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性失眠 | icsd-3分類

 「失眠」專刊2020.06第40卷第1期執行編輯:柯志鴻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適應性失眠【回本期目錄】精神醫學部  王鵬為副教授(109年6月)現代人生活非常忙碌,因此每到晚上休息時間,常會遇到大腦還持續思考,一點也沒有想停下來休息的經驗,相信許多人都曾親身經歷過。

多數人會異口同聲的說:「這就是我晚上睡不著遇到的情況。

」醫學上對於失眠的診斷標準為:在適當的環境與時機下,出現入睡困難、難以持續睡眠(如睡睡醒醒)、提早醒來或雖然睡著但隔天清晨一覺醒來缺乏睡眠飽足感及缺乏精力充沛的感覺。

失眠分類有許多,例如可以依失眠型態(入睡困難、難以維持睡眠與早醒)或失眠持續的時間等方式去分類,目前依國際睡眠疾病第三版(ICSD-3)[1],睡眠疾病可以分成七大類。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短期失眠(short-terminsomniadisorder),又稱適應性失眠(adjustmentinsomnia)。

現代人生活忙碌,生活壓力大,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曾有過一天或幾天入睡困難、容易醒或睡眠時間變短等經驗過。

通常像這樣短暫的睡眠問題,都被歸類為適應性失眠,因此適應失眠又稱急性失眠或之前也稱作暫時性失眠,適應性失眠通常會伴隨著壓力或生活刺激事件下產生,當壓力或生活刺激事件消失後,睡眠問題也很快就獲得改善。

常見引起適應性失眠的原因有1.工作或課業壓力;2.經濟壓力;3.婚姻問題;4.處於興奮狀態;5.身體疼痛或疾病;6.藥物的副作用;7.時差;8.環境因素如噪音或燈光干擾;9.改變上床或起床的時間等等。

針對適應性失眠的處理原則,第一步驟為先排除造成適應性失眠的原因,因為多數發生適應性失眠的人,當引起失眠的原因消失後,失眠就會漸漸改善,不需要額外的治療。

當引起失眠的原因不能立刻排除或改善時,這時就需藉由一些非藥物的治療方式,協助適應性失眠的人改善睡眠情況或避免失眠。

常見的失眠非藥物治療有:1.光照治療,遇到時差問題引起的適應性失眠,可以出發前先調整作息來避免失眠問題,或運用光照治療來協助時差調整;2.生理回饋訓練,容易焦慮是適應性失眠的人常常有的體質,運用生理回饋可以降低對失眠的預期性焦慮,進而增加失眠者對於睡眠的安全感與自我控制能力;3.維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例如不論睡眠情況好壞,都要儘量維持固定的上床與起床時間;4.認知治療,藉由認知治療可調整失眠者對於睡眠的不正確想法,進而降低對睡眠的焦慮與增加對睡眠的自我控制力;5.刺激控制治療;6.限制睡眠治療。

過去的研究顯示非藥物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平均大約接受5小時的非藥物治療睡眠就可以得到顯著改善[2]。

所以適應性失眠不一定要靠藥物,藉由原因排除與非藥物治療,就有可能獲得很大的改善。

 ﹝門診時段﹞週二上午、週三上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聯絡信箱│網頁維護:[email protected]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2013KMUHAllRightsReserveda建議使用IE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