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 慟意思

訃告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Portal:訃告。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上海執行部發布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的訃告訃告(「訃」,拼音:fù,注音:ㄈㄨˋ,音同「付」),是喪家用來向親族、親戚、親友及公眾人士報喪的實用文書,以報刊、電視台、電台廣播、電話、電報、傳真、柬帖或電郵等媒介發布關於某人逝世的消息。

訃告通常附有逝者的傳記,內容包括逝者的姓名、年齡、生卒日期、治喪事宜、舉殯時間和地點、喪葬方式、家屬或治喪委員會名單、聯絡方式等,根據不同的方式也稱爲「訃文」、「訃聞」、「訃報」、「訃電」、「訃帖」或「訃音」。

[1][2][3][4][5][6][7][8][9][10][11][12]目錄1辭源2訃告的形式2.1一般式訃告2.2公告式訃告2.3新聞報導式訃告2.4其他3傳統中式訃帖的內容和用語3.1封面3.2正文抬頭3.3內容3.4家族稱謂3.5哀傷術語4另見5參考來源6外部連結辭源[編輯]「訃」,從言,卜聲。

本義指告喪,即通報某人逝世的公告。

[13]《廣韻》《集韻》通作「赴」,《左傳·隱七年》凡諸侯同盟薨則赴以名。

《禮記·檀弓》伯高死於衞,赴於孔子。

《正字通》通作「報」。

《禮記·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

《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

「赴」、「報」、「訃」三字古𠀤通。

[14][15]「聞」,從耳,門聲。

知聲也。

[16]本義指通音訊,即傳播和獲得訊息。

訃告的形式[編輯]通常來說,在地方或社區報刊上所登出的訃聞是由記者或殯葬業者所代筆,有既定的格式可供參考,而不是由逝者家屬親自書寫。

刊登者可因宗教或個人的偏好,選擇用文言文、白話文等的文書體裁,以及不同的行文風格和遣詞用字,但應以保持內容的簡潔、莊重和嚴肅爲主。

[17][18]現在常見的訃文有一般式、公告式和新聞報導式三種。

[19]一般式訃告[編輯]一般式訃告是普遍上最常用的訃告形式,由上而下包含幾個部分:[19]標題:在首行中間寫上「訃告」兩字,或在訃告前冠上死者的姓名,如:「〇〇〇訃告」,字體略大。

正文:說明死者的姓名、身份、歲數、逝世日期、地點和原因。

死者生平簡介,可省略。

通知弔唁、公祭和舉殯的日期、時間及地點。

特別聲明:另外說明的事項,如:懇辭奠儀、花圈、花籃、輓額、輓聯、藝陣,或是服裝的守則、提醒來賓準時出席等。

落款:發訃的個人或單位名稱、時間以及聯絡方式。

公告式訃告[編輯]公告式訃告比一般式訃告較爲隆重和莊嚴,通常是用在對社團、機構、企業、政黨或國家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由一定級別的機關、組織或團體作出決定發出,由「公告」、「治喪委員會公告」和「治喪委員會名單」組成一個完整的訃告,這三份文件基本上是在同一時間發出。

[19]第一部分:公告,公布逝世的消息。

標題:在首行寫上發出公告的單位名稱和「公告」兩字,如:「〇〇黨中央委員會、〇〇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正文:說明死者的姓名、身份、歲數、逝世日期、地點和原因。

表達對死者的評價和哀悼之辭。

落款:公告的發布日期。

(因爲公告單位已經顯示在標題,所以在此可以省略)第二部分:治喪委員會公告,訃告的核心部分。

標題:用粗體寫明「〇〇〇治喪委員會公告」的字樣。

正文:說明治喪的安排和具體事宜,如:弔唁或瞻仰遺容的參加者、時間和地點;召開追悼會的時間、地點和事項;對社會各界、機關、單位或民眾的活動安排等。

結尾和落款:在結尾寫明「特此公告」,以及公告的發布日期。

第三部分:治喪委員會名單,公布治喪委員會的名單。

治喪委員會名單分爲「治喪委員會領導成員名單」和「治喪委員會全體成員名單」,前者按職務高低排序,後者按姓名筆劃或拼音順序排列,以清楚交待治喪委員會的成員人數。

新聞報導式訃告[編輯]銅板畫家威廉·米勒(英語:WilliamMiller(engraver))逝世的訃聞(1882年2月25日)新聞報導式訃告是在報紙或其他新聞媒體發布的消息,對象通常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物,內容較爲短小和簡便。

[19]但一些著名的西方媒體設有專門的「訃聞版」(obituaries),由專業記者撰寫名人逝世的消息,以較大篇幅來報導死者的人生經歷、逸事和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