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 | 身體 認知障礙

D.此症狀無法以另一腦部疾患,或身體系統性疾病作更好的解釋。

三、認知障礙症之精神行為症狀. 認知障礙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簡稱BPSD),在臨床上不但 ...便民專區新聞/衛教心理情緒認知障礙2021/06/29靳宇晨臨床心理師454複製連結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167血管疾病引起的認知障礙症之照護方針一、什麼是認知障礙症?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5)之診斷標準:A.具一項或多項認知範疇顯著比先前的認知表現降低,證據根據:1.資訊提供者或是臨床專家知悉個案有認知功能顯著降低。

2.標準化神經認知檢測或另一量化臨床評估確信認知表現顯著減損。

B.認知缺損干擾日常活動的獨立進行。

C.認知缺損非只出現於譫妄情境。

D.認知缺損無法以另一精神疾病作更好的解釋(例如:憂鬱症、思覺失調症)。

二、什麼是血管疾病引起的認知障礙症?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診則手冊(DSM5)之診斷標準:A.合乎上述的認知障礙症診斷診則。

  B.臨床特徵合乎血管疾病病因,如以下任一項表現:1.認知缺損的發病和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腦血管事件有關。

2.複雜注意力(例如:對訊息處理的速度)和前額葉執行功能(例如:記憶力、學習力、情緒調節以及規劃組織能力)有明顯退化的證據。

C.有病史、體檢和(或)神經影像證實腦血管疾病存在,足以說明認知缺損。

D.此症狀無法以另一腦部疾患,或身體系統性疾病作更好的解釋。

  三、認知障礙症之精神行為症狀  認知障礙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簡稱BPSD),在臨床上不但常見(約佔12-70%),而且是家屬在照顧病患上最大之負荷來源。

1.憂鬱症狀(出現頻率:40-50%):包括無助感、無望感、無價值感,甚至有想死及自殺的念頭。

2.妄想症狀(出現頻率:30-38%)2-1被偷妄想,如:錢財找不到而懷疑是家⼈偷拿。

2-2被害妄想,如:需求未被滿足,即懷疑遭⼈陷害。

2-3嫉妒妄想,如:找不到先生或太太,即懷疑有外遇行為。

3.錯認症狀(出現頻率:30-55%):包括錯認不存在的人在房子裡、現在住的房子不是自己家等。

4.幻覺(出現頻率:7-49%):包括視幻覺、聽幻覺、觸幻覺等,但不同於譫妄所出現的恐怖景象。

5.行為障礙:包括重複現象(重複行為或語言)、睡眠障礙、攻擊行為、漫遊、迷路、貪食行為、病態收集行為,以及不恰當的性行為等。

四、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互動1.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互動1-1以簡短的語句(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低沈平穩的音調與音量溝通。

1-2避免快速舞動肢體,以免引發可能的妄想情緒。

1-3適當地碰觸,如輕柔地握手或觸摸手臂。

1-4盡量不要勉強或催逼,給予多⼀點的時間等待回應。

2.協助病患對疾病的認識2-1留意病患目前可以執行或有障礙的⽣活自理能力項目,適時予以口頭指引。

2-2留心注意病患的行為變化,可能是面對認知表現退損的恐懼。

2-3邀請病患參與相關的支持團體,如台灣失智症協會,藉經驗分享獲得不同的意見。

3.被偷與被害妄想的處理3-1營造簡單、安靜、舒適、明亮及安全的環境,避免過於複雜。

3-2家屬應平靜溫和的應對,予以同理,避免過度高音的否認或爭辯。

3-3鼓勵病患參與活動,或運用柔和的音樂減緩焦慮。

 五、強調安全性環境的方式1.考量病患可能會忘記如何正確使用常用的家電用品和設備...1-1將瓦斯爐或有安全疑慮的家用電器上鎖。

1-2設立火災警報器。

2.考量病患對於時間及地點的方向感逐漸退化...2-1向有關單位申請失智症手鍊。

2-2協助病患攜帶吊牌或將照顧者聯絡資訊繡/寫於衣服袖口。

2-3將大門上鎖,或以布或壁畫遮住。

3.考量病患身體能力的改變3-1鼓勵病患每天散步、曬太陽,增加白天活動量。

3-2用身邊可拿取之物品(如水瓶、毛巾)做運動訓練。

4.除此之外,也可以這麼做...4-1鼓勵其在安全無慮或家屬陪同下,一同外出購物(如生活所需用品),以維持家居生活功能。

4-2一同觀看照片、談論過往經歷,以維持語言功能。

4-3依法申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以保障病患及家屬的財務權益。

六、就醫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