群最常見的族群是以從事製造業工作者最多,職業上需經常重複使用到手腕工作的作業型態,如文書打字人員或電腦工作者、機械技工、木匠、搬運工等都是好發族群。

腕隧道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會使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加劇的危險因子,包括:體重過重、女性、共病因子(糖尿病患、懷孕、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結締組織疾病、現存正中神經病變)、基因異常、使用雌激素抑制劑等。

腕隧道症候群的特徵臨床症狀為腕部疼痛或感覺異常,包含了麻和針刺感。

此疼痛及異常感覺在夜晚特別明顯,甚至會讓患者痛醒或麻醒。

患者有時可藉由用力甩動手腕、摩擦雙手或在手腕處沖熱水而獲得暫時的症狀緩解。

這些麻痛不適的症狀通常侷限在手腕或延伸到整個手掌,但很少向上延伸到前臂或上臂。

患者執行彎曲伸直手腕或抬手臂的動作(像開車、讀書、打字、握電話筒等)會加重症狀。

若對這些症狀置之不理,疼痛逐漸惡化,會造成握力下降,手掌肌肉萎縮、不自主抖動,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正中神經支配的手指感覺喪失。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不同患者需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以下介紹現行常見的治療方式:保守性治療:適用於輕度到中度的腕隧道症候群。

豎腕副木的使用:豎腕副木可以維持手腕處於休息放鬆的姿勢,避免手腕過長時間的彎曲或伸直,減少腕隧道內的壓力。

副木在夜間、甚至全天使用下,疼痛跟感覺異常可在一年內慢慢緩解甚至完全消失。

類固醇注射:可藉由局部少量類固醇注射,降低組織發炎跟促進恢復來改善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

類固醇注射單獨使用的效果與使用豎腕副木類似,但是類固醇注射若合併使用豎腕副木,症狀可在三個月改善甚至消失。

口服類固醇:口服類固醇在腕隧道症候群症狀的短期改善有效,其效果較局部類固醇注射稍差。

腕骨鬆動術:鬆動腕骨關節,以增加腕隧道的空間,減少正中神經壓迫,對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會有改善。

神經及肌腱滑動治療:運用手腕關節運動,改善因正中神經壓迫後造成的沾黏,讓神經肌腱在腕隧道活動得以更平順而改善症狀。

超音波治療:超音波可以使組織溫度升高,加速新陳代謝及癒合,減少疼痛跟感覺喪失,改善肌力。

經皮神經電刺激:藉由適當強度頻率的電流,激發腦內啡分泌,達到止痛的效果。

蠟療:利用淺層熱療升高組織溫度,使代謝率增快來止痛,改善手腕關節活動。

手術治療:如果已經出現神經變性、手部肌肉萎縮以及手部功能下降的情形,應盡早接受手術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的手術,屬於較單純的神經外科手術,手術只需麻醉一隻手,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完全清醒。

傷口約2.5到3公分,一般手術時間在30到60分鐘,手術後,經短暫休息,即可離院回家。

術後照護:手術後的傷口使用繃帶包紮,保持在手臂高過心臟的位置以減低腫脹和促進癒合。

另外,回家後要注意前兩天避免弄濕傷口,且充分休息;第三天可自行換藥,之後可慢慢增加活動量。

出院後會安排門診回來檢視開刀傷口及拆線;一般傷口大約7-10天拆線、拆完線後2-3天才可接觸水。

沐浴時勿大力抓洗傷口,避免傷口發炎或裂開。

居家照護需注意避免過度手腕動作,或可佩戴手腕副木。

使用手腕護具可減少手腕過度動作,手腕的活動限制需數週到一個月。

出院藥物須按時服用,並遵照醫師指示的時間回門診追蹤檢查。

結論要避免或減緩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加劇,建議患者避免長時間進行重複性的手部動作,適度休息並配合治療方式,必定能改善症狀,減少疾病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 簡登偉護理部護理長 林瑛釗  網頁分享: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