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病徵、傳播途徑、治療及預防方法全攻略 | 手足口病病程

手足口病至今仍未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勤洗手和避免與該病患者密切接觸是最有效令小朋友減低感染風險的方法。

由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有 ...Bowtie網誌主頁Bowtie保險保險知識健康生活更多CEOChannel了解癌症個人理財公司醫保新冠肺炎曾俊華說未來治療方案熱門話題疾病症狀自保時代說明書自願醫保醫院百科預防檢查立即報價EN中文疾病症狀【手足口病】病徵、傳播途徑、治療及預防方法全攻略踏入手足口病的高峰期,近日已有幼兒學校爆發病毒。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在調查一宗將軍澳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爆發的手足口病個案,受影響學童包括14男6女,年齡介乎1至5歲,令教師及家長都甚為擔心。

因此,Bowtie資訊團隊搜集手足口病的相關資訊,包括其病徵、傳播途徑、治療及預防方法,讓大家對此傳染病有多一份了解,自然少一份憂慮!作者Bowtie醫療資訊團隊日期2019-10-09更新2020-09-07目錄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徵傳播途徑及潛伏期治療方法預防方法目錄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徵傳播途徑及潛伏期治療方法預防方法分享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

在絕大部份個案中,手足口病是一種自我限制及中度病毒性的感染,脫水是最常見的併發症。

手足口病之所以引起關注,是由於其高傳染特性。

手足口病至今仍未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勤洗手和避免與該病患者密切接觸是最有效令小朋友減低感染風險的方法。

由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有較大機會引致併發症,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及類小兒麻痺症癱瘓等,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死亡。

在香港,每年5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而10月至12月亦會出現小高峰期。

手足口病病徵手足口病的初期病徵包括發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等。

發燒後1至2天,有可能出現以下病徵:口腔:舌頭、牙肉及口腔的兩腮內側出現水疱,影響吞嚥。

水泡初時呈細小的紅點,進而形成潰瘍。

手掌、腳掌、臀部或生殖器:出現帶有小水疱的紅疹,紅疹呈扁平狀或突起狀,並不痕癢。

如果擔心小朋友患上手足口病,建議父母多觀察兒童的病情。

如出現持續高燒、反覆嘔吐、昏睡、手腳無力、神情呆滯等病情惡化的情況,應立即求醫。

傳播途徑及潛伏期手足口病患者在病發的第一個星期最具傳染性,而經糞便的傳染性可達6至8週。

病毒大多透過以下途徑傳播: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和糞便接觸患者穿破了的水泡觸受沾污的物件如玩具、餐具、毛巾、地墊等大多患者受到感染後,病毒會於體內潛伏約3至7日。

治療方法暫時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只能用藥物紓緩發燒和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

大部份病徵輕微的患者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癒。

因為脫水是最常見的併發症,患者應多喝水和休息。

由於其傳染特性高應避免上學、參加集體活動或到人多擠迫的地方,直至完全康復(即發燒及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結痂),以免把病毒傳染他人。

如感染是由腸病毒71型引致,患者完全康復後,應留在家休息多兩星期才回校上課。

 預防方法如以上所說,病毒會經分泌物傳播,所以最好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保持雙手清潔,常用梘液和清水洗手,特別是在接觸鼻和口前、進食及處理食物前、接觸水疱後、如廁後、咳嗽或打噴嚏後、更換尿片後,及處理被污染的物件後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並徹底洗手,將染污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等使用公筷和公匙進食當身體不適時,不應上班或上學,並立即求醫患者應避免處理食物或照顧兒童、長者和缺乏免疫力的人士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使用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及消毒常接觸的物件,如傢俬、玩具等用70%火酒清潔金屬表面當學校或院舍爆發手足口病期間,應避免參與集體活動由於手足口病由不同的腸病毒所引致,即使患者痊癒後,仍有機會感染由其他腸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所以不代表患病後就能終身免疫。

因此,最重要還是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避免受到感染!延伸閱讀小朋友持續發燒後果可以好嚴重!體溫幾度先算發燒?【兒童保險】幫小朋友買保險有什麼要注意?應先買哪種?【流感】與肺炎、感冒有何分別?了解病徵、潛伏期!【流感疫苗】了解最新價錢及邊度有得打免費/資助流感針!資料來源1衞生防護中心2MayoClinic3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4世界衞生組織顯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