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引發敗血症要當心 | 尿路敗血症

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統受到細菌感染,引起發炎的反應。

在健康的膀胱中,尿液是無菌的,感染的原因,最主要是病菌經由尿道口逆行而上侵入腎臟、輸尿管 ...   尿路感染 引發敗血症要當心   一、尿路感染的原因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統受到細菌感染,引起發炎的反應。

在健康的膀胱中,尿液是無菌的,感染的原因,最主要是病菌經由尿道口逆行而上侵入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和尿道所引起的發炎反應;其次是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再侵犯到泌尿道,或是泌尿道附近器官的感染,直接再侵犯到泌尿系統。

如果病患本身有結石、攝護腺肥大、神經性膀胱、先天性泌尿道異常或糖尿病等病變,會更容易發生尿路感染。

二、易感染對象下泌尿道感染主要發生在年輕性活躍以及生育年齡的婦女身上,不過,除非是懷孕的婦女,其他很少有嚴重的併發症。

嬰兒、小孩(特別是小於6歲)以及小於50歲的男性,極少發生泌尿道感染,若有,通常合併有泌尿道結構上的異常,如膀胱逆流、尿路阻塞等,所以在這些人身上需要更積極的治療和診斷。

三、症狀尿路感染會隨著感染的位置和程度不同,症狀也不一樣。

(一)常見的膀胱、尿道感染:病患會發燒(>38℃)、急尿、頻尿、解尿困難、恥骨上壓痛、下腹疼痛或尿道口排出分泌物等。

(二)腎臟的感染:病患可能會有後背腰痛、發燒發冷、噁心感、嘔吐的症狀。

(三)嚴重的尿路感染:細菌可能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敗血症。

相反的,有些尿路感染的病患完全沒有症狀,卻可由尿液檢驗或儀器檢查中看出有尿路感染的跡象。

尿路感染之症狀摘要如下:(一)早期會頻尿、尿急、解尿困難。

(二)發燒、畏寒、排尿有灼燒不適感,有時腹部兩側腎臟部位會疼痛。

(三)有些慢性發炎患者或免疫力不全的病患,並不會出現上述典型症狀(如脊髓損傷患者),僅出現尿濁、尿有異味、痙攣變嚴重或冒汗、頭痛等症狀。

四、診斷診斷上必須要先排除是否為性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D),婦科問題gynecologicdisorders,抑或是機械或化學上造成的刺激或傷害所形成。

此外,還須注意:(一)個人病史:了解病患之排尿習慣(有無不正常的憋尿)和排便衛生情形。

(二)性生活史:一般症狀在性接觸後24小時內出現,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症狀延遲出現的病患,比較可能是性病,例如淋病(gonorrhea)、披衣菌(chlamydiainfection)或疱疹病毒(herpesinfection)。

(三)懷孕及月經史:懷孕的婦女發生腎盂腎炎和早產的機會比較大。

而停經後的婦女通常要加做骨盆腔檢查(pelvicexamination),因為萎縮或雌激素(estrogen)分泌不足所造成的陰道炎,常常會有泌尿道不適的症狀。

(四)過去病史:有無危險因子或是過去尿道感染的治療經驗。

(五)藥物史: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某些藥物會影響膀胱的排空,如精神科藥物anticholinergics和variousautonomicdrugs。

五、治療方針(一)一般而言,使用在尿液濃度較高的抗生素,下泌尿道感染病源通常局限在膀胱表面黏膜。

(二)三天抗生素的治療療程,對於急性無併發症的下泌尿道感染已經很有效,對某些症狀輕微的上泌尿道感染也有效果。

(三)磺胺類(TMP/SMZ)和氟化奎林酮類(fluoroquinolones)類抗生素,對於治療非複雜性下泌尿道感染有顯著的效果。

(四)無症狀的菌尿症,在年紀大的人身上很常見,一般來說不必特別治療,除非病人有以下情形:1.懷疑有腎盂腎炎或合併併發症的泌尿道感染。

2.在懷孕的婦女身上。

3.近期有做過泌尿道侵襲性檢查。

  治療無症狀的菌尿症對於死亡率並無特別的改善,反而會篩選出抗藥性的菌種。

六、泌尿道感染的治療要點(一)補充大量水份,促進排泄。

(二)使用抗生素(消炎)藥物。

(三)如有發燒給予退燒鎮痛藥物。

七、返家後注意事項(一)攝取充足水分,白天至少2~3小時解尿一次,不能憋尿。

(二)避免飲用咖啡、酒,以免刺激膀胱。

(三)多吃酸化尿液的食物(酸性食物有肉類、蛋、乳酪、深綠色蔬菜、梅子、蔓越莓汁、健康醋等),可以降低細菌繁殖速度。

(四)不要食用碳酸飲料(汽水、可樂)、蘇打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