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腦瘤 | 腦 瘤 康復

一般所謂「腦瘤」是指顱內腫瘤,可區分為良性及惡性兩大類。

大部分的良性腫瘤可以使用手術方式切除,而毋需放射線治療。

但一部份良性腫瘤,因位置特殊,如深 ... (一)手術切除(二)放射線治療(A)三度空間順形治療(B)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C)立體定位腦部插種治療(三)化學治療(A)Temozolomide(B)Gliadel(四)免疫治療 長庚醫院腦部神經外科   腦瘤是引起青年及成年人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美國癌症協會的調查報告指出:每年估計約有170,000新的腦瘤患者,而每年有13,000病人死於原發性腦瘤。

兒童及20~39歲成年族群,腦瘤是癌症死亡的大二大病因。

多形膠質細胞瘤及星狀細胞瘤為45~60歲成年人最常見的原發性腦瘤,約佔了40﹪,多形性膠質細胞瘤的癒後很差(約一年)是因為腫瘤雖經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後仍會復發,大多數的低惡性度膠質細胞瘤也是會復發,目前本院治療此類病人是以受術為主,然後再追加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一)手術切除(二)放射線治療(A)三度空間順形治療【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otherapy】  為何腦瘤,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一般所謂「腦瘤」是指顱內腫瘤,可區分為良性及惡性兩大類。

大部分的良性腫瘤可以使用手術方式切除,而毋需放射線治療。

但一部份良性腫瘤,因位置特殊,如深藏於腦組織靠近腦幹或重要腦神經旁時,完全切除可能會導致嚴重之後遺症,因此需要放射線治療,以其輔助手術之不足。

至於惡性腫瘤,因腫瘤細胞會浸潤侵襲周圍之腦組織,與正常腦組織之分界模糊,故開刀不易完全切除,而更需要放射線治療。

除非腦瘤相當惡性或有可能隨著腦脊髓液擴散,一般皆僅需要局部照射。

正常腦組織愈少體積暴露於放射線之下,則未來之傷害愈小。

但過去受限於治療軟體,僅能做二度空間之計算。

因此在治療腫瘤時,亦付出相當的代價-如記憶力減退、聽力障礙、頭髮脫落或神經認知功能之降低等。

三度空間順形治療,則完全不受限制;放射線之治療角度可任意設計,電腦不但能施行三度空間之劑量計算、三度空間之劑量展示,更可提供各個組織(包含腫瘤)之劑量體積分佈圖(dose-volumehistogram),作為各種不同治療計劃之比較,當然正常組織所接受的計量亦大大地降低。

 (B)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Stereotacticradiosurgery】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最早是在西元1951年由Dr.Leksell所發展。

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或簡稱放射手術),並非真的進行外科手術,而是運用多數量之高能量小X-光束治療腦深部或顱骨底的病灶。

這些高能量的X-光束,經過三度空間治療計劃電腦計算後,引導至所需治療的部位。

由於設束多,從多角度照射,因此周圍正常組織僅受到微量的放射線,且由於採用立體定位技術,故準確度可達1mm。

放射手術與傳統放射線治療的主要差別,在於治療的病灶較小(一般小於3cm),且通常只需1次治療即可;而且放射手術,不需開顱,只需局部麻醉,固定特殊的立體定位固定架於病人顱骨上。

主要適應症為腦部良性病變或腫瘤如:腦內動靜脈畸形、聽神經瘤、腦膜瘤等及小範圍的惡性腦瘤。

 (C)立體定位腦部插種治療【Stereotacticbrachytherapy】惡性腦瘤-如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對放射線有劑量反應(dose-response),但一樣受限於正常組織之忍受劑量,若無法有效增加劑量,治療亦注定會失敗。

但是,由於惡性腫瘤大多較大,故大部分不適合使用放射手術治療。

另一新的技術-立體定位腦部插種治療,可有效的治療較大之惡性腦瘤。

使用立體定位之方法,利用電腦斷層影像,不開腦而找出腫瘤之位置,病插入近接治療(brachytherapy)所使用之導管,之後再將放射性元素(銥-192)置入腫瘤周圍,直接治療腫瘤。

若以軍事觀點比喻,X-光刀似以上萬枝槍對準一小點從遠距發射子彈,以如此方法達到控制類似開刀的目的。

立體定位腦部插種治療則如同將炸彈(放射線射源)埋入腫瘤內,而直接引爆。

根據文獻報導此種治療方式,可使原發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最惡性之星狀細胞瘤)中值存活期,由58個星期提高至95個星期,2年存活率由12.5﹪提高至34﹪。

 (三)化學治療(A)Temozolomide正常的腦組織都有腦血管障壁(BBB),此種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