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這麼沒自信?」不要再聽那些鼓勵的話了 | 對未來沒信心

但相反地,心靈的行李會逐日增重,漸漸重壓在自己身上。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如何是好?」 對未來的不安是個棘手的問題,情況不僅會加速 ...冒牌生:寫作•旅行•生活☆給沒有自信的你────想要別人碗裡的東西,是人類的習性,「和大家一樣」便感到安心的心理,誰都感受過。

然而,你無法事事都「和大家一樣」。

就算你得到了和你羨慕的那個人一模一樣的臉蛋,不久你又會開始想要「另一個人」的臉。

「別人擁有的東西,我永遠得不到。

」只要你接受這件事實,你便會開始看見自己擁有的寶物。

 話說回來,我們究竟是在害怕什麼呢?我認為那便是「恐懼」和「寂寞」。

生活中,我們經常在畏懼這兩件事。

但是會感到恐懼的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這是身而為人的宿命,或者可以說,這也是人活著的證據,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這兩種情緒。

而且,也可以說,就是這兩種情緒在策動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舉例來說,我們認真工作。

工作的動機可能是為了貢獻社會,可能是提升自己,或希望獲得經濟上的安定,但比起這些動機,最根本的理由其實是我們害怕貧窮,害怕被別人比下去,害怕被社會給排擠等各式各樣的「恐懼」。

我們總是想買新衣服,想把自己打扮得體面一點,希望自己保持纖瘦苗條,這些都是出自我們不想別被人看扁的「恐懼」。

我們會為了非常時期而屯積物品;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健康,買進有助益的藥品或食品。

而這類行為的動機,恐怕也是源自想像自己「萬一發生不好的事」的「恐懼」。

舉個例子,不誇張地說,我在想戰爭之所以會發生,或許……也是「恐懼」在作祟吧。

在你「想這麼做」的念頭背後,也同時存在著「如果無法如願該怎麼辦」的「恐懼」。

請大家試想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

你一定會發現,有很多情況都是「恐懼」的力量在驅使著自己。

萬一發生那種事就太可怕了……類似這樣的「恐懼」。

 另一個力量則是「寂寞」。

譬如,推特和臉書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你之所以時時想與某人保持連繫,便是因為你想要忘卻「寂寞」。

戀愛、結婚、交友、加入小團體、找人聊天、寫信;或是藉由什麼事來表現自己、主動發布消息……這些行動其實全都是源自於你心中的「寂寞」。

 特別是在人際關係的事情上,「恐懼」和「寂寞」這兩種感覺或許便是所有行動和思想背後的動機吧。

更遺憾的是,就連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犯罪,很可能也是因為這兩種恐嚇人們的情緒在作祟。

我想或許有人會覺得不以為然。

但就如同我先前提過的,人都是脆弱的,我們都不樂見任何失去。

 重要的是,我們得去接受「自己並不強大,自己很脆弱」的事實,並且了解到想自「恐懼」和「寂寞」逃開是不可能的事。

你愈想逃,這兩種情緒愈容易緊緊跟隨你。

「恐懼」和「寂寞」只會更加地困擾你。

那麼,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兩種威嚇自己的情緒──「恐懼」和「寂寞」呢?請放心吧,這並不是太難。

首先,你絕不能逃避,要坦然接受。

你得去承認那些潛藏在自己心中的「恐懼」和「寂寞」。

更進一步地說,你只要和這兩種感覺當朋友就行了,就把它們想作是理所當然會出現的情緒吧。

 給對將來感到不安的你去旅行的時候,有些人的行李總是多得驚人。

儘管為了雨天準備折傘,為了應付連傘都撐不住的暴風雨準備雨衣,還帶了好走的鞋子,和上館子時要穿的皮鞋,但倘若碰到傾盆大雨的日子,恐怕還需要一雙長靴吧? 隨著想像無窮無盡地擴大,結果行李也愈帶愈多。

但那些想像大都不是什麼歡樂的情節。

「要是碰上這種情況,很不方便啊。

」「要是發生這種事,實在討厭啊。

」他們大都是在想像自己並不樂見的未來。

 如果是去旅行,不管是去國外或國內,頂多就是在旅行期間提著沉重的行李;但如果走的是人生的旅程,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心靈的行李沒有形體,包包並不會因此變重。

但相反地,心靈的行李會逐日增重,漸漸重壓在自己身上。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如何是好?」對未來的不安是個棘手的問題,情況不僅會加速惡化,也沒有附上煞車。

而且和旅行的行李不同,無法採取簡單直截的對策,不像「我擔心可能下雨,得準備雨傘和長靴」這種程度的問題。

 但這也是理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