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憩室炎 | 大腸憩室出血

大腸憩室主要是一種後天性的疾病,由於黏膜下層往肌肉層之缺陷處膨出,而形成所謂“偽憩室“(Pseudodiverticulum)。

就其盛行率而言,在西方常見於高度工業化國家 ...>>上一頁大腸憩室炎肝膽胃腸內科邱信輝主任大腸憩室  由於時代進步,醫學發達,使社會趨向高齡化的同時,連帶使得因年紀增長而產生的相關疾病也相對地增加,本文所探討之大腸憩室,就是其中1例。

大腸憩室主要是一種後天性的疾病,由於黏膜下層往肌肉層之缺陷處膨出,而形成所謂“偽憩室“(Pseudodiverticulum)。

就其盛行率而言,在西方常見於高度工業化國家,而在未開發國家則較少;另外,我們發現民眾若食用含較多纖維的食物,大腸憩室的發生率則較少。

至於發生的部位以左側大腸為主(但在東方國家,有不少發生在右側大腸)。

以年齡而言,50歲以上的人有33%到50%盛行率,80歲以上則有一半以上的機會。

至於大腸憩室如何形成,至少需要兩個因素,就是腸腔內外有壓力差,及腸壁有“弱點”。

大腸憩室炎  有大腸憩室的患者,終其一生有10%到25%機會產生發炎的情形。

就其病理機轉,主要是憩室狹窄之頸部受腸腔內物所阻塞,憩室內黏膜持續分泌黏液,導致憩室內壓增加,使得局部血液循環減少造成黏膜缺血,加上細菌感染,形成微小穿孔,發炎細胞聚集,而產生發炎現象。

臨床表現  大腸憩室炎的主要症狀有腹痛及發燒,大部分的腹痛是急性發作且持續,大都位於左下腹部(但若憩室炎發生於右下腹時,則表現於右下腹疼痛),有些同時合併有噁心、嘔吐、大腸習慣改變,甚至有便血之情況。

診斷方面  首先重從病史、年齡及理學檢查中可讓臨床醫師懷疑此病變,進而安排影像學或內視鏡檢查,對各種檢查簡述如下:鋇劑灌腸術:主要可發現從大腸管腔內往外膨出之病杜,但在急性期不建議使用,若在非用不可的情況下,改用以水溶性顯影劑較為恰當。

電腦斷層檢查:使用於大腸憩室炎時,有以下之適應症:在急性期,有懷疑但未確定大腸憩室炎。

臨床上懷疑有膿瘍或廔管之形成。

內科治療下狀況未有改善。

病人免疫功能有缺陷時,而臨床上無可靠的方法可以評估。

懷疑是右側大腸憩室炎或巨大憩室炎。

血管攝影術:適用於大腸憩室發生較大量出血時。

內視鏡檢查:主要評估有無合併其他病變之可能(如大腸癌),但不適合於急性發炎時。

治療內科方面:  一般讓病人短暫盡食,加上點滴及電解質之供給,另外使用廣效性抗生素治療7~10天,70~85%病人可以達到良好效果。

在急性期過後,食用含纖維質多的蔬果類,對此疾病會有所助益。

外科方面:主要是切除有病變的部位,需要手術治療的情形包括:廣泛性腹膜炎(因大腸憩室或膿瘍破裂)膿瘍經內科治療後,持續存在或惡化時造成大腸或小腸阻塞。

廔管形狀。

反覆性憩室炎發作。

無法排除癌症之可能時。

郭綜合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