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大腸癌找上你! | 大腸癌治療費用

2至4期都可以手術切除病灶,再搭配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

標靶藥物費用昂貴,所幸健保已有條件給付,減少病患自費的負擔。

大腸癌第一期治癒 ...影音專區肝病資訊定期健康檢查,別讓大腸癌找上你!2018-08-02返回上一層最新統計顯示,大腸癌每年新增個案突破1萬人,對國人生命威脅大增。

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定期檢查,別讓大腸癌找上你! 諮詢/翁昭旼(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醫學系教授)、梁金銅(臺大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撰稿/莉緹 2011年底,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劇場鬼才李國修率同子弟兵公開對外表示,自己罹患了大腸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至肝臟,為了抗病將暫別舞台。

消息一出震驚各界,紛紛對於這位劇場大師寄予深切的關懷與祝福... 大腸癌的驚人數據衛生署最新統計顯示,20097年大腸癌新增個案已經突破1萬人,不但是所有癌症中第一個破萬的疾病,且發生率不斷攀升。

20年前,國人每年大腸癌新增約3千多人,發生率每10萬人口約20人;現今每年約新增1萬人,發生率每10萬人口40人左右,20年來發生率增加1倍。

 此外,根據衛生署全國癌症死亡原因統計,民國100年、99年,結腸直腸、肛門癌更高居癌症死因第3位。

  飲食西化大腸癌增加原因大腸癌發生原因,除與遺傳、基因有關外,飲食西化被認為是危險因子之一。

現代人工作繁忙,多以外食為主,食用蔬果比例低,再加上吃太多肉、油脂,大腸癌可能悄悄上身。

 吃太多肉類對健康有不利影響,尤其是紅肉,因脂肪含量高,民眾吃進去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後,有可能引發動脈硬化及高血壓,而沒有被吸收掉的脂肪,會順著血流跑到大腸,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短鏈脂肪酸,這是一種會導致細胞生長變化的化學物質,有研究認為,大腸癌可能如此引發。

 根據一項1980年代的研究發現,每天吃肉的消耗量愈高,大腸癌發生率也較高。

以紐西蘭來說,當地民眾每天平均肉類消耗量320公克,女性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約42人;而在日本,當地每人每天平均消耗30公克,女性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有8人,後者明顯較低。

 有趣的是,另一項研究也發現,一旦日本人、大陸人移民到美國後,大腸癌發生率就開始上升,顯見飲食西化確實與大腸癌息息相關。

 台灣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高於美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發佈警訊說,現今台灣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0人左右,而美國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50到60人左右。

但若從標準化死亡率來看,台灣大腸癌的標準化發生率是已經超越美國,是美國的1.4倍,標準化死亡率則是美國的1.7倍。

(標準化死亡率是將兩國或兩地不同性別、年齡、城鄉、所得、職業、婚姻、種族等項組合,化成為同一的基礎,用以剔除其人口在組合上之差異,俾可受到純正而客觀的比較。

) 既然大腸癌與飲食西化有關,為何台灣的標準化發生率比美國還高?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從1990年以後,美國城市的民眾大腸癌發生率開始下降,主要是居住在美國城市的民眾,很早就意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吃肉的比重慢慢下降,蔬果消耗量提升。

相反地,因為美國超市肉品賣的比蔬果還便宜,對於經濟情況較差的移民者、鄉下地區居民來說,挑選肉類較划算、又好吃,因此,大腸癌在美國鄉下的發生率還是很高。

 有大腸癌家族史罹病率高除了飲食的因素,有大腸癌家族史者,罹病率也高。

根據臨床統計,若直系血親中有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發生率是一般人的2至5倍。

此外,大腸癌患者中有3%到5%屬於遺傳或基因上有缺陷者,像是「家族性息肉症候群」,這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患者甚至在青春期時腸子裡就有很多息肉,這些息肉若不處理,有很高的機率在30、40歲左右轉化成大腸癌。

另有一種「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這也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患者雖然沒有息肉,但很年輕時就發生大腸癌,同時也容易罹患胃癌、卵巢、子宮、泌尿系統腫瘤等。

 另外,曾罹患慢性腸發炎或曾因結腸直腸癌開過刀者,其剩下的腸子部位,也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大腸癌。

此外,大腸癌發生率增加與診斷率提高、人口結構老化也有關係。

 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大腸癌的症狀表現,與癌細胞發生位置有關。

大腸直腸呈一ㄇ字型,以人體為主體,可分左半邊及右半邊來看。

若癌細胞發生在左半邊,包括左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等部位,症狀通常為肚子痛、大便有血、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得比較細、硬等。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