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對人類的貢獻(Virus) | 病毒的壞處

病毒幫助我們瞭解分子生物的基本機制,包括DNA複製、RNA加工、蛋白質表現以及免疫反應等,這種活生生的基因機器運用在各方面醫療研究上, ...Tuesday6thJuly20216-Jul-2021人工智慧化學物理數學生命科學生命科學文章植物圖鑑地球科學環境能源科學繪圖高瞻專區第一期高瞻計畫第二期高瞻計畫第三期高瞻計畫綠色奇蹟-中等學校探究課程發展計畫關於我們網站主選單病毒對人類的貢獻(Virus)臺北市忠孝國民中學自然領域張馨文實習老師/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微生物包括細菌、黴菌、酵母菌在食品或是醫藥上面的貢獻很大,從啤酒、乳酸飲料,再到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或紅黴素,由微生物衍生的產品可說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中。

抗生素自1930年代被佛萊明發現以來,主要功效在於抑制細菌生長,而常見的感冒與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因而抗生素對它們是起不了作用的!病毒由蛋白質及DNA或是RNA所組成,構造非常簡單。

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細胞或細菌(這類病毒又稱噬菌體)裡才能表現出生命現象來複製自己。

跟細菌、黴菌、酵母菌比起來,病毒對人類似乎沒有只有害處而沒有好處。

西元1519年西班牙僅以少數軍隊就征服了阿茲特克(Aztec)文明,靠的是天花這個病毒性疾病,這個無心插柳的事件可能是人類歷史第一例有記載的病毒生物戰劑;西元1918年流行全球的豬瘟型流行性感冒,是一種會感染人、鳥及豬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因為此病毒進行基因重組成為新種病毒,人類對它沒有免疫力,結果帶走至少二千萬人的生命;西元1950年代流行的小兒麻痺病毒,造成兒童肢體障礙,受害者不計其數,其中還包括了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西元1980年代發現第一例愛滋病至今,全球目前已超過三千五百萬的愛滋病病人數;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或hoof-and-mouthdisease)也是一種由病毒感染,會引起70多種偶蹄動物,如牛、羊、豬、駱駝、鹿等的急性接觸傳染病。

口蹄疫病毒從1924年後已在台灣絕跡近70年,但是隨著解嚴後,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漁船走私活動頻繁,來自中國的口蹄疫病毒,潛伏在台灣這片土地肆機而動,最後在1997年爆發造成嚴重的災難,台灣因豬隻的撲殺及豬肉和相關肉製品無法外銷,損失數千億元。

西元2003年全球多處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的流行,當時SARS這種新的冠狀病毒造成國家社會極大的動盪。

事實上,病毒不全與人類的利益對立。

許多生命的基本現象都是使用病毒為研究材料而得,如:證明改變遺傳組成的轉形作用(transformation)的分子為DNA,即是利用病毒的最古典例子。

桿狀病毒(Baculovirus)是一種感染無脊椎動物的大型DNA病毒,由此開發出的桿狀病毒表現系統載體(Baculovirusexpressionvectorsystem;BEVS),可藉由載有外源基因之重組桿狀病毒的啟動子控制外源基因表現,而產出大量的重組蛋白質。

例如:利用桿狀病毒表現載體在昆蟲細胞中,表現E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的蛋白質,其不具感染力卻可引起免疫反應,對於疫苗生產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再者,基於生物科技的進步,人類嘗試將一段正常的治療基因植入細胞內代替缺陷基因,以執行正常功能,達到疾病治療或是延緩的效果,這種治療方式稱為基因治療。

有人嘗試利用病毒來進行基因治療,最常使用的是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這種帶有鞘膜的RNA病毒,會經由反轉錄酵素作用將單股RNA反轉錄形成雙股DNA,再嵌插在宿主染色體中,達到基因轉殖及持續性表現的特性。

從各種遺傳性疾病,例如:嚴重性免疫不全症(SCID)、血友病(hemophiliaAandB)、帕金森氏症(Parkinsondisease)等,到癌症腫瘤,或是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皆是基因治療可以運用的範疇。

 病毒幫助我們瞭解分子生物的基本機制,包括DNA複製、RNA加工、蛋白質表現以及免疫反應等,這種活生生的基因機器運用在各方面醫療研究上,均貢獻大量有價值的資訊和實質助益。

Tags:免疫,病毒前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細胞內測量長度的蛋白質使用CRISPR技術清除體內的愛滋病病毒[講座]諾貝爾2011年生醫獎得主Dr.BruceA.Beutler演講頭皮毛囊與精神疾病診斷【2014諾貝爾生醫獎特別報導】大腦GPS導航位置與網格細胞系統【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