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 | 嬰兒手無力

當發現小嬰兒只動某一側手,另一邊手卻很少動,一直擺在身旁,尤其在一歲半前,這時要高度警覺是不是手臂的神經有受損,此即醫學上所稱的臂神經叢損傷。

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亦修   當發現小嬰兒只動某一側手,另一邊手卻很少動,一直擺在身旁,尤其在一歲半前,這時要高度警覺是不是手臂的神經有受損,此即醫學上所稱的臂神經叢損傷。

   醫學上統計,約1,000名出生嬰兒就會有1~2位有臂神經叢損傷。

造成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的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有肩難產、胎兒過重(大於4,500公克)、胎位不正、前一胎有臂神經叢損傷等。

因為上述原因,造成寶寶出生時,經過狹小產道時會受到較多的拉扯力量,進而造成手臂神經受傷。

 Ø 依據受傷的位置可分成:(1)上臂頸椎第5,6節神經損傷(2)下臂頸椎第8和胸椎第1節神經損傷(3)全臂神經損傷   小嬰兒的臨床表現以肩膀、手肘、手腕或手指缺乏動作及感覺缺失,甚至因為長時間不動而導致關節攣縮。

亦需注意有無合併鎖骨骨折或斜頸。

   醫師會依病情選擇合宜的神經理學檢查,若有需要可進行X光、神經傳導速度與肌電圖檢查、或其他影像檢查。

 Ø 治療以復健為優先,首先是:(1)正確擺位:躺臥時肩膀外展45~60度;前2週不宜側躺在患側或趴臥,這會使神經再受傷。

(2)增加寶寶對患側手的感知:局部輕拍、輕刷、戴上有搖鈴的手環,這樣可以促進肌肉張力並使寶寶注意到這隻手,以增加其動作之動機。

(3)被動關節活動:建議兩周後開始幫寶寶的肩(外展,外旋,屈曲)、肘(屈曲,旋前,旋後)、手腕及手指做輕柔且緩慢的關節運動;若有合併鎖骨骨折,此時需避免肩關節運動;頻次為一天3~4回,每回10~20次。

(4)電刺激:一個月後可以考慮使用。

(5)運用寶寶的原始反射誘發動作。

(6)配合寶寶發展的主動動作訓練。

    大部分臂神經叢損傷預後都不錯,75%會自發性功能恢復;3~4個月後若手功能未恢復,需考慮外科手術。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