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腎臟健康嗎? 泡泡尿、頭暈暈請小心 | 腎臟病頭暈

糖尿病相關之慢性腎病變在近年來盛行率日漸提高,而血糖控制達標是避免糖尿病腎病變之不二法門。

急性腎損傷. 近年來這類患者有逐漸增加趨勢,主要原因與 ...新聞專題新冠肺炎最新新聞報導、記者會直播、中央疫情即時更新資訊總整理新聞專題在家防疫停課不停學、跟著這樣做不怕無聊疫苗快訊最新新聞、施打疫苗優先順序、疫苗Q&A一次看!閱讀全文02017年8月3日上午12:00據統計,國內目前腎臟功能受損患者約佔人口數的12%,估計約276萬人,其中,光是接受洗腎(血液透析)的末期腎臟病患者就超過8萬人。

腎臟病往往來得無聲無息,每個人都應該提升對腎臟病的正確認知,避免走上洗腎一途!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講師黃道民接受最新一期《好健康》雜誌訪問指出,台灣腎臟病盛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與人口老化、不當用藥習慣、健保實施後透析費用降低、醫療技術提升,及腎臟移植率低等均有關。

在台灣,造成腎功能異常前3大病因為: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會造成小血管病變,腎臟密密麻麻的小血管就成了血糖控制不良的代罪羔羊。

糖尿病相關之慢性腎病變在近年來盛行率日漸提高,而血糖控制達標是避免糖尿病腎病變之不二法門。

急性腎損傷近年來這類患者有逐漸增加趨勢,主要原因與接受重大手術、敗血症、醫學檢查顯影劑的使用等相關,以顯影劑的使用來說,是醫療處置所必須使用的,但如果患者本身已有腎病變時,就有可能會加重風險。

急性腎損傷後應規則追蹤腎功能,並注意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嚴重感染及演變成慢性腎病的風險。

原發性腎病變大多屬於免疫性疾病,由腎臟本身所引起,多以蛋白尿或血尿來表現,有些會伴隨腎功能惡化,臨床上往往需做切片才能進一步診斷,方有正確治療。

高尿酸血症、痛風亦為危險因子腎臟屬於下游器官,也就是當身體其他器官出問題時,腎臟都會受到影響,且人體25%的血液都會流經腎臟,因此,像是三高病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若病情控制不良,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就相對較高;反之,慢性腎臟病患若血壓、血糖等控制不好,也會使腎功能加速惡化,互為惡性循環。

此外,高尿酸血症和痛風也是危險因子之一,因為尿酸結晶會在腎臟沈積,同時惡化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對於腎功能也是不利的。

慢性腎病分5期eGFR<15合併尿毒症狀需洗腎腎臟受損超過3個月,導致其結構或功能無法恢復正常,即稱為慢性腎臟病。

臨床上依腎功能狀況分為5期,評估標準為「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這是指腎臟在單位時間內清除血漿中某一物質的能力,它會隨著年齡的老化而逐漸衰退。

腎絲球過濾率愈小,代表腎功能愈差。

GFR值是用公式推估出來的,所以GFR前面通常會再加一個e(estimated,估計之意)。

目前台灣是以MDRD(ModificationofDietinRenalDisease)公式計算出eGFR值。

一般正常值為60分以上,當檢驗發現eGFR數值在60分以下,或雖然居於60~120分間,但同時合併有蛋白尿或血尿情形者,就進入慢性腎臟病的範圍。

一般而言,正常人的eGFR在出生時為100~120分,平均為100分,之後隨年齡下降,平均每年以降低1分的速度減少。

因此到了60歲時,大約會剩下60分,倘若無罹患疾病,可以持續使用到「壽終正寢」都沒有問題,但如果eGFR低於15分合併尿毒症狀時,就必須洗腎了。

當然透析與否不會只看eGFR,而需依個人狀況整體評估。

配合治療可延緩腎臟病惡化比較可怕的是,腎臟病早期(一至四期)並無明顯症狀,通常要到晚期(第四或五期)才會感到不適。

而從第一期到第五期,有些人會歷經多年,也有人很快就進入第五期,時間長短端視原發性病因、以及病人平時的保養、飲食控制及治療配合狀況而定。

臨床上,造成腎功能惡化最大宗的因素,是原疾病控制不良、血壓及飲食控制不佳、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是食品,但只要依照醫師指示,配合治療,病情控制得好時,第三期病人可維持在三期不變,而第四、五期病人則可盡量延緩惡化。

目前衛生福利部也已推動「慢性腎病照護計畫」,提供病友飲食及生活型態衛教,可多加利用。

定期檢查可及早發現腎臟病變若發現自己出現血尿、泡泡尿(小便有泡沫)、突然間血壓控制不良、下肢水腫,或是頭暈、眼瞼發白等貧血症狀時,就得要注意是否有腎臟方面的問題,應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認。

透過定期檢查可及早得知有無腎臟病變,而平時飲食習慣也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