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困難病人之復健:膀胱訓練 | 排尿困難護理措施

民眾專區Publicarea保健錦囊排尿困難病人之復健:膀胱訓練慈濟技術學院/江明珠一、目標: 1.考量患者日後生活能適用的一個合宜的排尿方式 2.維持一個低壓的排尿系統 3.可以接受之餘尿量 4.沒有尿路感染二、原則: 1.飲水量約等於排尿量 2.約四小時排尿一次 3.密切監測輸出入量 4.須要患者及/或照顧者完全配合 5.必要時配合藥物使用 6.膀胱訓練時膀胱容量不可超過500cc,排尿時膀胱壓力不可超過60mmHg 7.C6以上受傷者注意AD若有此症狀立即停止訓練並予以導尿UTI、urinarystone、BUreflux、hydronephrosis者不移執行膀胱訓練三、方法: 1.誘尿 2.反射性解尿 3.壓尿 4.間歇性導尿誘尿◎適應症:無抑制型膀胱障礙之病人◎方法:聽流水聲、冰敷下腹部、將患者的手置於水中或握冰塊、或在其會陰處沖水反射性解尿◎適應症:痙攣型膀胱障礙之病人◎方法: (1)每3-4小時刺激誘尿一次,在恥骨上重覆的輕敲,速率每5秒7-8次約共5O次,要變換不同的位置找出最易成功的部位,等大約1分鐘,重覆刺激直到膀胱排空。

 (2)輕撫大腿內側、輕扯陰毛、輕敲鼠蹊韌帶上方的腹部、輕撫龜頭或女陰,以上每項2~3分鐘,每項間隔1分鐘。

 (3)可控制腹肌者,需使用Valsalvamaneuner運用腹肌憋氣用力的動作輔助觸發排尿。

壓尿◎適應症:鬆弛型膀胱障礙、感覺麻痺型膀胱障礙與無張力型膀胱障礙之病人◎方法:配合Valsalvamaneuner及Crede'smethod,手握拳從兩測輸尿管開始向膀胱方向推壓,到了膀胱再直接朝恥骨方 向施壓並停3-5秒,然後再重新壓一次。

間歇性導尿計劃  間歇性導尿最早是由Guttman醫師於1940年提出,1972年Lapides運用清潔的間歇性導尿方法成功治療14位因神經性或非神經性問題所導致的膀胱障礙患者。

◎適應症:神經性膀胱、無張力性膀胱、滿溢型尿失禁、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逼尿肌括約肌共濟失調者。

◎內容包含四要素: (1)攝液計劃:首先鼓勵病人建立一天總攝水量在2-3公升(平均2.5公升)的習慣,與患者強調所謂的攝水量包含靜脈注射液、三餐進食之湯、水果、飲料等。

 (2)排尿時間表:每四小時請病人解尿一次是最常被建議的,但仍需視各醫療機構的間歇性導尿護理標準來執行。

在預定導尿時間的前30分鐘醫護人員須指導患者或家屬做誘尿動作以激發患者的排尿反射。

  自解量:經由誘尿方式所排出的尿液量  餘尿量:經由導尿所排出之尿液量 (3)行為策略:在膀胱訓練過程中,透過口頭或視覺給予病人回饋,藉護理人員的正向加強可協助患者建立膀胱訓練成功的信心,並提高學習間歇性導尿技術的動機。

 (4)藥物治療:神經性膀胱患者除藉由執行間歇性導尿來重建自我解尿型態外,某些患者仍須有藥物的配合以重建膀胱的功能,像有逼尿肌過度反射者都會建議服用抗乙烯膽鹼藥物如:Oxybutynin來降低逼尿肌的活動,有逼尿肌括約肌共濟失調者須服用α-阻斷劑phenoxybenzamine及抗焦慮劑Diazepam,來減少膀胱出口的阻力,而有逼尿肌無力的患者則須服用乙烯膽鹼如Bethanecholchloride來加強逼尿肌之收縮。

◎方法: (1)請操作者洗手。

 (2)準備導尿用物:導尿管及存放外管共一套(Phyconself-cath)、棉棒數枝、優碘溶液一罐、清潔手套一副、裝尿容器(有  刻度的尿壺)、鏡子(備用)、膀胱訓練記錄單。

 (3)若由他人協助執行,則男性患者採仰臥,女性患者採屈膝仰臥:自我執行導尿者則建議採半坐臥姿。

 (4)操作者戴上手套,並以優碘棉棒消毒尿道口:男性一環狀消毒龜頭及尿道口處,女性一由兩側小陰唇內側消毒至尿道口。

 (5)將導尿管自尿道口置入(女性可利用鏡子找到正確位置):男性插入深度約20-25公分,女性插入深度約5一10公分。

 (6)使尿液排入有刻度的容器內,同時可輕壓患者恥骨上位置,使尿液完全排空,再拿掉導尿管。

 (7)測量及記錄餘尿量,並觀察尿液顏色、性質、氣昧和量等有無異常。

◎導尿後處理導尿管之建議: (1)用清水沖淨,甩乾後放入置有優碘溶液的存放外管內。

 (2)浸泡消毒用之優碘溶液會隨使用次數的增加而減少,應隨時添加。

 (3)每週固定更換浸泡的優碘溶液,並將尿管及存放外管以煮沸的開水燙過。

 (4)導尿管使用以2-3個月為限,若有損毀應立即更換。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