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歪眼斜,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 | 臉部中風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稱作「面癱」,古時候認為臉部肌肉的無力歪斜與風邪侵襲人體有關,稱之為中風,僅是表達症狀來得很急、很突然,與現代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專欄醫生這樣說嘴歪眼斜,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46,4562019/03/18·作者/孫茂峰·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長期勞累、工作過於忙碌、常熬夜,作息不規律的人,若遭受風邪侵襲,臉部經脈氣血容易阻滯,導致肌肉無法正常運作。

一如往常,蔡先生在起床後,揉一揉惺忪的雙眼,走進廁所,隨意地瞥見鏡內的倦容,打了一個哈欠後,感覺不大對勁,但也說不出哪裡怪怪的。

等刷完牙,含水漱口,水竟然從左側嘴角流了出來,他連忙在鏡子前擠眉弄眼一番,完了,左眼閉不起來,嘴巴歪向右邊,趕緊呼喊太太:「我好像中風了!」緊急去醫院求診,神經科醫師聽完蔡先生的敘述,請他配合指令做幾個臉部表情,診斷是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開立類固醇和抗病毒藥物,並幫他排定顏面神經傳導檢查。

吃了幾天藥,左臉歪斜的情況似乎沒有起色,蔡先生心裡開始慌了,向朋友訴苦,朋友以自身親友的例子,建議他可以接受復健、針灸治療顏面神經麻痺。

那一天,他來到我的門診,聽了他的陳述,我觀察了一下他的表情動作,就知道他為何而來。

在針灸科門診,這一類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很常見,正準備要說明時,他緊張地問:「醫師,我的臉,是不是中風造成的?」我解釋了顏面神經的來龍去脈,當臉部發生一側肌肉無力或臉頰不對稱,要考慮是顏面神經的問題。

顏面神經是第七對腦神經,可控制臉部肌肉動作、調控唾液腺和淚腺分泌、傳遞舌頭前三分之二部分的味覺。

最常見的貝爾氏麻痺(Bell'spalsy),是一種急性、周邊性、原因不明的顏面神經麻痺。

每年大約每萬人有1~3個案例,臨床症狀多是單側臉部的眉毛下垂、眼睛閉合困難、法令紋變淺或消失、向上看時患側前額無皺紋、患側嘴角往另一側歪斜、患側口角滲漏口水等。

蔡先生追問:「我父親中風的時候,臉也歪了,我的臉真的不是中風造成的嗎?」(示意圖,非文中個案。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面癱古名「中風」 和現代的腦中風不完全一樣我遞了一面鏡子給他,請他眼睛向上看,並解釋:「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周邊型與中樞型兩種,中樞型的原因多是腦中風,周邊型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周邊型患者不會有腦中風半身感覺或運動異常的症狀,而且周邊型的不會有抬頭紋,你的抬頭紋不見了,所以是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這一類疾病好發於季節交替之際,尤其是免疫力低落的人,容易感染病毒,特別容易發生。

」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稱作「面癱」,古時候認為臉部肌肉的無力歪斜與風邪侵襲人體有關,稱之為中風,僅是表達症狀來得很急、很突然,與現代醫學所稱的腦中風不完全一樣。

古籍有一句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當人體正氣不足,再遭受風邪侵襲,容易造成臉部經脈氣血阻滯,導致肌肉無法正常運作。

哪些人容易正氣不足?多發生在長期勞累、工作過於忙碌、常熬夜作息不規律的人身上。

聽完解釋,蔡先生又問:「那我要吃什麼,可以比較快好?」他的問題顯示了民眾的通病,用吃東西來治病,我再說明這一類疾病來自於正氣不足,也就是免疫力的低落,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休息。

「可以的話,至少要休養1週,如果要快一點好轉,請放下你手邊的工作,調整生活步調,儘早配合復健、針灸治療。

」一般來說,8~9成的病患可以在2個月內逐漸恢復,少數比較嚴重,或者年紀較大、糖尿病的病患,復原時間可能會拖得比較久。

蔡先生聽完,滿意地開始每週2~3次針灸治療,調整工作、生活作息,隨著左臉肌肉歪斜逐漸好轉,讓他比較願意和別人面對面交談互動,1個月後,他帶著兩側對稱的笑容,向我握手道謝。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孫茂峰)<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看更多文章關鍵字中風針灸治療面癱顏面神經麻痺中醫大附醫中醫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提供讀者全家大小全方位的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照護諮詢。

針灸治療腦中風後失明、失憶與失聰疫情期間如何提升兒童呼吸道免疫力?寶寶出生,媽媽不快樂?談產後情緒低潮的中醫調理更多文章分享收藏訂閱重點分享加入康健Line好友看下一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