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脾臟血管腫瘤無症狀她切除全脾臟 | 脾腫瘤原因

新竹1名年近40歲女子,6年前接受例行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脾臟有顆2公分大的腫瘤,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診斷為良性血管瘤。

然而,持續 ...閱讀全文0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2016年1月13日上午5:37罹患脾臟血管腫瘤無症狀她切除全脾臟(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新竹1名年近40歲女子,6年前接受例行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脾臟有顆2公分大的腫瘤,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診斷為良性血管瘤。

然而,持續追蹤後卻發現腫瘤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去年8月女子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腫瘤已增大到5公分,而且有惡性可能,經過溝通後,女子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來切除全脾臟。

收治病例的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一般外科張政傑醫師表示,女子的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良性「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目前全世界僅有100多例。

脾臟腫瘤無症狀多數發現時已晚醫師解釋,一般而言,脾臟很少會長腫瘤,而「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更是罕見,是一良性血管腫瘤,且脾臟腫瘤幾乎無症狀,通常是壓迫到其他器官或是腫瘤大到某種程度,病人才能感覺到左上腹有腫塊。

而脾臟腫瘤可分為淋巴性與非淋巴性,由於脾臟是人體最大淋巴器官,若是淋巴性腫瘤,常會伴隨全身淋巴腺及脾臟腫大的狀況,抽血檢查也會發現有血小板低下等問題。

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呈現「車輪狀」血管瘤,以非淋巴性脾臟腫瘤為多,是一種血管增生的良性病變,而病例中的女子罹患的是「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即屬一種血管性病變,罹病原因不明。

醫師進一步解釋,此處的硬化是指「血管因病變而硬化」,因上皮組織累積在血管之間的空腔中,形成質地均勻的硬塊,與正常的脾臟組織不同。

血管瘤並不會影響脾臟功能,導致病患幾乎感覺不到異狀,若是臨床上要檢查,多是透過注射顯影劑至人體中,以電腦斷層來檢查;如確定組織真的硬化,可以發現顯影劑在腫瘤處滯留時間較長,與周邊的脾臟組織相較,腫瘤呈現較暗的影像,而且呈現車輪狀。

血管結節腫瘤好發於40歲新竹馬偕醫院一般外科葉孟青主任則指出,「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於2004年正式定名後,目前全球文獻以個案報告為主,統計顯示男女患病比例為1:2,年齡區間散佈在22至74歲間,好發年齡約在40歲左右,腫瘤大小從3到17公分不等,由於血管瘤組織為血管,並非分化的惡性細胞,普遍來說,患者都無不適感,因此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在診斷鑑別上的確有一定困難度。

脾臟切除當心避免細菌感染葉孟青醫師解釋,脾臟在胎兒時期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也是免疫功能發展成熟所必需。

對成年人而言相對重要性較低。

切除脾臟後要特別注意肺炎球菌等具莢膜細菌的感染,可考慮定期接種疫苗,有發燒等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

華視·2小時前學黨史悼念華國鋒習掌大權黨就姓習?今天的汪浩時間,帶您看到,中國再次竄改共產黨史,揭發中國國家主席習進平,為華國鋒翻案背後的圖謀。

詳細秘辛,來看國際政經專家汪浩,還有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的精闢分析。

...民視影音·2小時前快新聞/評二二八為台灣二戰後「最悲慘」賴清德:鞏固民主絕不回頭走專制路今日是二二八事件74週年,副總統賴清德出席「二二八事件暨林家祖孫受難2021年追思活動」,他致詞時指出,二二八事件是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悲慘的事件,台灣整個世代菁英消失,讓很多人不敢抬頭追求屬於台灣人的天光。

賴清德疾呼,要鞏固深化民主,絕不能走回頭路,「一定要守護台灣主權,絕對不能走回專制威權時代」,大家要團結,才能避免不幸事件再次發生。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他代表總統蔡英文前來和大家緬懷、追思受難者,同時也為台灣祈禱。

他指出,二二八是台灣在二戰後最悲慘的事件,讓台灣一整個世代的菁英消失,很多家庭支離破碎,家屬因害怕傷心因此避居海外,且數十年來很多台灣人不敢說、也不敢抬頭追求屬於台灣人的天光。

賴清德說,一直到30多年前,律師李勝雄與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等人舉辦台灣第一場要求政府平反二二八的遊行,從此台灣的社會一棒接一棒,投入民主運動,終於專制獨裁走入歷史,台灣人共同迎接民主時代來臨。

賴清德提及,從前總統李登輝開始,歷代政府對二二八事件有所努力,包括認錯、道歉、立碑、舉辦活動紀念、公布真相、恢復名譽、進行賠償;他強調,蔡總統在2016年就任後,更積極推動轉型正義,他在行政院長任內也通過促轉條例,政府的種種努力向大眾宣示,台灣社會進行深沉檢討反省、得到教訓,讓台灣能以人權立國。

賴清德呼籲,要繼續鞏固、深化民主,絕不能走回頭路,「一定要守護台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