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 | 十二指腸潰瘍位置

最常見穿孔的位置在十二指腸與胃交接處幽門的前壁(60%),病人典型的症狀表現為突然上腹痛,然後演變成整個腹部疼痛、腹部肌肉僵硬。

依潰瘍穿孔的部位、 ...   乳房內分泌疝氣腹腔鏡微創胃腸道肝膽胰脾臟腹部急症外傷和外科重症器官移植靜脈曲張軟組織腫瘤乳房手術甲狀腺手術副甲狀腺手術疝氣手術胃部手術腸道手術肝臟手術膽囊手術膽道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胰臟手術脾臟手術乳癌甲狀腺癌胃癌胃腸道基質瘤肝癌膽道癌胰臟癌住院手術術前須知門診手術術前須知急診手術術前須知乳房手術甲狀腺手術副甲狀腺手術疝氣手術胃部手術腸道手術肝臟手術膽囊手術膽道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闌尾手術胰臟手術脾臟手術 一般外科(2樓G區)乳房醫學中心(1樓H區)癌症中心(14樓H區)消化性潰瘍併發症(ComplicationsofPepticUlcer) 消化性潰瘍:歷史:1910外科醫師KarlSchwarz闡述胃酸分泌在潰瘍的角色時:「OhnesauerenMagensaftkeineptischesGeschwür」意即「NOACID,NOULCER」的名言,並成為幾十年來醫學上根深蒂固的理論。

往後的幾十年,外科成為治療有症狀潰瘍的主流。

1960s~1970s年代逐步發展出降低胃酸的有效藥物,如:1976年上市的Cimentidine,並且可治癒70%的消化性潰瘍。

1989年更強、長效消除胃酸的質子幫浦抑制劑—Omeprazole上市後,外科在治療潰瘍的減酸角色才逐漸被藥物控制來取代。

隨著澳洲的胃腸科醫師—BarryMarshall和病理學家—RobinWarren他們在1983年發表了幽門桿菌(Helicobacterpylori)可能引發胃炎相關的疾病,如:消化性潰瘍和胃癌。

並且Marshall以自己做人體試驗,證實這細菌能在胃黏膜繁殖和引發胃炎,打破了「NOACID,NOULCER」的理論,幽門桿菌成為造成潰瘍的主角,十二指腸潰瘍中有90%,而胃潰瘍病人中也有80%的人伴隨有幽門桿菌的感染。

因他們在醫學上的貢獻,於200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肯定。

演變至今,對於消化性潰瘍成因的理論,認為幽門桿菌、非固醇性消炎藥(NSAIDs)、胃酸、等多種因子皆會影響潰瘍的形成。

(本圖改編自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for2005)  消化性潰瘍的外科治療:目前消化性潰瘍大多能以內科成功治療,外科的角色通常僅在處理少許頑固的案例以及潰瘍的併發症,如:出血、潰瘍穿孔、胃出口阻塞、潰瘍惡性變化。

潰瘍穿孔:約2~10%的十二指腸潰瘍會發生急性穿孔,引發腹膜炎和拜血症,屬於腹部急症,佔因消化性潰瘍死亡的7成以上。

最常見穿孔的位置在十二指腸與胃交接處幽門的前壁(60%),病人典型的症狀表現為突然上腹痛,然後演變成整個腹部疼痛、腹部肌肉僵硬。

依潰瘍穿孔的部位、大小、穿孔持續的時間、術前是否合併休克及病人內科合併症、等因素而採取不同的手術術式:單純潰瘍縫合術及網膜補綴:目前最常用的術式,可以腹腔鏡微創手術或傳統開腹為之。

腹腔鏡潰瘍修補術的適應症:Boeyscore0~1的病患。

破洞的大小<1公分合適的潰瘍方位。

幽門整形術±迷走神經幹切除術。

胃楔形切除術胃竇切除術+胃—空腸吻合術±迷走神經幹切除術。

全胃切除術:如:Zollinger-Ellision症候群的病人。

Boeyscore:主要以三個危險因子來預測病人的致死率。

潰瘍穿孔持續>24小時。

術前休克(SBP<100mmHg)合併嚴重疾病(如:嚴重的心臟病、肺部疾病、腎臟衰竭、糖尿病、肝臟衰竭) 罹病率致死率腹腔鏡手術轉換率Boey017.4%0~1.5%21%Boey130.1%12~14.4%30%Boey242.1%32.1%80%Boey3 63~100%  消化性潰瘍穿孔手術的併發症:(根據許多的文獻記載)併發症發生率肺炎3.6~30%傷口管染10~17%泌尿道管染1.4~15%吻合漏出2~16%腹內膿瘍0~9%心肌梗塞、心臟衰竭5%腸梗阻2~4%瘻管0.5~4%傷口裂開2.5~6%膽道的漏出4.9%出血0.6%再次手術2~9%敗血症2.5%腦中風4%死亡5~11% 腹腔鏡修補術和傳統開腹手術的比較:n=1874腹腔鏡(n=843)傳統開腹(n=1031)手術時間(分)70.859.3鼻胃管(天)2.33.0靜脈輸液(天)2.83.1腹部引流管(天)2.23.8尿管(天)2.33.7進食(天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