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簡介(Eczema) | 濕疹淋巴結腫大

標籤癌症(20)老人疾病(17)消化道疾病(12)心臟血管疾病(8)飲食與健康(8)2009年2月3日星期二濕疹的簡介(Eczema)濕疹的簡介濕疹(Eczema)又稱為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塊疹(Hives)﹐也有醫生稱其為異位性皮膚炎(Atopicdermatitis)。

體液從皮膚下的微血管滲出,聚集在皮膚及皮下組織內,引起局部腫脹的現象﹐它是一種皮膚紅腫﹑搔癢與發炎的疾病﹐但與一般皮膚炎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這病是由自體免疫系統異常(如食物過敏)所引起的﹔有的時候來的突然且凶猛﹐但也消失的很快。

這些略微凸起﹐形狀不規則﹐且泛紅的皮膚疹塊(Wheal)﹐有時可以和相鄰的疹塊合併起來﹐形成更大的斑塊﹐甚至造成大面積皮膚的紅腫。

大多數蕁麻疹均為急性發作,在數天後會自動康復。

但若反復發作超過六星期以上,則稱為慢性蕁麻疹。

濕疹在人與人之間不會造成相互傳染。

大部份的濕疹﹐都發生在嬰兒或兒童期。

一般患者在成年之後﹐大多能自行復原。

如果成年之後﹐才患有濕疹的病患﹐相對在治療上﹐比較困難。

患有乾草熱﹑氣喘﹑過敏性鼻炎的人﹐其罹患濕疹的比例也比普通人高。

這可能是與天生過敏性體質有關﹔濕疹的發生通常也與過敏原的接觸有關。

異位性皮膚炎並非只是單純的皮膚病,致病原因是病患本身有過敏體質,再加上皮膚屏障的保護力較一般人弱,當受到環境中的汙染、微生物、過敏原、刺激物和氣候變化時,身體免疫系統中的訊息分子,會引發T淋巴細胞中的輔助二型(Th2)細胞過度活化,同時釋放IL-4及IL-13介白素等細胞激素,引起一連串過度發炎反應。

有關過敏的詳情,請參閱過敏的簡介一文。

皮膚脂層變異﹐皮脂代謝失常﹐角質層的細胞黏合劑神經醯胺(Ceramide)分泌不夠﹐造成皮表水份大量喪失﹐皮膚變的脆弱、乾燥﹐並且出現發炎症狀。

尤其屬於乾性肌膚的患者﹐容易反覆發作﹐搔癢難耐﹐除了皮膚發癢之外﹐皮膚還會紅腫﹐出水泡及結痂﹐嚴重的時候﹐皮破能流出黏液﹐感染細菌﹐出現化膿的現象。

常見症狀為皮膚乾燥,有搔癢感且敏感,易受外界刺激而發作。

一般風塊疹的病理特徵為真皮水腫,當濕疹發生的部位在皮膚的深處時﹐會讓敏感區出現腫脹﹐皮膚看起來變厚﹐這又稱為血管神經性水腫(Quincke)。

血管性神經水腫是真皮和皮下組織都水腫,受影響區域的膠原束分離,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周圍可有淋巴球細胞、嗜酸性細胞和嗜中性細胞的聚集,造成局部發炎和皮膚間質組織的水腫。

患者通常還有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可能。

有時濕疹可以發生在手掌或腳掌﹐甚至出現在眼皮﹑喉頭或嘴唇等部位﹐能造成呼吸困難或視覺障礙。

如果濕疹發生在腸道粘膜上﹐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現象。

因此﹐患者不能輕忽或低估﹐嚴重濕疹帶來潛在可能的傷害。

濕疹發生的原因很多﹐其來源可能有﹕食物或呼吸道過敏﹑緊張的情緒﹑精神的壓抑﹑環境中溫度或濕度的改變﹑內分泌的失常﹑消化功能的異常﹑藥物如抗生素過敏﹑衣物纖維的刺激﹑局部區域血液循環的障礙﹐以及細菌﹑黴菌或寄生蟲的感染等。

例如膽鹼性蕁麻疹(Cholinergicurticaria)的患者﹐就是因為情緒﹑受熱或激烈運動後﹐血流刺激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引起膽鹼性敏感神經的興奮﹐進而釋放乙醯膽鹼﹐如果對這種化學物質過敏的人﹐就會出現過敏反應﹐這類過敏反應除了有針刺與劇癢感之外﹐還可在軀幹和四肢皮膚﹐出現紅色的的風疹塊,這種風疹塊是速來速去﹐復原以後在皮膚上不留痕跡。

這些人身體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容易過量產生﹐可能這就是造成過敏反應的原因。

輕微的食物過敏﹐有時也會讓原先濕疹的範圍擴大﹐病情加倍惡化。

譬如未消化完全的大份子蛋白質﹐或微生物等毒素﹐透過小腸進入腸淋巴系統(GutAssociatedLymphaticTissue﹐GALT)﹐刺激免疫細胞﹐活化細胞介素(Cytokines)﹐再經過血液循環到各處﹐引起皮膚過敏與搔癢。

因此﹐腸漏症(Gutleakage)能導引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如濕疹等的發作。

如果長期受到濕疹的困擾,不妨徹底檢查一下免疫系統的功能是否健全。

因為很多患者是由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或者稱為喬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所引起的。

要不然是修格蘭氏症候群(Sjogr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