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不是有自我毀滅的潛意識,或者是傾向? | 自我毀滅傾向
當指向外界的攻擊驅力因受到障礙而無法滿足時,便會轉向攻擊自己(例如自殺)以圖自我毀滅。
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
標籤:人類學人類未來人類進化心理學社會學人類是不是有自我毀滅的潛意識,或者是傾向?01-22弗洛伊德大神認為,人有兩種本能,一是愛的本能(或為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
前者是建設性的,後者是破壞性的。
後者破壞的目的,直白的說法是為了找死,文雅的說法則是渴望從有機物狀態回到無機狀態。
這兩種本能雖然作用相反,但卻同時並存,此漲則彼消,此消則彼漲。
死亡本能(deathinstinct/death-drive)又被稱為毀壞衝動、攻擊本能或侵犯本能;這是一種要摧毀秩序、回到前生命狀態的衝動。
"死亡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學說主張,這種學說認為每個人的身上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
而達衝動起初是朝著我們自己本身而發的。
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死亡的本能設法要使個人走向死亡,因為那裡才有真正的平靜。
只有在死亡--這個最後的休息里,個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緊張和掙扎。
生命由無機物演化而成,人從黑暗、溫暖而平靜的子宮而來。
睡眠與死亡的境界與人所來自的地方條件相似,所以生命一旦開始,一種意欲返回無機狀態的傾向隨之而生,這就是死亡本能的來源。
平常所謂的攻擊驅力,可以說就是死亡本能的衍生物,只不過只將毀滅的對象從自身轉移到他人而已。
當指向外界的攻擊驅力因受到障礙而無法滿足時,便會轉向攻擊自己(例如自殺)以圖自我毀滅。
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
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是生命的最後穩定狀態,生命只有在這時才不再需要為滿足生理慾望而鬥爭。
只有在此時,生命不再有焦慮和抑鬱,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終目標是死亡。
死亡本能派生出攻擊、破壞、戰爭等一切毀滅行為。
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
1942年,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Oppenheimer)的一位同事向他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想法:如果曼哈頓計劃成功了,他們真的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這枚原子彈的爆炸很可能會把整個天空點燃。
奧本海默大受觸動,並在私下把這一點透露給了亞瑟·康普頓(ArthurCompton),曼哈頓計劃的元老之一。
根據奧本海默的傳記,康普頓驚恐地回答道:「原子彈真的有可能會讓大氣層中的氮氣,或者海洋中的氫元素爆炸嗎?這會是人類的終極災難。
比起冒險讓人類徹底告別地球,還不如對納粹投降呢!」康普頓告訴奧本海默:「除非能切實可信地證明我們的原子彈不會把空氣或是大海炸掉,否則絕不能把這個炸彈造出來。
」於是,曼哈頓計劃的團隊成員們進行了一系列計算,並認為他們的計算結果證實了「小工具」——原子彈在當時的代號——是安全的。
工作了繼續下去。
但是,在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三位一體試驗的那一天,在場的一位科學家還是與同事就「炸彈會不會把大氣層點燃,如果會,那它是只會把新墨西哥州炸掉還是毀滅全世界」打了個賭。
幸運的是,都沒有。
也不能說是因為幸運。
因為奧本海默——天才的理論物理學家——以及他的團隊是做了功課的,他們明白自己在做些什麼。
在他的風險評估工作中,奧本海默無意中建立了一個新的學科:生存風險。
三位一體試驗的70年後,依然有人在進行著這樣的風險評估——而且與先前一樣,大眾仍不知曉它的存在。
在英美兩國的多家學術機構,曼哈頓計劃的精神後裔們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著。
他們人數不多,也不再造炸彈了;他們來自各個學科——現在還包括哲學,以及科學的各個領域;他們的目標正是阻止人類毀滅自己。
什麼樣的東西對未來是重要的?「我們特別吸引怪人,」安德魯·斯奈德-比蒂(AndrewSnyder-Beattie)說。
」我從早到晚都能收到奇怪的郵件。
」什麼樣的怪人?」那些對物理學自有一套理論的人。
」斯奈德-比蒂是人類未來中心(FutureofHumanInstitute)的項目經理。
人類未來中心隸屬於牛津大學馬丁學院——一個由牛津大學900年歷史上數量最大的單筆捐款的捐贈人詹姆斯·馬丁(JamesMartin)出資設立,致力於解決全人類面臨的最重要
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
標籤:人類學人類未來人類進化心理學社會學人類是不是有自我毀滅的潛意識,或者是傾向?01-22弗洛伊德大神認為,人有兩種本能,一是愛的本能(或為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
前者是建設性的,後者是破壞性的。
後者破壞的目的,直白的說法是為了找死,文雅的說法則是渴望從有機物狀態回到無機狀態。
這兩種本能雖然作用相反,但卻同時並存,此漲則彼消,此消則彼漲。
死亡本能(deathinstinct/death-drive)又被稱為毀壞衝動、攻擊本能或侵犯本能;這是一種要摧毀秩序、回到前生命狀態的衝動。
"死亡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學說主張,這種學說認為每個人的身上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
而達衝動起初是朝著我們自己本身而發的。
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死亡的本能設法要使個人走向死亡,因為那裡才有真正的平靜。
只有在死亡--這個最後的休息里,個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緊張和掙扎。
生命由無機物演化而成,人從黑暗、溫暖而平靜的子宮而來。
睡眠與死亡的境界與人所來自的地方條件相似,所以生命一旦開始,一種意欲返回無機狀態的傾向隨之而生,這就是死亡本能的來源。
平常所謂的攻擊驅力,可以說就是死亡本能的衍生物,只不過只將毀滅的對象從自身轉移到他人而已。
當指向外界的攻擊驅力因受到障礙而無法滿足時,便會轉向攻擊自己(例如自殺)以圖自我毀滅。
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
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是生命的最後穩定狀態,生命只有在這時才不再需要為滿足生理慾望而鬥爭。
只有在此時,生命不再有焦慮和抑鬱,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終目標是死亡。
死亡本能派生出攻擊、破壞、戰爭等一切毀滅行為。
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
1942年,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Oppenheimer)的一位同事向他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想法:如果曼哈頓計劃成功了,他們真的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這枚原子彈的爆炸很可能會把整個天空點燃。
奧本海默大受觸動,並在私下把這一點透露給了亞瑟·康普頓(ArthurCompton),曼哈頓計劃的元老之一。
根據奧本海默的傳記,康普頓驚恐地回答道:「原子彈真的有可能會讓大氣層中的氮氣,或者海洋中的氫元素爆炸嗎?這會是人類的終極災難。
比起冒險讓人類徹底告別地球,還不如對納粹投降呢!」康普頓告訴奧本海默:「除非能切實可信地證明我們的原子彈不會把空氣或是大海炸掉,否則絕不能把這個炸彈造出來。
」於是,曼哈頓計劃的團隊成員們進行了一系列計算,並認為他們的計算結果證實了「小工具」——原子彈在當時的代號——是安全的。
工作了繼續下去。
但是,在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三位一體試驗的那一天,在場的一位科學家還是與同事就「炸彈會不會把大氣層點燃,如果會,那它是只會把新墨西哥州炸掉還是毀滅全世界」打了個賭。
幸運的是,都沒有。
也不能說是因為幸運。
因為奧本海默——天才的理論物理學家——以及他的團隊是做了功課的,他們明白自己在做些什麼。
在他的風險評估工作中,奧本海默無意中建立了一個新的學科:生存風險。
三位一體試驗的70年後,依然有人在進行著這樣的風險評估——而且與先前一樣,大眾仍不知曉它的存在。
在英美兩國的多家學術機構,曼哈頓計劃的精神後裔們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著。
他們人數不多,也不再造炸彈了;他們來自各個學科——現在還包括哲學,以及科學的各個領域;他們的目標正是阻止人類毀滅自己。
什麼樣的東西對未來是重要的?「我們特別吸引怪人,」安德魯·斯奈德-比蒂(AndrewSnyder-Beattie)說。
」我從早到晚都能收到奇怪的郵件。
」什麼樣的怪人?」那些對物理學自有一套理論的人。
」斯奈德-比蒂是人類未來中心(FutureofHumanInstitute)的項目經理。
人類未來中心隸屬於牛津大學馬丁學院——一個由牛津大學900年歷史上數量最大的單筆捐款的捐贈人詹姆斯·馬丁(JamesMartin)出資設立,致力於解決全人類面臨的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