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解開細胞運用氧氣之謎美國 | 2019諾貝爾獎

2019年諾貝爾獎7日正式揭開序幕,通稱醫學獎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登場,由美國學者賽門札和凱林,以及英國學者拉特克利夫共同獲得,得獎 ...VVIP會員會員專區支持我們新聞新聞總覽VIP專文政治國際軍事國內中港澳重磅專訪專題歷史調查風數據運動風民調地方新聞風影音公民運動立院直播評論評論總覽風評專欄投書風書房文化財經財經總覽商業華爾街日報選文經濟風編輯導讀科技國際財經1%Style財經專欄生活風生活職場旅遊美食健康品味生活時事話題娛樂居家汽車下班經濟學下班經濟學總覽下班經濟學影音證券投資理財房地產支持我們減碳未來式橘色設計簿疫情經濟學Search»中國國民黨台灣股票理財歷史民進黨蔡英文買房ETF立即登入帳號維護會員資料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作者專區支持我們登出會員中心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WSJ訂閱支持我們現正熱映中熱門新聞更多新聞熱門分享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AP)2019年諾貝爾獎7日正式揭開序幕,通稱醫學獎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登場,由美國學者賽門札和凱林,以及英國學者拉特克利夫共同獲得,得獎原因是揭曉細胞如何利用分子機制,感應與調整不同程度的氧氣比例,而3人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30萬元)獎金。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氧氣是動物維持生命的必要元素,儘管氧氣的重要性眾所皆知,但對細胞如何調整氧氣比例全然無知。

賽門札(GreggL.Semenza)、凱林(WilliamKaelinJr.)、拉特克利夫(SirPeterJ.Ratcliffe)3人獲得醫學獎,主要就是建立不同比例氧氣對細胞新陳代謝的影響和生理運作的基本認識。

Thefundamentalimportanceofoxygenhasbeenunderstoodforcenturies,buthowcellsadapttochangesinoxygenlevelshaslongbeenunknown.Thisyear’s#NobelPrizeawardedworkrevealsthemolecularmechanismsthatunderliehowcellsadapttovariationsinoxygensupply.pic.twitter.com/rsPYDH9NQ8—TheNobelPrize(@NobelPrize)2019年10月7日賽門札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USOM)教授,擅長小兒科、放射腫瘤學、生物化學等領域,他最知名的成就是發現缺氧誘導因子(HIF-1α),此因子讓癌細胞能在低氧環境中生存。

同為美國人的凱林則是哈佛大學醫學教授,專攻腫瘤學領域。

“Grantproposaldeadlineswaitforno-one!"SirPeterRatcliffesittingathisdeskworkingonhisEUSynergyGrantapplication,afterlearninghehadbeenawardedthisyear's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Photographer:CatherineKingpic.twitter.com/np0ty6SLi9—TheNobelPrize(@NobelPrize)2019年10月7日拉特克利夫是英國牛津大學雷德克里夫教學醫院(JohnRadcliffeHospital)執業醫師,並研究細胞的缺氧反應。

3人研究發現,當氧氣比例降低,甚至接近缺氧狀態時,缺氧誘導因子受到保護,並在細胞核內開始堆積,與ARNT進行調合,在控制缺氧的基因內形成一連串的特殊DNA反應。

他們研究血液含氧量如何調節細胞中兩種蛋白質(VHL與HIFα)的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負責調節「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基因;在血液含氧量偏低(hypoxia)的時候,EPO會促進「紅血球生成作用」(erythropoiesis),亦即讓身體製造更多的紅血球。

Congratulationsto2019MedicineLaureateWilliamKaelin!KaelinwasaloneathomewhenthecallcamefromStockholmbutsentusthisselfieafterthe#NobelPrizeannouncement.pic.twitter.com/LRu3D5f29U—TheNobelPrize(@NobelPrize)2019年10月7日得知自己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後,拉特克利夫開始處理申請歐盟的協同基金計畫(Sy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