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阻塞開刀住院40天 | 小腸阻塞開刀

10月19日 住院,插鼻胃管,打點滴,禁食。

10月21日 腸阻塞,主治醫師說要開刀,但 ...腸阻塞開刀住院40天我喜愛山林,這幾年放假日都有參加登山活動,10月10日並完成沙巴神山登頂,體能算不錯的,突發的腹痛竟住院40天,時序正是我最愛的秋天,爬山活動取消,整天在醫院滑手機看山友的登山照片和遊記。

住院期間插鼻胃管禁食一個多月,出院時體重只有37公斤(45降至37),這都是一時貪吃引起的。

10月16日晚上,腹部疼痛,以為是一般的胃痛。

10月17日上班,一整天腹痛,無法進食,下班後到羅杰診所打點滴。

10月18日早上痛到無法起床,打電話向公司請假,想說胃痛在家休息一天就好,一整天捲縮在床上,到晚上老媽硬逼著帶我到開山診所找鄭醫師,鄭醫師說我的腹部脹氣,肚子已腫到像個西瓜,建議要去大醫院了,馬上和媽搭計程車到省立醫院掛急診。

到省立醫院急診室做抽血、X光片及電腦斷層等各項檢查,並安排住院。

10月19日住院,插鼻胃管,打點滴,禁食。

10月21日腸阻塞,主治醫師說要開刀,但我仍抱一絲希望能自動排氣。

10月22日開刀或不開刀,一直猶豫不決,本來也有聽醫師的意見開刀,但醫師附加的一句警語讓我又不想開刀:腸阻塞開刀後,腸沾黏不會變好,反而腸沾黏的發生機率會增加。

(既然腸沾黏會習慣性發生,那我寧可現在再忍耐,還是希望腸子能自動排氣。

)10月23日決定要出院,雖然醫師一再說我的情況不適合出院,因為拔掉鼻胃管後,隨時會嘔吐(鼻胃管是幫助引流,把腸胃中的黏液由鼻管抽出),但我還是堅持出院,就是不想開刀。

住院第一週 10/18~10/23(省立基隆醫院)從腹痛開始到住院期間,我跟一位朋友訴說我的病情並問該如何處理,主要是對朋友的信任。

但畢竟朋友不是醫生,他也沒有看到我的症狀,只憑我的描述病情而建議我喝汽泡水就可以排氣不用開刀(他以為我是腸結石吧,我說現在在醫院打點滴,他甚至說打啤酒點滴更好,不知是說真的還是說玩笑的!)。

「只要豁出去了,無所畏懼脹氣,脹氣就自然消,妳愈怕它,它愈會纏妳」、「放開心胸,生死隨它,要就給它,它自然就退縮了」,「妳太緊張了!」,我也想豁達、生死隨它,無奈沒有修養,所以回家第二天就馬上又到台北三軍總院掛急診。

從省立醫院出院再到台北三軍總院掛急診開刀及後來對腸阻塞、腸沾黏的認識,才知道有病還是應該找醫生,萬一延誤治療時機,受罪的還是自己!腸阻塞定義:食物及腸道的內容物無法正常排出,腸沾黏其實算是造成腸阻塞的其中一個原因。

所以算起來是兩者是屬於一樣的。

腸沾黏是青壯年與老年人族群中腸阻塞最常見的原因(約佔40-60%),多發生於小腸(約70%)、大腸(約30%),主因為腹(骨盆)腔內手術(多為大腸直腸相關手術、婦產科骨盆腔手術)後所引起的沾黏(約90%),目前因為外科手術的普及發生腸沾黏的比例是不低的,其症狀包括了腹痛、嘔吐、腹脹(程度與阻塞時間長短相關)與無任何排便與排氣等,至於診斷則是要藉由病人病史與臨床徵狀與相關影像學檢驗:如腹部X光和電腦斷層等,若證實診斷除了消化道引流與體液補充之外,若已進展至腸缺血或壞死之現象,則應盡早手術至於大多術後形成的粘連性腸阻塞,可優先考慮施行保守療法。

當然,預防勝於治療,手術技巧改進,術中使用防沾黏片以及術後飲食控制都可降低因為術後腸沾黏產生的症狀機率。

一般而言術後3個月內,由少量細切的低渣飲食逐步轉為一般的飲食,避免過度刺激腸道蠕動,此外均衡飲食避免油炸或易脹氣食物,少量多餐切勿暴飲暴食,避免吞進大塊食物並充分咀嚼食物都是相當重要的,術後病患飲食可增加細纖維(破布子、木瓜、火龍果、柿子、龍眼、荔枝、鳳梨、糯米、金針菇等粗纖維食物需注意避免食用),攝食市售不含乳糖的均衡醫療營養品來補足不足營養部分,並定期秤量體重監控,若有食慾不佳、食量減少、腹脹、腹痛、體重下降等問題,應盡早詢問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腸沾黏可能造成的原因:曾接受過腹部手術、腸道感染、腸系膜缺血、腫瘤、腸扭轉、異物阻塞等。

不舒服的症狀:包括:痙攣性腹痛、腹脹、持續性嘔吐、噁心等。

在症狀未改善前,請依醫護人員指導請勿進食包括水。

如果嘔吐或腹脹厲害時,必須插鼻胃管減壓。

禁食期間醫護人員會給予點滴注射補充電解質及水份。

請依醫護人員指導確實記錄輸出量及輸入量。

請多離床活動,以促進腸胃蠕動及排氣,儘快恢復腸道功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