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後能回到受傷前的狀態嗎?是否會有後遺症? | 肌腱韌帶發炎

一般復健:指運動傷害所造成之組織損傷為急性局部發炎、慢性肌腱炎、腱鞘炎、滑囊炎、韌帶炎、或慢性重複性發炎所造成之肌腱、韌帶纖維化或鈣化性質變。

運動傷害後能回到受傷前的狀態嗎?是否會有後遺症?復健科  莊世鴻主治醫師  黃茂雄主任(100年7月)運動難免會有運動傷害,而大部分的運動受傷只是輕微的、暫時的,經過適當的休息,即可恢復。

但是部分較為複雜或嚴重的傷害,則需經由醫師正確的診斷及治療,並經由適當的復健訓練,才能恢復功能。

當運動傷害發生後,經由復健科醫師或骨科醫師診斷,給予保守性治療或手術治療,在急性期或手術後會要求受傷部位休息一段時間,太早進行活動或過度活動都有礙於受傷組織的癒合,然而休息時間太久肢體缺乏活動,或沒有適當的復健訓練,會使得肌力逐漸下降甚至萎縮,關節粘連僵硬,韌帶鬆弛,關節穩定性變差,本體感覺受器受損,進而影響神經肌肉的協調性及平衡感,長期下來會使心肺功能下降甚至影響到其他未受傷的部位。

亦即如果受傷部位功能沒有恢復完全,不但無法有好的成績表現,日後再受傷的機會也會明顯增加,甚至更為嚴重。

因此受傷後的復健,相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復健不僅在減緩症狀並縮短組織修復的時間,其最終目的是希望能恢復到運動員受傷前原來的狀態,減少後遺症的產生,並預防再次受傷的風險。

運動傷害後之復健可分為一般復健與術後復健。

1.一般復健:指運動傷害所造成之組織損傷為急性局部發炎、慢性肌腱炎、腱鞘炎、滑囊炎、韌帶炎、或慢性重複性發炎所造成之肌腱、韌帶纖維化或鈣化性質變。

這些變化均可由骨骼肌肉超音波影像作明確之診斷。

此類軟組織之損傷並無顯著或輕度之斷裂,一般採用的復健模式以積極組織發炎狀態之改善並促進受損組織之修復為目標,所使用之物理療具包括冰熱敷、水療、超音波、短波、低能量雷射、經皮電刺激、干擾波等方式,根據受傷的類型,嚴重程度及部位,選擇適當的治療儀器來治療患處,以抑制腫脹發炎、有效減緩疼痛、減輕痙攣、促進血液循環及組織修復,並佐以運動治療以提昇恢復各受傷組織原有之功能。

2.術後復健:系指運動傷害及嚴重到需以手術方式去處理受損組織之結構,如骨折、肌腱斷裂、韌帶斷裂等之後續復健。

在術後復健之內容於術後初期三週內,需避免手術組織之沾黏現象,保持相關關節之活動度,同時可藉物理療具促進受損組織之術後復原速度。

於軟組織適當修復,關節活動逐漸恢復後,進一步肌力訓練與本體感反應性訓練將進一步介入,以提昇運動整體表現。

在全民體育盛行的年代,正確運動傷害預防及復健的觀念,可以使運動員減少再次受傷的風險,提升運動成績,延長運動生涯;一般大眾則可以更健康的從事運動,享受運動所帶來的助益。

然而,運動傷害一旦發生,最佳方式還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獲得較完整且有效率的治療。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