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休克症候群 | 毒性休克症候群

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種因細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

相關症狀包含發燒、紅疹、皮膚脫落(英语:skin peeling),及低血壓等等 ...毒性休克症候群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毒性休克症候群產自葡萄球菌的毒性休克症候群毒素蛋白1(英語:Toxicshocksyndrometoxin-1)(Toxicshocksyndrometoxin-1)症狀發燒、紅疹、皮膚脫落(英語:skinpeeling)、低血壓[1]常見始發於快速[1]類型葡萄球菌(經期型及非經期型)、鏈球菌[1]肇因化膿鏈球菌(英語:Streptococcuspyogenes)(Streptococcuspyogenes)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1]風險因子超吸水型衛生棉條、幼兒表皮病灶[1]診斷方法根據症狀[1]相似疾病或共病敗血性休克、川崎氏病、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猩紅熱[2]。

治療抗細菌藥、膿瘍切開引流(英語:incisionanddrainage)、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1]預後死亡率:50%(鏈球菌),5%(葡萄球菌性)[1]盛行率每年10萬分之3(開發中國家)[1]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感染科(英語:Infectiousdisease(medicalspecialty))ICD-9-CM040.82DiseasesDB13187MedlinePlus000653eMedicine169177、969239PatientUK(英語:PatientUK)毒性休克症候群Orphanet36234[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shocksyndrome,TSS)是一種因細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1]。

相關症狀包含發燒、紅疹、皮膚脫落(英語:skinpeeling),及低血壓等等[1]。

其它與特定病原菌相關的症狀包含乳腺炎、骨髓炎(英語:osteomyelitis)、壞死性筋膜炎,及肺炎等等[1]。

造成毒性休克症候群的病原菌包含化膿鏈球菌(英語:Streptococcuspyogenes)(Streptococcuspyogenes)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1]。

鏈球菌性毒性休克症候群有時又稱為似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shock-likesyndrome,TSLS)[1],其致病機轉乃是入侵性鏈球菌性或局部葡萄球菌感染釋出的超級抗原所致[1]。

葡萄球菌性的危險因子包含使用超吸水型衛生棉條,或是兒童身上的表皮病灶[1]。

診斷一般透過症狀進行[1]。

治療方式可給予抗細菌藥,若存在膿瘍建議切開引流(英語:incisionanddrainage)。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以用於治療[1]。

一般建議若為鏈球菌性感染建議進行外科清創,移除感染源,但此作法的必要性相關實證仍相對薄弱[1]。

有些文獻甚至建議可以延後清創(英語:surgicaldebridement)[1]。

鏈球菌性感染的死亡率高達五成,葡萄球菌則約為5%[1],可能在2日內致死[1]。

在美國,鏈球菌性毒性休克症候群約為每年10萬分之3,葡萄球菌性則約為20萬分之1[1]。

此疾病在開發中國家較為常見[1]。

本疾病於1927年首度記述[1]。

由於毒性休克症候群與超吸水性衛生棉條的高度相關性,目前此類產品已經全面下架[1]。

參考文獻[編輯]^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Low,DE.Toxicshocksyndrome:majoradvancesinpathogenesis,butnottreatment..CriticalCareClinics(英語:CriticalCareClinics).July2013,29(3):651–75.PMID 23830657.doi:10.1016/j.ccc.2013.03.012. ^Ferri,FredF.Ferri'sdifferentialdiagnosis :apracticalguideto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symptoms,signs,andclinicaldisorders2nd.Philadelphia:El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