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發性巴金森氏症 | 巴金森氏症分級

(6)假性巴金森氏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嚴重的精神運動障礙,與巴金森氏症的特點相似;全面的檢查可以分辨出來。

五、臨床分期與症狀. (一)分期. *第一期 ...   巴金森氏症一、 什麼是「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以震顫、僵硬、動作遲緩及姿勢改變之臨床表現的神經疾病,常見於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這個疾病的發生率也逐漸增加。

二、 為什麼會得巴金森氏症? 大腦內部有一區域叫做黑質,可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傳遞訊息給腦部控制肌肉的腦細胞,若黑質出了問題,無法分泌多巴胺,將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

   而導致巴金森氏症的病因,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1)先天異常:鄉村居住患者,是居住城市者的兩倍。

(2)老化作用:老化並不會引發此病,但是老化似乎是發病的附帶條件。

(3)可能與遺傳有關。

(4)感染:有些專家認為,症狀輕微的病毒感染,病癒後病毒仍會留在腦內,或引發免疫反應,在老化時,潛伏的病毒或免疫反應會再度活躍,慢慢破壞黑質細胞,產生巴金森病(5)中樞神經毒物:由體外或體內產生的毒物。

如果因老化或其他原因無法排除,堆積的毒物會破壞黑質細胞,而產生巴金森氏症。

三、診斷方法檢驗巴金森病,通常診斷是根據神經系統檢驗來估計病徵及其嚴重性;有時會做腦部掃描,來排除其他與巴金森病病徵相似的疾病。

四、分類(1)原發性巴金森氏症:又稱典型的巴金森氏症,是原因還不明的退化性腦病,佔全部的70~80﹪。

(2)腦炎後巴金森氏症。

(3)醫源性巴金森氏症:是由於使用影響精神的藥物或抗精神病藥。

(4)青年型巴金森氏症:發生在40歲以前的年青人。

(5)繼發性巴金森氏症:由於外傷或缺血(血流減少)造成黑質損壞而引起。

(6)假性巴金森氏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嚴重的精神運動障礙,與巴金森氏症的特點相似;全面的檢查可以分辨出來。

五、臨床分期與症狀 (一)分期*第一期:病情較輕,臨床症狀只發生在單側肢體,日常生活不受影響。

       *第二期:臨床症狀發生在雙側肢體,但是平衡問題尚未出現。

 *第三期:出現明顯的步態異常和中度全身的活動障礙,日常生活已經受到一些限制。

 *第四期:嚴重的活動障礙、運動不能和肌肉僵直。

*第五期:已經無法自行走動,日常生活完全要依靠他人。

(二)症狀 初期症狀相當輕微,甚至無特殊症狀,因此不易被察覺;有些病人覺得身體比以前更容易疲勞,全身比較無力、精神較不振作;顫抖為最初症狀,一般從一邊的手部開始,初期階段只有靜止或休息時,偶爾會抖幾下,病人通常只覺奇怪而不在意,直到臨床的主要症狀出現,才構成此病的特徵:1. 捲煙動作:大拇指與食指呈現規律性的互相搓揉,好像在捲香煙。

2. 撲克臉或面具臉:因臉部缺乏表情,好像戴了面具般,眨眼和眼球轉動減少。

3. 駝背老人:病人的頸部向前傾,駝背、彎腰,手臂及腳在肘部和膝蓋彎曲。

4. 貼地碎步:病人走路緩慢,兩臂擺動減少或消失,兩腳無法提高、步伐小,故稱之。

5. 平衡失調:這是最嚴重的症狀。

6. 吞嚥困難:因吞嚥肌肉不靈活,吞嚥動作緩慢而不順利。

7. 講話障礙:聲音微弱、緩慢和沒有條理,包括模仿言語和重複句子。

(三)次要症狀:1. 自主神經系統失調:頭暈、出汗過多、臉紅、膚質改變等。

2. 便秘。

3. 睡眠失常:可能因疾病本身引起,也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

4. 性的問題:在男性較常見。

5. 呼吸問題:可能造成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6. 頻尿。

7. 心理問題:最常見是憂鬱症,包括妄想、敵意、退縮、絕望等。

8. 智力改變:可能有集中力、吸收新知和記憶名字的困難。

六、治療方式以                   可分為內科療法及外科療法。

內科療法以藥物為主,藥物治療可抒緩病情10~15年上;外科療法是做基底核的手術,另外還有電刺激療法。

 當治療情況穩定後,及早安排復健治療:包括加強四肢的靈活,走路的能力,面部與呼吸的練習及更能控制吞嚥;語言治療:改善病人的聲量、聲質和發音,包括講話和舌頭運動可獲得改善。

七、居家照護                                  (一)生理護理: 【1】日常生活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