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是什麽病? | 克羅恩病是什麼

克羅恩病或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是一嚴重的腸道炎性疾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開始流行,有人稱之爲富貴病,目前已經能夠 ...首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官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相關聯結徵稿介紹最新消息熱門文章寫作技巧線上徵稿桂冠獎精選2013年文章2014年文章-12015專題入選文章2014年文章-22015年文章2016年文章2017年文章2018年文章2019年文章2020年文章2021年文章首頁>熱門文章>克羅恩病是什麽病?熱門指數:1407作者:ZhaoZhongChong中文名稱:克羅恩病是什麽病?  |第二版|第一版|關鍵字:腸道炎癥 克羅恩病或克隆氏病(Crohn’sdisease)是一嚴重的腸道炎性疾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開始流行,有人稱之爲富貴病,目前已經能夠通過控制血糖濃度緩解病情。

可能多數人並不了解克羅恩病也是主要發生在以開發國家的疾病。

克羅恩病雖然發生率比糖尿病低,但病情嚴重,是個折磨人的病,甚至可危及生命,而且也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從克羅恩病的發病趨勢來看,此病發生率在亞洲如華人聚集區有明顯增高的趨勢,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克羅恩病名與疾病本身並沒有什麽關系,它是以一位美國醫生克羅恩(BurrillBernardCrohn)的名字命名的,過程頗有戲劇性。

1932年與他的兩位同事奧本海默(GordonOppenheimer)和金茲伯格(LeonGinzburg)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發表文章,對其病理和臨床特征進行了描述,正式確認此病,當時稱之為局竈性回盲腸炎,主要特征是腸壞死性炎癥,伴隨腸粘膜的潰瘍,甚至腸穿孔,腸壁硬化和腸腔的狹窄引發腸梗阻。

這篇論文也成為確認克羅恩病的標誌性文章。

 論文草稿是奧本海默和金茲伯格寫就的。

據金茲伯格說,他和奧本海默從12例病人中發現此病的病理特點,這些是他們紐約西奈山醫院(MountSinaiHospitalinNewYorkCity)的同事,外科醫生博格(A.A.Berg)的病人。

但博格因自己沒有參與該項研究,沒有同意作為該文章的作者。

不过要發表此文,病例數顯得有點太少。

 為了增加報告的病例數,二人與本院的胃腸道專家克羅恩聯系,並將論文底稿送給了他,但從此杳無音訊,直到該文發表在雜誌上,二人才知道。

論文中,克羅恩只增加了兩例病例,且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作者的位置。

當然,也有人認為,因為當時雜誌作者排列是用作者姓的字母順序排列的,C字打頭的克羅恩自然成為第一作者。

況且,論文中,克羅恩稱此病為局竈性回盲腸炎,並沒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不管怎麽樣,由於是論文發表在當時主流醫學雜誌上,並且克羅恩碰巧成為了第一作者,成就了克羅恩,克羅恩就約定成俗地成爲此病的名字。

但克羅恩不與原作者打招呼就發表此文,從道理上來說,是不應該的。

 單就對克羅恩病的認識過程,很多人做出過不小貢獻。

最早注意到此病的要數意大利醫生莫爾加尼(GiovanniBattistaMorgagni)。

莫爾加尼是十八世紀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教授,是現代解剖病理學的先驅。

在1796年就對克羅恩病的解剖形態有過描述。

後來在1898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外科醫生約翰ˑ博格(JohnWilhelmBerg)報道了一例擬似克羅恩病病例。

波蘭外科醫生列斯涅瓦斯基(AntoniLesniowsk)在1904年和蘇格蘭達爾齊爾(KennedyDalziel)醫生在1913年對此病皆有描述,其病理學特征與結核相似。

為此,將此病歸結為結核的觀點在當時成為主流。

但結核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在此病病人的腸道中並未發現結核桿菌。

到了20世紀20年代,由於克羅恩病缺乏結核桿菌和結核的幹酪性壞死特征,認為克羅恩病是結核的觀點逐漸消失,但認識到此病與腸道炎癥有關,是一非常严嚴的、貫穿腸壁的炎癥。

 但即使克羅恩等人確認此病的那篇標誌性文章發表後,人們對此病的概念仍然模糊,包括此病與腸結核和另一炎性腸病,即潰瘍性結腸炎相似的特征而難以分清。

就是到了現在,對克羅恩病是否與分枝桿菌有關仍是爭論的話題之一,因為有人已經從克羅恩病人腸道中分離出分枝桿菌(結核桿菌屬於分枝桿菌),但它們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如能找到此病的病因,治愈就有了希望。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