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 失禁定義

國際尿失禁標準術語制定協會將尿失禁定義為「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況,這是一種社會或衛生問題,並且可由客觀的方式來證明。

」,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43期(2011年10月)  年長者排尿障礙『尿失禁』泌尿外科鍾旭東主任    隨著醫療技術的蓬勃發展,國人的平均餘命已從2009年的79.1歲增加到79.24歲,男性平均餘命由76.03增加到76.15歲,女性則由82.34增加到82.66歲,位居全球主要國家的第38名(內政部統計處,2011),顯示出人口老化是全球的共同面臨的現況,醫療單位所需重視年長者更面臨到的健康議題。

    在泌尿科的領域中,排尿障礙為年長病患最常發生且普遍困擾病患的問題,隨著年紀增長,病患從輕微的尿失禁症狀,到排尿不順或尿液滯留,以致於引起反覆性泌尿道感染嚴重則可導致腎衰竭,在眾多排尿障礙的症狀中,以「尿失禁」最令人苦惱。

國際尿失禁標準術語制定協會將尿失禁定義為「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況,這是一種社會或衛生問題,並且可由客觀的方式來證明。

」,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在2002年Abram大師等人更將尿失禁定義為「當一個人訴苦著其有任何一種非自主性的漏尿表現」。

而「尿失禁」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症狀發生在所有年齡層上,不是正常老化的過程,只是年長者普遍發生的現象。

根據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與品質機構(AgencyforHealthcareResearchandQuality,AHRQ)的推估,在美國約有五成以上的年長者有此困擾(AHRQ,1996),而台灣65歲以上社區老人的尿失禁盛行率約為21.6%,男性占15%,女性則為27.7%(Tseng,Chen,Chen,Kou,&Tseng,2000)。

尿失禁雖不會威脅生命但卻令人困窘,帶給病患身心上的負面影響,對家庭及社會亦有相當大的負擔與衝擊,由於主要發生的族群為老年人,故被認為當今老年人口最常見的失能隱疾之一,也是更年期婦女最大的困擾(龍玲華,2007)。

    正常排尿涉及膀胱的儲尿及排空,當膀胱內的壓力大於尿道的壓力便會產生排尿反應。

膀胱正常約可容納600ml左右的尿液,當膀胱內尿液超過250ml時,膀胱膨脹而引起排尿反射,此時膀胱的逼尿肌與尿道的括約肌交互作用而使得膀胱排空。

其中,逼尿肌與括約肌主要由自主神經、周圍神經(由第2、3、4節薦椎脊髓發出)、調控排尿的中樞神經及下尿路之間的傳入及傳出神經所協調的反射作用所維持。

隨著年齡的增長,膀胱會產生轉變,包括容量減低、膀胱及尿道順應力減低、尿道最大關閉壓力減弱、排尿後剩餘尿量增加以及晝夜產生尿量規律的轉變,導致年長患者產生尿失禁的症狀。

  造成尿失禁症狀的主因不盡相同,患者常常有一種以上相關的症狀呈現,最常見的分類如下:1.依時間持續性分類:暫時性(可復原)、永久性2.依導因分類:解剖性、生理性、病理性、心理性3.依臨床診斷分類:壓力型、急迫型、混合型、溢出型、功能型、反射型、完全型(最為常用)應力性尿失禁 為支撐膀胱頸的組織變弱,或具有高移動性尿道,或尿道功能不全,當腹部用力時,如抬重物、咳嗽、打噴嚏或大笑,當腹壓上升,尿液因壓力變化而不自主的流出,是尿失禁中最常見的原因,約佔所有尿失禁患者的80%,其中又以自然產後的婦女、曾經做過骨盆腔手術的婦女、停經後的婦女、攝護腺癌切除術後的男性為大多數,其治療多以骨盆肌肉訓練和外科手術為主,藥物治療則給予α交感神經刺激劑可促進尿道閉鎖功能,提高尿道阻力或促使尿道黏膜增生藥物,如賀爾蒙製劑。

急迫性尿失禁 是由膀胱逼尿肌不自主的收縮造成,可分為神經性及非神經性二種,非神經性因素造成的(又稱為膀胱過動症)的患者較多,主要有頻尿、急尿、夜尿等現象,易被忽略而導致症狀加劇引起尿失禁的情形,且易發生於四十歲以上的年長者、急性膀胱炎患者、逼尿肌不穩定患者及其他神經性因素患者(如:中風、帕金森氏症、脊髓受壓迫…),治療的方法以骨盆底電極刺激及定時排尿訓練,藥物治療主要為副交感神經抑制劑及平滑肌鬆弛劑,有阻斷膀胱平滑肌收縮之作用,使尿液滯留於膀胱。

滿溢性尿失禁 主要因為神經病變、長期憋尿、攝護腺肥大或尿液長期無法排空引發感染後膀胱收縮力變差,導致膀胱功能失常,患者膀胱變大、缺乏收縮力,膀胱脹卻無尿意感,導致滿溢性尿失禁,好發於神經性病變或年長者膀胱肌肉無力的患者,治療方法以定時排尿訓練為主,藥物治療上選擇增加膀胱收縮的藥物。

暫時性尿失禁 發生於尿路感染或精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